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职校学生已经产生了朦胧的爱情意识,在爱情类文学作品教学中,教师要大胆地揭开爱情的神秘面纱,引导学生在阅读经典的爱情文学作品过程中直面爱情、了解爱情、认识爱情,学会理性地分析爱情与自然、爱情与人生、爱情与社会道德等诸多问题,从而形成良好的爱情观,达到认识社会、认识自我、规划人生、提升人生境界的教育目的。  相似文献   

2.
当下国产爱情电影过多地利用商业元素进行包装,消解了影片“爱情本位”的审美意义;喜剧化的爱情电影由于片面追求搞笑而淡化了爱情主题;传统的爱情叙事转向个人叙事,在突出人物个性的同时,使影片的爱情审美意义表现不足。  相似文献   

3.
“三言”中的爱情描写与真正的爱情存在着较大的距离,它们或过度强调了外貌在爱情中的作用,或过分关注了爱情关系中的情欲行为,或在爱情中掺和了一些非爱情的杂质。产生这种现象,有历史传统的影响,也有编纂者冯梦龙及其时代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纵观方方小说中的爱情书写,可以看到一条消解与坚守神圣爱情的线索。从早期表现理想爱情到表现爱情的虚无,直至最后表现对爱情的绝望,方方小说中的爱情书写一步步展示了神圣爱情的被消解。同时,作为一位富于责任感的作家,方方从未放弃对神圣爱情的坚守,她在爱情书写中表达着对爱情、生命的终极思索和关怀。  相似文献   

5.
心理学领域中的爱情理论述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西方国家,许多学者对爱情都进行过不同程度的研究,他们对爱情都持有各自不同的观点。Davis(1985)认为爱情等于友谊加上两个集束:激情与关心;Rubin(1970,1973)认为爱情与喜欢有着各自不同的特征,并通过研究爱情与喜欢的区别,建立了爱情量表和喜欢量表;斯腾伯格(1986,1988)在研究爱情本质的基础上,提出了爱情三角形理论等。本文从爱情起源理论、爱情分类理论和爱情观理论这三大方面,对国外心理学领域中的爱情理论做一简要介绍。通过对相关理论的介绍增加我们对爱情的理解,同时也为我国开展类似研究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考试周刊》2016,(17):83-84
自古以来人们讴歌爱情,歌颂爱情,用无数美好的语言来描写爱情。爱情是一个古老和美好的话题。本文以生活中的爱情为题,列举一些常用的描写爱情的英语词汇和英语句子,使得这一古老的话题添加了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7.
我相信爱情。历代以来与爱情有关的浓词艳篇读了不少,读到的大多是爱情的缠绵、爱情的疯狂、爱情的诞生和爱情的灭亡。我今天的话题与此无关,是关于爱情的平  相似文献   

8.
近十年我国大学生爱情教育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爱情教育是教育领域的重要话题之一.文章从大学生的爱情现状、爱情教育的必要性、爱情教育的内容以及爱情教育的途径等方面对国内近十年针对此问题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并在文章的最后部分探讨了现有研究的缺陷和未来研究的方向,以期引起高校对大学生爱情教育的更深度重视.  相似文献   

9.
如果说爱情是人类永恒不变的主题,那么《青春之歌》中的爱情描写则赋予了爱情常新而持久的魅力。根植于不同时代的爱情有着不同的具体内涵,习惯流连于现代唯美爱情的读者们触碰到抗战时期的革命爱情时,不觉为之一震。  相似文献   

10.
笔者试图通过分析经典的爱情歌曲,从社会学角度观察和构建爱情模式。在比较了社会心理学中的布伦南"爱情依恋风格模型",斯坦伯格的"爱情三角理论",吉登斯的"亲密关系"理论后,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即"爱情过程论"。  相似文献   

11.
小说《廊桥遗梦》表达的是一个传统而古老、凄美而哀婉的爱情主题:在爱情与责任之间,那一方面更重要.爱情和责任在格斗,爱情和道德发生了冲突,最后突出强化了责任和道德超越爱情的力量,历史意识中的道德精神与人文意义上的生命价值在爱的主题中获得新意,大大丰富和发展了历代爱情美学的不足。  相似文献   

12.
池莉小说中的“阴谋与爱情”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池莉在自己的诸多小说中描写了“爱情与阴谋”的故事,在这些故事中,女主角往往是爱情“阴谋”的实施者,她们以种种手段谋取“爱情”,谋杀婚姻,从而制造了一幕幕爱情和婚姻的悲剧。在对传统的“阴谋与爱情”故事的重新演绎中,池莉无疑超越了中西方文学史关于阴谋与爱情的书写,表现了其女性主义的观念。  相似文献   

13.
天鹅意象贯穿于叶芝的整个诗歌创作过程,是其爱情诗歌中的重要意象。在早期诗歌中,叶芝用它象征永恒不朽的爱情,表达诗人对爱情的渴望;在中期诗歌中,天鹅仍然是不朽爱情的象征,但是叶芝对爱情的认识却发生了改变;在晚期诗歌中,叶芝将自己的爱情与天鹅的爱情彻底割裂开来。爱情诗歌中天鹅意象的变迁,折射出叶芝爱情观的变化。  相似文献   

14.
对大学生爱情教育的理性思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认为,对大学生进行爱情教育是必要的,爱情教育应该走在性教育的前面;爱情教育的基调应该是人性的、生活化的;爱情教育目的在于形成健康的爱情观;爱情教育的形式应该是非教条的,重在观念的养成.同时也探讨了大学生爱情教育的内容.  相似文献   

15.
在《红楼梦》众多的爱情故事中,宝黛爱情是"儿女真情"的典范,也是作者理想爱情的体现。与中国古代同类题材的作品相比,无论是从爱情的产生、爱情的品质还是爱情的结局上来说,《红楼梦》中的宝黛爱情都显示出了超越前人的深度、高度和力度。  相似文献   

16.
爱情是文学的永恒的主题之一,或凄美或热烈或纯真的爱情故事不知感动了多少人.作为当下创作状态之一的"80后"写作自然也叙写了爱情,但是和以往文学叙事中的爱情相比,"80后"爱情叙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爱情的诗意受到欲望的强烈冲击呈现出明显的欲望化特征.  相似文献   

17.
在拉康的理论视域下重新审视主体的爱情真相。爱情属于想象界,欲望属于符号界,性爱则定位于实在界。爱情必须在与欲望和性爱这两个概念的比较中得到理解。爱情是一个发源于想象性的投射,维持在欲望的符号交换,遭遇到性爱实在的过程。当代爱情的新形式——网络爱情典型地展现了这种爱情的博洛米尼结。爱情的真相也是当代主体的真相,它揭示了传统启蒙主体向当代犬儒式分裂主体转变的事实。  相似文献   

18.
爱情是海岩小说永恒的主题,爱情的理想性、都市性、爱情+侦破的结构、爱情结局的悲剧性构成了海岩小说的主要风格特点。海岩通过这样一种写作模式表达自己对于人生、命运与爱情的独特认识与理解。  相似文献   

19.
色彩斑斓浪漫苦涩的爱情世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爱情婚姻,是路遥小说的一个重要题材领域。他浓墨重彩地描写了众多不同类型的爱情婚姻,表现了爱情的不同社会内容、不同表现形式、不同心理状态、不同人生结局,表达了自己对当代爱情婚姻领域一系列问题的深入思考与独到见解。  相似文献   

20.
<罗密欧与朱丽叶>通过波澜起伏的戏剧冲突,众多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优美抒情的人物语言,描绘了一场惊心动魄的爱情.罗密欧和朱丽叶两人的爱情虽然换来了两大家族的和解,但这恰恰是爱情的悲剧性所在,即爱情在本不该取胜的地方获得了胜利,爱情与城邦正义错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