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微 《文教资料》2020,(7):38-40
夏洛蒂·勃朗特根据自身经历,创作了小说《简·爱》.主人公简·爱独立自主、敢于反抗,勇于追求自己的幸福.该形象,打破了十九世纪英国社会对妇女的刻板印象,宣扬了作者的社会主张——为女性争取平等和自由.简·爱热爱阅读,书籍对其成长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回顾简·爱的阅读历程,探微她的成长轨迹.  相似文献   

2.
邢菲 《英语广场》2023,(10):64-67
本文以成长小说为视角,对英国著名女性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作品《简·爱》中的主人公简·爱的自我探寻进行了分析,发现简·爱的成长经历了自我塑造、自我认同和自我重建三个阶段。在自我塑造阶段,简·爱幼年时期失去双亲,忍受舅妈的冷漠对待,内心充满恐惧和自卑感;在自我认同阶段,简·爱在洛伍德学校不断地读书,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逐渐对自己的人生充满信心和希望;在自我重建阶段,简·爱始终追求平等自由,通过六年的学习生活,逐渐掌握了独立生活的能力,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教师。  相似文献   

3.
芦毅 《文教资料》2010,(25):19-20
本文解读了英国著名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成名作《简·爱》。此小说被誉为英国文学史上第一部女权主义小说,也是世界文学史上一部脍炙人口的经典作品。本文从"女英雄"式人物——简·爱这个形象的成长历程和她敢于与命运抗争的个性入手展示了其反抗性格萌芽、产生、发展和高潮四个阶段,以揭示主人公独特的人格魅力及其所负载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4.
在传统的英国小说中,女主人公往往会被描写成美丽、善良、温柔的“夏娃”、“天使”、“白雪公主”,是男人的附属品,缺乏独立的人格。夏洛蒂笔下的简·爱却截然不同,她并不是那些司空见惯的、无病呻吟的贵族资产阶级小姐,而是一个相貌平平,地位低贱的平民,是一位敢于反抗、具有高度尊严感和顽强性格的新女性。著名作家乔·享·刘易斯就曾准确地指出了简·爱性格的复杂性:“她是一个有血有肉的生灵,有着凡人的种种弱点和常人的优点,一个女人,而不是一种模式。”应该说,简·爱的反抗性格是随着她的经历一步一步发展、成长起来的。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成长小说视野比较夏洛蒂·勃朗特小说《简·爱》中的简·爱和阿黛勒两个孤儿的成长模式。在成长的过程中,简经历了剧烈的痛苦,包括在里德太太家里发生的冲突和受到的虐待,以及在罗沃德学校的体罚和羞辱,但她最终有幸在朋友海伦和老师坦普尔小姐引导下,克服了冲动的缺点,成长为有自制力的独立女性。相比之下,有些任性和虚荣的阿黛勒在成长中获得了更大的宽容和更多的关爱,更顺利地改掉了缺点。简代表底层孤儿充满艰辛的成长模式,阿黛勒代表上层孤儿更为顺利的成长模式:她们最终能够成长为社会期望的女性其关键因素都在于能够获得引路人积极恰当的指导,虽然成长的过程有着巨大差异。  相似文献   

6.
简·爱是一位勇敢的叛逆者。她敢于对抗世俗偏见,勇于追求自由、独立、平等。文章将从夏洛蒂·勃朗特与简·爱的关系,爱情与自由,妇女社会地位不平等,两位宗教人物对简的影响,妇女在性别上的歧视五个方面对简·爱这一人物进行剖析。  相似文献   

7.
[《简·爱》简介]《简·爱》是英国十九世纪著名的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人们普遍认为《简·爱》是夏洛蒂·勃朗特"诗意的生平"的写照,是一部具有自传色彩的作品。夏洛蒂·勃朗特、艾米莉·勃朗特、安妮·勃朗特和勃朗宁夫人构成那个时代英国妇女最高荣誉的完美的三位一体。《简·爱》是一部带有自传色彩的长篇小说,它阐释了这样一个主题:人的价值就在于"尊严 爱"。  相似文献   

8.
窦桂梅 《江苏教育》2008,(13):71-72
《简·爱》是英国十九世纪著名的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人们普遍认为《简·爱》是夏洛蒂·勃朗特“诗意的生平”的写照。是一部具有自传色彩的作品。夏洛蒂·勃朗特、艾米莉·勃朗特、安妮·勃朗特和勃朗宁夫人构成那个时代英国妇女最高荣誉的完美的三位一体。 《简·爱》是一部带有自传色彩的长篇小说,它阐释了这样一个主题:人的价值就在于“尊严+爱”。  相似文献   

9.
《简·爱》是19世纪英国现实主义文学作家夏洛蒂的代表作。作者通过孤女简·爱坎坷的一生,反映了当时英国妇女的悲惨处境与反压迫反歧视的呼声,成功地塑造了一个追求独立、自由、平等,勇于捍卫人的价值和尊严,具有独特个性魅力的人物形象。本文从简·爱的成长经历来分析其自尊、自强、自立、自爱以及不屈不挠、敢于反杭的精神性格特点,以求得对作品中所表现的爱情主题的更高认识。  相似文献   

10.
夏洛蒂·勃朗特在其代表作《简·爱》中描绘了一个不屈命运、独立自强的女性——简·爱,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当读者沉溺于女主人公起伏跌宕的经历之时,往往会忽略作品中一个渺小的人物——“疯狂的女人”伯莎·梅森。伯莎·梅森始终贯穿在桑菲尔德庄园的故事里,她面目狰狞、脸膛发紫、凶神恶煞、猖狂暴力。每一次伯莎·梅森都看似无意之间出现在简·爱的眼前,但细细品味,可以发现,她的出现和简·爱的境遇有着千丝万缕。正是伯莎·梅森的一次次出现,才把简·爱和罗彻斯特一点点地联系在了一起,也正是伯莎·梅森,才指引着简·爱去成长、去独立、去寻求幸福。  相似文献   

11.
《简·爱》是英国19世纪著名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简·爱成长的心理历程是一个不断地进行心理抉择的过程。每一次处在岔路口简·爱就要经历一番痛苦的价值观与宗教观的心理斗争,而自始至终她都保持着头脑的高度冷静,有自己独立的见解,最终走出困境,海阔天空。  相似文献   

12.
郑文思 《考试周刊》2013,(43):30-31
《简·爱》是十九世纪英国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小说讲述了主人公简·爱由一个长相平庸频频遭受虐待的小女孩一步步成长为一位坚强、自尊、独立、自信的新时代女性并勇于追求建立在平等基础上真爱的故事。简·爱面对不公,面对羞辱,敢于反抗;面对真爱,不顾阶级差异勇敢追求。本文从简·爱的反抗意识和爱情观分析简.爱这个人物。  相似文献   

13.
《简·爱》是夏洛蒂·勃朗特的经典传世之作,成功地塑造了英国文学史中第一个对爱情、生活、社会以及宗教都采取了积极进取态度和敢于争取平等自由的女性形象,主人公简·爱对爱的追求与自我成长过程实际上就是她的超验主义思想实践的过程。文章从“超验主义”这一视角来对《简·爱》进行解读,并从作者的生活经历探索作者本人的超验主义倾向。  相似文献   

14.
《简·爱》是夏洛蒂·勃朗特的经典传世之作,成功地塑造了英国文学史中第一个对爱情、生活、社会以及宗教都采取了积极进取态度和敢于争取平等自由的女性形象,主人公简·爱对爱的追求与自我成长过程实际上就是她的超验主义思想实践的过程。文章从“超验主义”这一视角来对《简·爱》进行解读,并从作者的生活经历探索作者本人的超验主义倾向。  相似文献   

15.
自卑——自强——自信——解析《简·爱》的人物性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爱》是夏洛蒂·勃朗特根据自身经历所写的一部小说,也是她的成名作。小说塑造了一位坚强的女性,她追求真爱、平等,是女性的楷模。根据简·爱的成长经历,对其性格的形成和发展进行分析,不难看出她从自卑、自强,到自信的心理轨迹。  相似文献   

16.
勃朗特三姐妹各自的代表作《简·爱》《呼啸山庄》以及《艾格尼斯·格雷》中所塑造的三位女主人公简·爱、凯瑟琳和艾格尼斯·格雷在成长环境、性格形成、爱情认识和女性独立意识等方面,反映了19世纪英国维多利亚时代女性生活的社会现实。她们追求自由平等、自食其力的精神,对当代女性的自我认知有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张蕾  周钰婕 《海外英语》2016,(4):158-159
《简·爱》是19世纪夏洛蒂·勃朗特所著的一部英国小说,其塑造了一位追求自由与平等,维护尊严与荣誉的女性形象——简·爱。她的爱情观深深地影响了当时的英国国民,并且对于当今的社会也有着重要的意义。文章将通过分析简爱的成长环境、自身性格以及简爱和罗切斯特的交往过程来分析简·爱的爱情观,并提出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8.
我国少数民族妇女是妇女群体中不容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少数民族妇女成长成才是贯彻民族平等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具体体现。少数民族妇女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我国整体女性的水平,通过对关系少数民族妇女成长成才政策法规、社会环境和内在因素的探究,探讨我国少数民族妇女成长成才的规律。  相似文献   

19.
英国小说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简·爱>是一部经典的女权主义批评文本,女性"他者"特性的消解与独立身份的追求是其重要主题.小说的女主角简·爱极力主张女性与歧视妇女的男权价值体系抗争,走出"他者"的阴影,争取权利,彰显女性存在的价值,最终在经济、思想和人格上建构了真正的独立自我.  相似文献   

20.
英国小说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简·爱》是一部经典的女权主义批评文本,女性“他者”特性的消解与独立身份的追求是其重要主题。小说的女主角简·爱极力主张女性与歧视妇女的男权价值体系抗争,走出“他者”的阴影,争取权利,彰显女性存在的价值,最终在经济、思想和人格上建构了真正的独立自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