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于珊珊 《科教文汇》2009,(16):245-245,252
在中国山水画发展史上,赵孟爝是一个承前启后的领袖人物。他倡导的“作画贵有古意”,借古开今,以天地造化为师,追求写意,画史上称之为“托古改制”.从艺术思想观念和创作方法上对元代文人山水画的大发展与变革发生了深远影响。赵孟爝的山水画理论及其山水画艺术创作实践,在元初起着承先启后、全面探索创新的作用。他不仅正式提出“师古”的主张,还把它和“不求形似”的士大夫画主张相结合,融以“师法自然”的过硬技巧,莫定了元代文人画的理论基础,其理论及创作实践为元初画坛继承传统与创新并促成元代绘画艺术的新发展起了一定的疏导或桥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溪凫图>(纸本设色,纵35.7厘米,横475厘米,今为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是元代画家陈琳主笔、赵孟頫润色的花鸟画.陈琳是元代著名文人画家,字仲美,钱塘(杭州)人,时人称他为"江南画王".他的父亲陈珏是南宋宝祐年间(1253~1258)的画院待诏,擅长人物画、山水画.  相似文献   

3.
丁菲 《中国科技信息》2005,(14):233-233,212
“南北宗”论是中国明代画家、书法家董其昌提出的艺术思想和理论。虽然学术界上自古到今都有许多赞成和反对的意见,但是,我们不可以忽视它对中国山水画发展的影响。这篇文章,我主要总结了隋唐时期、五代时期山水的主要特质、宋代山水的主要特质、元代山水以及明代山水画的的演变、流派的斗争等中国山水画的发展过程,与董其昌的“南北宗”的理论特点相结合,从而反映“南北宗”论对中国山水画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文章通过"现代水墨"和"新文人画"对现代山水画笔墨语言的积极影响,阐述了"现代水墨"和"新文人画"都是中国画家重新向民族艺术的传统中探索谋求现代发展的画凤之一.对中国山水画笔墨语言的现代转型起到了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大家应该提倡和学习这种百家争鸣的艺术环境.为现代山水画的发展和繁荣添砖加瓦,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相似文献   

5.
盛宣怀,被当时世人称为"实业巨子",可以说其经济主张和实践上适应了中国历史的发展趋势.但在后期,他在政治主张和实践上却是逆时代潮流的,尤其是在辛亥革命后,他经过权衡后倒向袁世凯,与革命为敌,本文拟将对其原因作一下简短的评述.  相似文献   

6.
陶行知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也是著名的音乐教育家。他重视音乐等艺术教育,培养人的"艺术的兴趣";他主张音乐教育要从小抓起,培养人才幼苗。所以在幼儿时期进行音乐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他坚持"教学做合一",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收到良好的效果。他的音乐教育思想和实践非常丰富,值得总结。  相似文献   

7.
《今日科苑》2008,(10):214
赵孟頫作为继欧、颜、柳之后第四位影响后代的大书法家,一生勤奋,在书画方面取得了骄人的成绩,甚至在某些方面超唐迈宋,为元代书坛竖起了一块新的丰碑。然而,这样一位艺术界中的旷世奇才生活道路并非一帆风顺,本文揭露了其一生中的三个不幸,并进一步剖析了其艺术上的成就。  相似文献   

8.
《金秋科苑》2008,(10):214-214
赵孟頫作为继欧、颜、柳之后第四位影响后代的大书法家,一生勤奋,在书画方面取得了骄人的成绩,甚至在某些方面超唐迈宋,为元代书坛竖起了一块新的丰碑。然而,这样一位艺术界中的旷世奇才生活道路并非一帆风顺.本文揭露了其一生中的三个不幸,并进一步剖析了其艺术上的成就。  相似文献   

9.
本文尝试对徐渭的书法与绘画在其艺术技巧上的相关性及相通性进行分析。通过研究徐渭艺术风格、艺术思想的来源,和他在具体书画作品中的艺术表现,梳理他的生平经历以及所处时代的艺术大环境,来解读徐渭在书法和绘画艺术技巧上的关系和联系。徐渭,字文长,号青藤,生于明正德十六年,与陈淳并称"青藤白阳",其诗词,文章,书法,绘画,曲艺皆佳,无不擅长,且具有大胆创新的精神,开创了以草书入画的水墨大写意绘画的新潮流。  相似文献   

10.
艺术是"有意味的形式",那么绘画中可视的"形"与可感的"意"自然成为绘画艺术关注的焦点.因对自然、社会的认识角度之不同,导致中西绘画在"形"与"意"的关系把握上有着很大的差异性.中国人是先"理性"后"自然",而西方人是由"自然"而"理性",因此,在中国产生了以传统水墨画为代表的中国绘画形式,追求"形意相生"的"意象美";而西方则形成了以传统油画为代表的绘画体系,追求"形意相融"的"真切美".本文试从感性与理性角度,将传统水墨画与传统油画之绘画观念、绘画形式及工具材料三方面进行比较研究,以利于中、西绘画艺术更好的交流、融合与发展.  相似文献   

11.
科技期刊"创新生态圈"是将生物学理论引入期刊创新范畴而形成的一种有机开放、动态多层次的理论结构.本文以综述国内外创新生态系统相关研究文献为基础,阐明了科技期刊"创新生态圈"的理论渊源.并以生态隐喻、模型构建的方法,分析了科技期刊"创新生态圈"的内涵界定、要素构成、健康度评价,指出加快构建具有良好健康度的科技期刊"创新生态圈",需合理发挥"创新要素"的"竞合共生"作用.  相似文献   

12.
梁启超是中国近代史上致力于社会改革的思想先驱,他一直站在斗争的第一线宣传他的思想和主张.为了救亡图存,他摆脱了传统的"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偏见,主张各民族平等、团结奋斗的"大民族"意识,一步步引领中国步入现代民族国家的发展行列.  相似文献   

13.
李大钊最先提出"知识分子与工农结合"的思想,事实上为工农教育的兴起,作了理论准备.他认为:知识分子必须与工农相结合,革命才有成功的可能.他的主张即使在今天,仍有其深刻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以论带评,试图描述中国传统艺术向当代化的过程中是如何继承和发展传统艺术精神的,也论及了中国山水画在当下语境中创新和发展的几种状态和特征。分析了传统型、新传统型、在不同创作理论指导下,立足本土,秉承中国传统艺术精神的探索。  相似文献   

15.
江积海  沈艳 《科学学研究》2016,(7):1103-1110
制造服务化和服务产品化是制造型企业开展商业模式创新的新趋势。本文引入服务主导逻辑的新理论基础,尝试从用户价值主张考查商业模式创新的新视角,即重点细分功能型与情感型的价值主张,构建它们与服务化程度、制造型企业绩效的关系框架,探讨制造服务化中情感型价值主张创新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同时,论文选取我国创业板上339家上市制造型企业为样本,通过文本挖掘和扎根理论方法,对样本企业的价值主张进行聚类,并建立联立方程模型实证检验三者间关系。研究表明:商业模式创新在制造服务化中起着正向的调节作用,即提供情感型价值主张会高于提供功能型价值主张的企业绩效,而服务化程度则与制造型企业绩效存在"U型"曲线关系。  相似文献   

16.
随着当代传媒技术的发展,文化的"视觉转向",影视作品的传播理念和审美取向均呈现出了"图像转向".从片头设计到字幕包装再到片尾制作都突出"形象"化以迎合大众的视觉喜好,吸引观众的"眼球".视觉艺术设计在影视制作中的作用也越来越显著.本文以片头画面与字幕艺术处理为切入点.试就视觉设计在影视作品包装中的具体表现及作用等问题进行初浅的探析.希望对影视创作提供一些线索和帮助.  相似文献   

17.
工程技术哲学的代表德韶尔是活动在20世纪上半叶的德国著名的技术哲学家,他的最著名的、也是最具争议的理论"第四王国论"或称为"第四批判"是在康德哲学基础上的发展与创新.这一理论沿着康德主义的路线解决了物自体与现象界、科学与道德、自由与必然的分裂问题,完成了对康德哲学的超越,成功地为技术建立了哲学基础.德韶尔的技术哲学思想可以说是充满智慧和富有哲理的,在某种意义上是对马克思(主义)技术哲学思想的接近,甚至是超越.但是他的柏拉图唯心主义和基督教神学思想,又使他最终与马克思技术哲学思想背道而驰,只能形成同一前进方向的一个分叉,成为我们理解和发展马克思技术哲学的具有借鉴和补充意义一个重要理论.  相似文献   

18.
正1用户创新与生产者创新整合的重要性熊彼特的经济发展理论认为创新是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该理论存在局限性,即对创新主体定义是狭隘的,隐含认为生产者是创新的唯一主体。生产者创新所代表的封闭垄断式创新,极大限制了创新活动的重要属性"创新广度",抑制了创新带来的社会活力和发展动力。Von Hippel教授代表的后熊彼特主义主张,必须把对创新主体的定义从生产者扩展到更广泛的社会群体。  相似文献   

19.
<正>当今,许多国家已将科学、技术与创新(通常简称为"科技创新")作为知识经济时代的"宠儿",纷纷制定出台国家科技创新发展战略以提升产业与经济的国际竞争力。在我国,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必须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十九大更是提出"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两院院士大会进一步提出"科技强国建设战略"。由此可见,"科技创新"在国家发展战略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是当今素质教育的原型,体现着教师高尚的师德以及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他主张"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生活即教育",注重实践体验,关注学生成长,同时尊重每个学生的人格,培育与造就特色鲜明、不断创新的青年一代,他"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体现了崇高的人生观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