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列方程解应用题,是对学生进行路线教育、阶级教育和形势教育的好题材,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一环.分析应用题,就是分析题目中已知量和未知量这对矛盾,分析它们有什么联系,有怎样的等量关系.因此,要列方程解应用题必须弄清下列问题:①已知量是什么?未知量是什么?②根据给出的条件,抓住已知量和未知量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③解所得的方程;④检查所得的解是否符合实际,写出答案.能否正确列方程,这与判断应用题是属于那一类型有很大的关系.为了教学上的方便,现把一些省市编的初中数学教材中的方程大致分成如下几个类型.  相似文献   

2.
列方程解应用题是初中数学的重点和难点,要列出方程,关键是要找出题中的等量关系.为解决这类问题,我向大家介绍一种方法——列表法.利用列表法我们很容易将题中的已知量与未知量之间的关系表示出来.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3.
列方程解应用题是用字母来代替未知数,根据等量关系,列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也就是列出方程,然后解出未知数的值。列方程解应用题时,要注意分析研究已知量和未知量之间的等量关系,为以后学习各类方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初中数学《九义》大纲中明确要求、要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列方程解应用题正是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初级形式. 在列方程解应用题之前,首先应找到题目中的已知数,未知数和表示应用题全部含义的相等关系,然后根据这一相等关系,用字母代替未知数,列出需要的代数式和方程,再解这个方程,求出未知数的值,从而把“未知”转化为“已知”.这样的步骤,我们不  相似文献   

5.
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关键是分析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哪些是已知量,哪些是未知量,已知量与未知量之间有什么联系,它们之间有哪些相等关系,哪些相等关系可用来列方程.只要把上述问题分析清楚了,整个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因此,学会并掌握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分析方法是至关重要的.那么怎样分析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呢?分析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有哪些基本方法呢?对方程解应用题的分析方法有译式法、列表法和图示法等.下面举例说明.例1甲、乙两站相距336公里,一列快车从甲站开往己站,每小时运行72公里,30分钟后,一列慢车从已站开往甲站.每小…  相似文献   

6.
数学中的列方程(组)解应用题是培养同学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创造性思维、提高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本文就列方程(组)解应用题谈一些思路与方法,以期能使同学们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如下: 1.审题。仔细阅读,弄清问题的已知量和未知量,以及  相似文献   

7.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列方程解应用题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在这部分的教学中,老师教得困难,学生学得吃力。其实列方程解应用题就是用字母代替未知数,根据问题中的等量关系,把已知量和未知量的关系用等式表示出来。  相似文献   

8.
列一元二次方程解应用题的关键是:弄清已知量与未知量,分清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从而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方程模型,本文举例说明列一元二次方程解应用题的几类常见的典型题目。  相似文献   

9.
从近几年的中考试题看,列方程解应用题型的试题出现较多,其目的是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列方程解应用题就是将已知量与未知量的关系列成等式,通过解方程求出未知量的过程.如何解决这类题目,其方法很多,现结合实例给出几种方法,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列方程解应用题是初中代数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同时也是一个难点。首先,要掌握列方程(组)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其次是掌握初中阶段应用题的基本类型及其解题要点。一、列方程(组)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1.弄清题意首先要弄清题目中所涉及的各个量,以及各个量之间的关系,分清已知量和待求的未知量。  相似文献   

11.
从近几年的中考试题看,列方程解应用题型的试题出现在试卷上,其目的是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列方程解应用题就是将已知量与未知量的关系列成等式,通过解方程求出未知量的过程.如何解决这类题目,其方法很多,现结合实例给出几种方法,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列方程解应用题设未知数的方法通常有两种.①直接设法:就是题目问什么就设什么,此法易利用等量关系列出方程.②在利用直接设法不易表达已知量与未知量之间的数量关系时,可设出一个与未知量密切相关的量作为辅助未知数,列出关于辅助未知数的方程,然后求出辅助未知数,进而得到问题。  相似文献   

13.
列方程解应用题是初中代数中的重点,也是难点,难就难在审不清题,找不出已知量与未知量之间的关系,列不出正确的方程.特别是行程问题,由于它涉及的范围广,条件多,变化复杂,学生往往望而生畏,但如果掌握了一定的方法,就能突破难点,难题也就不难了.本文介绍的“比例法”就是一种容易理解、便于掌握的简捷方法.所谓“比例法”,就是根据题目给出的条件,利用基本关系式:速度×时间=距离,判断出已知量与未知量之间是成正比例还是成反比例关系,列出比例式,并得到相应的方程的方法.下面举例说明.一、相遇问题例1 快慢两列车…  相似文献   

14.
列方程解应用题设未知数的方法通常有两种。(1)直接设法:就是题目问什么就设什么,此法易利用等量关系列出关系。(2)在利用直接设法不易表达已知量与未知量之间的数量关系时,可设出一个与未知量密切相关的量作为辅助未知数,列出关于辅助未知数的方程,  相似文献   

15.
应用题是根据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的实际问题用语言或文字表示数学关系并求解的题目。应用题由情节及数量关系两大部分组成。情节是应用题所叙述的事实,数量关系是应用题中已知量与已知量、已知量与未知量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列方程解应用题就是将已知量与未知量的关系列成等式,通过解方程求出未知量的过程.其方法有多种,现结合实例说明:  相似文献   

17.
列方程解应用题是初中代数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突破这个难点的关键是学会正确分析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应用题中含有哪些基本量.哪些是已知量,哪些是未知量,已知量与末知量之间有什么关系,它们之间有哪些相等关系.哪些相等关系可用来列方程.R要把应用题中的上述数量关系分析清楚了.整个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因此.学习列方程解应用题时.学会并掌握数量关系的分析方法是极为重要的.那么怎样分析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呢?分析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有哪些基本方法呢?应用题中数量关系的分析方法有译式法、列表法和图示法等.译式法…  相似文献   

18.
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加强课程与社会、科技、学生发展的联系,新课程强调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习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为此,新教材增设了一个新内容——实践与探索,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应用知识能力和创新能力,这个内容在思想方法上渗透了数形结合思想和数学建模思想,与传统的“列方程解应用题”不同的是:强调学生主动参与,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探究活动的机会。一、结合教材与实践,帮助学生首先理解应用题新教材中的应用题带有一定的实用性、探索性和开放性,但解决这些问题常用的方法就是列方程解答。列方程解答实际问题,关键在于抓住问题中有关数量的相等关系,在教学中笔者把这些应用题归结为若干种题型,借助表格及各种示意图、公式帮助学生分析问题,找出已知条件与未知量以及它们之间的一些相等关系,并考虑题目中的实际意义等办法找等量关系,在学生理解题意的基础上再列出方程并解答。二、运用数学概念、公式引导学生初步掌握解应用题的规律应用题尽管有多种题型,但都有一个共同点:题中总存在着一个能表示问题全部含义的主要的等量关系。为寻找此等量关系,需要掌握一些常见的应用问题的各种数...  相似文献   

19.
列不等式(组)解应用题与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类似.主要是:审题,设未知数,列不等式(组),解不等式(组),检验,答.其关键的一步就是将应用题里关于“已知量”、“未知量”各数量间关系,用明确的不等式关系表示出来.值得注意的是:应用题中字母的允许值,不但由表达式所确定,还必须由它所表示的量的实际意义来确定.  相似文献   

20.
在大部分初中学生中,对于列方程解应用题是个难点,其原因是列方程是个复杂的思维过程。布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实质是先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再由数学问题的解决而导致实际问题的解决。在这个过程中布列方程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因此,布列方程就成为解应用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