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从书本上得来的知识总是肤浅的,只有通过自身的实践获得的知识,才能内化为自己的经验和能力。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也特别强调:“学生的学习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了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也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2.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学生学习致学的过程应该是一个学生亲自参与、丰富、生动的思维过程;要让学生自主探索,经历一个实践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著名教育家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要坚持让学生自主探索,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相似文献   

4.
美国著名管理学家萨乔万尼认为,几十年来构建起来的学校领导架构注重员工心理需要,关注领导者的人际技能和人格魅力。这种领导实践的权威基础极大地依赖于科层制度、心理学知识或技能以及从理论或研究中得来的技术理性,忽视了领导实践的附加基础:专业权威和道德权威。萨乔万尼把这种扩展了的领导实践基础称为“领导的道德维度”。  相似文献   

5.
苏霍姆林斯基说:“人的内心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要满足儿童这种强烈需要,就要给他们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让他们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6.
张滢妤 《时代教育》2007,(10Z):87-87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改变单一的“老师教——学生学”的学习方式,要采用多种创新方式.使学生在自主探究中轻松地获得新知。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粗浅的体会。  相似文献   

7.
《国家数学课程标准》(讨论稿)明确指出:“有效的学习活动不能单纯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小学数学应树立“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教育观念,建立探索性学习方式,焕发数学课堂的生机与活力,培养学生的主体精神和创新意识。一、紧扣心理特点,让学生乐于探索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教师要根据儿童心理特点,巧妙组织教学,将儿童潜在的探索愿望激发出来…  相似文献   

8.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儿童这种与生俱来的探索欲望,是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探究性学习的重要基础。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重点之一就是让学生的学习产生实质性的变化,提倡自主、探索和合作的学习方式,逐步改变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和课本为中心的局面,促进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发展。因此,探究性学习方式已逐步被广大教师所接受,并引入到课堂教学之中。  相似文献   

9.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我们在教学实践中要重视引导学生进行各种质疑探究活动,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下面,笔者就“三角形的内角和”的教学谈谈“质疑探究”教学中的四个环节。  相似文献   

10.
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在人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改变单一的“老师教——学生学”的学习方式,要采用多种创新方式,使学生在自主探究中轻松地获得新知。下面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粗浅的体会。[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智柏明  陈忠诚 《文教资料》2005,(36):157-158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是宋代爱国诗人陆游的名句,它告诉我们:从书本上得来的知识终归是不完善的,要深切地理解必须亲自实践才行。这句话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的确,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我们在阅读教学中,更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  相似文献   

12.
刘波  葛屏 《成才之路》2011,(11):50-51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儿童的学习兴趣对鼓舞和巩固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学习的积极性起决定作用。心理学上提到,所谓兴趣,是人们在认识过程中产生的具有倾向性的一种心理现象。兴趣的基础在于需要,对需要的满足就是成功,这种满足又会产生新的需要,即产生新的兴趣。对于学生来说,这种兴趣就是学习的积极性,学习的动力,这就是求知欲。歌德说:“哪里没有兴趣,哪里就没有记忆。”而英语语言习惯的形成和交际能力的培养,都离不开记忆。因此,英语教学中能否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记忆效果,无疑关系到教学的成败。  相似文献   

13.
我国流动儿童不仅要“进得来”,而且要“学得好”,为此,可以借鉴美国的作法,设计和实施流动儿童信息传递系统,为保障流动儿童“进得来”、“学得好”提供基础和前提。  相似文献   

14.
一、关注学生情感,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可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情感和态度极为重要。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过程中,首先要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数学的兴趣,并在学生需要的时候给予恰当的帮助.  相似文献   

15.
崔学鸿 《人民教育》2023,(10):38-39
<正>著名儿童教育心理学家阿德勒说:“在人类心理发展过程中出现各种错误是不足为奇的。”人无完人,何况儿童?儿童犯错,不可避免且不可或缺。正因如此,“儿童无错”才有价值、有意义。所谓“儿童无错”,是教育者对儿童犯错所持有的态度。我们要认识到:犯错是儿童的特点和权利,儿童犯错是有意义的学习所必不可少的。  相似文献   

16.
环境是幼儿进行生活学习的重要教育资源,就像是一位不会说话的老师。幼儿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对于环境的作用,我国现代著名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教育上的环境,在教育的过程中,起着一定的作用,这是不可否认的。大家都知道,儿童爱模仿。所谓近墨者黑,近朱者赤。毫无疑义,儿童从四周的环境中可以得到教育,因此,我们需要布置环境以充实儿童的生活环境,丰富儿童的学习资料,同时也要加强我们教师对主题教育活动的研究,提升教师在主题墙创设上的选题、构图布局等能力,为孩子呈现一个更加完美的学习生活空间。  相似文献   

17.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说:“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小学生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通过实践操作。使数学知识“内化”为儿童头脑里的智力活动.学生的操作能力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在教学中.应重视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主动参与意识和勇于探索创新的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18.
儿童数学教育是以儿童作为教育研究和实践的基本出发点,发挥数学的育人价值,以儿童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为目的,满足儿童发展需求,遵循儿童发展规律的教育。儿童数学教育的实践需要关注七大数学关键能力的养成;“问题”和“对话”作为目标、动力和途径,引领儿童学习的发生和深入;儿童在“涂画”中表达和理解数学,是儿童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19.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实践证明,学生只有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得来的知识,理解才会更牢固。  相似文献   

20.
田红岩 《中小学电教》2011,(12):107-108
动手实践是指通过对实物、图形、表格或符号表达出来的数学观念进行操作的活动。《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在多年来的课堂教学实践中,我充分认识到,动手实践是学习数学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手段和方法之一,它不仅符合儿童的认识规律,迎合儿童的“好奇”“好动”“好玩”的心理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