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今天全世界都在注意中国,可以说各种人都在瞪着眼睛看着中国。这里们的朋友,也有一般的群众,也包括我们的敌人。他们都天天看着中国,他们都想知道中国。因此,这是我们对外介绍中国的最好时机。我们常说的让世界了解中国,这的的确确就是我们今天的中心任务。了解什么?我看一方面要看世界最想了解我们的是什么,另一方面是我们最想让世界  相似文献   

2.
正从今年3月1日至5月22日,短短83天里,昆明、乌鲁木齐接连发生三起暴力恐怖袭击事件,死伤近400人。面对暴恐活动在中国的蔓延、升级势头,以对外报道为主的中国外宣媒体,有责任主动引导舆论,"快"字当头,抢占新闻的第一"落点",以第一时效报道事件发生和发展的全过程;用"真"字贯穿,通过大量来自案发现场的一手采访和具体细节,揭露恐怖主义的凶残本质;在日常报道中,更要做到"勤",保持反恐议题对外报道的数量和频  相似文献   

3.
临近年终,乡长找到村书记赵大旺:"县里要开展年底慰问贫困户活动,你们村子这两个贫困户报谁呀?"赵大旺挠着头想了想,说:"就报张大傻和李二贵吧。这两家都穷得叮当响,吃了上顿没下顿,家里又都有病人和念书的孩子,算得上是正儿八经的特困户了。"乡长想了想问道:"这两家有脱贫致富门路吗?"赵大旺说:"要有脱贫致富门路还叫什么特困户?这两家最大  相似文献   

4.
关于加强对外宣传的针对性曾任比利时劳动党中央政治局委员的冯斯先生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近10年来一直在布鲁塞尔经营一家中文书店。他几次对记者说,中国的对外图书发行往往是从“希望外国人知道什么”这一愿望出发的,所以总把一些国内认为是好的、得奖的图书拿出来。实际上,这些图书在国外不一定受欢迎。再好的图书,没人买,没人看,也就达不到宣传的目的。他认为,对外图书发行,广一点说,整个对外宣传工作,应该把基点转化为“回答外国人想知道什么”。所以他认为,对外宣传工作首先要做些调查研究,了解  相似文献   

5.
对外传播的目标受众生活在世界上不同的国度,他们与我们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宗教信仰、思维习惯、语言环境、社会制度等,我们的对外报道要让他们理解、接受和认同,就要讲究传播艺术,而这种艺术在以文字报道为主的对外媒体上更多地体现在对外报道的写作手法上。  相似文献   

6.
编读往来     
《对外大传播》主编并编辑部诸位同志:2006年,《对外大传播》杂志又有新的发展,办刊质量又有了新的提高,报道内容拓宽了,出刊日期提前了(到每月10日),增强了吸引力和影响力,上了一个新台阶,对你们突出的业绩,对你们的努力和辛勤劳动的成果,我深表崇敬和祝贺。卷首语和专稿、专访文章高雅,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都是高水平的采编。这些我都爱看,从中受到启迪和启示,根据我的视角和认识提几点小小建议,仅供参考。一、为读者服务问题。可否多做一些调查研究工作,了解国内搞外宣工作的读者需要提供什么,国外读者想了解中国什么。根据中央高举和平…  相似文献   

7.
今天的西藏,每天都有大量的报道,人们可以通过这些报道了解今日的西藏。然而50多年前的西藏到底是什么样子?  相似文献   

8.
我想飞     
我曾经看过一部影片—— 《秋天的童话》。剧中有这么一段:男主角问女主角:“如果有下辈子,你想当什么?”女主角回答:“如果有下辈子,我要当一棵树,因为树被种在一个地方,以后都不再换地方,就不会与亲人分开。”每当想起这段对话,我都会想:如果有下辈子,我要做一只小鸟,一只可以展翅飞翔的小鸟,因为,我想飞。  相似文献   

9.
4月下旬以来,国际市场和舆论界热炒中国经济崩溃论,悲观预测中国经济。虽然一些市场化媒体,尤其是西方媒体看空中国经济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了。但相关误导性报道不仅会混淆视听,影响投资者和消费者信心,使市场进一步低迷,还会导致国际社会对中国经济的误解和误读,甚至还可能打乱政府宏观调控的节奏和步伐。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经济对外报道应何处着力?首先,要做足功课,做到知己知彼。从纷繁复杂的市场现象和专家声音中独立思考,参透中国经济形势;同时,要认清西方舆论,包括其对中国经济有哪些关注点,释放了哪些声音,西方的市场机构对此持什么观点,西方的民众有何反应等等。其次,要讲好中国故事,发好中国声音。围绕中国经济话题来讲故事,让读者自己读懂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动力;做好评论报道,积极主动发声,在关键时刻针对西方舆论关注的焦点主动设置议题,对外释疑解惑、消除误解、驳斥不实报道。  相似文献   

10.
<正>1942年,毛泽东在《反对党八股》中指出:"射箭要看靶子,弹琴要看听众,写文章做演说倒可以不看读者不看听众吗?我们无论和什么人做朋友,如果不懂得彼此的心,不知道彼此心里想些什么东西,能够做成知心朋友吗?做宣传工作的人,对于自己的宣传对象没有调查,没有研究,没有分析,乱讲一顿,是万万不行的。"~((1))当下,我国已初步建成覆盖全球的对外传播网络,在深刻认清"内外有别、外外有别"的基础上,实施"一国一策"的对外传  相似文献   

11.
大部分外国人对中国知之甚少,甚至多有误解。对外报道要善于从普通外国人能够理解、能够对接以及能够触摸的故事讲起。人的故事通常具有可以超越国界和不同文化背景的穿透力、冲击力,讲好中国故事,是非常有效的。  相似文献   

12.
黑龙江省漠河县地处祖国最北端,总面积18233平方公里,北隔黑龙江与俄罗斯苏塔州、阿穆尔州相望。独特的地理位置,优美的自然风光,丰饶的多种资源,淳朴的风土人情,吸引了大量中外游人,同时也为外宣工作提供了有利条件。“要想富,先有知名度”。地方的开放与发展,要求对外宣传充分发挥舆论先导和沟通各方的媒介桥梁作用。我们抓住各种机遇,采取多种方法和不同形式,加大对外宣传的力度,较迅速地提高了漠河的知名度。  相似文献   

13.
中国多年来还一直没有颁布《新闻法》,所以也就不知道新闻记者到底有多大的采访权限。对采访对象来说,他的权限却大得要命。他要想将你拒之门外,可以找到一千个理由一万个理由。在通常情况下,其正当拒绝记者采访的理  相似文献   

14.
清明节是新闻报道的“富矿”。围绕丧葬吊唁,每年都可以有写不完的新闻,但年年写,稿件内容相似度高,海外读者难免失去兴趣。今年清明节,新华社对外部和北京分社精心策划,尝试跳出中国人丧葬习俗以及殡葬业暴利这两大清明节报道“常热点”,挖掘其他一些有趣且有对外报道价值的新闻题材,开拓清明对外报道的路子。  相似文献   

15.
在当今复杂激烈的国际竞争环境里,传播好中国声音、树立好中国形象,是当下对外传播工作的主要课题。要想发出中国声音,占领话语的先机,就要加快"走出去"步伐,积极融入国际传播体系,实现中国对外传播的"国际化"讲述。在"国际化"讲述中,中国声音的"本土化"表达是当下较为直接高效的对外传播方式:用他乡之调弹中国之曲,增加对外传播的融入性和亲和力;以他人之口为我"陈情",增加对外传播的可读性和公信力;借他方平台为我"演出",增加对外传播的便捷性和影响力。而实现中国声音的"本土化"表达,需要外宣工作者具有担当意识和奉献精神、要有理想信念和价值操守、要有理论水平和政治敏感、要有文化修养和社交能力,要既能随时"亮剑"做战士,也能有礼有节做"绅士"。  相似文献   

16.
正这里说的对外报道,专门指中国新闻向国外报道,其根本目的是"让世界了解中国"。国际新闻向世界报道,不在此文讨论范围内。对外报道经常使用外语,但面向海外华人华侨时,用的是汉语。我国从事对外报道的传统新闻机构主要有中央电视台、新华社、《人民日报》等的对外部门,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中新社、《中国日报》、外文局等专业对外新闻机构,还有一些大大小小的报纸刊物等。传统的对外报道机构大多是中央单位,也有少数属于地方部门。随着新媒体技  相似文献   

17.
面对国家日新月异的大量信息和各国读者的热情来信,《今日中国》在1995年有什么打算?总的设想是突出时代主旋律,突出本刊的特色,热心为外国读者服务,热情为国家与地方的对外开放服务。加快改革开放与经济发展是中国当代的主旋律,无疑也是我国对外传播的主旋律。《今日中国》作为对外传播媒体的一  相似文献   

18.
对外宣传究竟怎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搞外宣的同志应该和有关部门共同把它作为一个专题来研究。我们现在还是停留在一般的号召、一般的宣传、泛泛的报道上。对外宣传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就要加强战略和策略观念。现在国际上正在展开以经济为中心的综合国力的激烈竞争,这可以比之为世界运动会,斗争非常复杂。我们要进去参加这个运动会,在宣传上,就要有战略头脑、策略头脑,否则就起不了重大的作用。我国的战略和策略是很明确的,比如基本路线是我们的最高战略。对外的战略也是有  相似文献   

19.
重大主题活动的对外摄影报道作为一种传播形式,有其叙事方法和特点,符合受众心理的对外摄影报道更易于为受众所理解和接受,是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重要形式和途径,有助于塑造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研究新时代重大主题活动对外摄影报道的内容选择和呈现方式,就是要探索符合新时代特征和对外特点的传播规律。成功的重大主题活动摄影报道,能够突出大国领袖、彰显大国之治、展示大国实力、诠释大国责任、塑造大国形象。  相似文献   

20.
中国风云气象卫星持续成为境内外媒体关注的焦点,特别是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突发性、灾害性和极端性天气气候事件频繁出现,中国风云气象卫星已成为防灾减灾救灾利器。近年来,不管是国内媒体还是国外媒体,涉及风云卫星报道的数量、频次显著增加,报道质量明显提升,但报道的深度、可读性、表现形式等方面依然有很大改进空间。这就需要我们进一步强化报道水平,对外讲好中国气象卫星故事。具体来说,要坚持国家站位、全球视野,把该着重对外阐述的重点讲清楚;要把鲜活的故事讲出来,例如深度挖掘那些在研发和应用气象卫星方面的典型事例、有代表性的人物等等;要为境外专家学者、政府官员、普通外国人、海外华人等用户搭建好对外传播平台,方便其更好地传播中国气象卫星声音;此外,还要加快气象对外传播新媒体平台建设,建立多层次、多形态、立体化的国际气象传播格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