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回想一下自己的工作,你是否发现经常遇到类似的情形:办公室意见不和的两个人愤怒地拍桌子大发脾气,气氛剑拔弩张;领导突然头脑发热,当着众人的面对你大声咆哮;无论怎么努力调解,对方却依然流露出固执和轻蔑,让你很想甩他一巴掌……这些正是在“恐龙头脑”控制下的无意识行为。  相似文献   

2.
电话恶作剧     
一天,媛媛一个人在寝室里看书,突然电话铃响,媛媛提起电话,“喂”了几声,对方却始终没回音。下午五点时,类似的电话又打来了,这已经是当天的第三次了,媛媛再也忍耐不住:“你有病啊!变态!”对方还是没有回音。  相似文献   

3.
那天放学后,我正在我的菜园里播种。突然,一个声音在我背后响起:“嗨,你在干什么?”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我们在报刊、网络上,甚至就在自己身边,都能经常接触到这样的话:“我挺你!”“我们挺你!”这话让对方倍感贴心。例如:就在刘翔宣布退出比赛不一会儿,电视屏幕下方便打出观众的一条条短信——“刘翔.你心中的伤痛我们可能无法体会,但我们都懂,  相似文献   

5.
何恒幸 《现代语文》2013,(7):67-70,161
"你当/以为你是谁?"是现代汉语常用的句子。句法上,相当于英语里的一个主从复合句;语义上,表达了说话者认为对方行为与自己的身份不符;语用上,隐含了说话者对对方行为的否定、不满、不屑等,旨在提醒或警告对方,使对方改变原有或预定的行为方式等。  相似文献   

6.
双腿交叉的"语言"在社交生活中,身体语言的魅力不亚于声音.两个人并排坐在一起的时候,双腿交叉的方向也意味深长.如果他们相互友好,那么他们会在无意中将架在上面的腿朝向对方,这样他们的上身就离得更近;如果并不友好,他们的嘴巴里可能进行着热烈的交谈,他们的腿却将内心的不满暴露出来,双腿交叉时,他们会将架在上面的腿转向相反的方向,身体也借以偏离.  相似文献   

7.
方颖 《求学》2023,(9):72-73
<正>“离2023年高考还有38天……”俞可欣看着教学楼门口硕大的红色电子屏,胸口突然一紧,不知不觉放慢了进教室的脚步,心里升腾起一种恐惧和厌恶的情绪。很快,她的前额开始“突突”地疼起来,脑海里一个声音响起来:“我讨厌上学,我要回家!”  相似文献   

8.
永远等你     
那年春天,雨一直下,一直下。在绵长的雨季里突然有一个晴天,恰恰是清明那天。我低头抚摸着家门前那块已经长满青苔但马上要被搬走的石块,再也控制不住那压抑了许久的泪水……  相似文献   

9.
下午6点15分.在美国纽约一栋57层的建筑物里,克洛德正忙碌着公务,突然,电话铃响了。他拎起话筒不耐烦地问:“喂,谁呀?”“我是让娜,还记得吗?”话筒里传来对方的声音,似乎很遥远,好像还带着一点颤抖。  相似文献   

10.
那一年,我们高三。 1 教室后面的大黑板上,原先花里胡哨的板报已被擦得一干二净,上面只写着几个字:高考倒计时XXX天!数字每天都在变化。 2 楼道里横冲直撞的小伙子变少了,也很难听到姑娘们凑一堆讨论偶像时的聒噪声了。这里突然变得安静了。  相似文献   

11.
测试一下,你看是否焦虑。 经常3分 偶尔2分 从来没有1分 1.参加考试,每科考试前至少检查3次准考证是否已在书包里。 2.经常有突然想发疯大叫的想法。 3.对自己要求总是极度苛刻。比如:即使很累了,也勒令自己学习到深夜,不计效果如何。  相似文献   

12.
北京人说话讲究客气,两个人说话,喜欢称呼对方"您".前些日子,我参加了一个剧组,组里有位剧务,是地道的北京人,动不动对我以"您"相称.  相似文献   

13.
<正>“啊——怎么又是你!”高原第一土豪、第一男高音鼠兔发出了一声尖叫,恨不得一嗓子把自己的临时公寓喊塌。在这一瞬间,他宁可跟这个不请自来的房客同归于尽,也不想再在自己的房子里看见对方了。不速之客在面对鼠兔时可没有这么激动,他淡定地啄了啄自己的羽毛,又甩了甩脑袋,打算把刚刚灌进耳朵的尖叫声彻底甩出去。“淡定一点儿。”不速之客平静地安抚着鼠兔的情绪。看到对方若无其事的样子,鼠兔更来气了,可他就是拿对方毫无办法。就在双方僵持不下的时候,屋外突然传来了一个悦耳的声音:“雪雀大哥,你在吗?”鼠兔惊愕地瞪着不速之客,说:“你还在这儿安家了?  相似文献   

14.
耿昆巍 《师道》2007,(5):41-41
口语交际是态度的表现:它要求讲文明,有修养,尊重对方,注意对象和场合;口语交际是能力的要求:它需要耐心专注地倾听,了解对方的意思,领会意图,准确地表述自己的想法与心情;口语交际是灵魂的展现:它传达出个人的见解,主观的意愿,它是激发的情与触发的感,它是思想的顿悟和升华;口语交际是艺术的交流:它要求语言清晰连贯,表意准确,  相似文献   

15.
我们的理念很容易在此汇合:尊重对方的差异性,看重自己的特质。这样你就不会患上“红眼病”,也不会妄自菲薄。世界是远远不够完美的,如果我们的持久努力能使它朝向完美的方向再靠近一厘米,哪怕只是靠近一毫米,就可以长舒一口气,备感欣慰了。  相似文献   

16.
佚名 《课外阅读》2010,(8):61-61
选择A:此类人有一种担心对方误解自己的心理,因此性格有些急躁,内心常有不平。他会十分在意对方对自己所陈述事件的评价,所以一再强调事情的真实性,更多希望的是自己在团体中可以被认可,并得到很多朋友的信赖。  相似文献   

17.
两棵树的故事虽然简单,但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在今后的学习或工作中,无论遇到怎样的问题和指令,都要理清逻辑,敢于向提问者发问,这样才能摸清对方的真正意图,使自己少走弯路,最终提升学习与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8.
中午,我和往常一样,在餐厅买了饭,匆匆地吃完,端着餐具去洗,顺手将所剩的一点菜汤倒在了水池里、不经意之中,我看到了墙上的警示牌:“严禁在水池里倒剩饭菜。”我突然明白过来,学校从这一周开始抓学生的用餐文明。严禁学生乱倒剩饭剩菜。今天晨会时,我还专门向学生做过要求。想到这里,我脸上热辣辣的。  相似文献   

19.
俞文娣 《江苏教育》2007,(22):17-17
那一天,和往常一样。我坐在办公室里批改学生的作业。突然,一本不堪入目的作业本映入我的眼帘,那字简直糟透了!我气不打一处来,飞快地瞄了一眼封面:胡成。又是胡成!说到胡成,他可是我班有名的“潦草大王”.我不知苦口婆心地跟他说过多少回了,可他还是……我决定把他叫到办公室来,狠狠地批评一顿。  相似文献   

20.
《好同学》2002,(10)
一天,美女小C一个人在寝室里看书,突然电话铃响,小C提起电话,“喂”了几声,对方却始终没回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