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石莉 《传媒》2021,(13):56-58
近年来,微纪录片发展愈发成熟,诞生了不少高知名度佳作,并逐步建构出一套融合式格局.从宏观的产业格局来看,表现在制作主体多元、先进技术赋能、平台合作增多、向分众化过渡;从微观的内容形态来看,表现在与受众的互动融合、与形式的语境融合以及与渠道的形塑融合.未来,微纪录片需要从提升价值导向、拓展商业模式、讲好中国故事三个维度发力,促进纪录片行业健康长久发展.  相似文献   

2.
融媒体时代,新兴视听内容形式不断更迭。Vlog与Vlog化微纪录片因两者在内容和形式上有许多共同点、具有重叠的观看群体而呈现融合趋势。本文以Vlog化微纪录片为研究对象,从内容创新、传播创新两个维度分析Vlog化微纪录片的创新策略。  相似文献   

3.
张兴动  陈宇翔 《传媒》2018,(5):82-84
互联网、手机、数字电视等新媒体为纪录片提供了更为广阔的传播平台,而传播方式的变革,必然会引起纪录片创作方式的变革,"微纪录片"这一新的样态应运而生.同时,创作方式的变化也对高校微纪录片的创作与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以"微纪录片"这一新的纪录片类型为研究主体,从微纪录片的创作特点以及高校微纪录片的创作优势与引导等方面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4.
王米洁  徐莹 《东南传播》2021,(6):135-137
战疫微纪录片是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在中国广为流传的一种新型纪录片形式.从创作主体可分为官方、民间以及官方与民间融合创作的形式.本文从拉热尔·热奈特的叙事话语理论出发,从叙述者、叙事手法的层面对官方和民间两种战疫微纪录片的创作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其从创作主体的风格和叙事的视角、群像叙事手法以及叙事推进方面都有不同特征.在媒体融合的背景之下,官方与民间融合创作的战疫微纪录片已成趋势,融合创作在视角和价值的层面上都更能凸显叙述内容的真实力量.  相似文献   

5.
吴雨蓉 《传媒》2015,(12):64-66
2014年开始,PGC成为网络微纪录片生产的主导模式,由此网络微纪录片的发展从“全民纪录时代”进入到“后全民纪录时代”.节目来源的改变给网络微纪录片带来了全新的变化.本文将在描述“后全民纪录时代”现状的基础上从题材选择、创作语法、专业价值和社会意义几个方面对PGC网络微纪录片的特征与价值进行阐释,以期为网络微纪录片的发展留下实时性注解.  相似文献   

6.
黄义成 《新闻战线》2022,(12):112-115
在关注媒介更迭融合技术的同时,也要看到国产美食类纪录片在叙事内容和话语表达上的转变。本文通过对具有小众化特色的美食类纪录片《早餐中国》进行深度剖析,与其他同类型美食类纪录片进行对比,从叙事内容、叙事话语以及叙事艺术多维度展开解读,为媒介融合语境下美食类纪录片的叙事策略提供参考经验和借鉴方向。  相似文献   

7.
邱源子 《传媒》2015,(7):56-58
近年来,随着网络技术、数字技术的发展,不同形态的媒体彼此交流,共享各种传统的、新式的信息服务内容,传媒产业融合的蓝图正在被勾画.作为电视媒介主要节目类型的纪录片,固然要适应媒介融合的大背景,探索从形式到内容的创新.由南京广播电视台为首个国家公祭日创作的30集系列微纪录片《城殇》,每集时长约3分半钟,在电视台与网络同步播映,一时间社会反响强烈.思考《城殇》在新媒体语境下创作手法与运营模式的成功之处,有助于为专业机构制作优质微纪录片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随着当今社会信息化的发展,媒体行业也迎来了一次更新的浪潮。尤其随着网络的高速发展,新媒体行业快速发展,各种媒介开始进行多元化的交融。纪录片作为影视创作中一个重要的分支,其传播方式与创作方式也在发生改变。在这个大环境下微纪录片就诞生了。微纪录片依托其制作周期短、投资低、传播方式快的特点越来越受到大众的认可。所以微纪录片与新媒体技术两者相辅相成,扩大了彼此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9.
刘彦玲 《视听》2021,(1):67-68
近年来,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信息视频化程度的提高,短视频创作成为一种流行风潮.微纪录片作为新媒体时代的一种艺术形式,短小凝练,融合了短视频创作的特点,以小见大地再现真实生活.在短视频盛行的时代,微纪录片也要坚持推陈出新,迎合时代发展潮流.本文结合短视频与微纪录片的关系以及相互影响,探究短视频时代微纪录片的创作如何找到更...  相似文献   

10.
蔡梅竹 《新闻前哨》2022,(17):32-33
生态纪录片是以自然生命为记录对象的纪录片类型。它通过对其中生命故事的记录来展现物种与整体生态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从而唤起人们的环保意识。然而,在快节奏生活的当下,短视频成为人们,特别是中、青年受众群体的集体“日常”。如何让生态纪录片快速适应快节奏、短视频的传播业态,生态微纪录片逢时而生。与传统纪录片相比,生态微纪录片的叙事手法有哪些不同?呈现出哪些特征?其探索经验对系列生态微纪录片的发展又具有哪些启示?本文将结合《神农架密码》系列生态微纪录片的创作过程,分析生态微纪录片的叙事手法,为传统纪录片的突围和生态故事的新讲述提供更多可能性的。  相似文献   

11.
赵丽维  李明扬 《传媒》2021,(1):34-36
全媒体时代的到来,为微纪录片的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原创短视频内容平台二更的系列微纪录片,坚持以社会主流价值为导向,关注小人物、透视大社会,通过制作有温度的内容,传播深入人心的普适价值观,赢得了观众的认同和喜爱.二更通过整合全网传播矩阵,用公益微纪录片撬动主流媒体资源,打造全媒体传播体系,引领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形成,由此探索出微纪录片持续发展的创新方向.  相似文献   

12.
徐楠 《采.写.编》2022,(1):151-152
随着互联网短视频的兴起,各种媒介在网络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呈献给观众不同的感受.而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更新,微纪录片这种视频的影响力越来越低,而随着工作生活节奏的加快,对于微纪录片这种时间长、节奏慢的视频内容观众并不认可,这就给微纪录片的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压力.所以微纪录片的发展需要与时代的步伐紧密结合,才能在未来的生存...  相似文献   

13.
唐婷 《现代传播》2017,(11):167-168
通过互联网进行传播的纪录片分为两类:在互联网上播放的传统纪录片和专为互联网而创作的新形式的纪录片。微纪录片属于后者,它是一种凝缩型的互联网纪录片,是刻有互联网媒介符号的完整的叙事文本。纪录片作者将传统纪录片的美学元素压缩并凝练为简短精粹的微纪录片,以适应互联网用户的观影习惯。近几年微纪录片成为了互联网上传播的最为重要的纪录片类型之一。本研究将微纪录片定义为时长在10分钟以内的纪录片。  相似文献   

14.
霍玉华  钱淑芳 《传媒》2021,(9):66-68
网络时代,受众年轻化、观赏便捷化,对微纪录片的创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以微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为例,基于受众的情感诉求、认知诉求和体验诉求的视角,分析其在视听语言方面所呈现出的内容美、技术美和文化美.同时,从大众审美的视角认识互联网时代微纪录片创作主体与受众之间的互动关联,探讨多屏时代纪录片创作手段及创作形式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15.
微纪录片是"微时代"的一种新的艺术形式,它主要运用非虚构的创作手法,将碎片化的素材用数字技术制作成风格简约、主题明确、具有一定审美价值的短小纪录片。系列微纪录片《城殇》在内容创作和艺术表达方面,呈现出与普通纪录片所不同的特色。在新媒体时代,其创作与传播对历史记忆的建构具有重大的意义,同时也为今后的微纪录片创作提供了良好的借鉴与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6.
何道明 《传媒》2023,(3):48-50
全媒体时代,纪录片发展语境发生了重大改变,技术、内容、渠道、文化、平台等维度的交融碰撞,进一步拓展了纪录片创作的开放空间,但同样也增强了纪录片创作的可变性、复杂性。面对新机遇、新挑战,纪录片创作者要加强现状审视与思考,精准把握新、美、微三大向度,深化创新实践,进一步拓展纪录片创作的价值边界,增强全媒体时代纪录片发展的适切性与长效性。  相似文献   

17.
马秀兰  周丽 《新闻世界》2024,(3):101-103
2023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十年来“一带一路”题材纪录片的传播实践不断焕发新活力。本文以微纪录片《美美与共——“一带一路”上的文明对话》为例,探析其共情传播策略。从共情传播意义看,“一带一路”题材微纪录片能促进民心相通,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打破偏见,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从共情传播条件看,《美美与共》具备“情境:环境条件”“内容:情感条件”“方式:身体共在”三个条件;从共情传播策略看,该纪录片通过“自我”与“他者”双重讲述加强角色认同,通过符号互动,构建共通意义空间,网状化叙事,构建集体记忆等策略,实现共情传播。  相似文献   

18.
微纪录片,从诞生之日起,就带有移动终端的基因。随着手机等移动终端的发展、网红经济的出现,纷纷涌现的各种短视频平台,逐渐改变着受众的信息收取途径和阅读习惯。那些反映现实生活、加上艺术化剪辑和包装的短视频已经有了纪录片的雏形,微纪录片的产生也就成了顺其自然的事。作为身处媒体融合大潮中的主流媒体,在转型过程中,如何运用微纪录片这种既可以讲好中国故事、又顺应当下传播新形态的视频产品,已经成为专业电视人必须面对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伴随着新媒体发展的突飞猛进,长度在10分钟以下的微纪录片,在网络上呈现出异军突起之势,并逐步形成了自身的创作特点和运营体系。从"直播广州"微纪录片大赛几年来的参赛作品来看,与传统的纪录片相比,微纪录片创作具有鲜明的"微时代"特征,包括更简短的篇幅、更多元的选题、更简洁的叙事以及更具个性的影像语言。  相似文献   

20.
刘烨 《新闻世界》2013,(7):273-274
【摘要】传媒进入“微时代”,微纪录片顺应时代,悄然走进大众视野。本文以央视2012年推出的大型微纪录片《故宫100》为例,剖析微纪录片细碎化的新特征:适应新媒体传播、化整为零易接受及表现手法活泼。微纪录片叙事策略则有从微观视角切入、大众文化的叙事理念以及叙事结构直截了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