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郁存军 《新疆教育》2012,(13):156-156
教师写教学反思的过程是不断查找自身的不足,不断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不断提高教学效益和和提升自己教科研能力,促进教师自我成长的过程。我认为小学语文教师要做好三个方面的反思:反思“教师自己”;反思“学生”;反思“别人的课堂”。  相似文献   

2.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教师的成长公式是“经验+反思:成长”;我同著名心理学家林崇德也提卅“优秀教师=教学过程+反思”的成长公式。现在不少人在文章里或在会议上经常提到“反思”。可如果我们认真分析就会发现,有些人所谓的“反思”只是泛泛而谈、笼统空洞!反思为了什么?反思是为了让自己有“思想”;  相似文献   

3.
课后反思对教师职业成长的影响作用是巨大的。课后反思应从记成功之举、“败笔”之处、教学机智、学生见解、再教设计入手,及时记录,积少成多,从而达到“集腋成裘、聚沙成塔”之效。形成反思习惯,不断自我剖析,以其他教师为镜,以学生为镜,养成写教学后记的习惯,加强反思策略和理论的指导,是培养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4.
数学学习中的反思、反思能力是近年来越来越受关注的一个课题。《新课程教师读本》则把“反思”这一教学理念提高到了应有的高度:“人们在学习数学和应用数学解决问题时,不断的经历直观感知、反思与建构等思维过程。这些过程是数学思维能力的具体体现,有助于学生对客观事物中蕴涵的数学模式进行思考和做出判断”,同时提出,评价应关注学生“能否不断地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并改进学习方法”,“教材的呈现应以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留有比较充分的空间,有利于学生经历观察、实验、猜测、推理、交流、反思等过程”。  相似文献   

5.
数学学习中的反思、反思能力是近年来越来越受关注的一个课题。《新课程教师读本》则把“反思”这一教学理念提高到了应有的高度:“人们在学习数学和应用数学解决问题时,不断的经历直观感知、反思与建构等思维过程。这些过程是数学思维能力的具体体现,有助于学生对客观事物中蕴涵的数学模式进行思考和做出判断”,同时提出,评价应关注学生“能否不断地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并改进学习方法”,“教材的呈现应以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留有比较充分的空间,有利于学生经历观察、实验、猜测、推理、交流、反思等过程”。  相似文献   

6.
高职英语教师要适应新课程改革教育理念,从“经验型”教师成长为“学者型反思型”教师,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教学反思被认为是一种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催化剂,它提高了教师教学工作的自觉性,有利于教师总结和提炼教学经验,形成优良的职业品质。教师的专业成长应以教学反思实践为基本路径,加强教育教学理论学习,增强反思意识,实践反思活动;学校应该建立教学反思的长效机制,创设反思的文化氛围,促进教师在教学反思中不断成长。  相似文献   

7.
刘根生 《科学教育》2006,12(5):22-23
“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学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这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核心,新课程的理念呼唤新的教法,更呼唤学习方式的转变,这也是新课程主要标志之一,反思性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其灵魂是:“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进行探究性反思和自主性反思学习;创造性反思和发展性反思学习。教师是教学的实践者,又是教育教学理论的思考者与构建者,面对新课程下的学生反思性学习,我们广大教师理所应当不断地进行教学反思,把教学实践提升到新的高度,实现自我超越,以适应新课程的改革。教学反思,是教师对自己完成的教…  相似文献   

8.
作为一名不断进取的、有成就的教师,成长的助推器就是不断对自身教育实践的反思,不断地去创新和超越自我,尤其是在新课改日益深入的今天,更需要借助“反思”这个成长的“助推器”,做一名新课改的勇于实践者。  相似文献   

9.
校本培训是以学校为基地的与教学研究、教育科研融合在一起的一种教师培训模式。由于校本培训更加关注教师教学实践及课堂;更加关注教师教学实践能力的发展,因而更能激发学校和教师参与的热情,也就更具活力与效率。目前,国际上流行的知识范式、能力范式、情感范式、“建构论”范式、“批判论”范式、“反思论”范式等六种教师培养范式中,我们更推崇的是“反思论”范式,即主张教师的成长应该培植起“反思”的意识。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与行为,不断自我调整、自我建构,从而获得持续不断的专业成长。校本培训的重心在于促进教师反思当今…  相似文献   

10.
教学反思是指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所进行的自我审视与分析。教学反思的一般环节是:积累经验,观察分析,重新概括.积极验证。教学反思要从不同的侧面切入,做到丰富多彩。教学反思的具体途径包括:“做”中反思;“写”中反思;“读”中反思;“研”中反思等。  相似文献   

11.
“教学反思”是这几年被不断强调和凸显的一条教师专业成长的路径,它被解释为优秀教师成长的一个共性特征。中国有句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强调的是个人的努力。古人说,“每日三省吾身”,强调的就是内省。但仅仅知道教学反思的重要性.还是远远不够的,如果说目前教师教学反思最大的问题在哪里?  相似文献   

12.
谈教学反思     
孟凡花 《新课程研究》2007,(7):15-15,20
人们对教学反思几乎有个共识: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和自我发展的核心因素”。正如俄罗斯著名学者季米良捷夫所言:“教师不是传声筒,把书本的东西由口头传达出来,也不是照相机,把现实复呈出来,而是艺术家、创造者。”我们需要具有反思能力的教师,时代呼唤教师具有反思素养。也象当代教育家朱永新在《我的教育理想》中说的:“一个优秀的教育家,他应该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创新的人,应该是一个教育的有心人。”既然反思这么重要,那么什么是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有何作用,怎样进行教学反思呢?本文就此略谈浅见。  相似文献   

13.
反思之反思     
《四川教育》2006,(12):14
反思,不是简单的回忆或回顾,而是一种更高层次的反省,是思想的反刍、思维的审视;反思不是简单的、随机的、模糊的、偶尔为之的“想一下”,而是有一定目的性和系统性,甚至需要一定的深刻性和批判性;反思不只是对内容、过程、效果等的反思,关键还要对思想、路线进行反思。反思贵在真实。如果没有心的触动、情的感动、思的萌动、理的律动,反思自然就会成为单调乏味、应景交差式的又一种“检查材料”,不但会令教师不胜其烦、不堪其苦,还会败坏教育的趣味和研究意味。用心感悟,用心反思,这才是反思的生命力所在!反思不仅是一种方法或态度,还是一种文化,是在借鉴新的理念、认识基础上的创新努力;反思不仅是一种活动,还是一种人格提升、生命卓越的追求,是在自我体悟、判断、认同的基础上达成自我认识、自我超越和自我发展。在反思中,教师可以缩短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跨越观念与行为之间的鸿沟,实现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良性互动。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从某种意义上说,反思力决定着教师的实践力、研究力。学校倡导、鼓励反思,旨在让反思成为教师的一种研究习惯和生命自觉,但倡导、鼓励并不等同于规定、强制。只有源于内在需求、幸福体验和尝到反思的甜头后,教师才会积极、主动、科学、高效地反思。学校要为教师的反思营造氛围、搭建平台、引领方向,提供技术支持和过程服务,促进教师把反思外化为一种自觉行动。为此,本刊特邀请成都市锦江区的部分校长和骨干教师就“如何在反思中发掘前进的动力”这一主题进行了研讨,力图认清偏颇、探寻路径、理顺机制、激发热情,让教师学会反思、科学反思、高效反思,以期达成在反思中发掘前进动力之目的。  相似文献   

14.
课程标准下的教学反思,是对教学过程的再认识、再思考、再探索、再创造。语文课堂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批判地考察自我的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得失,通过回顾、诊断、自我监控等方式,或给予肯定与强化,或给予否定与修正,从而不断提升自身语文课堂教学效能和素质的过程。语文课堂教学反思的“课前反思”“课中反思”“课后反思”三步曲,构成了语文课堂教学反思的三大策略。一、课前反思——充分准备语文课前反思是指向语文未来教学的反思,包括反思过去课堂教学的成功与不足,思考即将教学的内容、学情、方式。课前反思是…  相似文献   

15.
随着教师教育的发展,“反思性实践”和“反思型教师”作为一种时尚逐步流行,受到了教育理论界和广大教师的追捧,认为反思型教师是迎合新课程改革的新型教师,认为培植教师的“反思”能力,使其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行为,实现内省.不断自我调整、自我建构,从而获得持续的专业成长。诚然.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的反思能力是必要的,但作为单一的价值取向,笔者认为,有一种舍本逐末的倾向,值得广大教育工作者审视。  相似文献   

16.
随着教师教育的发展,“反思性实践”和“反思型教师”作为一种时尚逐步流行,受到了教育理论界和广大教师的追捧,认为反思型教师是迎合新课程改革的新型教师,认为培植教师的“反思”能力,使其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行为,实现内省.不断自我调整、自我建构,从而获得持续的专业成长。诚然.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的反思能力是必要的,但作为单一的价值取向,笔者认为,有一种舍本逐末的倾向,值得广大教育工作者审视。  相似文献   

17.
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是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水平的基础,也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有力保障。一位学者曾经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反思则有可能成为名师。”可见“课后反思”不失为一种促进教师改进教学策略,不断提升自己教学水平的好办法。随着职业教育的不断发展,撰写课后教学反思成为促进专业发展的有效方法和手段,因此深受专家、学者的大力倡导和职业教育工作者的广泛关注。专业教师对课后教学反思的含义、形式、内容等往往缺乏一个较为科学的认识,在操作过程中产生了不少困惑。深入分析、探讨课后教学反思问题,对转变教师观念,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无疑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8.
所谓反思.通俗一点说就是“回头看”.它是对过去的经历和经验的再思考,课后反思是教师对所授课程的一种补充,好的课后反思可以起到承上启下、画龙点睛之作用。我们都知道课堂教学永远是带有遗憾的艺术.再完美的课堂教学或多或少都会有缺憾。如教学经验的不足使我们不断否定自己.不断摸索;课堂教学中的不固定性因素要求我们随时调整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9.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和深入,重建教研文化受到了各级学校前所未有的重视。“专家引领、同伴互助、自我反思”成为教师专业成长道路上的一道亮丽风景。教学反思,因其本身的特点,在课改实践中掀起了一股滚滚“热潮”,成为课改进程中的精彩亮点。古人语“吾日三省吾身”。的确,教学反思有助于教师积累教学经验、提升教学境界、历练教学艺术、形成教学特色。教师对教育教学工作的科学反思,是自身专业成长路上求真务实、趋利弊害的“润滑剂”,是理性提升、动态刷新的“净化剂”,是不断追求、成就名师的“催化剂”。可是,我在下校调研过程中却…  相似文献   

20.
解题反思是对解题活动过程的反思,是有效提升思维能力的重要抓手,也是学生不断成熟和逐步发展的过程.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解题失误,不但有利于学生明辨在解题过程中的是非曲直,加深知识与方法的内化,提升思维能力,还能提高教师教学的针对性.但在实践中,不少教师对学生的解题失误采取“告诉”的方法:进行集中讲评,告知错因及注意事项,实施“亡羊补牢”;或是提前暗示,做到“防患于未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