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粱遇春(1906-1932),笔名秋心、驭聪、蔼一,我国现代散文家、翻译家。l906年出生于福州一个知识分子家庭,长在北平。他幼年慧颖睿智,成年志高行洁。1922年考入北京大学英文系,学习6年。1928年毕业后分配在上海暨南大学任教。1929年回北大图书馆工作,并兼任教学。1932年病逝于北平,享年26岁。  相似文献   

2.
一本30万字的书放在案头,这是商恺同志的新著《报海帆影》(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商恺同志1938年开始从事新闻工作,1948年进入《人民日报》当记者,1958年调至中央办公厅在胡乔木同志身边工作多年,“文革”后重返人民日报社,80年代初离开记者岗位后又来到社科院新闻研究所主持工作。他是在我国新闻战线上奋斗了60年的老记者,今年已是75岁高龄的老人了。但他仍然笔耕不辍,把近十多年来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工作期间所写的根据胡乔木同志新闻思想整理而成的系列文章,以及一些有关新闻业务的文章和讲稿,再加上  相似文献   

3.
在叶剑英元帅与世长辞之际,新闻界的一批老报人及当年跟随他在白色恐怖笼罩下的北平工作过的老同志,都深深地怀念着他为我党新闻界业建立的不可磨灭的功绩。那是1946年。抗战胜利后,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签订了停止内战的协议。同年一月,在北平设立了国共两党和美国代表联名组成的军调处执行部。叶剑英同志主持军调部中共代表团的工作。这期间,他领导创办了新华社北平分社和《解放》报。北平新华分社  相似文献   

4.
计泓赓 《新闻三昧》2007,(12):12-13
身材魁梧、嗓门大、底气足,一派工人气魄,这就是陈用文同志给我的第一印象。早在1949年初,我们一群刚从华北大学结业到平山新大众报工作的青年学子,还未及拿起工作,北平就和平解放了。我们参加了进城学习后随报社队伍坐着马车进了北平,参与创办  相似文献   

5.
《出版参考》2010,(4):M0002-M0002
张仃,1917年生于辽宁省北镇县医巫闾山下周屯,1932年流亡北平,入北平美术专科学校,1937年加入漫画宣传队,投身抗日救亡运动。1938年到延安,任教于延安鲁迅艺术文学院,1942年参加了延安文艺座谈会。1949年后参加了开国大典美术设计,参加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会徽设计,领导国徽设计小组并参与了国徽的设计。历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院长等。  相似文献   

6.
胡乔木同志是新中国新闻事业奠基者之一。他为推进党领导下的新闻事业的发展,坚持不懈,呕心沥血。从1941年6月起,胡乔木就在毛泽东指导下为《解放日报》撰写社论,并在改造《解放日报》的过程中做了不少工作。到1946年11月从延安撤退,他写的社论共有56篇。其中《教条与裤子》《请重庆看罗马》《驳蒋介石》等篇传诵一时。在转战陕北途中,胡乔木没有停下手中的笔,新华社不时播发出自他手的社论。1948年春到达西柏坡后,胡乔木出任新华社总编辑。为迎接全国解放新局面的到来,党中央决定集训新华社主要干部。在刘少奇主…  相似文献   

7.
胡乔木是大家所熟知的,他自1937年起就担任毛主席的秘书,长期分管党和国家宣传战线的工作,他无数次起草重要的政治报告、决议和指示等文件,邓小平同志称他为党内第一支笔。最近人民出版社出版了一本《胡乔木书信集》,这是《胡乔木文丛》中的一种。这部书信集厚厚的一本,有800多页,书中  相似文献   

8.
何基沣同志1898年月10月出生在河北省藁城县,青年时代投笔从戎,先后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和北平陆军大学,后投身手当时由冯玉祥领导的西北军。他参加过首都革命和五原誓师,由于作战勇敢,足智多谋,很快被提升为军官。1931年,西北军被蒋介石收编,何在陆军第29军37师109旅任副旅长。“九·一八’事变后,日军兵不血刃占领了东三省。由于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日寇继续吞食我大好河山,1932年,  相似文献   

9.
类别:新闻人才学编号——胡乔木盛产“社论”1941年2月,胡乔木被毛泽东点名调去当他的秘书。同年5月,延安《解放日报》创刊,博古是社长,他提出每天要发一篇社论,社论由中央同志及重要干部执笔。胡乔木电成了博古的约稿对象——有时,是博古请毛泽东写社论,毛泽东嘱胡乔木写;有时是博古直接约胡乔木写。胡乔木第一次为《解放日报》写的社论,题为《救救大后方的青年),在1941年6月8日刊出,胡乔木在这篇文章中显示了他写政论的深厚功底。于是,《解放日报》编辑部“抓”住了他,约他不断写社论,光是1941年6月份便发表了他写的4篇社…  相似文献   

10.
薛德震同志是我国人民出版社前任党组书记、社长兼总编辑. 夫人杨瑾同志是文物出版社前任党委书记、社长兼总编辑.夫妻都任过国家级出版社社长,在全国的出版界可谓绝无仅有. 薛德震在政治上早熟,1932年他诞生在盐城建湖上冈镇.上小学时他当儿童团长,站岗放哨、搞文艺宣传;中学生活也是在解放区度过的.1947年5月,刚刚15岁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47年底调入华中新华书店当校对.杨瑾是回族人,比薛德震大三岁,在南京长大,毕业于苏州大学的前身国立社会教育学院新闻系.1948年1月,在学校里参加了地下党领导下的新民主主义青年团,从事建国和学运等革命工作.解放军渡江以后,他们俩几乎同时进入上海人民出版社的前身--新华书店华东总分店编辑部,两人从此认识.随着时光的流逝,两颗纯朴热情的心融合到一起.1954年春节,清秀的薛德震和漂亮的杨瑾结婚了.  相似文献   

11.
看了电影《停战以后》,心情非常激动。不仅美蒋反动派的卑鄙罪行使人无限愤怒,还特別使我想起为了采訪“安平事件”新聞而被美蒋反动派所阴謀杀害的一位年輕的新聞工作者——郑仓夷同志。我跟仓夷同志相識,是在一九四六年初的一个朔風凛冽、雪花飞卷的晚上。那时候,抗战刚刚胜利不久,国民党反动派在全国人民的压力下,在毛主席赴重庆谈判之后,被迫签訂了“双十协定”,一九四六年一月发布了“停战令”。在北平成立了“軍事調处执行部”。党为了让久居淪陷区的人民听到真理的声音,同国民党几经交涉,在北平建立了“新华社北平分社”,并相继筹备出版《解放》(三日刊)。仓夷同志便是那时候由《晋察冀日报》调来北平新华分社工作的。由于一位同志的介紹,我怀着一种无法抑制的兴奋心情,到《解放》报的工作人員寓所去看他。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共产党员、著名图书馆学专家、上海图书馆名誉馆长李芳馥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1997年9月10日下午7时40分在上海华东医院逝世,享年96岁。李芳馥同志于1902年8月出生于湖北省黄陂县的一个教师家庭。1927年毕业于武昌文华图书馆专科学校。同年9月,到北平图书馆(后改北京图书馆)任秘书,1929年任文书组长,1932年改任采访组长。  相似文献   

13.
范长江同志(1909年—1970年)是我国著名的新闻记者,是新中国新闻事业的创始人和领导者之一。他的丰富的采访经验,已成为我国新闻界的宝贵财富。范长江原是一个穷学生。30年代初期,他在北平求学时,为了维持生活,开始向北平《晨报》、《世界日报》、和天津《益世报》投稿。1934年初,《晨报》聘请他为特约通讯员,他的卓越才华开始显露出来。不久,天津《大公报》聘请他为固定撰稿人,专门撰写文化教育方面的新闻。但范长  相似文献   

14.
四月八日,胡乔木同志在中国史学会代表大会上就我国史学工作问题发表了讲话,讲话中也涉及到出版方面的问题,对于我们出版工作者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胡乔木同志在讲话中提出,要把历史著作的出版工作很好地开展起来。在讲到出版历史著作的问题时,胡乔木同志说,学术性历史  相似文献   

15.
孙敬修.我国20世纪著名的儿童教育家、儿童故事艺术家。他1901年生于北京一个贫苦家庭。1922年京兆师范毕业做小学教师,后做教导主任。孙敬修1932年开始课余在北平广播电台为儿童讲故事。孙敬修的故事艺术。有它突出的风格和特点。  相似文献   

16.
于伶(1907-1997),剧作家.江苏宜兴人.原名任禹成,笔名尤兢.北平大学肄业.1926年加入共青团.1931年参加左联.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翌年在上海参加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和中国左翼文化总同盟,担任领导工作.抗战初期,任中共中央上海局文委委员,上海文化戏剧界救亡协会负责人,后赴重庆.建国后先后任上海电影制片厂厂长、市文化局局长.80年代,当选为上海市作协主席.著有<于伶剧作集>、<于伶戏剧电影散论>.  相似文献   

17.
老新闻工作者冯英子同志年已古稀,他学习和工作的劲头,却不减当年。 1932年,他参加了新闻工作。1937年,经范长江同志推荐,担任《大公报》战地记者。抗日战争期间,他在报界当过记者、编辑、主笔、经理。抗日战争胜利以后,国民党中有人要给他参谋街头,聘他担任《民国日报》主编和《和平日报》经理,他都谢绝了。最后,他毅然去香港,在夏衍主办的《周末》报工作。1953年回上海后,先在《新闻报》后调《新民晚报》工作。他擅长写通讯,也擅长写杂文。前几年,他参加全国记协组织的“长江行”采访活动,写了一系列生动的通讯,汇集出  相似文献   

18.
周一良八岁入塾,习经、史、子、集,后学日文、英文。1930年入北平燕京大学国文专修科,1931年入北平辅仁大学历史系。1932年转入燕京大学历史系。1935年毕业后入燕京大学研究院,研究历史学。  相似文献   

19.
赖晨 《湖北档案》2013,(1):45-47
1913年2月,沈之岳出生于浙江省仙居县下阁乡西陆村。他家境殷实,从浙江临海市回浦中学毕业后,入杭州"浙江警官学校"学习特工,成为军统特务,并加入国民党。1932年,经特务头子叶翔之介绍,进入戴笠的军统组织——军委会特务处。期间,他以李国栋之名,在上海加入中共外围地下组织光明读书社,  相似文献   

20.
从1948年8月底到1949年3月下旬进北平以前,有半年多的时间,我在西柏坡胡乔木同志直接领导下的新华总社小编辑部里工作,经常接近中央领导同志,受到他们的亲切教诲。这段时间虽然不长,但受益很深。象是住了一次短期学习班,从新闻写作的基本知识到一个党的新闻工作者应有的立场,应掌握的党的方针政策,应具备的工作态度和工作作风,都是一次很好的学习,一次很有成效的训练。现在回忆起这段生活来,还感到不胜留恋,记忆犹新。西柏坡,当时是属于晋察冀边区的河北建屏县(今平山县)的一个村庄,1947年3月延安撤退以后,这里曾经是以刘少奇同志为领导的中共中央工作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