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小学是培养个体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学习习惯的形成将影响着学生今后的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因此,一定要重视低年级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积累,本文着重从"听、说、读、写"四个方面谈一谈如何抓住课堂时机培养低年级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相似文献   

2.
武红娟 《考试周刊》2015,(19):61-62
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有利于学习有条不紊地顺利进行,有利于学生更有效地获得更多的知识,有利于学生学习独立性的形成。在小学阶段教师在进行教育教学的同时,要特别关注学生良好学习行为习惯的养成,把对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的养成贯穿教学的方法面面、每时每刻。特别是小学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的主要阵地,小学语文教师对学生要具有充分的耐心和细心,为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生的行为习惯而作出应有的贡献,这样不仅有利于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的开展,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有利于学习有条不紊地顺利进行,有利于学生更有效地获得更多的知识,有利于学生学习独立性的形成。在小学阶段教师在进行教育教学的同时,要特别关注学生良好学习行为习惯的养成,把对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的养成贯穿教学的方法面面、每时每刻。特别是小学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的主要阵地,小学语文教师对学生要具有充分的耐心和细心,为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生的行为习惯而作出应有的贡献,这样不仅有利于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的开展,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李国龙 《成才之路》2021,(14):34-35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学校需要高度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要从日常生活入手,教师要在班队会活动中、在自身的以身作则中、在正向鼓励中、在劳动活动中、在学习活动中、在校园活动中、在家校沟通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5.
班主任是学生在学校学习生活的管理人,为了确保学生愉快地完成学习任务,要重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全面发展.学习成绩固然重要,但只有拥有良好的心理健康才能顺利的度过学习生活.  相似文献   

6.
小学阶段是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时期。根据深化教育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教学中要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创造性学习的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7.
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学生不断获取知识并提升综合素质的重要行为和心理基础。本文通过分析如今小学生学习习惯培养的薄弱欠缺之处,提出了增强行为习惯培养在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的渗透、提升教师在学生行为习惯培养过程中的参与感、深化学生对于行为习惯培养意义的认识的培养策略。  相似文献   

8.
小学英语教学涉及的知识比较简单,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却是至关重要的。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的开始,也是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阶段,教师的教学常规直接影响学生习惯的养成,所以,教师要重视教学常规,让学生在教学常规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9.
养成教育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包括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以及待人接物等方面的行为习惯。"养成一种好习惯,一辈子都用不完它的利息;养成一种坏习惯,一辈子都还不清它的债务。"因此,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聋校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由于听力的缺陷,与同龄的正常学生相比,存在着对事物感知  相似文献   

10.
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是教育工作者的共同目标,也是开发智力和培养能力的需求。回顾自己的从教生涯,笔者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一、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应通过点点滴滴进行渗透良好的行为习惯主要指学生端正的学习态度、正确的价值观、积极的进取精神和不轻言放弃的奋发劲头,这些行为习惯的培养将为学生的成长奠定扎实的基础,让他们在  相似文献   

11.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落实素质教育,必须重视养成教育。养成教育,不仅仅是德育范畴的内容,而且也包含着智育、体育诸方面的内容。在加强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教育的同时,还应重视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那么,语文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呢?一、讲道理首要的任务就在于引导学生养成好习惯,纠正不良习惯。对学生存在的问题,应“晓之以理,动之  相似文献   

12.
体育行为习惯,是指学生在较长的体育学习时期内由于重复或练习而形成和巩固下来的一种行为定势。初中阶段是习惯形成的重要时期,对初中学生良好体育行为习惯的培养,不仅要加强体育思想理论学习的教育,使学生产生正确的学习动机,还要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形成终身锻炼的意识。针对这一问题,笔者谈谈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和训练。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调查中等卫校护理专业学生的学习成绩及其相应的学习行为习惯,探讨在不同学习成绩的学生之间,其学习行为习惯是否存在差别,为制订培养良好学习习惯方案,促进学生学习, 提高学习成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用自编学生学习行为习惯与学习成绩调查表,对护理专业不同学习成绩的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不同学习成绩的学生学习行为习惯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学习行为频度高,基本上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而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学习行为频度低,尚没有养成学习习惯.结论 表面上看学生学习成绩之间存在差别,而实际上是学生学习行为频度上存在差别,即学习习惯养成方面存在差距.与其为学生成绩不理想着急,不如重视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好的学习习惯一旦形成,习惯成自然,对促进学生学习,提高学习成绩将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一、活动目的: 我所带的班级多数学生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要培养高素质人才、高素质公民,帮助学生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势必要从良好的行为习惯抓起,为此我们组织了《习惯决定命运》的主题班会。  相似文献   

15.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形成学生健全人格的基础,是学生成人、成才的前提。德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智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体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锻炼身体的习惯。多年的教学工作,让我深深感受到学校是培养学生能力,进行养成教育的有利场所。那么,怎样才能抓好小学生的养成教育呢?一、树立典型榜样,强化正面教育  相似文献   

16.
沈建 《学子》2014,(7):26
正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对问题的回答质量是检验学生理解表达学习内容的重要方式,也是培养学生行为习惯的良好时机。教师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学习内容,针对教学的内容,结合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能力,设计有梯度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讨论。但是学生的答问状况显露出一些不良的学习方式和行为习惯。因此,教师要关注学生课堂答题的状况,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一、学生课堂答题的态度与表现在课堂上,学生答题发言的情况大体可以分为三类:1."傲气类"有些学生对教师提出的思考问题,无论是容易的,还是有难度的,都会马上举手要求回答。这类学生表面上积极性很高,其实他们并没有认真思考,举手要求发言只是为了抢得发言权。行为、性格显露出傲气甚至是霸气,缺少合理、有序的学习  相似文献   

17.
小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养成与培养至关重要,要重于知识的培养。一名合格的小学数学教师,要从学生的兴趣爱好、行为习惯入手,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引领他们正确的人生。从严治学,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品质,促进其数学学习能力的养成与培养。  相似文献   

18.
幼儿园要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这句话指出了教育的本质特征——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良好的行为习惯能使幼儿终身受益,学习品质是行为习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习主体在学习活动中的积极表现。幼儿阶段是个体形成规则意识和养成规则行为的重要时期,在游戏中可以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  相似文献   

19.
正叶圣陶曾说:"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而一年级是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期,所以,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要从一年级抓起。一、学习习惯的培养  相似文献   

20.
古今中外的成功人士之所以有所建树,无不与其自身良好的行为习惯有必要的联系。好习惯固然重要,培养才是关键。本文就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应从哪些方面入手全面阐述,使学生在快乐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良好的学习习惯中快乐地成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