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严海燕 《云南教育》2002,(31):43-43
小学数学第五册教材中“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在编排上注意了承上启下,从旧知识迁移入手,在每道题前都安排了一道一步计算的简单应用题铺路搭桥。因此,教学每组应用题时都应从学生已学过的一步计算应用题引入,通过改变其中一个已知条件,变成两步计算应用题。使学生看出两步计算应用题同一步计算应用题的联系与区别。教材把这部分内容分为三组应用题。第一组中有比较两数差与倍数关系的复中有比较两数差与倍数关系的复合应用题;第二组在数量关系上的特点是已知两个数的倍数关系与其中一个数,求两数和;第三组中教材通过改变例4的条件,…  相似文献   

2.
义务教育课本数学第四册“两步应用题例5”属减除应用题。教师通过教学,应引导学生学会列式解答这种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加深对应用题数量关系的认识,进一步理解求一个数里包含了几个另一个数的除法的意义。教学过程的准备阶段,教师可让学生完成下面的练习:  相似文献   

3.
一、教学前,找准联系,作好铺垫两步计算的加减应用题(见五年制小学数学课本第三册第100页)是由简单应用题发展而来的。教学前要找准新旧知识间的联系,让学生熟悉简单应用题的结构和数量关系,为学习两步应用题作好铺垫。1.例1和例2教学前的铺垫练习。100页的例1,是由“求剩余”和“求和”这样两道简单应用题纽合而成的两步计算的加减应用题;102页的例2是连续“求剩余”问题。在解题思路上,这两个例题都是  相似文献   

4.
两步计算的加减应用题是学生学习两步计算应用题的起始,它的难点在于提出隐藏的中间问题。如何提出中间问题呢?需从要解答的问题中去找条件,或从已知条件来考虑能解答什么问题。这个问题解决了,解答多步计算的应用题可以依此类推。因此教好两步计算的应用题是学好复合应用题的关键,也是由一步应用题过渡到多步应用题的桥梁。为使学生顺利地掌握加减两步应用题的结构及解答方法,应抓住以下几点: 一、抓好基础,做好铺垫。两步计算的加减应用题是由两个相关联的一步应用题组成,因此教学前应先复习并要求学生掌握好以下知识。 1.熟练解答已学过的五种加减法简单应用题:  相似文献   

5.
教学内容:九义教材小学数学第四册两步计算应用题复习课。  教学要求: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两步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掌握两步应用题的分析方法和解题思路。2能熟练正确地解答简单的两步计算应用题。  教学重点:分析两步计算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掌握两步应用题的结构,揭示解答两步应用题的中间问题。  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  1分析中间问题  (1)商店有72千克苹果,卖出46千克,还剩多少千克?  (2)商店有9筐苹果,每筐8千克,卖出46千克,还剩多少千克?  讨论:这两道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解答第(2)题,要先求什么?  …  相似文献   

6.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两步复合应用题的出现,标志着学生在解答应用题中的思维活动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它突出的表现是在学生解题时,必须经过解析题意,才能认识两步复合应用题是由哪两道简单应用题合成的;在解题时必须明确先求什么,后求什么,才能将两步复合应用题转化为两个相关的简单应用题来解答,因此,教学两步复合应用题,不仅要使学生掌握算法,更要使学生明确解题思路。教学的中心环节是使学生掌握解析法。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可采取如下教学措施:  相似文献   

7.
小学生数学的认知结构是由许多简单的较低水平的认知和复合的多层次的认知构架组成的。五年制第三册应用题处于由简单应用题向两步应用题过渡的认知结构的结合点上,因此,其教学对奠定学生应用题认知结构的根基有着关键性的作用。一、分析教材联系,明确认知结构学生已学过求总数,求剩余、求两数相差,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以及等分除法  相似文献   

8.
过去教“比多”“比少”这部分应用题时,讲后给学生总结出两句话。“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用加法计算。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用减法计算”,让学生记熟背会就放心了。结果呢,不少学生片面理解为:见“多”就用加法见“少”就用减法计算。尤其是教学“求比一个数多几(少几),然后再求两个数的“和”的两步应用题时,错误率竟达70%。问题出在那些以间接方式叙述的应用题上。如:(例一)学校养7只黑兔,黑兔比白兔少5只,白兔几  相似文献   

9.
一、教材简析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四册第6页。本课内容是教学两步计算应用题的开始,而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又是解答多步应用题的关键。两步计算的应用题,是由两个有联系的简单的一步应用题复合而成。解题时,要恰当地提出隐藏的中间问题,既要从所示的问题找缺少的条件,又要从已知条件来考虑能解答什么问题。所以,教学两步计算的加、减应用题时,必须抓好一步应用题向两步应用题的过渡,使学生理解两步应用题与一步应用题的区别与联系。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知道比较容易的两步计算应用题的结构,理解比较容易的加、…  相似文献   

10.
小学数学第三册第五单元第3小节例1、例2、例3的教学是两步计算应用题的起步教学,是学生学习两步计算应用题的开始。学生从解答一步计算应用题到解答两步计算应用题不仅是一个量的飞跃,而且也是一个质的飞跃。它是学生思维发展的又一个转折点,是解答更复杂应用题的基础与关键。那么,怎样抓好这一起步,帮助学生完成好这一飞跃呢?教学中我体会到应从结构入手去寻找突破口。两步计算应用题由两个连续的简单应用题组成,其中第一个简单应用题的问题就是第二个简单应用题  相似文献   

11.
一、系统整理,整体布局在期末复习中,若对全册数学内容系统整理,整体布局,则对学生知识的系统化、科学化有所裨益。如把万以内的加法、减法、乘数是一位数的乘法等计算方面的知识,纳入“计算”这一范围中,从法则入手,有条理地复习。应用题的复习,则可把全册应用题集中起来,分成一步计算和两步计算两部分(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两步计算的加减应用题)系统复习。二、抓住重点,查漏补缺本册教材中,有些教学  相似文献   

12.
加减两步计算应用题是低年级学生学习两步计算应用题的开始,也是从学习简单应用题到复合应用题的转折,难度较大。根据调查研究,我们发现难教难学的原因是:(1)不了解简单应用题与两步计算应用题的联系与区别,解题无从下手。(2)解题的思路较窄,不会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相似文献   

13.
教学内容:小学数学课本第三册第104页例题3。教学要求:使学生理解先求比一个数多几(少几)的数再求和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掌握解答方法。教材分析:两步计算的应用题通常有三个已知条件,而这类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只有两个已知条件,其中一个条件要用两次,这是学生所不熟悉的新情况,尤其是“比……多,求和”的问题,两次进行同样的运算——加法,更容易与相应的简单应用题混淆。因  相似文献   

14.
“九义”教材五年制小学《数学》第三册中安排了三组“两步计算的应用题”,这是学习两步应用题的开始,具有重要的作用,教学时应注意以下几点。一、做好铺垫自然过渡简单应用题是两步计算的应用题的基础。学生掌握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必须搞好一步计算向两步计算的应用题的过渡。两步计算的应用题是由两个相关联的一步计算的应用题组成的。教学前,要有意识地进行两个相关联的简单应用题的题组训练,再用连续性两问的简单应用题导入例题,帮助学生  相似文献   

15.
两步计算应用题的教学,几乎伴随于小学数学教学的始终,在整个应用题的教学过程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既是简单应用题的引伸和发展,又是解答复合应用题的基础和关键。从简单应用题到两步应用题是一个质的飞跃。两步计算应用题的结构特征是:题中隐藏了一个中间问题。教学难点是学生找不出找不准中间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我的体会是:只有  相似文献   

16.
小学阶段所教的各种应用题,最基本、最主要的是用一般解题方法解答的应用题。由于解答简单应用题是解答复合应用题的基础,大纲(草案)规定用两年半的时间教完整数四则约十一种基本类型的应用题。两步计算的应用题是复合应用题中的重点,大纲(草案)规定从第二学年第二学期开始教学,按照  相似文献   

17.
小学生从解答简单应用题过渡到解答两步计算应用题,是学生对应用题结构认识的一次质的飞跃,是掌握多步复合应用题的基础,所以两步计算应用题的教学是十分重要的一环。 一、解题障碍的成因  相似文献   

18.
两步计算应用题在应用题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两步计算应用题和简单应用题比较 ,不仅已知条件的数量增加了 ,而且已知条件之间、已知条件与问题之间的数量关系也复杂了。特别是已知条件与问题不像简单应用题那样明显地对应着 ,学生要学会根据题里的已知条件和问题 ,提出隐蔽的中间问题 ,才能正确解答。这一点是学好两步计算应用题的关键。因此 ,教学两步计算应用题的重点是引导学生分析数量关系 ,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使学生掌握应用题的解题思路。下面谈谈我在教学中的几点做法。一、打好解答两步计算应用题的基础1 .抓好简单应用题…  相似文献   

19.
线段图就是用线段表示数量关系的图形。线段图简明、直观,便于我们分析理解题意和寻求解答方法,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解答应用题的辅助手段。那么,怎样教学生画线段图呢?在教学简单应用题时,应指导学生掌握几种基本类型的线段图的画法,并初步学会利用线段图分析和解答应用题。我们知道,简单应用题共有十一种类型,即①求两数和,②求比一个数多几个的数,③求剩余,④求两数相差多少,⑤求比一个数  相似文献   

20.
这两节教材内容包括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应用题以及相应的整理和复习。这部分笔算知识,是以后学习多位数加减法笔算的基础。这两类应用题是常见的、基本的加减简单应用题,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还能为进一步学习两步计算应用题作好准备。同现行教材相比,这部分教材有以下四个方面的改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