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在人类的轴心时代,东西方历史上分别出现了两位著名的改革家,一位是商鞅,另一位是梭伦。商鞅为推动秦国富国强兵而力倡变法,捍卫"君权至上",主张立法权只归属于君主一人,一切变法均围绕着"法自君出"这一改革原则。而在西方,与商鞅不同,梭伦首次确立了公民集体立法的原则,即立法权归属于所有具有城邦公民资格的人。商鞅与梭伦的这两种奠基于不同"立法权归属"之上的改革立场,分别体现了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与文化氛围之中法制的发生、发展的途径及其影响。  相似文献   

2.
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秦国推行的一次意义深远的改革。商鞅变法既为秦的强盛奠定了基础,也推动了中国古代社会的转型,典型地体现了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关于《商鞅变法与秦的强盛》这一课题,课程标准的要求是:“了解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和内容,认识其特点,探讨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据此,本课教学应讲清这样一些问题:什么样的时代,什么样的人催生了商鞅变法?怎样的措施顺应了怎样的时代潮流?  相似文献   

3.
商鞅是我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法家。他在和儒家的斗争中,总结了前期法家李悝、吴起的法治思想和实践经验,逐步形成了以“法治”和“农战”为核心的思想体系和政治路线。商鞅在秦献公夺取政权、初步实行改革的基础上,在秦孝公支持下实行变法。他借助革命暴力,废除了世卿世禄制度;废井田,开阡陌,进一步确立了封建土地所有制,摧毁了秦国奴隶制的政治、经济基础,为封建制取代奴隶制树立了一个榜样,为以后秦始皇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商鞅在社会制度大变革中所起的积极作用,的确是“功如丘山”(《盐铁论·非鞅》)的。但是,两千多年来,孔孟之徒却把他的历史功绩污蔑和颠倒为历史罪过。现在,我们要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对商鞅给予正确的评价。  相似文献   

4.
商鞅(约公元前390—前338年)是战国初期秦国著名的政治改革家,同时他又是一位卓越的有建树的法学家。他“少好刑名之学”,后来在总结前人法治思想和变法经验的基础上,对中国古代法的基本理论作了全面的论述,其中关于他的“法治”思想独具特色,值得深入探讨和研究。1、商鞅“法治”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商鞅“法治”思想的形成不是孤立偶然的,它有其深刻的社会背景及其相应的哲学基础。春秋时期,铸铁的发明和牛耕的使用,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在此基础上,工商业破土而出,民间的集市贸易也很繁荣。到了战国初期,中国进入了封建…  相似文献   

5.
一、设计理念 1.课程定位商鞅变法是中国古代一次重大改革,不仅使秦国走上了国富兵强之路,为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而且从秦国开始确立的新的政治经济体制,也由此延伸、扩展,实现了中国古代划时代的大变革。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加深理解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意义,从而达到以古鉴今的目的。 2.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商鞅变法前秦国经济政治状况及变法措施,分析商鞅变法原因和意义,培养学生分  相似文献   

6.
教学目的一、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战国时期的起迄年代。“战国七雄”。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作用。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围魏救赵和马陵之战。“合纵“与“连横”。二、要求学生从思想上认识: 1.战国时期各国的变法是新兴地主阶级为废除奴隶主贵族特权,发展封建经济,确立封建统治的政治改革。 2.战国时期,经过各国变法,我国封建社会形成了。三、要求培养学生的能力:指导学生分析商鞍变法成功的原因,以培养理解、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一、中国古代的改革与变法史实 (1)春秋时期:①管仲改革:采取“相地而衰征”等政策使齐国成为东方强国;②鲁国实行“初税亩”,促使土地由国有制转向私有化。 (2)战国时期:①魏国李悝变法;②楚国吴起变法;③秦国商鞅变法。这些变法都是发展封建经济,  相似文献   

8.
变法和改革是统治者运动政权的力量,对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某些环节所进行的变革和调整。古代历史上无数次革新与变法实践表明,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中国古代重要的变法与改革有:管仲改革、商鞅变法、王莽改制、孝文帝改革、周世宗改革、王安石变法,金世宗改革和张居正改革等。  相似文献   

9.
商鞅作为战国中期一位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利益的杰出的思想家、政治改革家,在秦孝公的信任和支持下,审时度势,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按照其“治世不一道,使国不泌法古”的管理思想,运用行政、法律和经济各种管理手段,贯彻本农末商之说和推行农战、徕民等一系列政策,实行土地、赋税徭役、度量衡诸项制度改革,为在秦国废除进步的积极作用,虽然因为商鞅变法在政治、经济和意识形态等领域急功求成,实行了不少偏激措施,以致也产生了某些负效应,但总的来看就百瑜暇互见,两不相掩。  相似文献   

10.
商鞅变法是中国古代史上一次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改革,它不但对秦国历史的发展,而且对我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历史的发展,都有着巨大深远的影响。因而,商鞅变法理所当然地一直受到史学界的重视,被列为研究的重大课题,尤其对于商鞅变法的性质和作用的探讨,已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但是,对于商鞅变法所以能取得成功的原因,史学界研究尚少,发表的专题文章不多。因此,笔者试图对这一问题谈谈自己的管见,不当之处,务请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1.
集悲喜剧于一身的商鞅,是中国古代一位杰出的改革家。他的变法适应了当时社会发展的需要、赢得了历史的巨大进步。商鞅变法之所以取得成功,与其处于封建社会上升时期这一特定历史条件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12.
商鞅变法是中国历史上一次重大的改革。也是中学和大学历史教材的重要内容。例如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说:“为田开阡陌封疆,废除井田制度,以法律形式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赵毅、赵轶峰主编的《中国古代史》说:“废除井田制度,‘为田开阡陌封疆’,承认土地私有,允许百姓自由买卖土地。”商鞅“废井田,开阡陌”,成为中学师生耳熟能详的定论。  相似文献   

13.
刘兆铭  陈颖 《课外阅读》2010,(10):140-141
商鞅变法是我国历史上一次划时代的改革。春秋战国是我国社会大分裂、大动荡、大变革、大发展时期。春秋五霸、战国七雄,争霸、兼并战争此起彼伏。尤其到了战国时代,为了取得兼并战争的胜利,各国都进行了以增强国力,强大军力为核心的全面改革。商鞅变法正是众多改革中措施最全面、效果最明显、影响最深远的一次改革。下面是我对本课教学片断的设计,即由变法内容得出客观评价的一个小设计。  相似文献   

14.
韩非“法治”思想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非,战国末期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全面地总结了春秋战国以来各国的变法历史经验,批判地继承和发展了商鞅、申不害、慎到的法治思想,形成了系统的“法“”术“”势”相结合的法治理论。深刻把握韩非法治思想之精神要义,能为我国法制建设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15.
【知识梳理】一、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和商鞅变法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为了在争霸战争中取胜或免遭被强国蚕食鲸吞的命运,纷纷采用各种政治思想和主张,变法运动延续了一百多年。同时,在当时的思想文化领域,出现了各家学派互相争论,将思想成果与强国方略紧密联系起来的局面。这种“百家争鸣”的局面很能让人联想到学以致用的现实的文化观。但是,我们不能孤立地将百家争鸣的局面看成一种文化现象。商鞅在秦国的变法,实质上是法家思想在秦国的一次推广。二、秦朝的“法治”嬴政根据韩非子的蓝图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并…  相似文献   

16.
《谏逐客书》“窃以为过矣”中的“窃”怎样理解?窃,私自。在文言中,向别人特别是向上级或尊长表示个人意见时,常用“窃”字,含有自谦的意味。“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中的“移风易俗”指什么?移风易俗,这里指商鞅变法,改革秦国旧的奴隶制的政治经济制度和各种风俗习惯。据《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商鞅变法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  相似文献   

17.
秦孝公“焚书”:公元前359年,秦孝公任用商鞅实行变法。据《韩非子·和氏》载:“商君教秦孝公……燔《诗》《书》而明法令;……孝公行之”。由此看来,商鞅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提出焚书的人。但商鞅的“燔《诗》《书》”主张,在实际上并没有认真执行,因而对古代文化没有什么大的破坏性。秦始皇“焚书”:公元前213年,秦始皇在咸阳宫置酒欢宴朝中臣僚。博士淳于越在宴会上反对实行郡县制,主张恢复古代的分封  相似文献   

18.
战国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是通过以商鞅变法为代表的各国的变法或改革而实现的,是新兴地主阶级为废除奴隶主贵族特权,发展封建经济,确立和巩固地主阶级专政的政治改革,而进行的变法。公元前359年,正当商鞅辅佐秦孝公酝酿变法时却遭到奴隶主贵族势力的强烈反对,他们认为"法古无过,循礼无邪"。  相似文献   

19.
《商君书》是先秦诸子的重要典籍,是我国古代灿烂传统文化中的一支奇葩。它对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商鞅变法是《商君书》的核心,商鞅变法的理论依据和政治主张是本文的中心内容。  相似文献   

20.
<正>从战国时期兴起一直延续到清末的重农抑商政策,作为中国古代社会的一项基本经济政策,适应了封建社会的小农经济形态,并在一定程度上支撑了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在长达两千多年的中国古代社会,重农抑商政策产生了深远影响。一众所周知,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为增强自身实力,纷纷变法图强。“重农抑商”作为一种思想主张,最早是商鞅提出的。商鞅在秦国的变法,大大提升了秦国的实力,为秦国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不仅在全国范围内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而且将重农抑商政策作为基本经济政策推向全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