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与和谐社会的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为切入点,来分析循环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的内在一致性和本质特征,可以发现二者随资源与环境问题相伴而生,有着共同的渊源。它们倡导的是经济系统要和谐地纳入自然生态系统,其目的是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相处。因此,循环经济和可持续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就是遵循可持续发展观的过程。如果人类在社会经济活动中过度使用资源和排放污染,就会违背自然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规律,导致生态系统结构破坏和功能下降,从而削弱和破坏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就不可能在人与自然的协调、和谐中得到实现。为了发挥循环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的支点作用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当进一步强化政府职能,加快法制建设,调动企业的内在动力,增强公众参与意识,倡导绿色消费。  相似文献   

2.
循环经济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循环经济是对物质闭环流动型经济的简称,即模仿 自然生态系统,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 量流动规律重构经济系统,使得经济系统和谐地纳入到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中,实现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一种新的经济形态。 循环经济是以物质、能量梯次和闭路循环使用为特征的,在环境方面表现为污染低排放,甚至污染零排放。循环经济把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生态设计和可持续消费等融为一体,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因此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 循环经济与传统经济相比较,它们的不同之处在于:一是传统经济是由“资源-产品-污染排放”所构成的物质单行道(One Way)流动的经济。在这种经济中,人们以越来越高的强度把地球上的物质和能量开采出来,在生产加工和消费过程中又把污染和废物大量地排放到环境中去,对资源的利用常常是粗放的和一次性的。而循环经济  相似文献   

3.
可持续发展是本世纪最重要的研究热点之一,城市生态可持续发展是整个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生态可持续发展是社会生态系统、经济生态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的协调发展,取决于城市生态支持系统的活力。城市生态环境问题是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人类与其生存环境之间的关系不平衡。笔者以徐州市为例,对城市生态可持续发展能力展开分析。  相似文献   

4.
图书馆是人类经济文化事业的重要资源仓库,进接和间接地为人类的文明、科研和教学等服务.随着社会形势的迅猛发展,计划经济模式为市场经济模式所取代,面对市场经济的挑战,不仅给图书馆学界以巨大的震动,也给图书馆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社会发展的情势使传统的图书馆服务方式已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要求图书馆由封闭的状态,走向社会、参与社会.当代农业的发展对科技的依赖性越来越大,给作为科技信息汇集的图书馆事业走向参与农业经济活动带来了机会.从世界经济结构来看,农业是社会物质生产中最重要的产业部门,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生活资料的来源,是一切社会活动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前提,是国民经济的基础.那么,图书馆究竟怎样为“科技兴农”服务?本文将试图从分析现代农业的特点来阐述农业与图书馆的内在联系,并进而探索图书馆在“科技兴农”中的一些路子.  相似文献   

5.
环境和生态危机是当今世界最引人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其中特大沙尘暴作为一种严重的自然灾害,已成为破坏生态与环境的一个突出因素,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沙尘暴灾害产生于自然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组成的复合生态经济系统之中,不仅是一种生态经济现象,而且具有生态经济性质。一方面,人类不合理的社会经济活动对环境和生态的影响具有明显的负面作用,成为诱发沙尘暴的重要人为因素;另一方面,特大沙尘暴灾害既对人类社会的经济发展起着破坏作用,但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又对人类社会的生态进化起着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6.
东南亚的金融危机.惊动了世人,猛烈冲击了人们的传统思维.世界正从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信息社会或后工业社会向知识经济社会(知业社会)过度转型.21世纪将是知识经济的时代.一、知识经济在传统农业社会或工业社会中,资源、技术和资本占据重要地位;在工业经济中制造业占据重要地位:在信息社会中资源要素和制造业的比重在逐渐下降.今天.知识经济化、经济知识化、知识经济一体化和知识产业化为基本特征的知识经济(Knowledge Economy)已悄然形成.人类教育、文化、科技与信息的迅猛发震,推动  相似文献   

7.
一、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人类社会与环境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一方面,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要占据一定的空间,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另一方面,人类的新陈代谢和消费活动的产物排放到环境中去。人类社会与环境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人类社会影响环境,环境也反作用于人类社会。  相似文献   

8.
人类社会脱胎于自然生态系统,但始终寄生于自然生态系统,人类是在自然生态系统中构造出自身的文化。文化是人类求及生存、发展、延续的人为信息系统。不同人群在应对不同的生态系统中,形成了与之对应的千差万别的文化事实,由此构成了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在这一过程中,人类依靠自身的文化实现了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偏离,但人类在以"文化规则"来摆脱其自然属性的同时,由对人类对自然系统的偏离实现了回归。在这种往复的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偏离"与"回归"过程中,就形成了不同文化下(特定民族或族群)的本土性生态知识体系。可以说,本土性生态知识,就是不同文化下的族群在应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偏离"与"回归"过程积累的认知结果。  相似文献   

9.
高中必修(下)以留民营村为例,介绍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生产模式——生态农业。农业生态系统是在自然生态系统上通过人为调控建立的人工生态系统,其结构由农业组成部门(种植业、畜牧业、林业、牧业、渔业、副业五大部门)及农业生态链组成。生态农业是人类运用生态的方式对农业生产进行调控,那么什么是生态的方式呢?因此,本案例的分析需结合生态系统的基本原理。  相似文献   

10.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制度的演化,人类已跨入后工业时代,后工业时代的生存逻辑是通过建立去中心、泛连接、跨时空式的关系集合,也就是自组织化的场,获取生存资源。基于量子力学世界观对经典力学世界观的代替,人类已开始从生产性社会向交换性社会转型,社会组织从农业时代的家庭、宗教等有机化形式向自由化、平等化的社群形式转变。人与自身、人与人之间形成的关系集合,构成强大的能量场,从根本上约束着现代社会大学生创业心理和创业行为。  相似文献   

11.
在人类居住的“地球村”里,生存着千百万种生物,他们之间存在着各种奇妙的关系。有的生物互为友邻,相得益彰,谐和共处,生死与共;有的却彼此排斥,格格不入,甚至穷争恶斗而成为不共戴天的“仇敌”。这些生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表现出的互相促进或抑制现象,在生物学上统称为共生现象。生物共生是生命世界、生态系统中的普遍联系和关系。生物共生关系的深入探讨。在生物进化、生态平衡、农业生产、工业生产和医药卫生等多个领域,乃至在促进人类社会生态系统持续发展诸方面,有着重大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2.
和谐社会追求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协调,其中人与自然的和谐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马克思主义人与自然和谐的基本观点对现阶段我们坚持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人与自然通过人的劳动进行信息交换、能量交换和物质交换,即三大交换活动协同运动。生物个体即个人的“三大交换”是基础,社会“三大交换”是必不可少的中间环节。个人的“三大交换”与社会“三大交换”的活动就是“私”与“公”的矛盾。“私”与“公”矛盾的运动,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和人的发展。“私”、“公”矛盾的运动过程,也就是社会发展的过程,是实现人的自由发展的动力。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阶段正确处理“公”、“私”矛盾,主要是树立“公”、“私”分明的观念,实践劳动是人生存发展之本,正确把握个人角色的变换。  相似文献   

14.
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内容是以人为本,人的产生使自然界演化变成了主体性的发展,满足人的需求是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人类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需要人充分发挥主体能动性,人自身的活动构成了发展的手段。人的发展过程也是一个从不自由逐步走向自由的过程,人本身的自由程度是发展的标识。  相似文献   

15.
以循环经济助推青海建设节约型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要途径之一是发展循环经济,青海建设节约型社会,必须以循环经济为着力点,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有机农业、生态工业和资源循环利用产业,提倡绿色消费。以能源、资源投入的有效节约和循环利用,推动青海建设节约型社会。  相似文献   

16.
从马克思生态思想、人的生存权利的实现、生态正义和生活自然的"和谐"等方面思考"生态文明与和谐社会建设"的内在机理,提出生态文明是对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的超越,是人类文明的新阶段和新发展,符合人类的生存权利走向现实的"定在"。生态文明与小康社会、生态文明和人的生存与发展,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因而,我们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加强社会主义的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7.
从马克思生态思想、人的生存权利的实现、生态正义和生活自然的"和谐"等方面思考"生态文明与和谐社会建设"的内在机理,提出生态文明是对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的超越,是人类文明的新阶段和新发展,符合人类的生存权利走向现实的"定在"。生态文明与小康社会、生态文明和人的生存与发展,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因而,我们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加强社会主义的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8.
从马克思生态思想、人的生存权利的实现、生态正义和生活自然的"和谐"等方面思考"生态文明与和谐社会建设"的内在机理,提出生态文明是对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的超越,是人类文明的新阶段和新发展,符合人类的生存权利走向现实的"定在"。生态文明与小康社会、生态文明和人的生存与发展,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因而,我们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加强社会主义的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9.
人与自然的统一性决定了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本质联系,因此,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这种曾被淡漠、肢解了的关系又开始受到人们的重视,以至在学科领域内出现了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相互作用、相互跨越的交叉学科、中间学科和边缘学科,这就宣告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分野并立的时代已经结束,二者有机结合的理论学科大科学学必将呼之欲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