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影片《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一经宣传就迅速吸引了大量观众,片名的翻译既符合了该影片发行的生态环境,也成功地实现了“三维”(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的选择转换,是译者成功进行适应与选择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电影是一种重要的文化传播媒介,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电影片名是电影内容的高度浓缩,是影片的灵魂。电影片名翻译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到影片对观众的吸引程度。本文试从生态翻译学视角来探讨电影片名翻译,检验其是否实现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  相似文献   

3.
随着"疯狂"系列影片《疯狂的石头》《疯狂的赛车》的大获成功,以及《黄金大劫案》《无人区》《心花路放》几部影片的陆续公映,导演宁浩形成了自己的喜剧风格。本文以宁浩的喜剧电影为研究对象,从地方方言、音响元素、音乐风格3个角度出发,以"疯狂"系列影片为例,对宁浩喜剧电影中声音造型特点做了详细分析。  相似文献   

4.
《商洛学院学报》2016,(3):52-55
《浮躁》是中国当代作家贾平凹的第一部长篇小说。葛浩文成功地英译了《浮躁》,使得贾平凹的作品开始走向世界。从生态翻译学理论的角度看,葛浩文英译本《浮躁》的成功,就在于其"三维"的适应性选择的成功转换,即"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对葛浩文英译本《浮躁》的这一解读,为贾平凹作品的英译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视域。  相似文献   

5.
好莱坞大片《阿凡达》上映后,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强烈而持续的观影热潮,创下了让人惊叹的票房纪录,形成了令人瞩目的文化现象。影片中逼真、奇丽而又唯美的3D画面成为观众追捧的主要原因;同时,该片显现出的深沉的人文关怀和深刻的现实观照,使影片具有了震撼心灵的艺术力量;而影片导演和创作团队将"控制论"引入到电影创作中,执著于技术创新和艺术创新,默默坚守、潜心创造的顽强精神也是影片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6.
叶珊珊 《考试周刊》2012,(58):23-25
全球电影交流频繁,影片片名是点睛之笔,影片片名翻译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生态翻译学是一门生态学途径的翻译研究,强调译者只有在适应翻译生态环境的前提下,才能有效地进行选择性的翻译。作者从生态翻译学的视角,主要通过"三维"(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的选择转换分析近年来中英文影片片名翻译的优劣。  相似文献   

7.
安迪.科恩,总是喜欢戴一副黑色墨镜.他曾在影片<缅因黑人>的屏幕上,成功地塑造了一个男主人公的形象.这点千真万确.无论怎样,他无形中卷入了我们人类的行列.尽管他在影片中自始至终扮演着一个决心追捕"外星人"的英雄角色,人们对他并不陌生.  相似文献   

8.
两德统一的大背景下,一部由沃尔夫冈·贝克导演并被称为"怀旧东德电影"的《再见列宁》大获成功,并于2003年在第53届柏林电影节上获得最佳欧洲影片"蓝天使奖"。影片讲述了儿子为了不让患病的母亲受到刺激,隐藏民主德国已解体的事实,用心塑造了一个与现实截然不同的"民主德国"的感人故事。导演没有将影片高度政治化,而是从一个普通家庭的故事切入,以客观中立的角度描述。本文试图从信仰、爱、谎言、民族认同感几个角度来赏析,以见证历史变革中东德人民的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9.
《红海行动》的成功标志着中国真实事件改编电影的成功,这种独特的影视制作方式既把真实事件再次拉入人们的视野,引发人们的深思,又因其国家叙事的立场和角度,激发人民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红海行动》通过对"也门撤侨"事件的改编,再现历史事件,讲述了中国海军海外撤侨的英勇故事。尽管是战争片,该影片还是饱含着浓郁的人道主义精神,本文将着重分析影片中的人道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10.
关锦鹏的<红玫瑰白玫瑰>故事为我们展示了一个男人和几个女人对爱与生活的挣扎和无奈.影片利用视听艺术手段,呈现出三、四十年代上海"十里洋场"世态、人情的浮华,更带给人一种世纪末的追怀.影片导演自我和片中女性成长的完满体现,透过导演对电影语言的独特理解与电影技巧手法变奏性纯熟运用,使得他的思想成功体现于影片的叙事结构之中,也使他自我得以个性化完满体现.  相似文献   

11.
影片《当幸福来敲门》不只是一部励志片,它同时也成功诠释了"美国梦"关于"幸福"和"一切皆有可能"的理念。尽管如此,人们不应只看到其激动人心的大结局,更应该从中发现美国奋斗精神与中国的区别,以及影片中透露出的美国种族歧视、百姓税负和赤裸裸的人际关系等等。从"羡煞旁人"的"美国梦"中清醒,清楚地认识到所谓的美国"天堂"不过是白人和富人的天堂,有色人种与穷人的生活则与比相去甚远。  相似文献   

12.
影视动画和其他种类的影视作品最大的区别就是她"画"的特性,所以美术设计在动画制作中的地位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完整的动画美术设计包含了影片的角色造型设定,整体色彩设定和场景的构架,每一个环节都推动着剧情的发展,直接影响着影片最终呈现的效果.文章结合部分优秀动画作品的成功之处,探讨了美术设计在动画中的重要作用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3.
这是梦工厂电影公司出品的一部黏土动画电影。电影中的动画人物都是用黏土捏制的,然后摄制组再采用"逐格拍摄"的特殊方法拍摄完成,工程浩大。影片讲述了农场的一群母鸡成功逃离农场的故事。  相似文献   

14.
《阿甘正传》是一部获得广泛认可的经典之作,影片将阿甘的成长与美国二十世纪下半叶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巧妙地结合起来,讲述了一个传奇般的故事。有观众认为阿甘的成功源于幸运,也有人认为阿甘是大智若愚,但所有的观众都会被影片中阿甘的执着、简单深深打动。通过汤姆汉克斯卓越的表演,影片给了我们一套成功的哲学,真正的大智慧。笔者经过数次观摩影片,体悟很多。本文结合影片中一些富含哲理的对白,系统地分析了阿甘成功的深层原因,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希望对各位读者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5.
影片片名是电影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高度概括了电影的主要内容。成功的影片片名翻译不仅给影片票房带来经济效益,同时也提高了影片本身的国际影响力。运用生态翻译学原理,在生态翻译学视角下探究影片片名翻译的跨语际、跨文化转换活动,从语言纬、文化纬、交际纬层面对影片片名的翻译进行研究,为影片片名翻译提供了有力的理论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6.
《太阳照常升起》和《让子弹飞》是姜文执导的两部影片,两部影片都包含了大量的隐喻和象征。为使这些隐喻和象征得到有效传达,两部影片都采用了"陌生化"处理手法,但观众反应却差异巨大。这说明不同的"陌生化"手法会给影片带来不同的传播效果。通过两部影片"陌生化"手法的对比研究,分析其内在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7.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美国反智电影《阿甘正传》在票房上取得了巨大成功,人们不禁想到影片成功的原因,它映射出美国的文化,美国人的信念。一个平凡人最终成为一位真正的英雄,却不同于史诗中传统的英雄形象,阿甘通过"奔跑"阴差阳错的完成了很多他意想不到的事情,他最后的成功以及他的行为是对英雄主义的重新界定,能够正视自己的缺点,缺陷才是真正的英雄。  相似文献   

18.
徐湘豫 《培训与研究》2008,25(10):19-21
本文通过对《功夫熊猫》之美的论述,指出了影片背后中国文化之美是其成功重要的因素,同时,对影片的音乐之美和意境之美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对作品的成功之处表示了赞扬和认同。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功夫熊猫》之美的论述,指出了影片背后中国文化之美是其成功重要的因素,同时,对影片的音乐之美和意境之美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对作品的成功之处表示了赞扬和认同。  相似文献   

20.
根据同名小说改编的灾难电影《日本沉没》上映之后获得了极大的成功,它之所以获得巨大成功,不仅仅是拍摄技巧的先进,更重要的是影片的内涵,它带给人们无尽的思考。本文试图从影片反映出来的各个方面做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