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1.前言 2002年3月5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在京召开,朱镕基总理在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加强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科技馆、档案馆等公共文化和体育设施建设,做好文物保护工作”。《报告》将档案馆纳入“公共文化”的范畴,并赋予档案馆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新型职能。此后,为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共中央先后下发《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关于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等重要指导性文件。  相似文献   

2.
2002年朱镕基总理在九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加强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科技馆、档案馆等公共文化和体育设施建设”,进一步明确了档案属于公共文化范畴。众所周知,“公共”是指公有、共用的事物。公共设施构建了人类生活公有、共用的空间。档案馆作为公共设施,是承载人类历史文化的物质载体,它应当满足人们自由平等地享受人类共同的历史文化的权利。  相似文献   

3.
九届人大五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强调要加强社会信用建设.大连市委、市政府提出建设“诚信大连”。2003年大连市档案局在市工商局召开了建设企业信用档案工作现场会,推动了大连市信用档案建设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相似文献   

4.
如何克服综合档案馆开展公共服务的障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2年朱基在九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加强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科技馆、档案馆等公共文化和体育设施建设”。《报告》把档案馆放在“公共文化”的范畴,明确地赋予了档案馆的“公共”职能。这一定位对新世纪档案馆事业的发展意义重大,它带给我们的将是一种里程碑式的重要影响。众所周知,“公共”意指属于社会的、公有共用的事物。公共设施构建了人类生活公有的、共用的空间,是承载精神生活的物质载体。公共设施的完善体现了大众在自由、平等、民主基础上高品位的文化享受和文化参与。一个国家的社会进步…  相似文献   

5.
在2007年1月23日召开的甘肃省政协九届五次会议上,省政协文史资料和学习委员会向会议提交了“关于逐步解决全省档案系统“有馆无库”问题的建议”、“关于将全省电子文件管理中心设在省档案馆的建议”和“关于增加档案信息化建设经费,提升档案数字化  相似文献   

6.
朱镕基总理在今年的九届五次人代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加强图书馆、博物馆、文化宫、科技馆、档案馆等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在文化设施前加上"公共"两个字,这是第一次.笔者认为,"公共"两个字的增加,标志着我国档案馆建设将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同时也给档案馆工作提出了一个全新的课题.  相似文献   

7.
浅谈建立企业信用档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切实加强社会信用建设,逐步在全社会形成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良好风尚。加快建立企业、中介机构和个人的信用档案,使有不良行为记录者付出代价,名誉扫地,甚至绳之以法。”这是朱基同志在九届人大五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随后,如何建立健全信用档案,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为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服务,成为全社会广泛关注的热门话题。档案界也对什么是信用档案以及如何在信用体系建设和信用档案管理中发挥档案管理部门和档案馆的作用,展开了热烈的讨论。笔者就企业信用档案的概念及特点和建立的必要性及如何建立企业信用档案…  相似文献   

8.
近日,经北京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批准,《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正式向社会公布.《纲要》明确提出:"加快档案事业发展,加强档案资源征集、保护管理和开发利用,推进档案馆建设.实施公共文化数字化提升工程,实现数字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档案馆各区全覆盖,打造公共文化数字服务网络群,构建全天候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新模式."  相似文献   

9.
2002年,全国“两会”提出信用话题,顿时和声四起。朱总理在九届人大五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要求:加快建立企业、中介机构和个人信用档案,使有不良行为记录者付出代价,名誉扫地,直至绳之以法。如今,信用档案愈发受到人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10.
近日,经北京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批准,《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正式向社会公布。《纲要》明确提出:"加快档案事业发展,加强档案资源征集、保护管理和开发利用,推进档案馆建设。实施公共文化数字化提升工程,实现数字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档案馆各区全覆盖,打造公共文化数字服务网络群,构建全天候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新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