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雨果创作的崇拜者都知道,他是一位出色的画家。在巴黎孚日广场的雨果博物馆里展出了这位作家的许多画。有些是他在旅行期间所作的钢笔画和水彩画的草图,也有为自己的《吕伊·布拉斯》、《街头与林间之歌》等作品作的插图。但在1921年开放的雨果博物馆里保存的画远非这位作家的全部画作。目前在巴黎小皇宫博物馆里展出国立图书馆收藏的雨果的画作。展出的有这位作家的三百多幅画。这些画不仅是他的作品的插图,而且仿佛是他表现在绘画形式中的思想。展览会的组织者筹备、出版了雨果的画册,内有三百六十二幅插图和内容丰富的说明部分。  相似文献   

2.
1889年夏秋,辛格·萨金特来到邻近爱沃昂河和布罗德威附近的佛莱德巴瑞。在这里他作了许多画,其中以《正在速写的保尔·海伦和他的妻子》一画在主题、技法与形象化方面结合得最为完美。保尔带着刚满18岁的漂亮的妻子爱丽丝一起旅行写生。他们沐浴在柔和的阳光里,这种光线是萨金  相似文献   

3.
陆家齐  苏音 《世界文化》2007,(12):33-33
安德烈·德尔·萨托是佛罗伦萨的画家,他的绰号“德尔·萨托”是“裁缝”的意思,他的父亲是裁缝。从1518年到1519年,萨托在法国为弗兰西斯一世工作,除此之外,他基本上都在佛罗伦萨度过。在那里,他作为16世纪初叶的画家,和巴尔托洛梅奥一起,成为引领当时画坛的人物,作的作品主要题材是宗教画,包括一系列壁画;他最著名的祭坛画《圣母和弹竖琴者》,其庄严优美可与拉斐尔媲美。可惜他的绘画缺乏活力和深度,否则,他可以跻身于绘画大师之列,艺术史家兼画家瓦萨里认为这一点与他的妻子有关。  相似文献   

4.
艾伯特·摩尔是英国画家。他于1841年出生在一个艺术家庭,自幼习画,后来又赴法国、意大利旅行学艺,接触到许多不同风格的绘画作品。自16岁起至去世那年(1893年),摩尔一直都在参加画展,但终生未能入选英国皇家美术学院院士。个中原因有二:其一,他不属于主流画派;其二,他的作品缺乏特定的主题。在19世纪,英国美术禁锢在学院派的清规戒律之中;到了19世纪后半叶,拉斐尔前派打破了这种沉寂。当时一些青年画家认为,学院派艺术远离现实弊病甚多,而文艺复兴早期作品注重描写自然。因此,他们视拉斐尔以前的画家为榜样。在艺术史上,…  相似文献   

5.
和娆 《世界文化》2022,(12):25-29
<正>瓦西里·瓦西里耶维奇·韦列夏金(1842—1904),19世纪俄国写生画家、文学家、旅行家、民族志学家、军人、战地记者,俄罗斯最著名的军事画家之一。他出生于切列波韦茨(诺夫哥罗德省,今沃洛格达州)的一个首席贵族家庭,9岁考入海军武备中学,毕业后短暂服役;1860年考入彼得堡艺术学院,随俄罗斯画家阿·马尔科夫、费·莫勒和亚·贝德曼等人学习;1863年弃学前往高加索,在那里创作了许多写生作品;1864—1865年远赴巴黎,在法国著名学院派画家让·杰罗姆的指导下学习绘画。  相似文献   

6.
一本有精美插图的读物往往能给读增加阅读的兴趣,从这一点来说,优秀的插图画家值得人们尊敬。约翰·弗拉克斯曼就是这样的一位插图画家。其实,弗拉克斯曼在艺术领域具有多方面的才能,他留在世上的除了绘画作品以外,还有许多雕塑作品,特剐是纪念碑的雕刻,只不过他为《伊利亚特》、《奥德赛》所作的插图随着书籍的广泛传播更加使他的名声选扬。[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关于雨果     
2002年,人们将用整整一年的时间来纪念法国著名的浪漫主义作家、世界级的伟大文豪维克多·雨果。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作家协会、中国欧盟协会、法华文化交流促进会和中法比较文化研究会等众多研究机构和有关文化部门自年初便展开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纪念活动,并有数以千计的各界知名人士积极参与。有人问:人们为何如此钟情雨果?专家分析:“首先,是因为雨果的伟大……雨果被介绍到中国有100多年了,同其他外国作家相比,中国对雨果算是接受得最好的一个。”是的,雨果:一位充满战斗激情的诗人,他那气势恢宏、感情奔放的诗篇,吹…  相似文献   

8.
维克多·雨果1802年2月26日生于贝桑松,1885年5月22日死于巴黎,殁于其妻子儿女和情妇朱丽叶·德鲁埃之后,可谓长寿。2000年晚秋。在一次纪念法国民众诗人雅克·普莱维尔的系列文艺活动后,法国驻华大使彼埃尔·毛磊先生提议在北京外国语大学筹备雨果200周年华诞纪念大会。于是,承担这一使命,我专程赴法国联络有关事宜。在巴黎,我和董纯受到法国外交部负责对外文化交流的伊沃·马班先生的热情款待,他爽快地答应提供全面资助,并嘱咐纪念雨果应强调其作品的现实意义,即文学艺术与文学的社会性并重,尤其是要联系雨果当年的预见在现今…  相似文献   

9.
法国大诗人和作家雨果写过一首《修道院所见》的诗篇。其中第十四节第十四行是这样写的: “……壁虎,浴着月光,在大粪池里跑着。”巴尔扎克看了这诗以后,很不以为然。他说: “雨果先生在潮湿地方找得到壁虎,是一种宝贵的发现,值得送到博物馆,而博物馆还非当作新种看待不可。壁虎喜欢太阳,活在干躁的地方。我指出这个错误,因为艾弥麦拉尔达在《圣母院》已经拿面包喂过燕子。”巴尔扎克对雨果是很钦敬的,但是,对雨果诗中不真实的细节描写的批评却毫不留情。  相似文献   

10.
正法国文豪雨果曾说:"正如整个大海都是盐一样,整本圣经都是诗。"其实何止是诗,它还是精美的人物画廊。漫步西方美术史,取材于圣经故事的作品可谓异彩纷呈,其中人物画大体上可分三类:一类是单人图,偏重刻画人物的内心情感,笔触细腻,如荷兰画家伦勃朗的油画《打碎十诫石板的摩西》;一类是双人图或聚焦于两人,展现彼此的关系,表达特定的主题,如意大利画家提香的油画《该隐与亚伯》;第三类是群像图,通过描摹场面,叙述某个重要情节,如意大利画家乔托的名作《犹大之吻》。  相似文献   

11.
《女帽商》     
《女帽商》(封面)法国画家马奈的作品富于创新,并鼓舞了法国印象派画家。他将一种新的技法──明亮画法引进油画创作,即从正面描绘明暗分布的面孔和身躯,几乎完全排除了阴影。许多评论家认为这是对19世纪绘画艺术的最基本贡献。《女帽商》虽不是马奈的代表作,但充...  相似文献   

12.
《中外文化交流》2008,(4):94-94
斯德哥尔摩国立博物馆于今年2月21~5月25日举办一个名为《19世纪的巴黎》展,展出亨利·图卢兹·劳特累克的作品,是40年来第一次全面聚焦这位法国画家及其作品,共200多件展品包括素描、海报和油画。图卢兹·劳特累克的绘画中,有大量关于19世纪后叶巴黎娱乐世界餐馆和咖啡屋、舞厅和剧场的描写,他对著名的巴黎红磨坊给与非常地关注,约1890年,其速写本中几乎都是每晚发生在此的事件。  相似文献   

13.
意大利画家卡拉瓦乔(本刊在1986年第2期上曾介绍过他的生平与创作)是一个性格粗率,坚持革新的人,有许多谈论他的为人和艺术的离奇古怪的故事。这里是一个有关他的一幅画的故事,可惜这幅画已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被炸弹所毁。这幅画就是作于1592年的《圣马太》,是为罗马教堂所作的圣坛画。当时,一批年轻的罗马画家用一种新的形式作画,因为公众对前一辈艺术家们所作的与凡人迥异的天使以及把人体画得很长的人物画已感到厌倦,而把兴趣转向自然、质朴的绘画。卡拉瓦乔的《圣马太》不但画得自然,而且还自然得有些超过观众所能接受的程度。牧师们拒绝这幅画,因此卡拉瓦乔只好另画一幅,而最初创作的那一幅,即我们在本期封二上所见的,为一位罗马艺术收藏家所收购,这位收藏家十分欣赏卡拉瓦乔的艺术而不计较他如何刻画和表现《圣经》中的人物。圣马太在成为耶稣的门  相似文献   

14.
著名肖像画《莱卡米埃夫人》的作者热拉尔(1770-1837)是法国画家,出生于罗马,擅长肖像画。他是法国新古典主义绘画大师大卫的弟子,大卫曾帮助他获得为维吉尔和拉辛的作品做插图的委托。1795年,热拉尔展出了当时盛行的、带有伤感情调的画作《贝利萨留背负被蛇咬伤的孩子》。贝利萨留是罗马晚期(拜占廷)查士丁尼在位时的名将,战功赫赫,晚年双目被查士丁尼弄瞎,被迫沿街行乞。这幅作品虽然画得很出色,但顾主寥寥,  相似文献   

15.
在仰光市的繁华地区,有一处专门提供画家们展示风采的地方,名叫“人间画廊”。1995年10月10日至19日缅甸画家吴佐温在此举办了个人水彩画展。展出大小作品共121幅,其中有大张水彩画(15×20英寸)29幅,中型水彩画(12×18英寸)26幅,小张画(10×15英寸)66幅。吴佐温是一位憨厚、朴实、不善言谈的艺术家。然而对待艺术,他却是十分敬业、勤奋的。他孜孜不倦地追求着艺术上的完美,要求自己的作品精益求精。为了学习和吸收国外绘画艺术,提高自己的技艺,他曾于1964年到中国留学,先在北京语言学院学习一年中文,然后转到中国美术最高…  相似文献   

16.
《中外文化交流》2010,(1):95-95
伦敦泰特美术馆近日展出了著名当代英国画家大卫·霍克尼的巨型画作《水边树林》。该作品是霍克尼创作过的幅面最大的绘画作品,是画家于2007年在他成长的地方——英国约克郡创作完成的。与《水边树林》同时展出的还有该作品的两幅摄影作品版本。  相似文献   

17.
德国近代首屈一指的伟大写实主义画家阿道尔夫·门采尔于1815年出生在德国的布雷斯劳。他从小酷爱绘画,少年时便在柏林向石印商的父亲系统地学习绘画。由于种种原因,他从未进过美术学院,也没拜任何画家为师。然而,这位勤奋的天才画家带着他那敏锐的双眼到大自然中去,画那里的山水、花草、树木和原野的景色;他深入工人和农民的生活,画他们劳动的情景、普通的生活、穷苦的人家。他极其自然生动地画出宁静的田园景色、沸腾的劳动场面。他画的工人、农民决不是故作姿态,而是他们在工厂或田野勤奋劳动的真实写照。门采尔一生给后人留下五千余件作品,于1905年与世长辞。同年2月9日,在国立美术馆举办了他的  相似文献   

18.
查尔斯·威尔逊·皮尔(Charles Willson Peale.1741~1827)是第一个为乔治·华盛顿作肖像画的艺术家。而成功创作出规范标;隹的华盛顿肖像画的,则是另一位更年轻的画家吉尔伯特·斯图尔特。斯图尔特,生于罗得岛的北金斯顿,1755年22岁时赴英国。他勤学苦练,吸收了意大利和英国绘画大师的长处,画了许多具“宏大气派”的肖像画。[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露台上     
雷诺阿的魅力是与生俱来的,正是他对腐朽常规的惧怕才使他创作出了令人惊奇和心旷神怡的作品,作于1879年的《露台上》就是一个适例。画面中,年轻妇女、孩子和针线篮一起组成一个锥形,这常被早期画家们用到。同样传统的还有栏杆,它从背景中衬托出人物并给原本复杂的不规则形状添加了一种建筑物的牢固感。这就是雷诺阿的天赋,既管他尊重确立已久的技法,但还是能突出自己的独创性。在这幅画中,我们可以看到传统和创新达到了完美的统一。  相似文献   

20.
印度妇女像     
克里马申是前苏联著名水彩画家、插图画家,原《星火》杂志美术主编。他的水彩画和插图作品发表于杂志上,五十年代流传到中国,一时成为美术界非常受欢迎的作者。他的画作风格潇洒,重笔意表现,色彩洗炼而生动,多局部渲染加以表现力较强的细小笔触点画勾染,给人以轻快诗意的感觉。1953 年北京十大建筑的筹建中,建造苏联展览馆(现已改名为北京展览馆)时,他以美术设计师的身份曾来中国。在北京和其它地方画了许多水彩画,如《宋庆龄》、《北京图书馆》、《西湖游船》、《铜狮》等,很受群众喜爱。他访问过印度等国,画过印度的古堡、妇女、歌舞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