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碣滩茶,是产于湘西沅陵的一道名茶。说到茶,茶农们不得不提到一个人:那就是一个潜心研究碣滩茶的男人——谢长清。1979年7月,谢长清从湖南农学院黔阳分院茶叶专业毕业后,就一头钻到碣滩茶场从事碣滩名茶的恢复和研制中。为了学习国内外先进茶艺,他博览群书,每年自费订阅12种茶叶方面的杂志;积极参加全国名优茶技术培训班;并到四川、江西等地考察,为名茶的研制做了充分的准备。为了提高茶叶  相似文献   

2.
廖万有 《资源科学》1993,15(2):36-40
安徽省地处我国亚热带和暖温带的过渡地区,种茶历史悠久,目前茶叶产量和出口量均居全国第3位。全省有55个县、市产茶,1988年茶园面积为11.72万ha,占同期全国茶园总面积的11.1%,茶叶产量5.515万t,亦占全国茶叶总产量的10.1%。据普查全省宜茶土地面积  相似文献   

3.
大别山区六安瓜片名茶资源保护与开发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是茶树的原产地 ,也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利用茶的国家 ,名茶在中国茶叶发展历史中有着特别重要的地位。大别山区六安瓜片是中国十大历史名茶之一 ,具有优质的茶生地环境、优良的茶树品种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论文在六安瓜片全面调查的基础上指出 :六安瓜片历史品牌流失严重 ,茶生地环境面临恶化 ,现行农村土地政策制约了瓜片产业化发展 ,瓜片扶持资金存在问题较多 ,茶基地建设和技术服务体系不健全。论文提出要加快农村土地承包使用权流转 ,促进瓜片产业化发展。引入招投标机制 ,确保茶地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的优质高效。以GAP制度为标准建设茶叶生产基地 ,实现六安瓜片生产与质量管理的规范化和国际化。实施品牌发展战略 ,恢复和发展六安瓜片  相似文献   

4.
目前,有关茶叶中稀土元素(REE)总量、稀土元素组成、茶鲜叶中存在稀土茶多糖的研究引起了诸多研究人员的关注,但并没有较多的关于茶品稀土元素存在状态方面的研究和报道。文章采用ICP-MS分析广西地区茶叶、茶园土壤当中稀土元素的含量、组成以及存在的状态,探讨并总结,以供后续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5.
湖北省保康县荆山锦茶业产业技术协会自2006年4月成立。队来,,积极引导全县茶农按照“一县一品”、“一镇一品”产业发展要求,采取“协会+公司+基地+茶农”的经营模式,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加大技术引进和科技培训工作力度,大力加强有机茶园和无公害茶园建设,培植了一批优质、高产、高效的茶叶基地。为全县茶叶产业乃至农业产业的发展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相似文献   

6.
今年,湖北省谷城县玉皇剑茶叶协会树立"生态为本、文化立魂"的理念,紧紧依托茶叶产业,突破发展现代农业,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加快发展生态旅游,全力唱响生态绿色产业。在整个茶叶流程中,五山镇所有茶园从茶园管理到茶叶采摘,直至茶叶制作、销售,都有一套严格的标  相似文献   

7.
陈华明 《资源科学》1990,12(5):26-31
国际茶叶市场主要是红(碎)茶贸易,其贸易量占整个茶叶贸易量的92%。我国红(碎)茶出口贸易占世界比重甚微,主要是小叶种类红(碎)茶,质次价低,竞争力弱,效益差,有渐被挤出国际市场的危险。选建我国优质红(碎)茶商品生产基地十分必要,这对提高出口茶叶品质,增强我国在国际上的茶叶贸易地位将起积极作用,对我国茶叶生产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 湘南山区包括郴州地区郴州市、郴县、桂阳、嘉禾、临武、宜章、汝城和零陵地区永州市、冷  相似文献   

8.
陈宗懋 《学会》2002,(4):12-15
茶是世界上消费量仅次于水的一种饮料.日均世界消费量30亿杯.本世纪以来,世界茶园面积、茶叶总量和茶叶出口量有了很大的发展.本文就世界茶业和茶叶科学的发展及存在问题作一概要评述.  相似文献   

9.
《发明与创新》2005,(10):F0003-F0003
中国湖南省茶叶总公司是集茶叶种植、加工、科研、销售于一体。融产供销、贸工农一体,享有直接对外贸易经营权的国家大Ⅱ型企业。下设七个业务部门、七个直属茶厂、五家控参股企业、一个有机食品研究中心。公司以茶为主拥有优质茶园11.6万公顷,主要经营工夫红茶、红碎茶、绿茶、茉莉花茶、砖茶、乌龙茶、特种茶及各种小包装茶、袋泡茶、茶饮料等。  相似文献   

10.
《云南科技管理》2010,(1):80-80
腾冲县高黎贡山生态茶业有限责任公司,是一家集茶叶栽培、加工、销售为一体的云南省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公司始建于1983年,在陈亚忠董事长的领导下,经过26年的艰苦发展,现有占地面积1.67公顷茶叶加工总厂1个,占地面积1公顷的茶叶交易市场及茶文化交流中心1个,分厂16个,联营茶所26个。自营茶园670公顷,辐射带动茶园面积0.67万公顷,年加工能力3500吨。  相似文献   

11.
我是湖南省农科院茶叶所技术服务部主任,助理研究员。去年,作为我省首批科技特派员被派到湘西自治州古丈县红石林镇开展科技服务,负责古丈县茶叶产业化开发,这项工作给予了我事业发展的又一个新的起点。古丈是我省高山名优茶主产区,所产古丈毛尖为中国十大名茶之一。著名歌唱家宋祖英就出生在古丈,她的一首《古丈茶歌》唱响了大江南北。古丈从1999年开始茶叶产业化开发,已初步形成了县里的主导特色产业。现有茶园4.6万亩,其中良种茶园1万亩。已建成茶叶专业村组40个,机械加工大户43户,年销售50万以上的经营大户10户。然而,由于缺乏先进的生产经营管理理念和有效的运行机制,产业管理松散、产品标准不统一、散兵游勇分散经营,造成了古丈毛尖茶“杂、乱、假、次、小“的市场现状,其基础优势还没有转变为产业的效益优势。我对症下药展开工作  相似文献   

12.
广西现有茶园面积70多万亩,种质资源丰富,近年来茶叶已列入广西重要特色优势产业,并成为广西农业经济主要支柱,但茶叶获得地理标志保护的产品很少,而获得保护标志的也没能得到充分利用,产业化程度低,缺乏市场竞争力,有些地方名茶被外省抢先注册商标。文章主要针对广西茶叶产品地理标志的注册保护、研究开发等方面的现状提出一些配套技术和措施,使广西有特色的茶树资源尽快转化为生产力。  相似文献   

13.
丹若 《百科知识》2023,(8):41-46
<正>英国科技史专家李约瑟说:“茶是中国除四大发明以外的第五大贡献。”茶、咖啡、可可被称为世界三大饮品。尽管世界文化的融合让源自西方的咖啡文化不断流入东方,但仍无法撼动茶在中国的地位。中国茶叶历史悠久,种类繁多,名茶更是百花争艳。茶客有品鉴之心,茶商有竞销之需,自然也就有了评议之乐,于是便有了“中国名茶”之选。  相似文献   

14.
<正>福建省自1996年至今,连续8年茶叶产量位居全国第一。2003年产茶15.02万吨,出口创汇7500万-1亿美元,名列全国第二,茶园面积205万亩,位居第三,良种数量、良种普及率、平均单产、特种茶种类与数量、出口创汇单价与茶叶营销产值均居全国第一。茶叶成为福建九大支柱产业之一。每10个福建人就有一个念“茶经”。这与福建  相似文献   

15.
余为 《科技创业月刊》2006,19(12):15-16
思考了湖北茶叶产业化水平低、龙头企业少、投入少、设施差、管理水平低、品牌多名牌少等问题,提出了实施品牌战略、打造湖北名茶的思路,即创新经营理念,树立品牌意识;实施生态战略,建设绿色茶园;实现标准化生产,保证产品质量;加强政府引导,打造产业龙头;整合品牌资源,培育精品名牌;塑造品牌文化,提升品牌价值;注重广告宣传,树立品牌形象;创新营销体系,拓宽营销网络。  相似文献   

16.
古洞春茶业有限公司是由原桃源县茶叶良种站改制于1996年成立的。经过10多年的艰苦努力,己发展成为集基地建设、茶叶生产加工、茶叶销售、茶叶科研于一体的湖南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是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基地,也是湖南省茶叶重点县、中国茶业百强企业,公司样品获国际金奖,被授予"中国驰名产品"称号,七次获湖南省名茶"金奖",并跻身太平洋经济合作组织,"古洞春"商标被评为"湖南省著名商标",产品"野茶王"入选《中国名茶志》;国家对"桃源野茶王"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后,公司获得"桃源野茶王"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专用标志使用权。为总结推广该公司经验,提高茶叶生产水平,特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17.
赵和涛 《资源科学》1991,13(3):38-40
多年来,我国的茶业生产基本沿袭着采摘芽叶加工成各种茶叶,从而获得收入的传统的单一生产经营方式。而对茶灰、茶末、茶梗、茶朴、筋毛、茶籽(茶果)以及被修剪的枝梢等副产品,大都未进行综合开发利用,使几百万吨茶叶副产品白白抛弃。这不仅是对自然资源的极大浪费,而且还成为某些茶叶生产单位难以处理的“包袱”。然而,国外如日本、苏联、印度等产茶国,  相似文献   

18.
元阳具有得天独厚的宜茶自然生态条件、优良的茶树品种(云雾茶),使得茶叶成为了元阳的优势骨干产业。随着先进的栽培技术和管理手段的不断完善,建立高产优质茶园已逐渐成为元阳茶园发展的方向。本文立足于元阳茶叶生产的实际情况,对元阳茶园的管理现状和制约元阳茶园发展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根据元阳的实际情况对高产优质茶园的建立与管理技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农园 《华夏星火》2005,(3):20-20
来到集茶科研、茶化、旅游为一体的“峨眉山竹叶青生态茗园”,听小桥流水,赏丝竹琴声,品一壶好茶,游客流连忘返,成为乐山市茶叶产业化的一大亮点。峨眉山脚下普兴乡青春村茶农杨先玉初尝产业化甜头,15亩茶园每年给他带来5万多元的纯收入。  相似文献   

20.
《云南科技管理》2014,(3):77-77
<正>云南峨山高香万亩生态茶业有限责任公司前身为峨山县茶叶公司,属峨山县国有企业,于1986年开始建园1994年建成投产。建园建厂期间由当时的中国土产畜产云南茶叶进出口公司和玉溪行署牵头,按云南茶叶界外宾参观点和接待点、茶叶种植科技教学示范点的规格模式规划投资,建成后成为云南茶园形象点生态茶园。在新型茶园茶厂建成9年的生产中,产品研发创新、产品质量及销售市场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认可和喜爱,高香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