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图画书中有各种各样的父亲形象,为父亲思考如何和孩子相处提供了切入点。本文重点分析《我的爸爸叫焦尼》《有些时候,我特别喜欢爸爸》《我爸爸》《朱家故事》这几本图画书中的父亲形象,总结父亲对幼儿成长的影响。最后,期望父亲在与孩子的相处过程中,能够积极表达父爱,并注重培养孩子的双性化性别角色特征。  相似文献   

2.
孩子:希望有个心理医生老爸我的父亲就是那种很传统的中国父亲,只管家里的生杀大权,从来不管他认为鸡毛蒜皮的小事情。在他的眼里,买房子、买车子、工作赚钱都是大事情,烧菜洗衣、陪我玩、开家长会都是小事情。我不知道大人的世界究竟有多么的忙碌,看到《成长的烦恼》里,爸爸会为了妈妈而放弃事业照顾孩子,爸爸还会为了孩子抽出时间来和他们聊天,陪他们玩,我好羡慕。在现代教育中,父亲因为工作繁忙等种种原因与孩子的交流越来越少,相反母亲成了家庭教育中的主要角色。母爱多了,父爱少了,这个问题在现代家庭中逐渐突显出来。作为家长,在这个…  相似文献   

3.
观影     
<正>影片:《爸爸,你好吗?》导演:张作骥制片国家/地区:中国台湾《爸爸,你好吗?》是一部描述父子情感的影片,讲述了10对父子之间的故事,每个家庭、每个父亲都扮演不同角色。"阿爸的手表""心愿""原点""期待""爸爸,不要哭""背影""往日的旧梦""我怎舍得分离""铁门""孩子,你还记得什么?"这样十个短片,会直击你心底最柔软的地方,让你感受父爱如山、父亲的隐忍,还有父亲的忏悔——没有陪伴  相似文献   

4.
古话有云:“子不教,父之过。”由此可见,父亲角色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和影响。但现如今,由于家庭结构等原因,教育孩子的责任往往更多地压在了母亲身上,很多家庭出现了“父爱缺席”现象,孩子缺少父亲的深度陪伴。幼儿园开展的体育活动能让幼儿战胜自身的胆怯、畏难、坚持性差等心理弱点,还能发展幼儿的主体性,培养积极向上、关心集体、遵守纪律等优良品质。结合体育活动特性和园所优势,我们开展了爸爸训练营。本文探究了爸爸训练营的课堂建构、课堂开展的前期准备、开展过程中的游戏策略、开展之后的反思梳理等,提出将爸爸请进营地体能锻炼课堂,以构建一个比较完善的课堂制度和资源共享体系,培养孩子健全人格,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5.
他刊速递     
<正>《看天下》2013年第30期明星如何当父亲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父亲的角色,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定位为给孩子以知识、价值观方面的教化,生活、心灵方面的关爱任务则交给母亲,由此形成父严母慈的家庭分工,父亲的角色远离了家庭。"爸爸去哪儿了?"——这不仅是孩子的疑问,也是社会学与教育学的热门话题。《爸爸去哪儿》这款明星亲子互动类节目,不仅向观众演绎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的发展,父亲越来越多地参与教养孩子,在家庭中,父亲角色的成功与否对孩子的社会化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父爱的影响决不是母爱所能替代的。近年来父亲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日益受到研究者的重视,父亲在儿童成长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著名心理学家格尔迪说过“父亲的出现是一种独特的存在,对培养孩子有一种独特的力量。”有研究指出,  相似文献   

7.
汪瑜 《今日教育》2006,(9):34-35,37
父爱缺失指由于分居、离婚、死亡等原因而导致的儿童缺少父亲的关怀,缺少父爱的现象。在家庭中,父亲和母亲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对儿童心理发展发挥着不同的作用。Hetherington等研究认为,父亲对于一个孩子的发展,特别是对于其自我认同具有重要的作用:父亲帮助孩子从心理上与母亲分离,教他们控制自己的冲动,学习各种规范和规则,同时他还能帮助母亲避免过度情绪化地处理她和孩子之间的关系。Wallerstein指出,对于男孩来说,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对父亲倾向的需求不断增强。因此,父亲缺失使儿童生活的家庭环境不完整,儿童缺失来自父亲的影响,便有可能造成其心理发展的缺陷。  相似文献   

8.
《母婴世界》2011,(7):142-143
《我爱爸爸系列》 这是日本图画书大师历时30年打造3册父爱精品。三册书风格统.极为简单的情节.极为干净的文字.极为温馨的图画.细腻而动人。父亲和孩子之间那种微妙的感情。被作家准确地捕捉到了.然后形象地、诗意地表达出来了。通过这样的阅读,让孩子感受父爱.享受父爱,珍惜父爱。  相似文献   

9.
文章以真人秀节目《爸爸回来了》为切入点,探讨在家庭教育中父亲角色的重要性、父亲角色缺失的问题及原因、父亲角色回归与重塑的对策,以企盼父亲角色的真正回归,让孩子能切实感受到"爸爸回来了"。  相似文献   

10.
近日,我颇有兴味地看了法国家庭喜剧《爸爸先生》,影片讲述了十二岁的男孩马修不断寻找父爱的成长经历。这个孩子原本是不幸的,因为连她的母亲玛丽也不知道孩子的爸爸在哪里;但这个孩子又是无比幸运的,因为他从一个原本与他没有任何关系的男人那里,感受到了浓浓的父爱……  相似文献   

11.
美国有位叫乔治·曼斯尔的海员 ,在儿子降生不久便外出远航 ,三年后回家 ,见到儿子举止古怪 ,性格孤僻 ,自卑感颇强 ,酷似娇羞的小姑娘。他感到奇怪 ,带孩子到精神病咨询门诊检查 ,原来是未被人们注意的儿童心理变异———“缺乏父爱综合症”。目前许多家庭在照管孩子上 ,真可谓还停留在母系氏族社会 ,由母亲一统天下。而父亲却扮演一个笨手笨脚的角色 ,父亲在培养教育孩子上 ,真那么无足轻重吗 ?不 ,许多调查研究表明 ,缺乏父爱的孩子比其他孩子发育要差。父亲长期不在家 ,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和智力发育都会产生相当大的影响。现在人们多只知…  相似文献   

12.
《中华家教》2016,(4):49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怎能少了父亲的参与?父亲是孩子智慧的启蒙者;父亲是孩子最重要的游戏玩伴;父亲是孩子形成良好个性品质的重要塑造者。"父爱如山"正是对父爱坚毅、深厚无边的最好注解。但很多父亲因为工作忙,往往忽略了对孩子的教育和陪伴。为了促进家庭和谐,助力孩子健康成长,本刊特举办"父爱伴孩子成长"图文比赛。主题要求:自2016年3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征稿时间:以"父爱伴孩子成长"为主题,用文字或摄影作品去反映家庭生活中父亲与孩子在一  相似文献   

13.
【活动来源】
  《给爸爸的吻》是一个温馨的关于爸爸和孩子的故事。在我们的生活当中,人们更多地关注母爱的圣洁和伟大。其实,来自父亲的爱也是这样,并且它往往比母爱又多了一些机智和风趣。让孩子们在阅读和绘画中关注父爱,体会父子之间的亲情,学习用自己的方式表达自己对父亲的爱,是本次活动的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14.
湖南卫视近期推出的亲子互动节目《爸爸去哪儿》引起了一股"家庭热"、"父爱热","父性教育"再次受到关注。当今中国"父性教育"缺失,造成不可挽回的消极影响。时代呼唤"父性教育",父亲应该明确责任,重视子女教育问题并参与其中,为孩子成长创造完整的家庭教育环境。  相似文献   

15.
林益民 《教育文汇》2014,(12):40-41
近期,一档名为《爸爸去哪儿》的亲子电视节目掀起了一波收视高潮,5位明星父亲的亲子经历,再次将“父亲亲子”这一话题引入众人视线。在“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观念和“隔代亲”家庭关系的双重作用下,“父爱缺位”已成当今社会普遍现象。  相似文献   

16.
提起“父爱”在当今幼儿教育中的流失,有个著名的事例可以反映一定的问题:每逢周末父亲总是不在家,孩子问:“爸爸,你今天能在家陪我玩吗?”爸爸说:“不行啊,爸爸得加班给你挣钱!”孩子只好眼巴巴地望着父亲远去的背影;又过了几个星期,孩子拦住了正要出门的父亲,双手捧出自己攒的零花钱递给爸爸说:“爸爸,我有钱了,你可以不去加班了,在家陪我玩会吧!”  相似文献   

17.
今天,我学了《地震中的父与子》这篇课文。从这篇课文里,我体会出父爱与母爱的伟大,并油然而生一种敬佩的感情。1994年,美国洛杉矶发生大地震,全市一百多万人里死伤近三十五万人。有一个年轻的父亲,为了救自己的孩子,连续三十八个小时,空手挖掘砖砾。有许多来营救孩子的父母都放弃了,但这位父亲却把儿子连同其他十四个人一块儿救了出来。父母对孩子的爱往往高于一切,从这篇课文里我们就可以感受到。是啊!一个普通人很难在三十八个小时里连续挖掘,而这位父亲却因为爱的力量,完成了历时三十八个小时的营救工作。我被父爱的伟大力量所折服。其…  相似文献   

18.
你可记得朱自清笔下那位越过月台留下匆匆背影的父亲,你可曾感受到"父爱无言""父爱如山"那份深沉。在"全面二孩"政策下,新鲜词汇不断涌现在公众视野中",丧偶式育儿"是其中的高频词汇。公众开始关注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作用,《爸爸,去哪儿》将父亲教育拉入了公众的视野,家庭教育承担着情感教育及价值观传授的重要责任。  相似文献   

19.
家庭教育是儿童青少年健康发展的起点和基础,是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目前家庭教育的主要担负者中,父亲角色严重缺位。只有母爱和父爱完美地结合,才能使孩子在刚柔并济、和谐完美的环境中成长。国家、学校、家庭应共同行动,帮助父亲角色回归教育本位。  相似文献   

20.
《宜宾学院学报》2019,(11):103-110
用"责任担当"一词定义《全能囧爸》《失孤》《夜孔雀》中的"父爱"太轻了,这三部电影中的父爱既有父亲的担当又有母性的偏执疯狂,是不同寻常的父爱。三部电影里父亲对儿子怀有深深的愧疚,儿子既是套在他们头上的沉重枷锁,更是支撑他们活下去、前进的唯一动力。中国电影紧跟城市化的脚步,在塑造底层小人物的形象时,关注家庭的悲欢离合,努力突出父亲在家庭的承担,从而在父之爱中缓解了他们所处的生活困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