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68 毫秒
1.
纪小华 《知识窗》2011,(5X):40-41
<正>作文在语文试卷中占了"半壁江山",其重要性显而易见。要写好一篇作文,涉及到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如审题立意的能力、选材构思的能力、行文布局的能力、语言表达的能力等等。从这点来说,写作之"冰"确非"一日之寒"能够练就。如何提高作文教学实效,也是一直困扰广大教师的一个问题。笔者认为,作文  相似文献   

2.
陈兰英 《知识窗》2010,(3X):7-7
<正>在作文教学中,不少教师重形式训练,轻内容指导;重共性一致,轻个性发展;重作文专门技能训练,轻作文基本能力与习惯的培养。有些教师甚至为应付考试,常常不自觉地压抑学生的想象力,用固定的"规范"格式压制学生,制造出一个个套中人,产生出一篇篇套中文。长此以往,学生的个性得不到发展,创造性思维得不到发挥,还使他们失去了可贵的童真、童趣。作文教学必须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观念,尊重学生个体体验,加强写作个性化进程,迅速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3.
作文教学之所以难,最主要难在学生缺乏构建作文的基础材料;难在学生缺乏自己独特的体验;难在教师缺乏长时间系统的训练。本文提出了作文教学应该采取"事、情、理——初中作文教学三部曲"来解决我们作文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4.
孙诤 《今日科苑》2007,(2):117-117
生活因细节而丰富,作文因细节而生动,情感因细节而精致。细节是作文的彩笔,是作文感人的阀门。一篇作文要呈现深山之中小河的自然美,就应该时而窄细可跨,时而宽阔可行舟,时而水急如瀑,时而缓缓如潭。这宽阔处,这深潭处,便是作文的细节处,如不然文章就会平直如渠,味淡如水。我们常说的"作文空洞"就是指作文没有细节,让读者感到"没有东西"、"缺汁味"。如果用"王小玉,开始唱书儿,很动听,一会声音极高,一会又落得极低极细。"代替"王小玉便启朱唇……  相似文献   

5.
《知识窗》2009,(7X):72-72
<正>北京八中初三老师王海燕对考生提高作文成绩提出建议:考生要认真对待老师布置的每一篇作文,作文写好后至少改三遍。王老师说,作文写完后,要"趁热打铁",进行第一次修改。先要考虑全局如何,看一看表达的中心是否集中  相似文献   

6.
读编对对碰     
正编辑部的叔叔阿姨们:你们好!自从2011年订阅了《发明与创新》后,我们的写作水平提高了不少。同学们都说《发明与创新》杂志太好看了,有的说喜欢看"科学大爆炸",有的说喜欢看"创新大擂台"……现在我们班有些同学还订阅了《全国优秀作文》,不过我始终坚持订阅《发明与创新》,因为从杂志中我学  相似文献   

7.
<正>这是一种奇特的成长历程,一代人显示成熟的标志性举动,是迫不及待地颠覆自己的过去。一篇帖子引发的80后自嘲最近,一篇名为"咱们小学时期的作文必杀结尾句"的网  相似文献   

8.
一篇作文得分的高低,最终是取决于阅卷老师的。中考作文是应试作文,是“戴着镣铐起舞”的作文。所以,我们不能忽视了作文的终端检测者——阅卷人,还要学会“有意激活阅卷人”。  相似文献   

9.
中考语文试卷,作文占据了半壁江山,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得作文者得中考语文天下。近年来,中考的常见作文题型有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话题作文、材料作文四类。那么根据不同的作文类型我们需要从题目、语言、形式几个方面着手打造优秀考场作文。让一篇有着靓丽的标题,精彩的语言,创新的形式的文章打动读者。  相似文献   

10.
<正>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作文教学历来又是我们教师见之犯难,学生被动写作的苦差事,经常会有这样的情景:一布置题目,学生便是唏嘘,面对作文本,学生们愁眉不展,无从下笔,教师催交的急了,便应付一篇,交完了事。久而久之,学生对作文索然无趣,教师批改作文又是苦不堪言。这种恶性循环,阻碍了作文教学,学生作文水平无法提高。因此,本人认为,之所以出现上述情况,重要是在作文之前缺乏指导,作文指导对培养学生  相似文献   

11.
作文课是令许多学生们头疼的一堂课。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影响学生作文水平的原因一是头脑中缺乏写作素材,觉的无内容可写;二是对学生作文要求过高,不贴近生活;三是心理因素起着制约作用,比如我们发现低年级的学生用词、说话,大胆自由,无拘无束,作文内容真实,充满想象力。但进入高年级,课堂上举起的一只只小手慢慢少了,作文本上与范文雷同的文章一篇篇多起来,作文质量渐下降并出现两极分化,这是为什么呢?一、缺乏作文的兴趣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进入四、五年级,知识范围扩大了,求知欲增加,他们对各门功课也会表现出不同的兴趣爱好,相当一部分学…  相似文献   

12.
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一部分,作文教学应从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角度出发,贴近学生实际,寻找适合学生的作文途径,让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乐于在作文中尽情表达自己内心世界的独特感受,写出一篇篇文笔优美、生动真切的好文章。这是一项重要而有挑战性的教学任务,需要我们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实践和创新。  相似文献   

13.
上个世纪30年代,上海某中学的国文老师布置了一篇题为"上海一角"的命题作文。有个中学生立刻想起歌舞升平的景象与日本侵略者侵占上海后的险恶环境形成的强烈反差。他对此感触颇深,并以此为题材写了一篇作文。  相似文献   

14.
康忠辉 《知识窗》2012,(3X):54-54
<正>立意,就是确定写作意向,表达作者的意愿、爱憎和追求,即向读者展现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中心论点。"立意"即"确定主题"。立意新颖、深刻与否,是决定一篇文章成败的关键。那么,考场作文如何立意才能不落俗套呢?一、正面立意显张扬一则材料或一篇短小文章  相似文献   

15.
高中学生作文中出现的"假、大、空、俗"等现象,应引起我们所有语文教学工作者对当前的作文教学进行深刻反思.以重视人文关怀,重视唤醒和弘扬学生自我意识为已任的素质教育,要求我们用"大语文""大作文"的理念来指导当前的作文教学,走追求"真与美"的"返璞归真"之路.  相似文献   

16.
邓丽 《知识窗》2011,(4X):44-45
<正>新课程理念给我们作文教学的改革带来了新的挑战,也指明了方向并提供了新的契机。我校乘着课程改革的春风,把"运用双向转换导引教学法提高学生习作能力的研究"作为研究课题,课题直接从"意识——表达"这个角度出发,针对影响学生习作最重要的"意识和表达"两个方面进行相对全面的、立体化的导引,以便学生建立真实、独立的习作能力。经过一年多的实践教学,我们总结了以下几条作文教学的策略,与各位同仁共同探讨,旨在抛砖引玉、求教方家。一、回归生活,丰富写作素材  相似文献   

17.
说到作文,不论是教师,还是学生,皆"谈虎色变"。究其原因,是在平时的习作中,规矩多多,要求多多,学生始终在一种严肃紧张的氛围中学习写作,在十分痛苦中熬出一篇篇符合老师要求和规范的作文来。由于学生年龄小,不能捕捉生活中的事和物,缺乏生活的积累,导致动笔时"无米下炊"。  相似文献   

18.
如何在高考写出一篇理想的作文并得到高分,这是我们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作文教学一直是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难点,笔者从教十年,从实践中摸索出一条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作文教学法,取名“作文教学三部曲”。第一部——模仿:仿句、仿篇;第二部——探究:拓宽立意、深化中心;第三部——创新。  相似文献   

20.
<正>作文是对生活、社会、人生的观察、体验和思考的结果。不少同学往往只注重观察和体验,而忽视了思考,因而写出的作文常常显得肤浅、不耐读。其实,理性之于人生,是时时相随、事事蕴涵、处处显现的。一篇作文中,应该反映出充满理性色彩的警言佳句。那么,怎样才能写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