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打完这盘台球》是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阿尔封斯·都德的短篇小说。都德(1840—1897年)生于法国南方普鲁旺斯省,15岁时因家庭贫困外出谋生,担任小学自修课辅导员,17岁时挟了一部诗集跑到巴黎,过着艰苦的青年文人生活,28岁出版半自传体小说《小东西》,使他在文学界获得一席之地。1870年普法战争时都德应征人伍,后来以战争生活为题材创造了不少爱国主义短篇小说。他的重要作品有长篇小说《百万富翁》《达拉斯贡的戴达伦》《雅克》和《小弟弗罗蒙与长兄黎世雷》等,短篇  相似文献   

2.
《我的叔叔于勒》是莫泊桑优秀的短篇小说之一,最早发表于1883年8月7日法国的《高卢人日报》上。莫泊桑(1850—1893)是十九世纪后半叶法国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他出身于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由于家庭环境的熏陶和老师培养,从小就喜爱阅读文学作品并学习写作。1870年普法战争爆发后,莫泊桑应征入伍,第二年战争结束,退役来到巴黎。他先后结识了法国的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福楼拜,以及左拉、都德和旅居法国的俄国作  相似文献   

3.
1879年夏天的一个晚上,有六位文学爱好者又在当时第一流的法国作家左拉的梅塘别墅聚会。他们商定各人写一篇以普法战争为背景的短篇小说,然后以《梅塘之夜》为名出版一本集子。左拉写的是非常出色的《磨坊之役》,但六篇中最好的一篇却是六人中最无名的莫泊桑所写的《羊脂球》。这篇小说一问世,就震动了法国文坛,年届30的莫泊桑一鸣惊人了。他的成功绝非偶然,个中原  相似文献   

4.
莫泊桑(1850——1893)是法国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出身于没落的贵族家庭,在农村度过了他的童年。二十岁应征入伍,参加过普法战争。战后在海军部、教育部当了十年小职员。他母亲是一位文学爱好者,与法国著名作家福楼拜是章年时代的好友。莫泊桑以丰富的社会阅历,在母  相似文献   

5.
一以普法战争为题材的《柏林之围》与《最后一课》是十九世纪法国著名作家都德的短篇小说代表作,被誉为爱国主义名篇。都德经历了1870至1871年的普法战争,当时还被征召入伍。战争是法国发动的。拿破仑三世为了阻止普鲁士王国用武力统一德意志各邦的行动,并为着维持法国在欧洲大陆的霸权,向普鲁士宣战。但战争开始后,法军屡战屡败,1870年9月在法国东部的色当决战,法  相似文献   

6.
《我的叔叔于勒》是莫泊桑的优秀短篇小说之一。莫泊桑(1850-1893) 是十九世纪后半期法国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出生于没落的贵族家庭,从小喜爱阅读文学作品并学习写诗。青年时期,他经历了1870-1871年的普法战争,曾先后在法国军队和政府部门供职,资产阶级统治阶层的种种丑行恶习,使他深恶痛绝。他在学习和从事创作的过程中,得到了当时已享盛名的现实主义作家福楼拜、屠格涅夫等人的悉心指导和热情帮助,继承了批判现实主义的优秀传统。由于  相似文献   

7.
普法战争期间(1870—1871年),法国著名的哲学家伏尔泰正好在英国旅行,落在愤怒的英国人手里。英国人喊着:“把他吊死,把他吊死。”  相似文献   

8.
《观巴黎油画记》,是我国清末外交家、改良主义政治家薛福成观看巴黎油画院的油画《普法交战图》后所作的画记。普法战争爆发于1870年7月19日,这是普鲁士王国自上而下统一德国过程中进行的最后一场战争。当时,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对德国怀有领土野心,力图阻止德国统一;普鲁士首相俾斯麦也以挑战的态度对待法国,于是法国首先宣战。开头,在德国方面进行的是防御战争。9月1—2日,两军在色当附近进行了一场决定性的会战,法军完全被击溃,以拿破仑第三为首的八万多名兵  相似文献   

9.
阿尔封斯·都德(1840—1897)是十九世纪后期法国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他的作品讽刺了资本主义社会黑暗腐败的现象,对普通人民寄予深厚的同情,字里行间充满了喜怒哀乐,形成了独特的格调。一八七○年七月十九日,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为维护他的反动政权,挽救帝国危机,破坏普鲁士统一德国,称霸欧州,发动了普法战争。但是法国在战争中失败了,普鲁士侵入了法国,法国人民奋起反击入侵者。都德应召入伍,参加了反击普鲁士入侵的战争,并以这次战争的后期社会为背景,写出了短篇小说《最后一课》。这篇小说以深刻的爱国主义…  相似文献   

10.
文学小百科     
短篇小说圣手-莫泊桑莫泊桑(1850~1893),19世纪法国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1870年普法战争爆发后他应征入伍,战后长期在军政部门任职。1880年发表第一个短篇小说《羊脂球》,此后陆续写了一大批思想性和艺术性完美结合的短篇小说,博得世界短篇小说巨匠的赞誉。他还写有六部长篇小说:《一生》、《俊友》、《温  相似文献   

11.
周丽燕 《学语文》2004,(1):11-11
《我的呼吁》的作者是法国神学家、哲学家、医生史怀哲。1875年,阿尔贝特·史怀哲(又译阿尔贝特·斯韦泽)出生于法国南部凯塞斯堡地区一个路德派宗教家庭。他先后获得了巴黎大学哲学博士和科学博士,担任了斯特拉斯堡神学院院长职务。而出乎人们意料的是,他竟然在1900年放弃了神  相似文献   

12.
莫泊桑创作所处的时代正是普法战争时期,因此他有许多小说都是以普法战争为背景的,如《菲菲小姐》《两个朋友》《羊脂球》和《疯女人》等。同时莫泊桑是一名非常善于隐藏的人,他在创作中最大的特点就是善于隐藏自己,同时又掌握了如何传达给读者自己的观点,给读者启迪。这种隐藏突出了作品的主题,却又使作品耐人寻味。本文就试图来解读一下莫泊桑作品的这种"隐藏"艺术。希望能在日常教学中给学生以更深层的新鲜解读。  相似文献   

13.
《普法战纪》是王韬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写的一部共十四卷约二十一万言的著作。它详细记述了1870—1871年法国和普鲁士两国统治集团为争夺欧洲霸权,而发动普法战争的始因和过程。在成书之前,曾首先分段陆续见诸国内报端,在当时产生过颇大影响。 1867年冬,王韬曾出国游历,到过日、法、英等几个资本主义国家。1870年春,王韬由欧洲返回香港。1870年7月,欧洲爆发了世界瞩目的普法战争。消息传到中国,立刻引起一些国内报人的兴趣。王韬和他的朋友张宗良(香港一家日报的主笔)在一次交谈中,张提出想在报纸上详细报道这件国际大事的主张。“泰西有数之战,而亦欧洲全局所关,不可不志”。一向对欧洲政局颇感兴趣,又正在进行《法国图志》编著的王韬,听完张宗良的话后,“跃然起曰:仆不  相似文献   

14.
阿尔封斯·都德(1840—1897)是法国十九世纪著名的现实主义小说家,出生于法国南部尼姆尼城一个破落的丝绸商家庭,十五岁时,因家庭破产而辍学,到一所中学当初级班学监,生活十分窘困.1857年都德来到巴黎,开始了创作生涯,从此将毕生精力全部献给了文学事业.他著名的作品有长篇小说《小东西》、《富翁》、《萨弗》、《达拉斯贡的戴达伦》和短篇集《磨坊文札》、《月曜日的故事》等.  相似文献   

15.
巴尔扎克(一七九九——一八五○)生于法国杜尔市一个中等资产阶级家庭,是十九世纪法国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一八一九年巴尔扎克从巴黎的法科学校毕业后,不愿当律师,立志当文学家.一八二○年写作悲剧《克伦威尔》失败后,转而写作神怪小说,也未获成功.一八二五年后,曾投笔从商,先后经营出版、印刷业,还想冒险贩卖铁道枕木和开发银矿等;但一事无成,反而负债累累,以至终年.这些经历,使他对资本主义社会中金钱的作用以及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有切身的体会,从而为他成功地创作《人间喜剧》奠定了生活基础.一八二九年,巴尔扎克创作长篇小说《朱安党人》获得成功.以后,经过二十年百折不挠的努力,他终于写出了包括九十多部小说的总集《人间喜剧》.  相似文献   

16.
《我的呼吁》的作者是法国神学家、哲学家、医生史怀哲。1875年,阿尔贝特·史怀哲(又译阿尔贝特·斯韦泽)出生于法国南部凯塞斯堡地区一个路德派宗教家庭。他先后获得了巴黎大学哲学博士和科学博士学位,担任了斯特拉斯堡神学院院长职务。而出乎人们意  相似文献   

17.
《最后一课》以普法战争为背景。一八七○年普法战争后,法国遭到惨败,和普鲁士订立了丧权辱国的条约,付出巨额赔款,还把法国东部的阿尔萨斯和洛林两省割让给普鲁士。这两省人民沦陷在异族的统治下,过着水深火热的悲惨生活。这个短篇,就以沦陷了的阿尔萨斯的一个小学校被迫改教德语的事件为题材,通过描写小学生小弗朗士学习最后一堂法语课的情景和感受,以及教师韩麦尔带着国土沦丧,悲愤交加的心情上最后一课的经过,刻划了这两个不朽的典型,深刻地反映了当时法国人民的爱国精神。  相似文献   

18.
阿尔封斯·都德(1840~1897),是法国19世纪著名的现实主义小说家。1840年5月12日,都德生在法国尼姆城的一个破落商人家庭。1868年,都德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小东西》出版,这是一郭半自传性的作品,  相似文献   

19.
人物简介莫泊桑(1850-1893)法国作家,是一位19世纪后半期法国优秀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1850年8月5日生于法国西北部诺曼底省的一个没落贵族家庭。母亲醉心文艺,并有很深的文学修养,尤其喜爱诗歌,在其影响下,莫泊桑少年时代便憧憬作一名诗人。他13岁开始写诗。在鲁昂读中学时,他又受老师、诗人路易·布那影响,开始多种体裁的文学习作,后在福楼拜亲自指导下练习写作,参加了以左拉为首的自然主义作家集团的活动。1870年到巴黎攻读法学,适逢普法战争爆发,遂应征入伍。  相似文献   

20.
61.《羊脂球》——莫泊桑(1850~1893法国)【内容缩写】小说描绘的是1870年普法战争期间,一辆法国马车在离开敌战区时,被一名普鲁士军官扣留。军官一定要车上一个绰号叫羊脂球的妓女陪他过夜,否则马车就不能通过。羊脂球断然拒绝了这个军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