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中国小农市场化:理论与计量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研究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户("小农")的市场化进程以及当代中国不同地区农户的市场化程度.研究认为,第一,当代中国正处于特殊的经济社会转型期.它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以市场化的转型来推动二元经济向现代一元经济的转型.必须以这一转型为宏观历史背景,才能正确认识当代中国的"小农".第二,当代中国的"小农"是"市场化或正在市场化的小农".基于这一判断,我们认为在农户经营的基础上可以实现中国农业与农村的现代化,农户("小农")可以被改造成为市场经济与现代农业的微观经济主体.这也是坚持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长期不变的理论基石.第三,"改造小农"的关键是要把分散经营的农户纳入到市场化网络之中.第四,当代中国"市场化和正在市场化小农"的分散应该是一种"网状型"的分散.当代中国农户的市场化进程发展不平衡.  相似文献   

2.
社会化小农:动机与行为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小农行为与动机的研究已经延续了数百年,根据研究的侧重点,研究的前提条件,解决小农问题的途径不相同,可以分成若干理论流派。文章根据小农行为与动机将小农理论分成四大学派,即生存小农、弱势小农、效用小农、理性小农。四大小农理论可以解释特定研究对象、特定时期的小农行为与动机,但是无法解释中国农村改革以后,生存问题基本解决,社会化程度较高的农户,即社会化小农的动机与行为。社会化小农有其独立性和特殊性,基于货币压力,崇尚“货币伦理”,追求货币收入最大化。  相似文献   

3.
将小农的行为置放于所处的社会场境之中,即高度社会化的生产和生活体系之中,探讨社会化小农的行为与动机.以此为背景,分析了日益卷入市场中的小农所面临的健康风险及其所作出的疾病处理策略.  相似文献   

4.
农民教育要成为农民的教育,需以农民为主体。依据我国"小规模的分散经营将长期存在"和"中国未来农业将以小规模农业为主"的实际,中国的农民在本质上还是"小农"。将"小农理论"与教育培训理论相结合,建构一种小农教育理论就成为可能,也具有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小农社会化是以圈的方式由内向外推进的,传统小农以基层市场圈为行动边界,追求生存最大化;社会化小农以就业圈为行动边界,追求货币收入最大化;现代小农以投资圈为行动边界,追求利润最大化,生存、货币与利润是小农社会化的主要动力,市场圈--就业圈--投资圈为小农社会化的主要路径."三大圈"为同时代的主导圈层,决定其他圈层的活动范围与行动边界.  相似文献   

6.
生产社会化:农户的社会风险与政府服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业生产的社会化,就是农户生产资料的准备从自备到依赖市场提供,生产过程的实现从家庭完成到依靠专业服务,农产品的分配使用从家庭自足到面向市场的过程;也是农户从与自然交换向与社会交换转变的过程.规模较小的农户在不可预知的社会风险面前,显得尤为脆弱.为保证农户生产的健康发展,政府建构公共服务网络弥补小农之不足应是题中之意.  相似文献   

7.
生活社会化:小农的经济压力与行为逻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小农逐步摆脱了孤立、封闭的状态,农民的日常生活被裹挟至高度开放的市场化和社会化体系中,农民的生活水平大大提高,市场和社会取代自然成为人们交往和交换的主要对象.就消费客体,消费规模和消费水平而言,农民客观的生活幸福指数大大提高,但农民主观上幸福感不强.主客观之间的差异和张力来自于农户面临的经济压力增强,即生活消费的无限扩张与满足需要能力有限的矛盾,形成这一矛盾的重要背景是当今农户的生活日益社会化.  相似文献   

8.
我国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与农民技术培训的发展状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世界各国的农业绝大多数都是以家庭经营为主,而发展中国家都实行的是小农经营方式.农业现代化的发展经验表明,以小农经营为主的农业需要一个完善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来支持,在信贷、供销、技术推广和加工等方面给予支持和服务,通过服务体系这个纽带的联系,将亿万个小农和市场组织为一体.我国是以小农经营为主的农业大国,农业正全面处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过程之中,组织和发展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是实现农业持续增长的一个关键问题.特别在加入WTO之后,我国农业面临着国际市场的强烈竞争,对于高度分散的小农户经营而言,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就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20世纪以降,在现代化话语体系的支配下,传统的小农长期被视之为被贬抑和被批判的对象。与传统的农户经济相关的“小农经济”、“小农意识”都属于落后的代名词,要加以改造。但是,传统总是会以其特有的方式顽强地表现自己。经历一番改造以后,传统的生产单位——农户再次复活,成为中国农村的基本生产、生活和交往单位。[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小农生产方式在我国现今农村普遍存在,这种生产方式及其意识的影响是全面而深刻的,它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特别是对我国当今现代化建设有着严重的桎梏.文章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相关理论,联系我国历史上小农的社会主义改造,剖析小农生产方式及其特点,对小农生产方式的转变发表了个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