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薯类饵     
张炎冰 《钓鱼》2013,(2):15-15
取煮熟的红薯去皮切成骰子大小,装钩后沉底钓鲤鱼;换成无味的马铃薯则会有草鱼、鳊鱼咬钩;用小钩,挂切成小块的熟芋头,专钓大鲫。传统钓鱼用自然饵,其中薯类饵都要经过蒸煮切,否则无法装钩。  相似文献   

2.
基础饵     
张炎冰 《钓鱼》2012,(24):15
基础饵,也称本味饵。传统钓鱼"芳其饵",无论诱饵、钓饵都讲究保持植物原形和在蒸、煮、炒过程中形成的自然香味。80年代末出现了以搓饵钓底为特点的"台钓"。受其影响,一方面是改变上饵方式,挑战传统用饵习惯,由蒸煮后呈颗粒或块状的米豆麦薯(切成小块)装钩变为粉状饵;另一方面是接受商品饵的状态,变诱钓分离、先诱后钓为边诱边钓、诱钓结合。从此以粉状为特色,靠着简陋设备制作的国产鱼饵蜂拥登场。然而  相似文献   

3.
一、肉饵的装钩方法用猪、牛、羊等家畜的肉作钓饵,生熟均可。垂钓前应预先将肉切成大小适宜的肉丁,放在饵料盒内备用。垂钓时取一块肉饵,将其挂在钓钩上即可。  相似文献   

4.
返水     
张炎冰 《钓鱼》2014,(10):13-13
粉状商品饵都要经过兑水、搅拌、存服的过程才有黏性,才能装到钩上。其中兑水量的多少是约定并在包装上注明了的,如薯类饵1:1.3-1.5;麸类饵1:0.6~0.8;麸薯复合饵1:09~1.1。搅拌是为了吸水均匀,存服是要激活状态。然而不管麸类饵、薯类饵,使用时间长了会出现水分蒸发了变硬、返水了变稀现象。  相似文献   

5.
拉蚯蚓     
张炎冰 《钓鱼》2013,(12):23-23
小米颗粒小、轻,不能直接装钩:红虫细、短、体薄,一旦装钩时刺穿了,体液流失只剩一层皮效果就差了,所以有拉小米和拉红虫。蚯蚓,有粗有细有长有短,以它为饵要选择合适的长度和粗度,让钩尖从头部或体侧刺入,也可以按钩的长短掐成段装钩。传统钓用虫饵都是藏钩于饵,可是活蚯蚓蠕动伸缩,一旦刺穿了露出钩尖,有些鱼就不咬钩了。  相似文献   

6.
复合饵     
张炎冰 《钓鱼》2013,(4):14-14
鱼饵味、形、态缺一不可。池塘喂麦麸、菜籽饼、米糠等碎屑状饲料,用麸类饵,喂麦子、玉米等颗粒状饲料,则用米饭粒、浸胖的麦粒、玉米。不喂食的自然水域就近取饵,蚯蚓、水蛭、蚱蜢、虾、面团、煮熟的红薯等。钓缺少生活经验的幼鱼、小鱼用薯类饵,雾化招鱼,拉饵制胜。钓成品鱼因鱼择饵,味对了形不对,形合适味不对,  相似文献   

7.
溶散性     
张炎冰 《钓鱼》2014,(9):8-8
溶散性,商品饵状态之一,与持钩性相对应。传统钓鱼用蚯蚓、虾、玉米、米饭粒做钓饵,持钩性强,挂钩后不会溶散。悬坠钓组用粉状商品饵,须经过兑水、搅拌和存服一段时间后才有黏性,才能装到钩上。然而原材料不同,以麸为原料的商品饵1:0.6~0.8兑水,持钩性强,不容易溶散;薯类饵吸水率高,1:1.1~1.4兑水,持钩时间短,溶散快,必需多揉才能产生黏性;麸薯复合饵1:0.9~1兑水,揉多了黏,揉少了松,溶散快慢掌控容易。  相似文献   

8.
红虫是垂钓的好饵料,特别是钓鲫鱼的佳饵,但因其身体细小和水分较多,装钩非常不便。可经过枣粉喂养的红虫,装钩就快捷多了,现将此方法介绍给钓友。 1.选用大红枣150克,去掉枣核用文火烤干,擀成粉状后筛出枣  相似文献   

9.
巧用蚯蚓     
蚯蚓是钓鱼人最熟悉的钓饵,用它可以钓很多种鱼,有“万能钓饵”之称。 常用的蚯蚓有红蚯蚓和青蚯蚓两种。青蚯蚓因为腥气非常浓重,是钓无鳞鱼的佳饵。在使用蚯蚓时,除了要求其鲜活外,还要考虑蚯蚓的装钩方法,钓大小不同的鱼要有不同的装钩方法,要充分做到因鱼置饵。 钓小鱼杂鱼时,要选用火柴杆般粗细的红蚯蚓配伊势尼3号、4号钩。装钩时先将蚯蚓截成半厘米长的小段,然后套在钩尖上。这样,小鱼咬钩刚好嘴对钩尖,提竿便能中鱼。尽量不要让钩尖外露,以免鱼食饵时  相似文献   

10.
浓引淡钓     
管察 《钓鱼》2013,(15):12-14
拿鱼说话无定法(七)说"传统钓"钓慢鱼是有原因的,自然水域鱼密度低、钓组迟钝、用自然饵装钩速度慢,以及为保证中鱼放弃不实信号等等。可是走出池塘后的"台钓"并非凡钓必快,钓位不在鱼道,引不来鱼,鱼离底了未找准泳层,鱼饵不对路、不在状态,鱼引得过多导致鱼口不实,钩、线、标配置失当以及走水都会影响抛钩提竿的速度。然而有一点是共同的,不管野钓、池钓、传统钓、台钓都遵循"浓引淡钓"的用饵原则。  相似文献   

11.
麸类饵     
张炎冰 《钓鱼》2013,(3):8-8
传统钓鱼先诱后钓,诱饵用米糠、麦麸、豆饼、菜籽饼、豆粕,一个窝用量0.5—1千克。麸,小麦磨成面粉后筛选出来的麦皮、胚芽等碎屑,泛指粮食、油料作物加工后的下脚料。作为鱼饲料,麸松散,不易装钩,所以都作诱饵,作钓饵需加入面粉才能揉捏成团。  相似文献   

12.
刘定龙 《钓鱼》2010,(12):22-23
夏天手竿钓鲢鳙很容易。不论是台钓还是传统钓、浮钓还是底钓,只要你用了略有雾化的饵,哪怕是大比重的喂鱼颗粒饲料、颗粒状鲤鱼商品饵、粗片状的超诱和麸类的饵料,只需保持一定的抛竿频率,在单位时间里保持一定的用饵量,要想不钓鲢鳙都难。  相似文献   

13.
张炎冰 《钓鱼》2008,(2):14-15
过去,装饵是先整好型再按到钩上,台钓改变了上饵方式,改为搓饵——整型与装钩同步,后来又有了适应钓快鱼需要的拉饵。丛杰是搓饵,对拉饵有过不适应,但他很平静,很坦然,因为两者同源,在线组和浮漂调整上都是贯彻了二力平衡的原则。丛杰的杰作是1995年首届“潮流杯”上破了钓鲫鱼的亚洲纪录,6小时钓获813尾,时速136尾。  相似文献   

14.
张之晔 《钓鱼》2008,(4):20-21
用蚯蚓钓鱼的时候。有人把它掐断了或拍死了装钩,钩卧底,饵不动,鱼长时间不咬钩了,轻轻把钩提起一点,再沉下去,饵动了鱼就咬钩了。受此启示,有人用活蚯蚓,让饵动起来,后来又有了半腰装钩两头活。台钓强调摆幅,子线长,摆幅大,也是钓饵动起来。但鱼情不同,有的鱼非动态饵不食,而且对动的幅度、频率都很挑别,动快了不吃,动慢了不吃。有的饵动了反而不咬钩了。  相似文献   

15.
张之晔 《钓鱼》2008,(21):24-25
钓鱼人对鱼饵的认识是直观的,很朴素。比如鱼塘喂颗粒饲料就有了原塘颗粒,但怎么装钩却要结合钓组。底坠在颗粒上加个橡皮圈,不然没法装钩;悬坠把颗粒湿水,泡软了,捏碎了,再加拉丝粉形成网络就有了持钩性。用颗粒饲料是因为鱼吃惯了,认这个——性质使然。底坠钩卧底,饵化了浮子没有反应,对钓饵的要求是持钩性第一,饵硬一点没关系;悬坠用浮标表达鱼饵重量的变化,可以从调和钓的“目”推断钩是卧底、触底还是离底,持钩性是调整鱼饵状态的一个环节。  相似文献   

16.
《钓鱼》2008,(21)
钓鱼人对鱼饵的认识是直观的,很朴素。比如鱼塘喂颗粒饲料就有了原塘颗粒,但怎么装钩却要结合钓组。底坠在颗粒上加个橡皮圈,不然没法装钩;悬坠把颗粒湿水,泡软了,捏碎了,再加拉丝粉形成网络就有了持钩性。用颗粒饲料是因为鱼吃惯了,认这个——性质使然。底坠钩卧底,饵化了浮子没有反应,对钓饵的要求是持钩性第一,饵硬一点没关系;悬坠用浮标表达鱼饵重量的变化,可以从调和钓的"目"推断钩是卧底、触底还是离底,持钩性是调整鱼饵状态的一个环节。  相似文献   

17.
系列饵     
张炎冰 《钓鱼》2014,(6):14-14
商品饵代替蚯蚓、熟薯块、面团、米饭粒等自然饵是因为简单,省去了挖、蒸、煮、切的麻烦。然而同样的鲫鱼饵因环境、水情、密度和鱼的大小不同,既有味型的差别又有状态的差异。钓小鲫用豆浆鲫,钓中鲫用薯类饵,  相似文献   

18.
谭佛航  唐俭 《垂钓》2001,(9):12-13
黑夜给垂钓带来了麻烦:反映鱼儿咬钩的信息要靠光亮,抛竿收竿、调整钩线、拌饵装钩等都离不开光亮。要解决夜间照明问题,常令钓手绞尽脑汁。  相似文献   

19.
底浮饵     
张炎冰 《钓鱼》2014,(12):20-20
轻饵重饵是相对的,可是不标示比重的商品饵就只能以兑水量为准了。饵水比1:0.5~0.8的是重饵,1:1~1.5的是轻饵。重饵多用于搓饵钓底,轻饵以薯粉、轻麸为主,结合状态的调整可从水皮钓到水底。然而有一个现象必须引起重视:水底淤泥厚,两钓位相隔10米,一人搓饵钓钝,中鱼都是鲤鱼,一人拉饵钓灵,鲫鱼、鲤鱼连着上,而且都是中上钩。  相似文献   

20.
湿饵     
张炎冰 《钓鱼》2014,(4):10-10
又称成品饵、方便饵、傻瓜饵或智能饵,特点是开启即用,不需兑水搅拌就能挂钩钓鱼了。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出现的商品饵都是粉状,需要按比例兑水,然后经搅拌、静置才能装钩。其中兑水多了少了,静置的时间长了短了都会对钓饵的状态产生影响。另外主诱和主钓分别添加哪些辅料,加多少,也颇费心思。总之看似简单的炼饵过程,却是钓鱼人必须掌握的一门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