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新冠疫情在较短的时间里迅速蔓延世界各地,如何形成有效治理机制成为各国首要任务。相比西方国家,我国在党中央的指导下,协调各方部门、组织,极短的时间内控制住了疫情,彰显出了我国体制的优势,推动了内地高校大学生增强我国政治信任度。本文选取内地高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多元回归方法分析新冠肺炎疫情下大学生政治信任现状以及影响大学生政治信任“分殊化”的主要因素,发现内地高校大学生对各级政府政治信任度呈现“差序格局”现象,对政治信任三个主要标的物的信任程度排列为:对政治制度信任程度>对政府机构信任程度>对政府工作人员信任程度,以此提出增强新时代大学生政治信任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2.
吉安亚 《考试周刊》2014,(74):165-166
作者分析了在校大学生人际信任程度与孤独感水平的现状及关系,旨在为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提供理论依据,具体采用人际信任量表(ITS)和孤独感量表(UCLA)对241名在校大学生的人际信任及孤独感进行调查,得知:在校大学生人际信任总体水平低于理论值,不同年级存在差异;大部分在校大学生处于中等孤独水平,不同年级存在差异;人际信任与孤独感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即被试的人际信任度越高,孤独感体验越少;被试的人际信任度越低,孤独感越强烈。  相似文献   

3.
《石家庄学院学报》2017,(1):101-111
以福州居民问卷调查数据为基础,通过定量分析展现了福州城乡居民社会交往与社会参与的特征。福州居民的社会交往与社会信任呈现出差序格局的特点,即熟人之间的信任和交往程度均要高于同非熟人之间。农村居民的社会交往与社会信任水平均超过城市居民。福州地区民间组织较发达,宗教类组织与老年协会类组织社会参与度较高,而新兴的民间组织如业主委员会社会参与度低。  相似文献   

4.
构建信任指数建设和谐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社会历来重视信任,社会信任度也较高,然而,一些研究显示,近些年来中国社会的信任出现了一定的下降趋势。鉴于信任对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的重要作用,必须警惕社会信任的下降,并努力提高社会信任度,这就需要对社会的信任现状有清晰的了解,而现有研究由于样本、信任对象等的局限性并不足以完整反映中国社会的信任状况,这就成为构建中国社会信任指数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所在。要构建中国社会的信任指数,需要对中国社会的信任进行全面考察,并考虑到社会上存在不同类型的信任、信任有不同的交往对象、信任的程度和模式是动态变化的等,以及社会主流价值观、政府行为等对信任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5.
伴随着中国的政治和社会变迁,政治信任成为分析中国治理转型的重要概念。本文利用1990-2009年间多次调查数据呈现了转型中国政治信任演变的全景图式。政治信任在转型期总体较高,中央政府和人大等象征性政府的信任度最高,地方政府、公务员等执行性政府的信任度略低;象征性政府的信任度居于世界前列,而执行性政府的信任度仍存在强化空间;政治信任在转型期经历了复杂变化,总体上略有下降,其根源在于政治信任生成的社会基础在发生变化,政治世代、社会结构的变迁是政治信任变化的基本动力。转型中国的政治信任存在"中央-地方"层化、信任政治机构多于政治人、信任"行政"与"司法"机构分化,以及体制性信任、机构信任和政治人信任高度同构等结构性特征,了解这些特征对于在转型期培育政治信任不可或缺。  相似文献   

6.
政治信任对政权的合法性至关重要。在社会矛盾频发的背景下,运用江苏南京、苏州和扬州三地的调查数据,就现实利益伤害、矛盾解决程度、社会公平感、官员贪腐程度认知、获取非官方信息程度对现阶段中国民众政治信任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当前中国民众对政府的信任度随着政府层级的提高而逐步提高,表现出鲜明的"央强地弱"的政治信任格局;矛盾解决程度、社会公平感以及官员贪腐程度认知对政治信任有显著影响,其中社会公平感对政治信任的影响最大。现实利益伤害、获取非官方信息程度对政治信任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7.
利用2010年珠三角和长三角农民工问卷调查的数据,以"福利三角"理论为分析框架,从家庭、工作和政府政策三个方面探讨农民工养老保险的购买意愿。研究表明,农民工的养老保险参保意愿虽然为个人的主观选择,但却同时受到家庭、市场及地方政府等方面的影响。家庭养老与社会保险主要是替代关系,即家庭社会支持功能越强大,农民工的参保意愿越低,而市场及政府养老与社会保险是支持关系,即雇佣关系越稳定、政府福利制度越完善、服务越好,农民工城市定居意愿越高,则养老保险参保意愿也越高。当前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具有"两栖性",不能适应快速工业化和市民化的需要。为推进农民工市民化,须建立国家社会保障体系,以公民身份替代职业身份,即享受国家提供的社会保障应建立在公民权基础之上,而不仅是劳动权。  相似文献   

8.
在现代乡村生活中,传统节日往往被形塑为一种村落标志性文化景观,且在村庄社区内部发挥着乡土文化传承与民众情感联结的关键作用。若从当下乡村传统节日的具体传承实践路径来审视,其主要呈现出以社会动员与信任重构为鲜明特征的文化治理功能。长期以来,盛行于冀南广宗一带的乡村梅花拳武术组织,这一群体成员依托春节期间联村举办的“亮拳”展演等节俗活动,不仅在乡村社会中促进形成了较为广泛的社会动员格局,而且达成了跨村落社会交往的信任重构状态。遵循传统节日与乡村文化治理之间价值互嵌的基本逻辑,能够进一步明晰乡民传承地方性节日文化的生活边界感,同时也可将传统节日民俗转化为一项重要的文化治理资源,并对村庄未来的治理格局产生持久性影响。  相似文献   

9.
社会信任的程度对于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要强化社会信任度,就必须明确诚信价值观,加强政府的协调功能等。  相似文献   

10.
文化背景对于青少年群体接触和吸收信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相对而言,文化弱势群体更倾向于接触手机不良信息。家庭教育水平越低的青少年越倾向于接触直观的不良信息,如冲击力强的性部位、性行为、性暴力、血腥、凶杀等。受教育程度越高的青少年越倾向于接触较为隐晦的手机不良信息,其中手机小说和手机游戏成为其接触时主要的选择类型。社会文化背景的开放程度越高,文化越多元,青少年接触的关于不正当性交易、性广告、一夜情等消息类不良信息就越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