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钓友素描     
常去钓场,通过钓鱼,结识了一些朋友,这就是我们通称的“钓友”。钓友们性格不同、身世各异,却有着共同的爱好和兴趣。在这里,我把他们中间的几位介绍给大家—— “分头”老王 老王是我在渔场认识的。他是一位退休干部,满头银发,留着“三七开”的分头。他钓鱼不急不火,说话不紧不慢,很是幽默。有  相似文献   

2.
路安  陈建晖 《垂钓》2007,7(10):43-43
水库没有名牌鱼 小程刚跟远近闻名的钓鱼迷老王学会钓鱼后,便购置了全套高档钓鱼用具和钓鱼服,兴冲;中约老王一起来到水库钓鱼。可是直到傍晚时分,他也没有钓上来一条鱼,而旁边的老王却钓了很多鱼。小程纳闷地问老王:“你用的是普通的钓鱼竿、普通的鱼食,都能钓上来那么多鱼,而我用的是名牌鱼竿、名牌鱼食,穿的是名牌钓鱼服,却为什么钓不上来鱼呢?”老王笑着回答说:“因为这个水库里没有名牌鱼呀!”[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王鉴 《垂钓》2013,(8):83-83
徐军良,1976年7月出生于湖南望城,自幼喜爱钓鱼。四年前,他开始接触台钓,从此一发不可收,平时只要有空闲时间就和钓友到湖南周边水域一试身手。2012年9月,他首次参加钓鱼比赛,在比赛中,徐军良逐渐掌握了竞技钓法,钓技水平逐渐提高。回忆起最初参加比赛的情形,他说“虽然成绩并不理想,我却从比赛中得到了磨练,从此更加喜欢钓鱼运动,也格外关注各地的钓鱼比赛。”  相似文献   

4.
老李是个“中毒”很深的钓鱼迷,一听有鱼钓就精神焕发,神采飞扬。他经常和钓友们一起侃鱼经,语言幽默而风趣,很招大家喜欢。但他有一个缺点,就是爱吹,往往谎报鱼情:有一次,老龚因头天有事,未和老李、老王一起去钓鱼,第二天老龚一大早就去找老李、老王询问头天的战况,老李告之:“每人钓了七八斤,其中有条鲫鱼足足有一斤。”事后老王校正:“钓了七八斤没错,  相似文献   

5.
前几天,钓友老王对我说:“你听说了吗?老邱头在西郊老侯鱼塘钓鱼,别人半天钓半斤,一两斤,最多3斤,他却钓了十几斤,天天如此。他有什么秘密武器呀?为什么能钓这么多鱼?”  相似文献   

6.
一、为配合、响应和积极推广全民健身运动,发展海水垂钓,使我国的钓鱼尽快与亚洲、世界钓鱼运动接轨,提高海钓技术水平,经国家体委和中国钓鱼协会批准和备案,人民体育出版社《中国钓鱼》杂志将在厦门市举办1996年首届 “钓王杯”海钓比赛。 二、主办单位:《中国钓鱼》杂志、厦门市体育运动委  相似文献   

7.
刘博 《垂钓》2005,5(2):15-15
徐清华,1963年生于河南周口。1979年随父母举家搬至郑州,同年到黄河水利委员会招待所工作,直到今天。在乡间度过的童年让他有了更多的机会接触到水,与许多钓鱼人一样,儿时的他就开始整日徜徉在河边。徐清华接触竞技钓鱼运动的时间是1998年。师从于河南著名钓手马明生。1999年,徐清华正式参加钓鱼比赛,他清楚地记得第一次参加比赛是在山东临沂,当时没有得到名次。  相似文献   

8.
《钓鱼》2005,(18):24-24
耿胜利,1963年出生,现年42岁,江苏徐州邳州市人。从小就喜欢钓鱼的他于1993年开始接触悬坠钓,是苏北地区最早接触悬坠钓技术的一位钓鱼人。1996年,他专门奔赴深圳参加我国台湾钓鱼大师吕景新的钓鱼培训,由于当地的钓鱼运动还没有开展起来,甚至没有适合竞技比赛的池塘,他平日里只能在垂钓条件还不错的郊外自然水域自己练竿,靠着所学的理论知识艰难地摸索以提高钓技。此后,他参加了当时“钓王杯”在南京地区的选拔赛,也由此踏上了竞技钓鱼的历程。  相似文献   

9.
据日本大阪《钓鱼周刊》消息:1998年亚洲国际友好钓鱼大赛将在香港举行。这将是回归后在香港特别行政区举办的一次大型钓鱼比赛。 亚洲国际友好钓鱼大赛是由“亚洲钓鱼联盟”主办的。联盟是以原日本《钓鱼周刊》社长小西和人为首,韩国和台湾地区民间钓鱼团体参加的国际民间钓鱼组织。联盟自成立以来,先后在日本、韩国举办了数次大赛。 中国钓鱼协会1993年应邀参加了在日本举行的  相似文献   

10.
山塘人家     
刘勇军  朱广宇 《垂钓》2009,(2):56-57
去年一场大病,整整折磨了我三个月,待身体稍好一点,我到街上闲步,正好碰上老王骑着摩托,驮着个大钓箱,风尘仆仆地钓鱼归来。我问钓得咋样,他扬起鱼护,沉甸甸的足有十几斤。我说:“真不错呀一”他喜滋滋地告诉我,寻得了一个钓鱼的好去处,邀我下次同去。我正闷得慌,自然满口答应。一到星期天,老王就来约我了。  相似文献   

11.
日本钓鱼人     
张莉 《钓鱼》2003,(23)
应亚细亚钓鱼联盟议长、世界著名的钓鱼人小西和人先生的邀请,记者于金秋十月远渡重洋赴日采访,真切地感受了钓鱼王国日本浓浓的钓鱼氛围,“零距离”接触了——飞机上邂逅日本钓鱼迷10月14日,在上海飞往日本福冈的飞机上,我邂逅了日本九州熊本市一株式会社社长松本先生和他的中文翻译沈先生。当松本先生得知我是《钓鱼》杂志的记者,此次赴日本是采访亚细亚国际友好钓鱼大赛时,同样是钓鱼迷的松本先生和我有了“共同语言”。松本先生告诉我,他很喜欢钓鱼,只是平时工作繁忙,没有太多的时间去钓鱼。不过每年度假,他都会带着家人去海边,让太太孩…  相似文献   

12.
魏晓晋 《钓鱼》2011,(24):54-55
“菊花黄,钓鱼忙。”又到海钓的黄金季节了,对于我们这些酷爱海钓的上班族来说,周末假日尤为珍贵,我每个周末都会尽量安排出海垂钓。有一天,好友老王邀请我周六去岸钓。他特意强调:知道你偏好船钓,但这是通过朋友关系,好不容易找的一个鱼厚的钓点。  相似文献   

13.
厦门市第一届钓鱼比赛,于1995年11月5日在厦门市同安县五显钓鱼台举行。 厦门市三面环海,自然水域丰富,因而喜欢垂钓的人很多,各种有组织的钓鱼活动也很丰富。但举办全市性的钓鱼比赛在厦门尚属第一次,因此厦门市体委、市钓鱼协会十分重视这次比赛。 厦门市体委副主任、市钓协主  相似文献   

14.
1993年5月,我随中国钓鱼代表团去日本参加亚洲钓鱼比赛时,第一次见到了世界钓鱼名人——日本的小西和人先生。其实他的名字我早就知道了,《中国钓鱼》连载过他的文章,北京许多大渔具商店挂着他与鱼搏斗的大幅照片,他是中国人民的友好使者。 他是一位真正的钓鱼人。在日本拜访他时,小西和人的夫人也在场。他们夫妻的衣服印有各种鱼类的图案,五颜六色;屋内摆  相似文献   

15.
钓鱼无国界     
刘强 《钓鱼》2007,(11S):1-1
10月20日,首届亚洲钓鱼交流赛在深圳坂田举行,这届盛会邀请了中日韩和港台地区的钓鱼高手同场竞技,各国各地区钓手共同切磋,交流亚洲钓技,也为明年拟办的更大规模“亚洲杯”竞技垂钓赛做准备。[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郭铁刚  昕东 《垂钓》2008,8(4):27-29
老王大名王俊山,是兴城火车站的一名职工。他好钓如痴且钓技超群,在本地钓鱼圈享有“钓鱼王”的美誉。尤其是他的三手绝活,无一不让人赞佩不已。  相似文献   

17.
钓鱼无国界     
《钓鱼》2007,(21)
10月20日,首届亚洲钓鱼交流赛在深圳坂田举行,这届盛会邀请了中日韩和港台地区的钓鱼高手同场竞技,各国各地区钓手共同切磋,交流亚洲钓技,也为明年拟办的更大规模"亚洲杯"竞技垂钓赛做准备。  相似文献   

18.
钓者老王     
早几年就听说开封有位近80岁的钓者老王,已经钓了60多年的鱼,是个钓鱼高手。我一直想目睹一下他的钓技,只是无缘。去年5月中旬的一天,早上4点多我就起了床,想趁早赶到十几里外的一个老地方占个理想钓位。6点多一点,我赶到那里,没想到已经到了好几位,我原想去的那个钓位也被一个老者先占了。他满头白发茬子,高高的个儿,背稍有些驼,正脱上衣,准备跳水扒窝。“老王”,他旁边的一个人说,“这么早,水凉,别下了。”哦,他就是老王。“不碍事。”老王一边说,一边右腿就往水边迈。刚才说话的那个人,看上去有50多岁,他看…  相似文献   

19.
规模宏大的“光威钓王杯”全国钓鱼巡回赛虽然刚刚进行第二届,却已经在钓鱼界产生厂巨大反响,成为广大钓鱼人津津乐道的大型比赛项目。但是,也许是因为刚刚接触的原因,不少有心参加“光威钓王杯”全国钓鱼巡回赛的钓  相似文献   

20.
不是客气     
胡兆喜 《中国钓鱼》2012,(12):91-91
周末这天,我正在家里整理钓具,楼下的老王来访。老王对我说,因为平时喜欢喝两杯,他想跟我学钓鱼,看看能否钓得一盘下酒的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