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研究和比较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自尊发展之间的关系,对河北省张家口市张北县两所小学的373名高年级儿童进行了自尊和父母教养方式的问卷调查。统计分析结果显示:1.儿童自尊发展和父母教养方式各因子之间存在着极其显著的正相关或者负相关;2.高自尊组和低自尊组的儿童在父母教养方式的多个因子上存在着显著的差异,表明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自尊有较好的预测作用;3.运用因素分析法对两组儿童父母教养方式进行分析,发现其在更为抽象的层次上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2.
了解流动儿童的父母教养方式、自尊以及二者相关程度,为父母教养子女提供有效的依据和指导。采用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和自尊量表(SES)对某流动人口子女学校3-6年级的262名流动儿童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性别、年级与是否独生子女之间的自尊水平不存在显著差异;(2)不同年级与性别之间的父母教养方式存在显著差异;(3)自尊水平与情感温暖、理解呈显著正相关,与惩罚、严厉、拒绝、否认呈显著负相关,偏爱与自尊呈正相关。结论:流动儿童的自尊与父母教养方式存在显著相关,父母应该重视儿童的自尊需要,采取积极的教养方式来关注和支持孩子。  相似文献   

3.
陈晓露 《考试周刊》2015,(8):166-167
本文主要了解流动儿童的父母教养方式、自尊及二者相关程度,为父母教养子女提供有效依据和指导。采用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和自尊量表(SES),对某流动人口子女学校36年级的262名流动儿童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性别、年级与是否是独生子女之间的自尊水平不存在显著差异;不同年级与性别之间的父母教养方式存在显著差异;自尊水平与情感温暖、理解呈显著正相关,与惩罚、严厉、拒绝、否认呈显著负相关,偏爱与自尊呈正相关。流动儿童自尊与父母教养方式存在显著相关,父母应该重视儿童的自尊需要,采取积极的教养方式关注和支持孩子。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父母教养方式、自尊与青少年网络欺负之间的关系及内在作用机制,使用父母教养方式问卷、自尊和网络欺负问卷对773名中学生进行施测.结果显示:(1)父母拒绝与青少年自尊显著负相关,与网络欺负显著正相关;父母情感温暖与青少年自尊显著正相关,与网络欺负呈显著负相关;父母过度保护与青少年自尊显著负相关,与网络欺负呈显著正相关.(2)三种父母教养方式均可以通过自尊的中介作用对青少年网络欺负行为产生影响.结论:青少年自尊在三种父母教养方式对青少年网络欺负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高中生自尊水平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方法:采用自尊量表(SES)和父母教养方式量表(EMBU),对305名普通高中生进行测验。结果:(1)不同性别、年级的高中生自尊水平没有显著差异;(2)不同自尊水平组的高中生父母教养方式之间存在显著差异;(3)高中生自尊发展水平与父母教养方式的部分因子有显著的相关。结论:高中生自尊水平与父母教养方式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家庭教养方式与小学生学校归属感的关系及孤独感和自尊在二者关系间所起的作用,本文采用家庭教养方式量表、小学生学校归属感正式问卷、儿童孤独量表和自尊量表对730名2~6年级小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1)父母情感温暖、父母过度保护与学校归属感呈正相关,父母拒绝与学校归属感呈负相关;(2)孤独感和自尊在家庭教养方式与小学生学校归属感之间分别起部分中介作用;(3)孤独感和自尊在家庭教养方式与小学生学校归属感间起链式中介作用。研究启示,应该从家校社三个方面协同努力,为小学生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在家庭层面,父母应为子女提供积极的教养方式;在学校层面,应通过多种方式发挥育人主导作用;在社会层面,应构建完善的家庭教育公共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采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和<缺陷感量表>探讨父母教养方式对听障初中生自尊水平的影响,结果发现父母情感温暖与理解教养方式对听障初中生自尊水平有显著的积极影响,惩罚严厉、拒绝否认、过度保护教养方式则有极其显著的消极影响.在昕障初中生一些群体中,父母教养方式对听障初中生自尊水平的影响作用和预测效果存在差异.从父母教养方式各维度来看,父母某些消极教养方式对听障初中生自尊水平的影响作用更明显.本研究还提出有关建议,为听障初中生的父母教养子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本文采用瑞典Umea大学精神医学系C.Perris等人共同编制用以评价父母教养态度和行为的问卷、自尊量表(SES)对182名珠海大学生进行研究,借以探讨父母教养方式对自尊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采用父母教养方式量表和自尊量表对21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探讨二者之间的现状及其关系,并基于调查结果提出问题解决的参考建议。结果发现:(1)父母教养方式中的情感温暖理解、严厉惩罚及偏爱被试因子在学生性别、独生与否上差异显著。(2)大学生自尊与父母的情感温暖与理解呈显著正相关,与严厉惩罚呈显著负相关。(3)回归分析发现,父亲情感温暖理解正向预测大学生自尊水平、严厉惩罚对大学生自尊水平有负向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0.
通过问卷法对江西省某大学的大学生进行调查,综合考察父母教养方式、自尊水平对大学生攻击行为的影响,发现:(1)大学生的父母教养方式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2)自尊水平存在性别和城镇与乡村差异;(3)总攻击行为存在性别差异;(4)大学生的父母教养方式、自尊水平、攻击之间密切相关。通过父亲惩罚、父亲拒绝、父亲偏爱、母亲拒绝四个因子和自尊水平可以预测大学生的攻击行为。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父母教养方式与学业不良儿童孤独感的关系,为学业不良儿童孤独感干预提供心理学依据.方法:运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和儿童孤独量表,在北京市四所普通小学四到六年级1276名小学生中筛查出144名学业不良儿童为被试进行团体测查,另外在一般儿童中简单随机抽取227名儿童作为对照组.采用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和逐步回归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学业不良儿童父母教养方式在父母"情感温暖"及"惩罚严厉"、"拒绝否认"三个维度得分和一般儿童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孤独感得分显著高于一般儿童(P<0.001);学业不良儿童的孤独感与父母的"情感温暖"呈显著负相关,与父母的"惩罚严厉"、"拒绝否认"呈显著正相关.(2)父母教养方式对学业不良儿童孤独感的影响模式与一般儿童孤独感的影响模式在回归方程中存在差异.对学业不良儿童,母亲的惩罚严厉和父亲的温暖理解是最主要的解释变量.而对一般儿童,母亲的拒绝否认和母亲的温暖理解是最主要的解释变量.结论:学业不良儿童的孤独感与父母教养方式有关,父母应改变其不良的教养方式.对待学业不良子女时,尤其要减少母亲采取严厉的教养方式.  相似文献   

12.
自尊是个体对自身价值的判断,作为自我系统的核心因素之一,自尊影响着个体的心理健康。自尊发展与家庭教养方式的关系已成为近几十年教育研究的重点。概述国内外对此类问题的研究,发现共识有二:其一,不同教养方式对自尊影响不同;其二,适当的教养方式对提高孩子的自尊水平有积极作用。父母教养方式对孩子自尊发展速度和方向的影响还需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3.
为探求父母教养方式和儿童依赖性的关系以及何种教养方式下儿童的依赖性水平相对较低,特进行了此次研究。此次研究以38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运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和依赖性量表对父母教养方式和儿童依赖性进行了系统的测量,运用SPSS软件对数据结果进行处理分析。研究发现,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依赖性存在一定的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父母教养方式与子女人格特征关系的研究现状。方法:在查阅近7年来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本文对父母教养方式与子女人格关系的研究进行归纳总结,并对此方面研究存在问题进行反思。结果:子女的个性特征、自我意识、自尊与父母的教养方式存在密切的关系,子女的人格偏离及人格障碍的产生也与教养方式有关。结论:目前我国此方面的研究已经取得一定的成果,但有待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5.
社会的发展对儿童的性别角色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即形成兼具男女优势人格的双性化性别人格,在儿童双性化人格的形成中,父母教养方式有着很大的影响,本研究通过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性别双性化发展的关系的量的研究来探讨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性别双性化发展影响的程度,从而推动儿童双性化人格的塑造和培养研究.  相似文献   

16.
张喜琴 《新课程研究》2009,(12):43-44,47
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儿童社会化有重要的影响和作用。本文主要从教养观念、教养行为、教养方式类型、教养方式的文化差异等方面分析了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社会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使用EMBU父母教养方式问卷以及Piers-Harris儿童自我意识量表对若干名天津市某小学的高年级儿童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小学高年级儿童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自我意识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的自我意识有显著相关的作用,父亲的拒绝和否认因子对儿童自我意识程度有显著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8.
研究综合了来自中国大陆18570名3-12岁儿童的焦虑与父母教养方式相关的30项研究的数据,通过元分析的方法考查了二者相关的强度,并分析影响相关强度的因素。从总体上来说,儿童焦虑与父母教养方式存在弱相关;父母教养方式类型、儿童年龄、父母性别会对二者关系产生调节作用。建议在教养儿童过程中要采用正向的教养方式,要给予年幼儿童充分的独立自主的权利和自由,鼓励父亲参与教养,这有利于降低儿童的焦虑水平。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132名小学3、4、5年级学生的同伴接纳、社会行为和父母教养方式相互关系的问卷调查发现,儿童表现出的攻击行为越少,亲社会行为越多,则同伴接纳越高;儿童的同伴接纳与父母教养方式之间没有关系;父母不同的教养方式对儿童的社会行为产生显著的影响,父母教养方式积极的儿童表现出更多的亲社会行为.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农村小学生父母教养方式与生活满意度的关系,采用父母教养方式问卷(EMBU)和青少年学生生活满意度评定量表,对湘潭市1 000名农村小学生进行测评.研究结果表明:农村小学生父母教养方式、生活满意度两者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父母教养方式越积极温暖,子女的生活满意度越高.反之,惩罚严厉、过分干涉保护的消极教养方式越多,子女的生活满意度越低;父母教养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预测生活满意度各维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