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侗族是中国南方少数民族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传统,主要聚居在贵州、湖南、广西三省(区)交界的边远山区。侗族是一个能歌善唱的民族,由于聚居区远离大中城市,交通闭塞,社会发展缓慢,许多古朴纯正的传统文化得以有效地保存,侗族大歌便是其中的优秀代表。贵州黎平县岩洞镇是侗族聚居的地区,全镇辖10个行政村,是侗族大歌发源地,中国科学院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将该镇建立为侗族大歌保护基地。  相似文献   

2.
侗族是贵州特有的少数民族,侗族文化以其特有的侗族大歌、魅力侗寨、悠久的历史文化特色,吸引着全世界的游客。而侗族大歌为贵州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增添了重要力量,侗族大歌与旅游业相结合,使之达到彼此促进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侗族被誉为"饭养身,歌养心"的民族。侗族大歌是中华民族音乐艺术的奇葩,在人类音乐史上都有一定的地位。侗族大歌的文化根基就是侗族的"民族生境",侗族大歌是历史过程的产物,是生态环境模塑的结果,是人文社会环境的反映。侗族大歌既是侗族社会的一种文化实践,又是一个长期处于无字社会的民族对自身社会文化生活的经验总结——以歌代文,以歌传文,以歌把侗族社会的历史、社会知识、生产生活经验、男女交往、伦理道德、风土民情、社会经验等记录下来,以歌来传承,由此成就了侗族社会"歌的海洋"。  相似文献   

4.
"天人合一"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核心价值观。侗族大歌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无论在形式,还是内容都鲜明地体现了"天人合一"这一中国传统文化核心思想。侗族大歌对于培养中华民族精神,发展中华民族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生计方式与文化模式的和谐之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侗族大歌作为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侗族人民的生活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其产生与侗族的自然和人文环境密切相关。侗族大歌不仅是一种音乐艺术的存在,更是侗族社会结构、生计方式、婚姻关系、文化传承和精神生活等方面的综合体现。因而,分析研究侗族大歌中的生计方式与文化模式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中华民族具有着五千年文明史,作为一个多民族国家,在历史的沉淀作用下,不同的民族亦形成了不同的民族文化背景,成为了各民族的鲜明特征。在此之中,侗族大歌作为一种原生样式的艺术,从某种意义上来看更是侗族民族文化与教化的重要途径。在时间的作用下,侗族大歌凝聚出了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时至今日已经成为了侗族具有着教化性质的"百科全书",有效传承并发扬着侗族的民族文化与审美特征。本文将以此为出发点,浅谈侗族大歌的审美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7.
侗族大歌是我国目前所发现的民间最完善的一种多声部合唱音乐,侗话称"嘎老",被艺术家称为"自然与音乐的和谐典范",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价值和欣赏价值。关于它的起源众说纷纭,根据可考的历史依据证明:侗族大歌是侗族先民们自己创造的天籁之音。  相似文献   

8.
2009年9月28日,由贵州省文化厅、黎平县政府申报的项目<贵州侗族大歌>成功入选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侗族大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与喜爱.本文从侗族大歌的简介,分类和它的传承方式、文化内涵及其社会意义等方面入手,探寻这一古老而又年轻的艺术形式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9.
我们侗族过年是在歌山歌海中度过的.侗族大歌哺育了我成长,把我送进了大学. 我的家乡在贵州省黔东南州的一个村庄.在我的记忆中,家乡的年味是"火辣"的,这源自我们的侗族大歌.侗族大歌具有悠久的历史,据家乡长辈介绍,它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是侗人在过年时庆祝丰收、怀念祖先,祈求来年风调雨顺,家家幸福安康的具有民族特色的歌舞.侗...  相似文献   

10.
侗族大歌是侗族的精品音乐文化."和谐美"就是侗族大歌所表现出来的最主要、最突出的艺术特征,是侗族大歌的精髓.其"和谐"的音乐艺术审美效果集中地体现了侗族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以及自我身心的和谐互动等有价值的和谐理念与生存理念.  相似文献   

11.
湖南省是侗族人民的主要集聚地,侗族中流传一种十分优美的歌曲,即侗族大歌。近几年,由于国家更注重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侗族大歌作为一种代表性的民族音乐,受到了广泛地欢迎和推崇。鉴于此,笔者主要围绕湖南省通道侗族自治县声音大歌的演唱特征及演唱技巧展开有效分析。  相似文献   

12.
侗族独特的婚恋习俗是侗族音乐的重要载体,侗族人们婚姻观崇尚坚贞自由,本文从"姑表婚"的存在和形式;女性婚恋对侗族大歌的影响;及如何来更好的推动侗族大歌的发展提出实时性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河西学院学报》2016,(4):69-74
"侗族大歌"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其产生、发展和传承与当地的生态息息相关。本文基于"侗族大歌之乡"岩洞侗寨的实地调查,拟从自然生态、社会生态和人文生态三个方面入手,探究生态对"侗族大歌"生存状态的影响,并试图从保护自然生态、完善社会生态、维护人文生态等基础性保护路径来反思和考量"侗族大歌"的传承与保护。  相似文献   

14.
杨春霞 《学子》2013,(5):159-160
侗族大歌被世界知名人士称为不仅是侗族音乐的瑰宝,还是中华民族音乐的瑰宝。据调查侗族大歌的种类很多,分别有鼓楼大歌、声音大歌、戏曲大歌、叙事歌谣、礼俗大歌、儿童大歌等类型。侗族大歌是多声部音乐、不需要人指挥,也不需要伴奏的一种民间音乐。同样侗族大歌也是一种无文字传承歌声,都是通过祖辈们口传心授的方式传承给父辈、父辈在传唱到下一辈人。这足以说明侗族歌谣一直都是口传心授的方式传承给下一代。本论文试图对侗族大歌进行分类,进而探讨侗族大歌的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15.
拦路是侗族最高的迎宾礼节,最隆重的迎宾仪式。侗族拦路歌反映了侗族人民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体现了侗族人民幽默风趣的精神面貌,它与侗族人民的生活密切相关,是研究侗民族的婚恋关系、社会结构、精神生活的宝贵资料,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价值和欣赏价值。侗族不同地区拦路歌的情况各不相同,贵州从江龙图的侗族拦路歌独具特色,它是大型的多声部合唱组曲,由噢嗨顶、八错、嘎必又、嘎务、嘎奈五部分组成。  相似文献   

16.
侗族大歌作为一种发展成熟、体系完备的民间合唱形式,其传承方式值得研究与借鉴。笔者希望能以侗族大歌进课堂为切入点,从小处做起,探索适合的方式将中华民族的优秀音乐文化纳入视唱练耳教学,以期构建以"中华文化为母语"的视唱练耳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17.
侗族人民,主要分布于湖南、贵州、广西三省(区)毗邻的广大地带。“侗族人人会唱歌”,年长的教歌,年轻的唱歌,年幼的学歌,代代相传,成为社会风习。民间传统的歌队组织,串乡走寨,以唱“侗族大歌”丽享盛名。  相似文献   

18.
李子军 《柳州师专学报》2011,26(5):11-13,10
通过对侗族大歌历史渊源的探讨,分析了侗族大歌经济开发价值面临的困难,有针对性的提出了开发三江侗族大歌的经济价值的建议,这不仅对当今社会文化环境中侗族大歌的传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且对推动国家级贫困县三江的经济发展也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小黄村曾被誉为“侗族大歌之乡”,侗族大歌是最具特色的中国民间音乐艺术之一,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价值和欣赏价值。本文以小黄村为为例,着重分析侗族大歌在调式、调性,演唱艺术形式及歌词结构、语言等方面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侗族大歌是我国目前保存的优秀古代艺术遗产之一,是最具特色的中国民间音乐艺术。侗族大歌也是国际民间音乐艺苑中不可多得的一颗璀璨明珠,已唱出国门,惊动世界乐坛。侗族大歌之所以享誉海内外,其突出特点是其多声部无伴奏合唱。本文主要从大歌的组合形式、演唱方式、发声技巧等方面去解读侗族大歌演唱的特殊韵味及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