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毛家菜     
中国已故领导人毛泽东主席是湖南人,他生前最爱吃的十道湖南菜,被后人称为“毛家菜”。坐落在北京西客站的天华大酒楼,以做毛家菜而闻名。天华大酒楼的烹饪顾问韩阿福曾为毛泽东主席  相似文献   

2.
延河之恋 刘白羽1916年出生于北京的一个封建没落的大家庭。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历尽了千辛万苦到达革命圣地延安,得到毛泽东主席、周恩来副主席的接见,从此开始了他真正的革命生涯。  相似文献   

3.
1994年3月4日,我作为《北京周报》的记者与美国美联社、《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洛杉矶时报》及《美国新闻与世界报导》的5位同行参观了凌源监狱,一些西方国家和新闻界所特别关注的刘刚就关在此地。这次参观采访活动是由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应这几家新闻机构的请求安排的。  相似文献   

4.
正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生于韶山一个农民家庭。这个小城已经进行大规模整修,准备迎接26日的毛泽东诞辰120周年。20年前,湖南省韶山的农民毛四平决定在当地一家纪念品市场碰碰运气,兜售已故的毛泽东主席的相关纪念品,他说那时候一年最多能挣一万块。如今,毛四平在韶山自家有  相似文献   

5.
《北京周报》是中国国家英文新闻周刊,始终追求新闻现场报道的时效性。5·12四川大地震发生后《,北京周报》紧密配合中国外文局应急领导小组的部署,在最短的时间内调整了原有选题报道方案,并派出两名记者前往四川灾区进行现场采访报道。  相似文献   

6.
正2012年11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闭幕不久,习近平主席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第一次提出实现中国梦;今年3月,习近平主席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闭幕时的讲话中,对中国梦作了系统阐释。此后,习近平主席在不同场合多次论述了中国梦。他强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他强调,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我们要实现的中国梦,就是让人民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  相似文献   

7.
《北京周报》是中国国家英文新闻周刊,始终追求新闻现场报道的时效性。5·12四川大地震发生后《,北京周报》紧密配合中国外文局应急领导小组的部署,在最短的时间内调整了原有选题报道方案,并派出两名记者前往四川灾区进行现场采访报道。  相似文献   

8.
应《澳门论坛》周报的邀请,外文出版社图书展于1995年12月6日至12月10日在澳门大学隆重举行。这是外文出版社建社43年来第一次独家举办的书展。以社长过桔新为团长的一行5人应邀赴澳门参加了书展活动。澳门总督韦奇立、澳门立法会主席林绮涛、澳门政府行政教育暨青年事务政务司司长黎祖智、新华社澳门分社副社长宗光耀、澳门基金会主席卢德奇、澳门大学校长马里奥  相似文献   

9.
凡是看过雪峰集团董事长童四鹤艺术收藏品的人,都会感到惊讶。这位有着“优雅儒商”称号的企业家,以收藏大量绘画精品和稀世工艺品而令人赞叹。中国美术家协会原主席靳尚谊几次慕名前来参观,赞扬“这是私人收藏的一个典范”。中国美术家协会原副主席肖峰参观后,激动地挥笔写下了四个大字:“稀世珍宝”!  相似文献   

10.
意外辞章     
郭沫若先生曾这样评价过毛泽东的一幅诗词手书:“主席并无心成为诗家或词家,但他的诗词却成了诗词的顶峰。主席更无心成为书家,但他的墨迹却成了书法的顶峰。例如这首《清平乐》的墨迹而论,‘黄粱’写作‘黄梁’,无心中把‘粱’字简化了。  相似文献   

11.
欧阳日远 《职业圈》2007,(11X):61-62
人非圣贤,孰人无过。领导者的良好形象要靠人格力量来维持。在实际工作中,错误是难免的,关键是对待错误所持的态度,勇于进行自我批评,同时必须严格要求自己,在个人修养上下工夫,做一个谦虚、朴实的好领导。  相似文献   

12.
值此庆祝《北京周报》成立40周年之际,请允许我代表《北京周报》的青年员工向你们、向在工作中给予我们巨大帮助、鞭策和鼓励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真诚的敬意和感谢!《北京周报》是中国对外宣传的一个重要窗口。40年来,为使国际社会更多地了解中国,为树立并维护中国在世界上的形象,周报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和巨大的贡献,这一切成就是和  相似文献   

13.
《北京周报》创刊40周年了,我感到非常荣幸,因为我在周报工作了整整40年。新中国成立后,我离开英国的亲人,来到中国,被安排在北京华侨补习学校学习中文。本来,我要去大学念书,学校认为我可以工作,就和2位新两兰华侨一起被调到英文版《人民中国》工作。1958年3月,英文版《北京周报》出版。筹备期间,同时要出版《人民中国》,大家都很辛苦,也很兴奋。  相似文献   

14.
彩色版《北京周报》2000年3月试刊,7月正式推出,到目前为止共出了53期(含试刊3期),相当于本刊全年的期数。回顾这一年的工作,可以说,《北京周报》实现了从“朴素穿着”到“雄姿英发”的历史性飞跃。创办彩色版《北京周报》是在一个非常困难的条件下从事的一项非常困难的工作。我们没有经验,没有外援,没有行家里手。幸  相似文献   

15.
欧阳日远 《职业圈》2007,(22):61-62
人非圣贤,孰人无过.领导者的良好形象要靠人格力量来维持.在实际工作中,错误是难免的,关键是对待错误所持的态度,勇于进行自我批评,同时必须严格要求自己,在个人修养上下工夫,做一个谦虚、朴实的好领导.  相似文献   

16.
今年3月5日是我们敬爱的周恩来总理100周年诞辰,巧的是这一天又是《北京周报》创刊40周年。当这个日子日益临近的时候,我们北京周报社的同志愈加怀念敬爱的周总理。我们的这位开国总理、也是任期最长的总理,生前日理万机,日夜操劳,这是人所共知的。他在处理党和国家大事的百忙之中,对《北京周报》这样一个具体的外宣刊物也关怀备至。《北京周报》是在周总理的亲切关怀下诞生的,又是在他的亲切关怀下成长的。  相似文献   

17.
辉煌与希望     
《北京周报》已经走进不惑之年——带着过去40年的辉煌。当然,也带着若干的遗憾,尽管我们常常安慰自己说,那是周报命运使然,乃不可避免之定数。但即便有遗憾,纵观周报40年历程,我们仍然可以坦然地肯定,那是一部辉煌的奋斗史、发展史。《北京周报》是新中国历史上第一种时事政策性外文周刊,单凭这一点,我们就可以想象前辈创业的艰难。一个被世界上最大的霸权主义国家及其盟国所包围、封锁的新  相似文献   

18.
两个月前,记者到遥远的非洲访友。没想到,远在南半球竟然可以看到印刷精美《中国画报》以及由江泽民主席题写刊名的(《中国与非洲》杂志,而且在www.chinaintlpub.org网址下,《北京周报》、《今日中国》等报刊一览无余,不禁令人发出“地球真小!”的感慨。  相似文献   

19.
祝贺与希望     
我热烈祝贺《北京周报》的一切工作人员。在这个周刊创刊40周年之际,我也和杨正泉同志一样回忆敬爱的周恩来总理。周恩来总理在创办《北京周报》的过程中起了很大很大的作用,我自己也是40年前的《北京周报》的工作人员,我就算一半,因为那时我在周报工作,也在中国建设杂志(现在的今日中国杂志)工作。但我在工作了几年以后,就离开了周报。我今天看到在场有一些老同志、老同事们,我很高兴。我也很怀念已经不在的和病倒的同志们。  相似文献   

20.
推广发行是长期困扰我们、关系到期刊生存与发展的一个大问题。1993年4月22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邮电部、新闻出版署、国家旅游局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北京周报〉国内发行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1号文件),同年8月,外文局召开了承德会议部署贯彻执行,这对于在国内推广发行《北京周报》起了指导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