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音乐与读书     
在许多关于音乐的名言中 ,我同意这样一些说法 :音乐无时不在表现情感 ,音乐本身就是情感的化身 ;音乐是时代的回音 ,是历史的记录 ;音乐是启迪人类智慧、完善人类道德的最佳教科书等等。因此 ,从某种意义上讲 ,听音乐也是一种读书 ,一种特殊的读书 ,是用心灵读一部极其优美的大书、奇书和天书。作家梁晓声曾经说过 :“中国人唱的歌 ,远的不说 ,从五四至今 ,择其十之一二而串联 ,几乎就是一部缩写的近代史。而且不必借助于解说词 ,时代背景一听就清楚明白。”的确是这样 ,一个时代的音乐就是当时历史的真实记录。法国大革命时期的英雄人物拿…  相似文献   

2.
词是格律诗之后又一诗歌样式。词的分段、句数、字数及其与音乐的关系,明显地不同于格律诗。但是,词的平仄格律,无疑受了格律诗的深刻影响。词的用韵,与格律诗的用韵,也有一定联系。 填词用的韵叫词韵,写格律诗用的韵叫诗韵。诗韵、词韵间有先后传承关系。南北朝开始出现供诗人选词押韵的韵书。隋代陆法言的《切韵》乃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后来有唐代孙愐的《唐韵》,北宋陈彭年的《广韵》,南宋刘渊的《壬子新刊  相似文献   

3.
三、词(一)词的分类词是上承唐诗,下启元曲,能够代表宋代文学的一种别具一格的诗歌形式。这种文学形式,在最初出现的时候,称为曲子词,是和音乐有密切联系的。当时先是有曲调,然后根据曲调的长短和节奏填上词句,供演唱用,所以写词叫“倚声填词”,也就是依据一定的声律填上歌词的意思,简称“填词”。到了后来,又把曲子词的曲子两字省掉,简称词。以后词逐渐和音乐分离,不再供演唱用,这才形成一种独立的文学形式。  相似文献   

4.
《卡门》是一部音乐创意和戏剧效果都十分出色的作品,是一部真正综合概括了19世纪抒情艺术的歌剧,也是一部在艺术历史上地位十分重要的歌剧。文章通过对比才及其作品的分析阐述了歌剧《卡门》的音乐特色。  相似文献   

5.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歌曲总集,是研究我国古代音乐的一部极其宝贵的资料。本文从音乐用途的分类对《诗经》进行了初步探索,分析了"风"、"雅"、"颂"与音乐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儿童组曲《快乐的节日》是一部经典的中国钢琴作品,她用生动的音乐形象描述了儿童的幸福生活的各个侧面,深受人们喜爱,是钢琴基础教学的优秀作品。在教学中通过音乐形象的分析,基础问题的解决,以及技术的掌握运用,使作品再现出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7.
合唱艺术是用人声来表现音乐作品的声乐表现形式,也是一种表现力极为丰富的"声乐交响"音乐体裁。合唱是集体音乐的表演,是多声部的音乐,强调的是均衡、和谐、共性。现在的合唱形式普遍以"混声四部"合唱为主,要求每个声部都有不同的特点,不同的音色,音色在合唱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不能忽视的。  相似文献   

8.
正美术与音乐间的相互渗透与融合,是现代教育的新理念,也是现代美术课程改革的主要趋势之一,同时也是新的课程改革的一个有力尝试。一幅优秀的绘画作品能给人以美的享受,从画面的色彩、线条、结构中感受到音乐般的韵律和节奏;而一部优秀的音乐作品同时也是一幅美丽的图画,他用音符做色彩,用旋律做线条,画出一幅用心灵去感受的心灵之画。因  相似文献   

9.
钢琴叙事曲是肖邦首创的音乐体裁。本文是作者的硕士毕业论文的一部分,在此作者只抽取原文三部事例作品中的一部肖邦(第一钢琴叙事曲)为例,分析总结了钢琴叙事曲的特性:叙事性、戏剧性、民族性、变奏性。通过本文可以加深对钢琴叙事曲体裁的理解,主要想突出揭示作曲家如何用音乐语言来表现与文学有关的内容。  相似文献   

10.
陈哲 《考试周刊》2010,(54):59-59
一、歌唱的概述 我国最早的一部探究歌唱的专著是《唱论》,为元代的芝庵所著,强调声乐艺术在音乐情感表达方面具有最直接、最能得心应手及更能产生独特艺术魅力的特点,提出"丝不如竹,竹不如肉,以其近之也",明确指出在音乐情感表达时,以手弹拨琴弦奏出的音乐不如用气息吹奏出的(更贴近人体内脏),  相似文献   

11.
《乐记》是中国的第一部音乐美学专著,是我国最早一部具有较完整体系的音乐理论著作,其内容中将音乐和人的心理联系起来以及音乐对人的影响改造的观点,具有音乐艺术治疗学的萌芽,这不但说明中国音乐治疗思想的历史悠久,而且也体现出《乐记》内容涉及之广泛。  相似文献   

12.
艺术魅力来源于艺术作品本身所具有的审美价值。《魔笛》是莫扎特的最后一部也是最优秀的一部歌剧,其独特的创作方式和多元化的音乐元素赋予了作品本身独特的音乐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3.
<正>音乐这一学科,在大多数人的观念中,是一种供人们娱乐和消遣的学科。的确,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可以看到,小孩子听到音乐,会情不自禁地随着音乐蹦蹦跳跳;老年人会听音乐,会伴随着音乐跳广场舞等等。音乐已经存在于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但大多数人看到的只是音乐供人们娱乐的一面,忽略了音乐真正的作用和重要性。第一,缓解压力,预防疾病。常听音乐是可以消除人的疲劳,减轻人的生活压力和工作压力的,甚至可以避免各种慢性疾病等等。第二,放松心情,心灵良药。音乐可以疏  相似文献   

14.
莫扎特在创作的成熟时期完成了《唐璜》这部作品,他在整部歌剧的音乐处理上游刃有余,同时,在歌剧中的人物角色安排等各个环节上,都可以看出莫扎特的独特用心。《唐璜》是一部喜歌剧,喜歌剧有一个很大的优势就是,它允许用音乐来推动剧情的发展。亨德尔歌剧中的角色扮演,中止了音乐只反映单一情感的时代,但是,在莫扎特改造过的传统喜歌剧中,音乐与戏剧同时发生,舞台上的动作也可以通过音乐得到补充、增强,甚至是解释。  相似文献   

15.
音乐游记     
游记是一种文学体裁,如《徐霞客游记》、《老残游记》、《大唐西域记》、《西行漫记》等,皆为文学名篇。但用音乐也可写游记,如匈牙利作曲家李斯特的钢琴曲集《旅游岁月》,就是一部用音符写成的游记,共三集,第一集  相似文献   

16.
稿源采珠     
湖北廖爱红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总结出了“课前三部曲+尾声”的做法。第一部:微笑。微笑是最好的见面礼。课前十分钟,教师可以在教室里做好准备,微笑着等待学生的到来。第二部:音乐。一堂好的音乐课应该始终围绕着音乐来做文章。当学生到来时可以放一些优美、抒情的音乐。第三部:交谈。在音乐声中,教师可以走到学生中间和他们交谈,通过不经意的谈话,教师会从中了解学生目前的情绪状态,以便灵活地进行课堂教学。尾声:一堂课结束了,当学生陆陆续续地离开教室时,教师同样可以用音乐欢送他们。“课堂三部曲+尾声”的做法能极…  相似文献   

17.
《彼得与狼》创作于1936年,是一部加有朗诵的生动有趣的交响童话。它叙述了机智勇敢的少年彼得在朋友们的帮助下,逮住了凶狠的大灰狼的故事。本音乐作品的显特点是用一种乐器代表一个角色,使音乐形象非常鲜明而且通俗易懂。作品一开始就对童话中的“人物”逐一作了介绍,然后音乐的进行与朗诵融为一体,将故事生动有序地展现开来。  相似文献   

18.
《雨中曲》是音乐歌舞电影的杰作,也是一部关于好莱坞影坛秘密与艰辛的佳作。这是一部先出现歌舞片,后搬到音乐剧舞台上的一部重要的音乐剧作品。剧中的音乐与景物、舞蹈的配合达到了天衣无缝的境界。本文通过对《雨中曲》经典唱段进行的分析,可以使我们更好的认识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9.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音乐与相关文化是音乐课人文学科属性的集中体现。音乐是一种文化,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一部音乐史既是音乐发展的历史,也是社会发展的历史。正如歌剧大师瓦格纳所说:“艺术永远是社会制度的一面镜子”。音乐教学不仅是音乐的学习,同时也是文化的学习,因此在音乐教学中进行相关文化的教学,应成为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20.
音乐是凤阳花鼓的灵魂,运用中国音乐分析的理论与方法研究凤阳花鼓音乐,可以窥见其音乐本体形态的特征。凤阳花鼓音乐多用徵调式,音阶以五声为主,有时升高宫音用以装饰商;结构方面多为一部曲式,乐段因歌词数量可做若干次变化重复,其单二部结构衍生于一部曲式的变化;旋律曲调与当地方言密切结合形成独特的音腔,有些曲调最初来自其他地区或其他音乐形式,其音腔特征也一定程度保留下来;节拍方面以2/4拍的应用最多,节奏形态大多规整且与锣鼓节奏暗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