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传媒科技》2007,(6):16-18
<正>新华社作为东道主通讯社要对北京奥运会进行全方位的文字和图片报道,为中国各媒体机构提供新闻。新华社新建奥运前方移动报道系统,改建后方相关技术系统,实现前后方网络智能一体化,与IOC有关信息系统密切整合。新建、改建项目均要使用CNML(中国中文新闻信息技术国家标准),该标准将通过新华社供稿体系向用户端推广普及。新华社独自承担的奥运供稿服务主要由新华社全球卫星数据广播网、多媒体数据库外库和互联网供稿站点来实现。  相似文献   

2.
中共中央、国务院设立河北雄安新区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本文作者作为第一批前去采访的新华社记者,采写了一批参考报道和公开报道.本文是作者结合自己和新华社其他同仁的实践,对新华社雄安新区总体报道情况进行的总结探析.  相似文献   

3.
细心的媒体人发现,2015年初,新华社开始推出挂着“新华全媒头条”栏目的重磅报道,产品的版权页上署着“新华社全媒报道平台出品”.与此同时,在位于北京宣武门的新华社新闻大厦三层,有一块不到200平米的办公空间开始了装修改造. 一切都在悄悄地有条不紊地进行.直到半年后的7月7日,在改造完工的新办公平台上,举行了一个简短的仪式,新华社社长蔡名照和总编辑何平共同宣布,新华社全媒报道平台正式启动运行.  相似文献   

4.
在2008北京奥运会上新华社派出了规模空前的报道团队,总人数超过400人,分布在七个奥运城市,如何确保报道指令的及时准确下达是奥运报道成败的关键。新华社奥运报道指挥系统正是为此而设,它承担了奥运赛事报道的指挥、协调、人员调度、命令下达的任务,成为奥运报道的有力技术支撑,实现了第一次在奥运会主新闻中心MPC和后方报道中心搭建电视会议系统,第一次为前方编辑记者提供了即时通讯交流平台,第一次实现了内网网络与手机短信系统的互通,创下了新华社奥运报道史上的多个第一次。  相似文献   

5.
今年10月16日是我国杰出的新闻事业开拓者,新华社原副社长范长江诞辰100周年. 1946年11月,范长江到达延安,担任新华社副总编辑.协助社长廖承志领导新华社的新闻报道工作.根据工作分工,新华社军事报道这一工作就由范长江具体负责.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新闻事业发展历程中,新华社坚定不移地当好党和国家的耳目喉舌,坚持不懈地实践和探索中国特色的新闻规律.特别是近年来,新华社励精图治,加快战略转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世界性现代国家通讯社的努力,成为了中国新闻界一种精神引领,是中国新闻同行的榜样.我对《新华社2008-2015年工作设想》印象特别深刻.这个《工作设想》明确了新华社事业发展的总体思路,回答了新华社未来朝什么方向发展、怎么发展的重大战略性问题.在近几年推动《工作设想》落实中,新华社的精神状态呈现出了崭新气象.一系列重大报道和突发事件报道的圆满完成,一篇篇精品报道的打磨推出,视频报道、金融信息平台、新华网、现代多媒体数据库等重大项目的顺利推进,一个个对外合作项目的如期启动……一个具有世界影响力的通讯社日渐突显.  相似文献   

7.
5月19日凌晨2时45分,新华社发出第一条快讯:"设在三峡坝区的新华社三峡工程新闻报道中心现已正式启用,开始通过快讯等多种形式,实时报道三峡大坝全线浇筑到顶过程".这条快讯,拉开了新华社前方新闻中心报道三峡大坝建成的序幕,一场闪电式的战役性报道打响了.  相似文献   

8.
2007年7月,新华社2008奥运移动报道系统项目经新华社社长办公会批准,开始立项建设,当时距奥运会开幕仅12个月,而我们的任务就是要在这12个月内建设一套用于奥运会报道,能够应对4倍于日常报道的大数据量的全新系统。毋庸置疑,这个项目不仅时间紧、要求高,而且难度大、管理复杂。  相似文献   

9.
读者反馈意见说,多年两会的热点报道新华社做得很到位、很深入,特别是关系民生的热点、焦点,新华社都做了比较全面详实的报道,新华社的自采视频,做到文字、图片、音视频联动报道.如3月8日新华社播发的<濮存昕建言监察部:公款烟草消费很严重应明文禁止>;3月9日播发的<代表委员"会诊"房地产领域"腐败综合征"><央行高层:利率还有调整空间二套房贷政策未放松>均采用文字、图片、音视频的联动报道.  相似文献   

10.
2002年11月14日新华社播发的何平、刘思扬同志采写的长篇通讯《肩负起继往开来的庄严使命--党的新一届中央委员会诞生记》(以下简称《诞生记》),将新华社十六大深度报道推向高潮,反映了新华社十六大报道的水平和特点.  相似文献   

11.
陈颖 《新闻实践》2002,(8):74-75
地方报纸报道国际新闻,都采用新华社稿件.那么,统一采用新华社稿,编辑就可以高枕无忧,版面就万无一失了吗?  相似文献   

12.
SoA (面向服务架构) 新华社2008奥运移动报道系统作为特等奖获得项目,应用了很多新的技术手段,融合应用了很多TT行业先进理念,面向服务架构(SOA)就是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13.
新华社提高对外报道时效性的三大举措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世纪70年代束到90年代束,新华社对外报道经历了由讲求时机向追求时效的重大转变.这一转变离不开新华社基本建设成就提供的物质技术保障,中央相关政策的支持,和新华社的业务制度建设等.  相似文献   

14.
新华社在2015年全国“两会”报道中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有关报道要求,紧扣大会主题和议程,正确把握导向基调,忠实履行了国家通讯社的职责使命,充分体现了新华社报道的思想性、战斗力、影响力,为“两会”召开营造了良好舆论氛围.据不完全统计,新华社共播发关于“两会”的文字、图片、音视频、网络、新媒体等各种形式报道1 5000余条;文字稿单篇最高被635家媒体采用,图片稿单幅最高被192家采用.对外报道被美联社、法新社、路透社等海外媒体大量转发.  相似文献   

15.
陈颖 《新闻实践》2002,(9):74-75
地方报纸报道国际新闻,都采用新华社稿件.那么,统一采用新华社稿,编辑就可以高枕无忧,版面就万无一失了吗?……  相似文献   

16.
新华社2004年"两会"报道,全面贯彻落实新华社党组提出的三项要求:把这次两会报道作为新华社整合三种形式报道的实战演练;努力寻找两会与人民群众的"共鸣点";学会用新办法在"老油田里找油",按照"三贴近"的要求,突出群众关心的问题,更多地反映来自基层代表委员的声音,着力增强报道的贴近性、针对性和有效性,报道创新力度大,各方反响好.  相似文献   

17.
去年以来,新华社在重大战役性报道中狠抓精品报道,取得较好成绩,产生了一大批精品力作,充分体现了新华社报道的权威性和不可替代性.特别是在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及抗震救灾、灾后恢复重建报道中,新华社抓住地震发生后、春节前后、地震发生一周年三个时间节点,有节奏、不间断地推出一批具有示范性的长篇精品,产生了强烈的社会反响.中央领导同志充分肯定,称赞新华社派出最强的力量、最熟悉四川灾区情况的力量,采写出好稿件.他们指出,稿件大气磅礴,令人动容,催人泪下,动人心魂,以事实说话,以细节感人,是用心和情写出的作品.国内外媒体和受众给予广泛好评.  相似文献   

18.
动态     
新华社雅典奥运会报道技术保障研讨会在京举行【本刊讯】7月27日下午,中国网通公司举办新华社雅典奥运会报道技术保障研讨会,新华社副社长鲁炜出席了研讨会。会上,鲁炜副社长向中国网通对新华社雅典奥运会报道的技术支持致谢。他说,新华社党组高度重视雅典奥运会报道的技术保障工作,不仅要求保障工作万无一失,还要将此次技术保障作为一次实战练兵,更要学习、研究世界先进技术,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乃至今后一段时期新华社的技术建设和保障工作积累经验。中国网通集团副总裁裴爱华表示,中国网通将派专家小组赴雅典为新华社报道提供全方位的技术…  相似文献   

19.
新华社“中国梦”系列主题报道力求既有见人见事的生动故事,又有国际视野的分析解读,对内对外齐头并进,从不同角度深化“中国梦”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题报道.新华社各业务部门,纷纷行动起来,开设相同、相近或不同的专题栏目,多种形式报道有机统一,齐声唱好“中国梦”的大合唱.  相似文献   

20.
1、1974年,新华社作为最终用户参加了国家重点工程项目计算机激光照排系统“748工程”。1985年2月,新华社正式采用“748工程”的科研成果为《前进报》和《新华社新闻稿》排版,这是国内新闻界第一次使用计算机激光照排系统进行排版。 2、新华社引进并成功安装了第一台计算机。 3、1984年3月,新华社使用传真发片机发送彩色图片新闻,并刊载于《瞭望》周刊,这是国内新闻出版史上第一次。 4、1985年3月,新华社第一次使用计算机在全国人大和政协六届三次会议的报道现场编发英文新闻。 5、1958年底,新华社建成中文发稿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