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爱玛>是英国女作家简·奥斯汀所著的六部小说中比较独特的一部作品.小说中塑造了一位性格独特的富家女爱玛,本文从女性主义的角度,运用英国女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双性同体的思想理论解读女主人公爱玛,分析其性格中双性同体的表现,并浅析其原因.  相似文献   

2.
美国作家海明威提出双性同体,和谐共生的两性理想,探究其客观原因是由于20世纪初的女权运动改变了海明威的两性观念,主观原因则是复杂的个人情感经历的影响,海明威的两性观念与创作实践对美国两性文化构建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一只名叫“锦竹”的“明星”大熊猫,突然被发现同时具有雄性和雌性两套生殖器官,这就意味着它的一生不能享受性别带来的快乐,不能做“妻子”或“丈夫”,也不能做母亲或父亲。为了尊重这位动物朋友,熊猫专家们破天荒采用了性别引导方法,成功地让它做了“女人”,并且还让它怀上了宝宝,从而开创了人类大熊猫保护史上的又一个里程碑。  相似文献   

4.
据传,古波斯的戈蒂恩王用绳子系了一个“结”,他声称谁能解开此结,谁就有能力统治整个小亚细亚。为此,前来一试身手的人络绎不绝,但都未能解开。一个血气方刚的青年人亚历山大闻讯赶去,挥剑将它砍为两段,“戈蒂恩结”就这样在利剑下迎刃而解了。周围观看的人瞪着惊异大眼,回味刚才发生的一切,但也有部分人不以为然地说这个解法太简单了,要是这样我也行。可是,这看似简单的办法实在是不简单,正是由于亚历山大独具慧眼,没有象一般人用习惯的思路看问题,而是采取了与常规相反的思维程序,把“结”和设这个“结”的用意联系起来加…  相似文献   

5.
对桌上的请柬扫了一眼,邢晓乐随手扔进了废纸篓。像这样的邀请函他一个月要收到几十封,“我们根本就去不过来,即便是去了,往往也不会有什么收获。”  相似文献   

6.
现在媒体上经常出现“民间科学家”一词,因不解其意我特请行家指点,不料友人给我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某博导培养出4名物理学研究生,后来一个出去当了市长,一个留校当教授,第三位下海做了经理,第四位回家养病成了“赋闲”百姓。适逢某处举办物理学学术讨论会,四位博士各备论文前来与会,见面之后互叙一番旧谊不提,但见会务组的小姐递给他们的“到会者名册”上分别印着如下头衔:“官方物理学家×××市长”、“专业物理学家×××教授”、“业余物理学家×××经理”、“民间物理学家×××先生”。听了这位友人所撰的故事之后,“民…  相似文献   

7.
宋中博 《科教文汇》2009,(13):242-242
同体会意字和叠文是一对相近的概念,更准确地说,叠文是一个包含同体会意字的大概念。本文着力探讨二者的差异,找出它们的本质区别,并尝试确定一些“边缘汉字”的最终归属。这对进一步研究同体会意字或叠文的形、音、义等各方面特点都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汤亭亭是华裔文学的奠基者之一。她的作品在表现不同文化传统,华裔生活还是叙事形式等都引起了广泛关注。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分析汤亭亭作品的叙事特点,即“讲故事”,多种文体和中国传统小说的叙事结构。  相似文献   

9.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是自然界植物种植、生长的一种基本规律。但也常用来比喻一个人做一件事缘于什么因,就有什么果。但在科学史上,有些科学家却是“种瓜得豆”,想做的研究没有获得太大的进展.但却因意外的发现在另一个方向有了重大的发现。维生素K的发现和研究就有这样“种瓜得豆”的现象.  相似文献   

10.
刘蔚婷 《科教文汇》2007,(11Z):172-173
英国女剧作家卡里尔·邱吉儿的剧本《九重天》,因其独特的社会性别观,在当代英国剧场里十分具有代表性,、本文旨在以法国著名叙事学家托多洛夫的平衡叙事理论为基础,对《九重天》中邱吉尔企图建立一个“去中心、去权成、共产、无性别”的理想社会的社会性别观进行解读。在此基础上,试图提出这样一个发人深思的问题:是否只有消除男女的社会性别差异,才有可能达到真正的男女平等?  相似文献   

11.
植物的性别     
在3世纪时,泰奥弗拉斯托斯就意识到植物可能以雌性和雄性的方式存在,但第一个以实验证实植物的双性繁殖植物的双性繁殖性的是德国的医学教授鲁道夫·雅各布·卡梅腊鲁斯。卡梅腊鲁斯对花所做的实验最终证实,如果植物要结子,花的柱头上就必须有花粉。他发现,当把雄蕊从蓖麻上取走或是从玉米花里把柱头取走之后,植物就失去了结子的能力。如果把菠菜和山靛等植物雌雄分开,也会产生同样的不结子的现象。因此,他推断,植物和大多数动物一样属于双性繁殖。1694年,卡梅腊鲁斯在论文《植物的性别》中公布了这一发现。同时代的其他博物学家似乎分别于…  相似文献   

12.
《科学与文化》2006,(3):14-15
不久前,为了真实地还原鲨鱼在自然界中的生存环境,增加鲨鱼馆的观赏性,“海洋世界”的工作人员做了一个大胆的试验:把一些观赏鱼投入鲨鱼池,让它们和鲨鱼一起生活。这样做并非厚此薄彼,让观赏鱼“羊入虎口”,因为在挑选鱼种的时候,工作人员精心挑选了一些颜色比较暗淡、游速比较快、个体比较大,而且鲨鱼一般不感兴趣的品种,何况鲨鱼馆里面还有很多地方可以供小鱼躲藏。  相似文献   

13.
栾习芹 《科学中国》2007,(12):42-44
造物弄人。人类已经在地球上生存了200多万年,但至今仍不知自己来自何处。面对这样一个千古之谜,人类一直在思考和探索。近半个世纪以来,科学家进行了大胆尝试,在实验室还原生命诞生的过程,人工制造出新的生命。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科学家终于为制造“人造生命”做好了准备。日前,  相似文献   

14.
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罗森塔尔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把一组学生名单交给实验教师,说这部分学生很有发展潜力。八个月后,名单上的学生成绩果然优于其他学生。其实这个名单是罗森塔尔教授随意开列的,这就是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合理地运用“罗森塔尔效应”,不断地对学生进行心理激励,必将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5.
从理论上讲,一种生物可以有多种性别。事实上,有种黏液霉菌就有13种“性别”。但这些多性别的物种很稀有,大多数物种都只有雌性和雄性两种性别。生物为什么大多只有两种性别呢?近年有人提出了一种合理解释,认为这是基因组“争斗”的进化妥协结果。在有性生殖中,基因都是通过不同性别的生殖细胞融合,重新组合成为一个整体。这样,来源于不同细胞的线粒体基因组或叶绿体基因组为了各自的利益、为了更多地复制,就有可能会产生一些可以“消灭”来自另一个细胞的线粒体或叶绿体的变异。这种细胞器官的“互相残杀”将会导致整个细胞的灾难。生物为…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我们常常听到“培养”人才这样的说法。何谓“培养”,某种程度上,就是领导看上了谁,就给谁以优越的条件,以后给以重用。这种做法是不成功的。  相似文献   

17.
大家也许对《黑客帝国》系列影片中无所不能的抵抗组织成员仍记忆犹新。在信息网络日益普及的今天,确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潜在网络背后,能随意攻击远程计算机系统。这就是经专门选拔、培养、严格训练的“黑客”或“网络战士”组成的“网军”。  相似文献   

18.
钝音 《知识窗》2006,(11):4-5
电视连续剧《亮剑》自2005年9月在央视首播后,立刻好评如潮,各地卫视纷纷重播,很快掀起一股“亮剑”风潮。“古代剑客狭路相逢,哪怕对手是天下第一剑客,明知结果是死也要敢于亮剑!”这句主人公李云龙的经典对白,犹如一把利剑迅速深入到各行各业,唤醒了人们心中沉睡已久的英雄主义情结。人们开始深思,在现今这样一个“阴盛阳衰”的社会状态下,  相似文献   

19.
《圣经》在第25章《马太福音》中描述了“一个主人让富有的仆人更富有、让贫穷的仆人更贫穷”的故事,演绎出最原始的“马太效应”。美国科学家罗伯特&#183;默顿最早用“马太效应”概括了这样一种社会心理惯性,那就是对已经成名的“显人才”,社会给他们的荣誉、利益、地位、掌声越来越多,而历经千辛万苦创造出成果但尚未成名的“潜人才”却很少有人问津。于是,面对发展太慢、贫困落后等问题,绝大多数人感叹:“人才太少了!”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逻辑上,现实中论述了读者第一说,员工第一说,及读者和员工兼重说(折中说)的偏颇观点。通过对”三个第一”现象的实质,“两对关系”认识的误区,“一个利益”终极的诉求进行分析。认为图书馆、员工和读者永远的“第一”只能是“利益”而且其利益是有限度的,利益必须受到法律保护,否则“第一”将没有任何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