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鉴别碳酸纳和碳酸氢钠实验的改进高中化学甲种本第一册第86页(实验4—6)鉴别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实验。用两套装置,分别做两次实验,较为麻烦。我实验改进如下:1.装置的制作取一支大试管,用胶塞堵塞管口,在距试管底部30毫米处用喷灯加热,试管内空气受热膨胀,使被加热到红软的部位胀鼓起一小泡。用相同方法,  相似文献   

2.
1 实验仪器和药品 具支试管,小试管,单孔橡皮塞,小烧杯,酒精灯,铁架台,止水夹,导气管,橡皮管,无水碳酸钠,碳酸氢钠粉末,无水硫酸铜,石灰水,脱脂棉。 2 实验装置 实验装置如附图所示。  相似文献   

3.
龚涛 《化学教学》2003,(5):7-7,3
1实验装置图 2实验用品 具支试管、小气球、橡胶管、夹子、细绳、医用注射器 稀硝酸、铜片、碳酸钠固体 3实验操作及现象 (1)向具支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硝酸,将铜片和少量碳酸钠固体放入小气球中,排出气球中的空气并用细绳系好后套在试管上(如图1).  相似文献   

4.
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创新设计一种较为简便且易操作的实验方法:取2支硬质试管,试管口同方向上下错位10 cm左右,用扎带将它们捆扎在一起,往两试管中分别加入碳酸氢钠、碳酸钠固体,各自连接带导管的单孔橡皮塞,将两导管一一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加热大约2分钟后即可观察到实验现象.该实验装置实用性强、成功率高,适用于课堂演示和学生...  相似文献   

5.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是钠的重要化合物,其性质研究是中学化学教学中的一个重点。碳酸钠与碳酸氢钠作为钠的碳酸盐,都能与盐酸等强酸反应,但是如何比较他们与盐酸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一直都是实验研究的难点。苏教版化学2中设置的实验方案"取两支试管,分别加入5ml0.1mol/LNa2CO3溶液、NaHCO3溶液,再各加入3ml0.1mol/L稀盐酸,观察  相似文献   

6.
碳酸钠、碳酸氢钠是钠的重要化合物,通常用稀盐酸来鉴别两者。新课程苏教版化学1教材中设计了简单实验用于探究碳酸钠与碳酸氢钠性质的差异。但是,笔者认为该实验有以下缺点:①装置气密性不易检查,可能导致实验现象不明显;②没有明确试剂碳酸钠溶液以及碳酸氢钠溶液的浓度,因此实验的现象及结论受到研究者质疑;③浓盐酸易于挥发,且浪费原料;④不易做到同时将两胶头滴管中稀盐酸挤入试管。  相似文献   

7.
实验操作: 1.分别在三叉管的支管A和支管B中加入等摩尔(0.01摩尔即1.06克的碳酸钠和0.84克的碳酸氢钠)的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固体;并将三叉管固定  相似文献   

8.
潘阳 《教学月刊》2003,(8):52-52
改进的目的 :高中化学新教材 (第一册 )第二章碱金属中碳酸钠、碳酸氢钠与稀盐酸反应的比较试验中 ,采用的气球较软 ,一个人同时操作较困难 ,固体粉末难以完全倒入试管中。并且 ,气球膨胀后体积不同而产生的压力也不一样 ,对反应速率有影响 ,效果不是很好。因此 ,有必要对教材中的实验装置加以改进、完善。改进装置 :如图1所示。操作步骤 :1.如图1所示 ,安装两套相同装置 ,其中一个支管中装入碳酸钠粉末 ,另一个装入盐酸溶液 ;另一套支管中装入相同质量的碳酸氢钠与相同量的盐酸溶液。2.两套装置放在同一高度水平面 ,左、右手同时倾斜…  相似文献   

9.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是两种重要的钠盐,它们的水溶液都是无色的、都显碱性,都能与一些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都能与一些盐溶液反应,生成沉淀。怎样能鉴别它们的溶液呢?可用下述四种方法:1.指示剂法用两支试管分别盛两种溶液少许,各加入1~2滴无色酚酞试液,如溶液立即显红色的是碳酸钠溶液,另一几乎不显色或仅显淡红色的是碳酸氢钠溶液。这一方法的根据是  相似文献   

10.
一、硫酸镁溶液法 在两支试管里各盛少许碳酸钠、碳酸氢钠的溶液,分别加入硫酸镁稀溶液,立即产生白色沉淀的对应溶液是碳酸钠溶液,另一溶液无明显变化。若再加热该溶液,也立即产生白色沉淀,则对应的溶液是碳酸氢钠溶液。 因为酸式碳酸盐都溶于水,而正盐中只有铵盐和碱金属的碳酸盐溶于水,其余的都难溶  相似文献   

11.
关于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的实验一直是化学教师探讨和研究的一个重要话题,问题源于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化学>第一册32页的-个实验:在2支试管中分别加入3mL稀盐酸,将2个各装有0.3 g Na2CO3和NaHCO3粉末的小气球套在2支试管口.将气球内的Na2CO3和NaHCO3同时倒入试管中,观察反应现象.  相似文献   

12.
不论是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化学第一册第三章(实验2—8,2—9),还是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必修1(P56),在学习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热稳定性时都是通过两个相似装置,利用加热的方法分别进行演示实验操作来鉴别碳酸钠和碳酸氢钠。该实验虽能说明碳酸氢钠没有碳酸钠稳定,受热易分解,但费时,不经济,浪费能量。将两个实验集中在一起一个时段同时进行,不仅省时节能环保,而且便于对比观察,现象非常明显,一目了然。现对实验创新改进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化学教科书(必修)第一册第32页为了区分碳酸钠(Na2CO3)和碳酸氢钠(NaHCO3),设计了如下实验[实验2—7]在两只试管中分别加入3ml稀盐酸,将两个各装有0.3gNa2CO3和NaHCO3粉末的小气球分别套在两只试管口.将气球内的Na2CO3和NaHCO3同时倒入试管中,  相似文献   

14.
实验是中学化学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为使碳酸氢钠与碳酸钠热稳定性对比实验更好地适应课堂教学,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碳酸氢钠热分解的产物,更高效地完成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热稳定性对比,本文设计了碳酸氢钠和碳酸钠热稳定性对比实验的两组改进装置。通过实验验证,发现直形管类装置实验现象明显、对比效果显著、产物明确、用时短、可操作性强;用U型管类装置在实验时,只要U型管大小规格合适亦能在实验现象、热稳定性对比等方面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1仪器特点及用途a.特点。①倾倒液体简便、安全,符合实验操作规则。②材料易得、成本低廉,制作方便。适合演示实验及学生分组实验用。③多种规格的试管都可使用。b.用途。用于同时向2支试管中加入等量液体,能准确比较出化学反应速率的大小。如:现行人教社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中,向盛有等质量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试管中,同时加入同浓度同体积的盐酸,观察比较二氧化碳气体产生的快慢;第二册(必修加选修)中,向2支盛有等体积不同浓度硫代硫酸钠溶液的试管中,同时加入同体积同浓度的硫酸,观察2支试管里出现浑浊现象的先后;以及证明温度对化学反应…  相似文献   

16.
一、实验用品试管两支(编号A、B)、红墨水、量筒、活性炭、棉线团2个。二、实验操作1.取少量的活性炭于A试管中。2.用量筒取20 mL(两次)的红墨水分别倒入A、B试管中,并振荡A试管。3.将棉线团(2个)分别塞入A、B试管底部。  相似文献   

17.
在讲授镁的化学性质时,做镁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的演示实验所需的二氧化碳气体,一般是课前收集好的,这样做费时、费事。我们对此进行了改进,并增加了镁在二氧化硫中燃烧的实验。具体方法是:在实验时,临时取两个集气瓶,在一个瓶内放入少量碳酸氢钠(或碳酸钠),另一个瓶内放入少量亚硫酸钠。在加碳酸氢钠(或碳酸钠)的瓶内,加入少量水,使它润湿之后,滴加浓硫酸,二氧化碳气体很快充满了集气瓶。这时  相似文献   

18.
将普通试管改制为直角试管。借助直角试管改进了教学中常见的检验火柴头中硫元素、比较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热稳定性、CO还原氧化铜等实验,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9.
现行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加选修)教材中,证明苯酚显弱酸性的演示实验在实际教学中存在以下两个问题:一是当向苯酚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时,往往难于出现变浑浊的现象;二是学生不明白为什么向苯酚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生成的是碳酸氢钠而不是碳酸钠。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笔者将该实验作了如下改进。一、改进方法向盛有少量苯酚晶体(约0.5g)的试管中加入1mL 蒸馏水,振荡,溶液变浑浊,然后滴加0.1mol/L 的碳酸钠溶液,至浑浊溶液恰好变为澄清,此过程无气体产生。如图1  相似文献   

20.
人教社出版的化学(必修)第一册第179页[实验6-5],铜片与稀HNO3反应的演示实验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我们作了如下改进。1实验装置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2改进方案a.用滴定管夹固定两只具支试管在滴定台上,分别加入一定量的稀HNO3。b.铜片换成螺旋状铜丝,将铜丝拴在注射器的活塞上端,做成提拉装置,注射器固定在橡皮塞上。c.在其中一只具支试管内加入少量CaCO3,迅速塞上橡皮塞,让产生的CO2将具支试管内的空气排尽。d.压下注射器的活塞,铜丝与稀HNO3接触,反应开始(如反应太慢可用酒精灯稍微加热)。e.将产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