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邱江 《新闻窗》2010,(6):74-75
民生新闻,这些年来成为各地电视台地面频道的生存法宝,长期成为有收视又有社会效益的灵丹妙药。随着各地强势地面频道的成长,关注民生、表达民意、传达民声,成了一个个电视台持之以恒坚持的准绳。随着收视率竞争的日趋激烈,民生新闻也由过去拼时效、拼线索的模式,升级为拼播报形势、拼制作创意、拼包装形式.甚至是拼谁更猎奇、窥秘、生猛的岔路上来。  相似文献   

2.
胡赞 《新闻世界》2010,(11):99-101
随着我国新闻改革的深入,大众媒体越来越趋向于站在受众立场来报道。民生新闻,作为一种以大众为收视对象的新闻样式,它的产生体现了我国新闻自身发展规律。本文主要从民生新闻的含义、民生新闻的瓶颈、原因分析、民生新闻的出路等几个方面来探求民生新闻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杨文萌 《新闻世界》2011,(11):71-72
随着微博等新媒体的发展,传播手段的El益多元化,加之各大卫视强势分割收视市场,具有区域特色的电视民生新闻发展,遇到瓶颈,面临拐点。本文以一档民生新闻节目作为分析样本,为民生新闻品质提升探索新路径。  相似文献   

4.
如何在比比皆是的电视民生新闻栏目中脱颖而出,并且在众多形式各异的节目中有效抢占市场收视份额?“无民生不经济,无经济不民生。”因此,民生新闻改变传统单一的“民生新闻”,创新为“民生经济新闻”不失为一条新路子。即打破所谓民生选题与经济选题的界限,在新闻采访实践中将民生视点与经济视点结合,拓宽思路,针对不同类型选题在新闻切入点上大做文章,跳出传统民生新闻只关注民生的窠臼,深度挖掘、高度探求、以小见大、以点带面、广泛呈现,找准与普通民生新闻不同的新闻角度与视点,体现市场经济时代下民生新闻的新特色。  相似文献   

5.
民生新闻的品质问题一直成为新闻理论和实践中探讨的焦点.2008年浙江收视市场出现了一个现象,90%的开播两年以上的方言民生新闻节目的平均收视率都在下滑,下滑幅度在13%至50%之间.这从一个侧面表现出以方言表现形式而津津乐道的民生新闻开始走向收视的疲劳期.而同样是在浙江收视市场,嘉兴广电总台的普通话民生新闻"小新说事"却保持着收视率持续稳中有升的态势.  相似文献   

6.
最近几年,民生新闻栏目凭借着“以人为本”、“关注民生”、“贴近民情”、“反映民意”等理念,吸引了大批的受众,一举成为电视节目新的收视增长点、电视新闻的创新模式、以及媒体竞争的利器。但在民生新闻大张旗鼓,方兴未艾的时候,一股暗流也在悄悄的涌动着,很多民生新闻栏目正面临或者已经遇到了发展的瓶颈。古语云:“变则通,通则久。”民生新闻要想持续“增长点”必须有所变化。现在,民生新闻栏目或多或少存在着栏目多样性丧失,同质化严重的现象;对“民生内容”理解,只停留在过分关注家长里短、鸡毛蒜皮的层面,或是单纯满足百姓知情权的…  相似文献   

7.
李胜瑜 《新闻窗》2014,(3):61-62
随着县域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受众对县级媒体的需求逐渐提高,而作为县级媒体中的主流宣传载体,越来越多的县级电视台充分发挥“离老百姓最近的新闻媒体”的优势,尝试开办具有各自特色的民生新闻栏目,受到观众的欢迎和广告市场的青睐。从民生新闻引发的收视浪潮我们看到了民生新闻独特的生存价值,那么办好一档民生新闻,除了准确新颖的节目定位外,更应该从民生新闻采访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8.
在电视媒体收视竞争日益激烈的时代,民生新闻成为电视新闻生存和发展的利器。因此,做好电视民生新闻采访至关重要,必须强化民生新闻选题策划,充分挖掘新闻价值,以平民视角关注民生问题,运用多种采访形式,增强民生新闻的精神内核定位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9.
王雄 《现代传播》2006,(2):34-37
电视"民生新闻"是地方电视台在现有电视体制、收视环境下追求自身新闻理想的一次策略性突围和成功.但它已经显露出内在的一系列矛盾和悖论,突出表现为"名"与"实"、"新闻的量"与"新闻的质"、"市场意识"与"责任意识"等范畴之间的紧张关系.克服上述紧张关系的唯一出路,既不是该种新闻节目样式的惯性发展,也不是完全否定,而是民生新闻的自我转型.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国内各级电视台相继推出民生新闻栏目,然而在快速走红之后,众多民生新闻栏目目前陷入栏目同质化、题材狭隘化、内容低俗化、收视下滑等困境。本文通过对电视民生新闻目前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从电视民生新闻报道内容、方式等入手,阐明电视民生新闻的出路在于回归新闻本真——直播大民生。  相似文献   

11.
傅莉丽 《今传媒》2011,19(3):87-88
近年来,国内各级电视台相继推出民生新闻栏目,然而在快速走红之后,众多民生新闻栏目目前陷入栏目同质化、题材狭隘化、内容低俗化、收视下滑等困境。本文通过对电视民生新闻目前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从电视民生新闻报道内容、方式等入手,阐明电视民生新闻的出路在于回归新闻本真——直播大民生。  相似文献   

12.
丁永富  黄贵 《今传媒》2016,(9):90-91
民生新闻的出现改变了电视新闻常态,它以其贴近式的报道、互动式的传播、个性化的播报使民生新闻栏目成为收视焦点。但随着民生新闻的遍地开花,竞争不断升级,出现了内容同质化、琐碎化等现象[1]。打造有品质、有内涵、有风格的民生新闻,挖掘出民生新闻栏目特色,尤其是在新媒体环境下,探索民生新闻栏目与新媒体融合、拓宽发展空间的路径显得至关重要。本文以晋江电视台民生新闻栏目《新闻天天报》为例,做了一些总结和分析。  相似文献   

13.
钱强 《新闻世界》2008,(8):81-82
如果说.前几年各电视台打民生新闻牌成功地拓展了收视空间,那么现在新的市场空间的争夺又显得日趋热闹。因为除了在新闻资源当仁不让地竞争之外,各台的民生栏目都在更新形式创意,以求立于不败之地。所谓看门道不同于看热闹,作为业内人,我更习惯去体味所有栏目的良苦策划。  相似文献   

14.
吕晓燕 《青年记者》2010,(16):86-87
目前,对民生新闻节目,受众的收视热情在经历了初始的高涨之后,渐渐回落,而民生新闻的一些弊端也显露出来,民生新闻陷入了进一步发展的困境。  相似文献   

15.
张泽根 《新闻世界》2011,(10):100-101
民生新闻作为各电视台市场竞争的利器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但近年来民生新闻的状况也开始令人堪忧,民生新闻在传统追求高收视和经济效益的同时,也面临着升级转型的挑战,民生新闻必须提升其本身存在的社会效益和社会价值,才能实现可持续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安徽省宣城广播电视台紧随时代的步伐,开设了一档民生类新闻《宣城看点》,取得了明显的收视效益,成为市民心目中的一个名牌栏目。但是,民生新闻的采编仍存在很多问题,庸俗化成为现阶段制约民生新闻发展的主要因素,并成为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从民生新闻庸俗化问题加以分析,详细提出了解决民生新闻庸俗化问题的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17.
陈淼 《新闻实践》2005,(7):57-57
这两年,电视民生新闻风行全国,很多民生新闻栏目都创造了收视奇迹。然而,在这热闹的背后,也隐藏着不少认识上的偏差和误解,值得我们电视新闻工作者去关注和解决。一、民生新闻要通俗,不能“媚俗”民生新闻要通俗而不能“媚俗”,就要切实把好二者的度。有些民生新闻内容琐碎,形式流俗,缺乏对新闻主题的深度开掘;有的甚至打着民生新闻的招牌,挖空心思地变相传播一些低级趣味的内容,来满足观众的猎奇心理。内容的肤浅和包装的矫饰,使得民生新闻在形式化和庸俗化的路  相似文献   

18.
民生新闻因其关注民生、民情、民意,又有实际效果,颇受群众的欢迎。要想吸引群众的眼球,就需要民生新闻记者具备一定的采访技巧,这对于新闻记者来说,至关重要。新闻采访是新闻制作各环节的基础,提高民生新闻采访技巧,能够使新闻生动形象,引起受众的收视兴趣。民生新闻的采访质量直接决定着新闻的成败。  相似文献   

19.
陈阳 《国际新闻界》2013,(5):94-101
2002年以来,以《南京零距离》为代表的民生新闻在我国新闻界异军突起,不少人认为,民生新闻的未来走向就是公共新闻。本文以2010年在某省级电视台一档民生新闻栏目的田野研究为个案,探讨民生新闻转型的可能性。受众或市场的力量将民生新闻推向成功的同时,也埋下了民生新闻衰微的种子,将会制约民生新闻的未来转型。  相似文献   

20.
解读民生新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白小易 《视听界》2004,(1):19-22
本文通过全面阐述民生新闻的生成语境、意义、内涵和传播特征等,揭示了新闻平民化这一传播理念。该类新闻已经基本上寻求到了社会制度、传统文化、主流政治与受众收视欲望之间融合的那个点,从而使该类新闻显露出了不同于西方“软新闻”的内涵和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