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6年岁末,听到一个令人高兴的消息:应包头市赏识教育研究会邀请,周弘将于12月24日来包做赏识教育报告。对我而言,又有了一次近距离接触周弘并向他当面讨教的好机会。  相似文献   

2.
现在我们知道的"赏识教育"作为一个完整的教育理念是在周弘的《赏识你的孩子——一个父亲对素质教育的感悟》一书中首次提出的。周弘认为,所谓"赏识教育",无非是要看得起自己的孩子,从生命的角度来看待孩子,激发孩子对生命的热爱和人生价值的不懈追求。其实准确地说,赏识教育,即"赏识——成功教育",它就是教孩子说话走路的教育,孩子学说话,说得再差,再迟,我们会说"贵人迟语",父母从不会抱怨,只会不断鼓励赞赏;孩子学走路摔跤再多,父母从不会嘲笑他,只会坚持不懈地帮助他,结果每个正常的孩子都学会了说话走路。"赏识——成功教育"就是父母本能地使用过,又无意中忘却的方法,赏识的实质是承认差异,尊重差异。成功的实质是不怕失败,孩子第一千次摔倒了,做父母的要坚信他能一千零一次地站起来。  相似文献   

3.
2000年6月12日,在上海闸北八中.按照刘京海校长的安排,上午参观校史展览室。参观中,竟意外地看到了周弘父女到闸北八中讲学时的大幅照片!刘京海校长指着照片对我说,周弘,很了不起!我们请他来,一共讲了三场:学生一场,教师一场,家长一场。场场爆满,场场轰动。周弘真是一个天才的演说家。  相似文献   

4.
"赏识教育"再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赏识教育”是近年提出和在中小学教育中倡导的一种新型教育方法和理念。在中小学教育的理论和实践中对这一新理念众说纷纭,归纳起来可分为三种有代表性的观点:一是以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南京)赏识教育研究所所长周弘为代表的观点:“赏识教育”认为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而在教  相似文献   

5.
曾经将周弘、魏书生、李阳等推广为中国家喻户晓名师的欧阳维建说:"教育谋划也是生产力!"确实,当前中国并不缺少教育成果,每一年做课题获奖的人数也不少,但是他们的成果能回到教育实践中的却不多。原因是缺少一种因地制宜的土壤,让其生根发芽。教育需要谋划,通过谋划,整合社会的各种资源,搭建发展的平台,扩大影响力,提升教育品质。而"教育家办学"实践行动,就需要以一种高瞻远瞩  相似文献   

6.
沈扣洪 《师道》2003,(7):23-23
哲人说过一句极为精彩的话:一切比喻都是蹩脚的。这句话用在教育上,更为恰当。很多看来似乎是非常精彩的比喻,认真推敲起来,却很成问题。我们看看第一个比喻:没有种不好的庄稼,只有不会种庄稼的农民。这句话是赏识教育专家周弘讲的。客观上说,周弘确实是用这种心态对待他的聋哑女儿周婷婷的。但是,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这种关系不能放到所有的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周弘和周婷婷的关系,以及周婷婷作为一个聋女的成功,只是一种很特殊的教育个案。从周婷婷的受教育过程看,她不具有学校全日制教育的性质与意义,她更多的是一种家…  相似文献   

7.
赏识教育在我国是由赏识教育家周弘首倡并全身心倡导、推广的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周弘曾用这种教育方法将双耳全聋的女儿周婷婷培养成了留美博士生,并用这种理念培养了一大批“周婷婷”,被新闻媒体称为“周婷婷现象”。  相似文献   

8.
2000年6月,我有机会完成了对我来说最重要的一次“教育之旅”:在铁岭、沈阳.盘锦、上海、南京.北京六个城市,先后考察了十几所中小学,拜访了当今中国最活跃、最有影响的几位教育家,他(她)们是:傅东缨、魏书生、顾泠玩、刘京海、冯恩洪、周弘、李圣珍、霍懋征(以拜访时间先后为序),他(她)们的思想、学识、人格,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真的是“高山仰止”啊!  相似文献   

9.
谈到赏识教育,很多人马上会联想到《赏识你的孩子》一书的作者周弘。周弘不幸生了一个聋哑女儿,但他在教育女儿的过程中,领悟到了教育和生命之间不可分割的真谛。他认为应该从生命的角度来看待孩子,激发孩子对生命的热爱和人生的不懈追求。因此,周弘通过赏识教育,把女儿从一名哑女培养成"神童",并被评为"全国十佳少年",成为中国第一位聋哑大学生。周弘说,家长们应该都是赏识教育的专家。  相似文献   

10.
赏识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种视角,一种模式,它与情境教育、和谐教育、愉快教育追求的规律是相同的,只是探索的视角不同。但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说:“人人都说孩子小,谁知人小心不小,你若小看小孩子,便比小孩还要小。”孩子小的是他的身体,不小的是他的心灵。他还说:“在你的教鞭下有瓦特,在你的嘲讽下有达尔文……”他提醒我们用赏识进行教育。周弘的赏识教育成功地将双耳失聪的女儿培养成才,他用事实告知我们:每个人的潜力都是巨大的,而开发巨大潜能的金钥匙就是自信心,一个老三界的高中生,教育的理念这么先进,让人惊喜,让人震撼。  相似文献   

11.
赏识在词典里的解释是:欣赏、赞赏,认识到别人的才能或价值而予以重视或赞扬。著名的心理学家詹姆斯说过:“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需要是:渴望被赏识。”“赏识教育”是中国陶行知研究会赏识教育研究所所长、被誉为“中国第一位觉醒的父亲”周弘用20年时间探索提出的。周弘运用赏识教育使自己的聋哑女儿周婷婷不仅开口说话,而且成为留美博士。赏识教育于是风靡全国乃至世界,改变了无数孩子和家庭的命运。  相似文献   

12.
前不久,我去南京了解“赏识一成功”教育的情况,并专门采访了这一教育思想的发起者。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赏识一成功教育研究室主任周弘先生。记者:“赏识一成功”教育是一种新的教育吗?周弘:“赏识一成功”教育既是令人耳目一新的教育,同时也是一种最古老的教育。说它古老,是因为我们所有的家长在教孩子说话大路时都用过这个方法,只不过后来在“应试教育”的重压下把它抛弃了。说它是耳目一新的教育,是因为我们给它注入了新的内涵。记者:赏识教育与其他教育相比最大的特点是什么?周弘:赏识教育是把孩子精神生命的阳光、空气和水…  相似文献   

13.
现在中小学普遍提倡“赏识”教育,认为好孩子是“夸”出来的。中国赏识教育的创始人、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赏识教育研究室主任、南京婷婷聋哑学校校长周弘更是认定:“赏识导致成功,抱怨导致失败。不是好孩子需要赏识,而是赏识使他们变得越来越好;不是坏孩子需要抱怨,而是  相似文献   

14.
有一次,球星姚明和“疯狂英语”创始人李阳共同出席一次公益活动。姚明两米多高的个头,看人总是居高临下。他初次遇见李阳,心里颇有点儿名人相轻的感觉。他直截了当地对其说:“你的疯狂英语还是有点儿作用的,只是我觉得,没有必要召集那么多人在广场上喊。”  相似文献   

15.
李阳在他的《高级英语口语七十二天突破法》一书中指出:“说是一切的理论”、“口语可以突破听力、考试、写作、语法……”“句子就是财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对其理论的两年试教,验证了他的理论的正确性。李阳真正找到了中国学生学习英语的最佳途径。李阳还提出要着重培养学生的三大英语真功夫:1.正确准确的朗读能力;2.中英文自由转换能力;3.用英语进行演讲的能力。高中阶段如何培养学生的中英文自由转换能力这是当务之急。中英文自由转换能力即别人一句中文,你能很快脱口而出一句英文。如果一个人具有这种能力,那…  相似文献   

16.
有一次,上课铃响了,教室里还闹哄哄的。进去一看,原来是李阳同学在黑板上画孙悟空,做鬼脸,惹得大家说说笑笑。联想到李阳一系列调皮表现,我满肚子都是火,板着面孔就是一顿训斥:“画又画不象,‘齐天大圣’念成‘齐天大怪’,不害羞,还好笑……”我当时想,给点颜色他看看,以后他就会服服贴贴的。结果恰恰相反,李阳更加调皮了。我以为“颜色”没有给够,便继续“整治”他。有一次出墙报,根据特长,本应让李阳参加的,我却取消了他的“资格”。这样一来,他的对立情绪更大。找他谈话,他不是顶撞,就是逃  相似文献   

17.
李辉 《云南教育》2007,(9X):1-1
9月10日《新快报》报道,近日,疯狂英语创始人李阳在其博客里贴了一张“全体学生跪下给老师们磕头”的图片,引起了众多网友的回帖、褒贬不一。网友们在论坛里争吵不休,作为当事人的李阳沉默了几天之后,于9月8日在博客里作了回应,声明“是我提议学生给他们的老师跪下感恩的”,因为“追名星不如追名师”.下跪不但表达了学子“对知识和智慧的崇拜与追求,而且表达了对老师和父母辛勤付出的真诚感谢”。  相似文献   

18.
赏识导致成功,抱怨导致失败。这是一位父亲总结出来的教育心得。这位父亲名叫周弘,他的女儿周婷婷幼时又聋又哑。但是,在周弘的“赏识——成功”教育下,加上老师和众多热心人的帮助,周婷婷不仅能听会说,还充分发挥了自己的各种潜能,享受了更多的人生幸福和成就感。1993年她被评为全国十佳少先队员,后来又成为一名残疾少年大学生。据悉,在周弘的“赏识——成功”教育下,上百名被认为是“差生”的孩子转变为好学生。奥秘在哪里呢? 周弘说:“小孩子学说话,不论说得多含糊,父母都报  相似文献   

19.
南京曾经出过一个赏识教育的“神话”:周弘先生配合学校教育成功地将自己的聋哑女儿培养成为中国第一个聋人女大学生、中国第一个聋人留美硕士。周先生培养女儿的事迹非常感人,听他演讲的人几乎场场爆满。他用亲情的关怀弥补了教育人文关怀的不足,用理解和鼓励引领教育走出“管理”的误区。周先生让自己聋哑的女儿和正常儿童一道,上小学,上中学,上大学,出国留学。  相似文献   

20.
杜超群 《双语学习》2007,(10M):201-201
推行赏识教育的周弘老师说过这样一句话:“只求耕耘,不求收获,其结果是必有收获。”刚刚步入教坛时,对于这句话,我是不以为然,认为播种就是希望收获,怎么能不求收获呢?[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