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冉伟 《少年读者》2009,(7):94-96
语文教学就是教会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听、说、读、写”。在语文教学中,“读”是“写”的前提,“写”是“读”的进一步深化。读写结合就是全面加强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也就是培养学生理解语言、积累语言和运用语言的能力,进一步落实语言文字训练,  相似文献   

2.
语文是人类活动的重要交际工具。语文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听、说、读、写,进行交际。以提高生活的质量。作文教学,一要指导学生“听”“读”,为说写提供储备,二要指导学生“说”“写”,运用所有储备。更好地进行交际。  相似文献   

3.
孙雯 《教书育人》2014,(2):60-60
小学语文教学重点是培养学生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包括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听、说、读、写等各方面的能力,其中读和写是综合能力的具体表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在“读”与“写”之间寻找平衡点,准确结合读与写进行教学,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是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4.
自古以来,“读、说、听、写”是我们学习语文的不二法宝。古人也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由此可见“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它能培养学生的语感,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感,  相似文献   

5.
读和写是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读”是学生获得语文的一种方式,“写”则是把知识转化成一种能力。然而,当前的阅读课,教者普遍重视听、说、读的训练,学生几乎不动笔墨,偶尔动笔也仅仅局限在圈圈画画上,学生一个个成了“动口不动手”的君子,课堂成为少数学生的舞台。“写”的缺失,应引起教师的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6.
喻富强 《教师》2012,(19):56-56
语文,“语”语言“文”文章。有人概说语文教学就是指导学生说话和写文章。语文教学就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由此可见,“写”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初中阶段写好作文更是学生综合提高语文成绩的基石。  相似文献   

7.
现在不少的语文教师认为,为了完成听、说、读、写的教学任务,而死啃书本,这语文课是越上越枯燥,乏味,学生兴趣不浓。针对教师们的这种观点,我认为语文教学在“活”字上下功夫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8.
素质教育实施以来,语文教学以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为主要目标,来达到让学生终生受益的目的。日常教学中,“读、写”能力一直就是语文教师紧抓的重点,“说”的能力也渐被关注和重视,但一般很少对学生“听”的能力作系统训练。其实,“听、说、读、写”,“听”排在首位,足见其基础性和重要性。单从语文学科来讲,会“听”,就能“听”出一堂课的纲目重点和课堂内容的层次感,就能更好地理清思路和消化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听”的能力,促进各学科的学习。经过多年的探索,我作了如下尝试性的系统教学训练。  相似文献   

9.
目前语文教学。每堂课都书声琅琅,学生读得声情并茂,这是一件好事,也是应该达到的境界。“读”是“本”,是“源”,但不应该是“唯一”。古人云:“不动笔墨不读书。”语文教学。要指导学生扎扎实实地练好基本功。字、词、句、篇。听、说、读、写样样都不能马虎。所以在学生阅读的同时。巧妙地穿插写。这正是现代语文课堂的需要。“读写结合”是语文教学的“根”。我们要找准写的生长点。激发学生的情感,激活学生的思维,写出语文的精彩。  相似文献   

10.
彭爱阳 《教师》2008,(10):92-92
人们在日常生活、工作学习中,开口要“说”,动笔要“写”,这“说”与“写”——不管其内容如何,均离不开语言文字。可见,语文是人们搞好学习和工作的基础性工具。对中职生来说,语文学习的意义更为特别:它能为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和思维、认识等能力服务;同时,它为学生今天的专业课学习和明天的工作打基础。所以,要提高中职生素质,语文教学仍是关键。  相似文献   

11.
语文教学基本内容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目前的重点仍在后两个方面。但实际教学中,几乎是一“读”骋天下;实际生活中,往往又有一“文”定乾坤的现象。于是,“读”“写”不协调的矛盾El益凸显。当然,“读”自有“读”的规律,“写”也自有“写”的道理。  相似文献   

12.
初中语文教学中关注学生的“听、说、读、写”全面素养,并且“说”是其中关键的一部分,缺一不可。教师应该给予学生“说”的能力培养方面高度重视,在原有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创造更多新颖的教学方法去帮助学生提高自身“说”的能力,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并为高年级的语文学习打好基础。目前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在教育中尚未得到很高的重视,教师应该明白良好的表达能力对学生的重要性,不能只关注学生的书面成绩。  相似文献   

13.
段永明 《中学文科》2009,(16):76-76
众所周知,语文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但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只注重“听、读、写”能力的培养,而忽视“说”能力的培养。目前不论是中学毕业生,还是大中专毕业生,甚至有少数硕士研究生,在面临双向选择的挑战时,有相当一部分人不能准确、完整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还有少数人是胆小、不敢说。总之,在目前人才走向市场的形势下,“说”的能力应被提到议事的日程上来。  相似文献   

14.
在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中,“听、说、读、写”通常是教师教学的标准,而首要的“听”便是教学过程中训练的重点。听知能力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技能之一,调查表明,“会听”的学生更加“会”学习,听知能力强的学生在课堂上更加懂得听取老师上课的知识点,知道该听什么,该记什么,能够边听边记,边听边学。  相似文献   

15.
《课标》指出:“要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语文实践”是什么?——听、说、读、写。这是语文这辆大车的四个车轮,它们共同构成一个完整意义上的语言能力。然而,当前的阅读课,教者普遍重视听、说、读的训练,学生几乎不动笔墨,偶尔动笔也仅仅局限在圈圈划划上,学生一个个成了“动口不动手”的“君子”,课堂成为少数学生的舞台。“写”的缺失,应引起教师的足够重视。因此,教师不但要引导学生通过“写”来深化对课文的理解,更要通过“写”来学习文本的表达方法。正如张田若教授说的:“阅读课,要把‘写’挤进去。”那么,在阅读教学中,教师怎样引导学生写出精彩的对话呢?  相似文献   

16.
《课标》指出:“要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语文实践”是什么?——听、说、读、写。这是语文这辆大车的四个车轮,它们共同构成一个完整意义上的语言能力。然而,当前的阅读课,教者普遍重视听、说、读的训练,学生几乎不动笔墨,偶尔动笔也仅仅局限在圈圈划划上,学生一个个成了“动口不动手”的“君子”,课堂成为少数学生的舞台。“写”的缺失,应引起教师的足够重视。因此,教师不但要引导学生通过“写”来深化对课文的理解,更要通过“写”来学习文本的表达方法。正如张田若教授说的:“阅读课,要把‘写’挤进去。”那么,在阅读教学中,教师怎样引导学生写出精彩的对话呢?  相似文献   

17.
小说教学对学生的读、说、听、写能力的提高能够起到促进作用。《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规定:要培养学生读、说、听、写的能力。训练学生读、说、听、写能力的途径多种多样,小说教学是其中重要的一环。在小说教学过程中,除让学生“听”外,还可以让他们通过“读”去感知、去联想、去认识、吸取文章的营养,  相似文献   

18.
辛文飞 《学周刊C版》2014,(3):195-195
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是教学生正确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培养学生的读、写、听、说的语文能力。读、写、听、说能力都以思维能力为基础,并且互相依存,互相渗透,不可分割。每一种能力都能影响其他能力的发展以及语文能力的整体效应。“写”的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它客观反映了一个人的听、读、说的能力。作文教学是语言文字的学习和运用的最重要的形式。  相似文献   

19.
“口语交际”是新课程标准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理解“口语交际”的目标和任务,探索教学规律,对贯彻新课程标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实施素质教育,具有重要意义。一、口语交际的教学现状传统的语文教学任务分为四块,即“听”、“说”、“读”、“写”。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往往重“读”“写”而轻“听”“说”。在教师、学生的印象中,“听”、“说”是可有可无的附属物,教师不教它,不影响教学业绩;学生不学它,也无碍于考试升学。所以,语文教学中,它是被忽视、被淡化的领域。同时,由于思想观念、教材等因素的制约,即使偶有涉足这…  相似文献   

20.
在语文教学中,“听”“说”“读”“写”四项能力属于学生语文素质的外显。而这些外显能力的提高,无不依赖于一个隐性过程——“想”(这里的“想”,说的是“思考”,并不完全等同于人们常说的“思维”)。“听”“说”“读”“写”与“想”始终是同步进行的,我们无论“想”什么都得运用语言,从简单的念头到复杂的思维活动,都是依靠语言。一句话,如果把“听”“说”“读”“写”比作四盏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