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文化创意产业融资方式创新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有效解决文化创意产业融资难的问题,文章分析了文化创意产业的特点和融资现状,发现文化创意产业独特的产业特征、自身的先天因素及现有的金融政策都成为制约文化创意产业融资的因素。建议大力推进以版权融资为核心的知识产权融资及金融创新机制,构建文化创意产业多元化融资体系,加快完善文化创意产业投融资中介服务体系,以实现文化创意产业融资方式创新。  相似文献   

2.
陕西文化创意产业知识产权保护现状、问题和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知识产权是文化创意产业不可缺少的核心要素,完善知识产权制度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论文揭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与知识产权保护的相关性,总结陕西文化创意产业知识产权保护的经验并分析其不足和缺漏,进而提出构建陕西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知识产权保护体系的思路和措施。  相似文献   

3.
知识产权是创意产业发展不可缺少的核心要素,完善知识产权制度对创意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论文揭示创意产业发展与知识产权保护的内在相关性,并从创意产品的创造、开发、生产、销售和消费等产业价值链各环节探讨知识产权保护的重点和路径.在对西安创意产业知识产权保护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构建西安创意产业发展知识产权保护体系的思路和措施.  相似文献   

4.
基于创意产业发展的知识产权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阐述了创意产业的界定和创意产业在国内外发展和重要性的基础上,论述了创意产业发展中知识产权保护的必要性,分析了创意产业的知识产权保护战略存在不足,并提出了完善创意产业的知识产权保护战略的对策,即完善知识产权相对社会发展滞后的地方、修改知识产权立法与国际接轨、完善与知识产权配套法律、加大知识产权执法力度以及注重创意产业价值链两端的知识产权保护,建立创意产权交易体系.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创意产业在全球风起云涌,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各国都将创意产业作为支柱产业.创意产业的核心是知识产权保护问题,本文在简要介绍创意产业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了创意产业中知识产权保护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相似文献   

6.
从文化创意产业知识产权公共服务的基本理论阐述入手,论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对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体系的需求,剖析西安市文化创意产业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现状,借鉴国内外文化创意产业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体系构建的经验,提出构建以政府、企业、第三部门为主体的多元化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模式,着力培育业务体系完备、功能强大的公共服务体系,为创意企业、个人和产业界提供公正、高效、全面的知识产权服务,为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繁荣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相似文献   

7.
论创意产业与知识产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晴  杨恋 《科教文汇》2007,(4S):118-118
近年来,创意产业在全球风起云涌,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各国都将创意产业作为支柱产业。创意产业的核心是知识产权保护问题,本文在简要介绍创意产业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了创意产业中知识产权保护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相似文献   

8.
《世界发明》2008,(4):71
创意之都,是一个形象的比喻,说明一个城市或地区是知识成果和知识产权的汇集地.也是创意产业的聚集区。作为创意之都应该是创意人才、创意产业、创意产品和创意消费的聚集区;同时也是知识成果和知识产权能够受到很好保护.创意人才受到特别重视的地区。把北京定位于“创意之都”,有利于聚集国内外的创意人才和创意产业.对中国的新经济发展将起到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9.
沈巍 《世界发明》2007,(9):47-47
创意产业是"源自个人创意、技巧及才华,通过开发和运用知识产权,具有创造财富的就业潜力的活动",很明显"知识产权"是创意产业的重要特征之一来自北京、上海、南京等地的26个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基地) 7月29日在首次召开的全国创意产  相似文献   

10.
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涉及的主要法律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素娟 《科技管理研究》2012,32(13):166-169,199
从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通过考察分析其他国家和地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概况,对与文化创意产业相关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和分析;在此基础上,从三个方面概括说明了文化创意产业与知识产权之间的关系,指出了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过程中在知识产权立法和司法保护中需要解决的法律问题。  相似文献   

11.
《世界发明》2008,(4):16-30
4月26日,一个很多人至今尚不熟知的日子——世界知识产权日。 很难有谁说得清楚,从什么时候这个世界搭上了创新的快车道。古猿从树上走下来变成人类用了200万年,人类从部落生活演变到民主社会用了5000年,社会生产力从手工业演变到自动化工业生产用了不到400年,而中国的老百姓“进化”到网民只有10年……创新正在推动着人类社会前行.如何正视创新的价值.如何学会保护我们的创意及创新成果.这正是第八个世界知识产权日到来之际让我们再次思考的问题。 创意产业作为一个新兴的产业而言.似乎很难与传统产业分割:又似乎很难划归到任何一个产业类别。然而.以设计、影视、动漫、网游、图书等为代表的创意产业的核心就是知识产权。如何保护与开发知识产权,如何产生更大的经济价值与社会价值,这是时代赋予创意产业从业者的使命,也是赋予知识产权工作者的使命。事实上,因为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的淡漠,我们已经失去了很多,”中国制造”对于当今的中国来说应当是一个过去时的词语,缺乏知识产权的制造业永远是给他人做嫁裳。2008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坚持把推进自主创新作为转变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这意味着如今的中国正在呼吁自主知识产权的大量涌现.而对于创意产业而言,知识产权的保护与开发如箭在弦,因为我们明白,创意也是生产力,知识产权则正是保证创意这一力量的助推器。 现在,创意时代已经取代工业时代,成为社会发展的最强推动力。  相似文献   

12.
梳理文化创意产业知识产权政策发展历程,探析演变规律,总结发展趋势,运用文本量化方法,对我国2004-2019年393项与文化创意产业知识产权相关的政策进行词频分析、社会语义网络分析、聚类分析和政策空间分布分析.研究发现:文化创意产业知识产权政策的演化历程兼具稳定性和波动性;国家层面政策和地方层面政策之间既有联系也有差异;文化创意产业知识产权治理逐步从一元化走向多元化;政策主题逐渐丰富但聚合度较低,政策体系逐步完善;政策发展速度快,区域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13.
新悦读     
《世界发明》2010,(2):18-18
创意产业中的知识产权 《创意产业中的知识产权》侧重于对数字时代美国版权法和商标法的解读,专业性强。为各界人士详细介绍了数字时代知识产权法律法规,为教师、学生以及电影制片人,小说家,摄影师,媒体记者和编辑等需要熟知和运用版权商标法规的人士而创作。  相似文献   

14.
创意经济或创意产业,是以个人创业为动力,以知识产权为保障的经济活动或产业门类,是最契合知识经济时代的经济形态和产业形式.在我国,创意经济或创意产业,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中,仍是一个崭新的课题;但当今世界,特别是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创意产业已不再仅仅是一个理念,而是有着巨大经济效益的直接现实.  相似文献   

15.
选取1999—2011年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相关数据,探讨科技创意能力、文化创意能力、地区创意能力等因素对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影响程度。研究发现,文化因素对我国创意产业发展的影响程度不显著;而科技因素的影响程度相对最大,尤其是科技人员和研发投入的增加对我国创意产业发展的影响程度较为重要;相对而言,地区创意因素的影响程度比科技因素要小。因此,加强文化投入、培养文化人才是未来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重点,同时也需要进一步增强对外开放和知识产权保护力度。  相似文献   

16.
众人皆知,电视、电影、音乐、艺术品、动漫……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做创意产业,而众人所不知的是,文化创意产业是源自个人创意、技巧及才华,以知识和技术为基础,通过知识产权的开发和运用,具有创造财富和就业潜力的产业,是与知识经济相适应的一种产业形式。  相似文献   

17.
“创意”是一个连最新版本的汉语词典都没有收录的新名词,而创意产业在我国也是个全新的产业。作为新兴产业,推动和发展创意产业需要多方面鼓励政策和措施,如出口推广、教育和培训、资金帮助、数字技术的结合和推广创意文化等,其中包括知识产权保护。  相似文献   

18.
《中国专利与商标》2005,(3):F002-F002
当前,以广告、时尚设计、表演、出版业、电影录像、电视广播.软件及计算机服务等等为主要内容的创意产业已逐步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经济热点.而创意产业的核心资产则是知识产权。如何运用知识产权制度来保护、规范和促进创意产业发展.对于创意产业的活力展现和健康成长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中小型文化创意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兼谈北京"创意贷"模式对广东的启示在我国,文化创意产业正处于起步阶段,企业普遍规模小,自有积累资金不足,融资需求强烈。然而,文化创意企业的突出特点是:知识产权无形资产居多,  相似文献   

20.
目前,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发展面临着如何将知识产权融入园区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的困境。基于服务质量理论,在产业集群视角下,以园区知识产权管理与服务模式内涵为基础,把脉了产业集群发展的知识产权诉求,探究了园区知识产权管理与服务模式及其机理,旨在引领园区明晰转型期知识产权管理与服务的新理念,并为其更有效地整合园区内外部知识产权资源、提升知识产权财富价值,以及确保园区产业链群效应的增值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