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旅游发展与资源型城市转型:基于“焦作现象”的解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资源型城市转型是中国当代城市发展的一个现实课题,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更是一道"世界性难题".焦作作为一个成功转型的资源枯竭型城市,其发展过程--"焦作现象"不仅已成为中国旅游发展史上的一个奇迹,也成为研究资源型城市转型的一个学术术语.作为时下中国资源型城市转型的一个典范,由"焦作现象"而生的"焦作模式"是否在全国资源型城市转型过程中具有普遍的推广意义?"焦作模式"具有可复制性吗?通过对"焦作现象"的解读,剖析了"焦作模式"的实质,指出应该注意资源型城市转型在必为过程中更需科学而为之.  相似文献   

2.
晚清民国以来,在外来经济冲击下,焦作地区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英国福公司的经济侵略,刺激焦作矿业经济的发展,促进城市建设。焦作地区人口增多,工商业发展,文化事业也逐渐完善,社会生活方面也发生了巨大而显著的变化。市民阶层的物质生活有了较大的改善,精神生活也在潜移默化中发生变化。对近代这一地区社会生活变迁的深入研究,能更好把握焦作"以矿兴市"资源型城市发展的历史。  相似文献   

3.
对焦作市发展城市旅游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必然提速城市旅游业的发展。城市旅游不仅是现代城市的重要功能之一,也是现代旅游发展的支撑点。文章分析了作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之一的焦作市在旅游业发展方面的现状和潜力,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焦作城市旅游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4.
利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观察法等研究方法,从组织管理、培训机构、场地设施、竞赛活动、经费来源等几个方面对焦作篮球运动的发展现状进行了调研,在此基础上提出焦作在"篮球城市"建设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和相应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5.
随着城市竞争的加剧,城市营销越来越成为地方政府关心的话题。它在我国旅游业应用中公认的三个典型分别是:焦作现象、栾川模式和宁波经验。基于从城市营销的内涵入手,首先对"焦作现象"、"栾川模式"、"宁波经验"的内涵进行剖析,总结出三个城市的城市营销的成功经验,最后探讨得出政府主导型的城市旅游营销的模式,以期对其他城市的旅游发展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6.
一、旅游为支点的绿色崛起——"煤城"焦作的转型之路焦作是中部地区国家首批典型资源枯竭城市,因为成功地进行经济转型而被写进高中地理教科书。焦作市最早是一个矿区小镇,110年前英国公司就在这里开设煤矿,供英国女王取暖之用。建国后,焦作的煤炭工业迅速发展,成为全国著  相似文献   

7.
焦作经济发展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焦作的地理位置、自然资源、经济基础等方面分析了焦作经济发展所具有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对焦作今后经济的发展应采取的措施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8.
焦作市成功实现了由一个资源型城市向名牌旅游城市的转型。作者总结了其成功的经验、旅游现状,并对其今后旅游发展的对策提出了自己的见解。这对那些矿产资源趋于枯竭或原本就缺乏的城市或地区,将有很好的借鉴意义。同时也为焦作旅游业的下一步的发展开拓了思路。  相似文献   

9.
2005年6月2日.国家环保总局公布了对全国113个环境保护重点城市的监测结果.河南省焦作市首次进入“十大污染城市”黑名单.在全国大气污染最重的10个城市中名列第八。其他几个城市是.临汾、阳泉、大同、金昌、宜宾、株洲,重庆、长治、攀枝花。焦作也是河南唯一一个入列的城市。监测结果公布后.在焦作上下引起了强烈的震动和反响。6月15日,  相似文献   

10.
娄扎根 《焦作大学学报》2006,20(3):34-35,58
利用民间文化促进焦作旅游经济的发展,既是由国际国内社会、政治、经济等形势的发展变化所决定的,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与树立城市新形象的需要,而能否抓住这次机遇则决定了焦作市民间文化的拯救和发展走向。  相似文献   

11.
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的依托原焦作教育学院组建的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位于中原新兴工业和旅游城市——河南省焦作市,焦郑、焦晋高速公路横贯全境,焦枝铁路连通南北,与郑州、洛阳、新乡等构成河南省的城市密集群,交通便利,通讯发达。学校占地面积约54.6公顷,现有  相似文献   

12.
焦作旅游资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全面论述了焦作旅游资源的概况并对焦作的旅游资源进行了总体评价,同时,对焦作旅游线路设计提出了新的看法,以便更好地开发利用焦作的旅游资源,促进焦作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焦作农业虽然稳中向好,粮食产量持续提升,但受农业的弱质性、土地的占有量、资源的有限性等多种因素制约,焦作农业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生态环境保护不够、科技推广与应用水平低、农村劳动力受教育程度不高等突出问题。在当前我国积极推动布局碳达峰工作的背景下,焦作应如何抓住机遇,加快发展高效生态农业,推动农业绿色低碳发展,提高生态系统碳汇能力,有效发挥森林、土壤、农业的固碳作用,实现碳达峰目标,成为当下焦作社会各界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以“碳达峰”为背景,以焦作生态农业发展路径为研究对象,从加强农业人才队伍建设、发挥焦作旅游资源优势、推进生态农业产业化及大力推广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等方面提出了“碳达峰”背景下推进焦作生态农业发展的路径选择及建议。  相似文献   

14.
对资源的强烈依赖性、城市产业结构单一性与“耗竭性资源”存量的有限性,决定了资源型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必须选择产业结构转型才能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焦作现象”充满巨大的魅力,它是焦作市政府创造性地发挥主导作用,将高层战略决策精神和当地实际以及各部门集体智慧有机结合的硕果.焦作市政府主导资源型城市旅游开发的战略规划、基础设施建设、市场规划和投融资策略是其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5.
中原城市群发展的总体构想是:实施区域性中心城市带动战略,壮大中心城市,培育特大城市和大城市,积极发展卫星城。中原城市群在大的构架上分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大郑州都市圈;第二层次以大郑州都市圈为中心,以洛阳、济源、焦作、新乡、开封、许昌、平顶山、漯河等八个中心城市为结点,构成中原城市群紧密联系圈;第三层次为外围带。  相似文献   

16.
在实践"三个代表"的过程中,焦作市委、市政府采取了种种措施,大力发展旅游业,不仅扩大了焦作的知名度,更促进了焦作经济的快速发展.具体做法是政府主导,社会联动,建立健全旅游业发展机制;突出特色,瞄准一流,打造焦作旅游精品品牌;科学促销,强力推介;规范管理,服务至上.  相似文献   

17.
焦作历史文化资源与旅游产业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悠久的历史造就了焦作深厚的化底蕴。开发历史化资源,将自然山水和人景观有机结合起来是今后焦作旅游经济发展的方向和重点。章论述了开发历史化资源,促进旅游产业发展的现实意义,并具体探讨了如何开发焦作丰厚的历史化资源。最后就历史化资源与旅游产业发展结合的思路,提出四点可行性、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太极拳运动作为传统健身武术在国内外发展迅速,给太极拳运动发源地———焦作的体育和文化旅游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文章针对焦作市太极拳文化旅游市场存在的问题进行了SWOT分析,在此基础上,对焦作太极拳文化旅游的发展给出了相应对策,以期为焦作市旅游市场的健康发展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9.
得知费孝通先生称焦作是中西部发展的“隆起带”,1996年和1997年我去了三趟焦作,想弄清它崛起的奥秘,在发展道路和发展理论方面能给我们哪些启示。主要成绩焦作位于河南省西北部,总面积4071平方公里现辖2市4县4区人口313万。1996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达298亿元,财政收入19.95亿元,所辖县(市)财政收入全部超亿元。综合经济实力在河南由1985年的第8位上升到第2位。这在中西部是不多见的。焦作的国有经济效益比较好。1996年,在全国国有企业利润下滑的情况下,该市市直工业利润上升4%以上。连续亏损23年的国有老矿焦作矿务局1996年向国…  相似文献   

20.
土地集约利用的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中心城市的发展质量。应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对2009年河南省17个省辖市的土地集约利用效率进行评价,并用决策单元在相对有效面上的投影对土地集约利用效率进行优化分析,结果表明,平项山、许昌、郑州、三门峡、濮阳、漯河、安阳和洛阳八个城市土地利用效率为DEA有效;开封、周口、驻马店、焦作、信阳、商丘、鹤壁、新乡和南阳则属于DEA无效;处于土地利用无效的城市,投入都存在不同程度冗余,部分城市产出不足。因此,提升中心城市土地利用效率是提高中心城市发展质量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