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以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的《“新世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八年级)》教材为例,对新课程体系下初中物理教材的特色做简单的分析。一、教材的内容和编排形式完全符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精神和《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的要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提出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宏观目标,而《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则提出了物理课程的具体改革理念。“北师大版”初中物理教材以《纲要》和《标准》为依据,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质为…  相似文献   

2.
我国台湾自1968年实施国民教育以来,先后三次颁布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01年再次对原有课程标准进行修订,并于2004年以“课程纲要”取代“课程标准”,公布了《普通高级中学必修科目“国文”课程纲要》《普通高级中学选修科目“区域文学选读”课程纲要》《普通高级中学选修科目“小说选读”课程纲要》《普通高级中学选修科目“论孟选读”课程纲要》《普通高级中学选修科目“语文表达及应用”课程纲要》(以下把这五个课程文件总称为台湾《纲要》),拟于2006年实施。一、统一、完整、明了的框架结构台湾《纲要》的框架结构主要由“目标”“时间分…  相似文献   

3.
2001年6月,教育部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要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现六个改变,把“人(学生和教师)的发展”提到了核心地位予以认识和宣扬,“人本理念”树立起来了;“人的发展”代替了以前的“学科本位”、“知识本位”的提法,强调学习过程中的“态度”、“价值观”、“兴趣和经验”以及“实践能力”等。根据《纲要》的“人本理念”,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了“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  相似文献   

4.
林楠 《云南教育》2004,(14):20-22
《新课程理念与小学课堂教学行动策略》的立论依据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编著者关文信在“总序”中指出:“……第三部分参与是课程实施的核心和第四部分为了孩子美好的明天,所提出的基本理念是对《纲要》提出的改变课程实施的解读。第五部分走向生  相似文献   

5.
1999年召开的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明确地提出我国课程体制“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即校本课程)三级课程相容并包的框架。去年国务院召开了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会前作出了《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教育部去年还制定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通过学习这两个文件,我们对课程的新含义和新课程体系有了更充分的认识。现结合我校实际,就校本课程的构建谈一些认识与体会。  相似文献   

6.
教育部新近颁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以下简称《纲要》) ,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目标 ,调整基础教育课程结构 ,把“综合实践活动”列为必修课 ,把“研究性学习”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规定内容之一。为了落实《纲要》精神 ,《江苏省基础教育改革实施意见》提出 ,“全省小学三年级以上年级要将综合实践活动列为必修课程。综合实践活动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 ;“要把研究性学习作为当前阶段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重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应素质教育发展之运而生 ,而“研究…  相似文献   

7.
香港中学语文课,于一九七四年开始,从中四(即高中一年级)起实行“语文”和文学”分科教学。之后,香港课程发展委员会分别拟定了香港《中学中国语文科课程纲要》和《中学中国文学科课程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规定了语文和文学各自的教学目的,内容和方法。  相似文献   

8.
热点问题探讨 正确认识课程改革 深化课堂教学改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世纪90年代,课程改革被提到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日程。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提出,要“更新教学内容,调整课程结构”;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提出,“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  相似文献   

9.
韩建华 《现代语文》2004,(10):44-44,48
面对世界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社会知识化.信息网络化的新形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向全人类提出了“学会生存”、。学会关心”这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口号。这个口号不仅从生存角度为教育确立了引入竞争机制,实施“开放性”教学的原则,更在“学会关心”的大旗下,鲜明地强调了“合作”:《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依此也明确提出了。主动、探究、合作”的教育理念:师范院校作为  相似文献   

10.
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试验已在全国500多个县市拉开序幕。此次改革,依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要求,将从课程的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和课程管理等六个方面全面进行。在课程评价方面,《纲要》提出了“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的总体目标。这就需要广大教师认真反思现行评价体制中不合理因素,学习《纲要》内容,领会《纲要》实质,构建符合新课改的新的评价观。  相似文献   

11.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确立的“课程改革目标”,《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确立的“普通高中教育的培养目标”,既有知识、能力方面的目标要求,也有过程与方法、情感态  相似文献   

12.
针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物理实验教科书》(粤教沪科版)(以下简称《实验教科书》),如何开展课堂教学,既能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精神,又能体现《物理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新理念,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纲要》中,对《课标》内涵,可以理解为①:隐含着教师不是课本的执行者,而是教学方案(课程)的开发者.课堂教学,必须抛弃以知识教学生学课本的传统做法,大胆实施以课本教学生学知识,教会学生学会学习。为此,我提倡:变“教课本”为“用课本教”.本文拟就课程资源、课程实施、课程评价三方面,浅谈如何…  相似文献   

13.
教育部于2001年发布了有关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纲领性文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纲要》提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之一: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  相似文献   

14.
在《对新课程改革的三点提醒》、《论新课程改革的“软着陆”》的基础上,针对“课程改革需要‘软着陆’吗”的不同意见,进一步提出:新课程改革需要“软着陆”。“软着陆”意为课程改革要“放慢速度,调整方向,确保安全,确保成功”。课程改革要回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全面、准确地理解《纲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完善《纲要》;课程改革需要引导,不要误导;课程改革需要大家一起认真反思。  相似文献   

15.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在具体目标中指出: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高中新课程实施已有两年,新教材强调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出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方式,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是与《纲要》提出的改革目标相一致的。  相似文献   

16.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明确提出:“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要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纲要》面向21世纪,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宗旨,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提出了许多先进的课程理念。这些新理念是我们教学改革的行动指南。目前,新课程改革正在全国各地轰轰烈烈地展开。农村中小学对新课程教材的启用,将在乡镇中心校实验使用的基础上,2005年普及到其他中小学。这样,大部分农村小学使用老教材还要有相当一段时间。按照“先立后破”的课程改革思路,那么在使用老教材的…  相似文献   

17.
根据教育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精神,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结构为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学段都从“零”开始学习。但事实上,信息技术课程“零”起点的问题早已引起广大信息技术教育工作者关注。由于全国千差万别的中小学信息技术环境无法适应由《纲  相似文献   

18.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和各学科课程标准的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基础教育进入了一个崭新的课程改革时代。这次课程改革最显著的特征就是以学生为本,着眼于学生的全人发展。“全人”意为素质全面的人,“全人发展”即整体的人的智力与人格的全面和谐、  相似文献   

19.
几年来,我们反复学习《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精神,结合北京市“九五”教育规划重点课题“幼儿园课程方案实验研究”成果,构建了“幼儿园快乐与发展课程”,具体落实《纲要》中强调的“尊重”、“适合”、“快乐”、“发展”等重要理念。与此同时,我们提出课程的实施者——教师也应该是快乐与发展的:以快乐的心情、胜任的感觉去工作,在工作中使自身获得长足的进步与发展,试图在以下方面有所突破。  相似文献   

20.
化学教学中关注学生的学习风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了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的任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中也提到,普通高中课程努力适应“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