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招生制度改革涉及到选拔和造就人才的“原料”质量是否符合要求,是学校实施培养前的一次质量控制;分配制度改革(这里提就业制度可能更合适,现暂且用分配)则关系到能否将合格的毕业生输送到需要的岗位上去,并有效地发挥作用,这是对学校培养工作的质量的检验和认可。招生与分配是学校教育工作首尾两个环节,涉及到学校与外部环境的种种联系。因此,讨论招生与分配制度的改革必须以学校与学校外部的环境的联系为出发点,并且以学校的培养工作能适应社会环境,进而促进社会发展为目标。一、高师院校招生、分配制度改革的主要依据 (一)招生、分配制度改革之回顾  相似文献   

2.
国家教委决定1995年进一步加大高校招生和毕业生就业改革力度,规定实行招生“并轨”的学校,要配合主管部门尽快落实或完善与此相配套的教学、学籍管理、奖贷学金和毕业生就业制度等方面的改革。招生“并轨”之后,本科生便不再分“公费生”、“委培生”、“自费生”,而统称为“按国家计划招收的学生”,一律缴费上学。“并轨”招生制度的实行,把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推向深入。我国从1982年起就开始实行毕业生分配制度改革,1989年国务院批准了《关于改革高等学校毕业生分配制度的报告》及《高等学校毕业生分配制度改革方案》,国家教委…  相似文献   

3.
浅谈招生、毕业生分配制度改革郭慧丽,刘树庚,张玉晶根据当前情况,深化毕业生分配制度的改革可分以下三个阶段:一、高校毕业生分配制度改革的初级阶段“供需见面”在调配计划范围内,学校与用人单位相互联系,直接见面,学校向用人单位介绍学生的专业内容、能力、志趣...  相似文献   

4.
随着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深入及毕业生就业形式的变化,高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笔者认为做好高等职业学校就业指导工作,是形势发展的需要.是毕业生分配制度改革的必然要求,是做好毕业生思想教育工作的有效措施,更是毕业生顺利实现就业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5.
“十一五”期间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展望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一、简单回顾改革开放以来的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为了更好地展望“十一五”期间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首先有必要对改革开放以来的毕业生就业改革做一个简单回顾。在20世纪,毕业生就业改革以1985年5月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改革大学招生的计划制度和毕业生分配制度的要求,1989年国务院以19号文批转原国家教育委员会的《高等学校毕业生分配制度改革方案》(“中期改革方案”),开始了我国高校毕业生分配就业制度的改革。“中期改革方案”提出高等学校毕业生分配制度改革的目标是:在国家就业方针政策指导下,逐步实行毕业生自主择…  相似文献   

6.
国家教委1988年曾提出过高校毕业生分配制度改革的目标模式:上学交费,不包分配,平等竞争,双选就业。机械工业部所属院校在1993年进行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试点的基础上,从1994年起全部推行试点院校改革的经验和做法,即国家招收的毕业生,其就业方式实行学校与用人单位“供需见  相似文献   

7.
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重点、难点在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核心是机制的转变,在人事分配制度的深化改革中,无论是师资队伍建设、机关改革,还是后勤改革等诸方面,都涉及分配制度、用工制度如何逐步实现根本性变化这一问题,这项工作不但关系到学校现行管理制度的改革和运行机制的转换,而且直接涉及到全体教职工的切身利益,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化,高校现行人事分配制度越来越难以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弊端日益突出,已经影响到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严重地制约着学校的人力资源配置和队伍结构优化,必须下大力气改革。  相似文献   

8.
根据中组部、人事部先后下发的《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纲要》和《关于加快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意见》,全国各级各类学校作为我国事业单位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事制度改革问题已经提到议事日程。学校人事制度改革涉及机构编制制度、用人制度、分配制度等方面的改革,重点要解决人员能进能出、岗位能上能下、待遇能升能降、优秀人才能脱颖而出等问题,引入竞争机制。通过建立推行聘用制度,搞活工资分配制度,充分调动各类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优秀人才成长,增强学校的活力和自我发展能力。要促进中等职业学校的发展,通过制度创新,建立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人事制度至关重要。中等职业学校应当如何进行人事制度改革呢?最近,本刊记者带着这个问题,走访了走在人事制度改革前列的湖北省轻工业襄樊技工学校。  相似文献   

9.
从几年来的实践过程看,毕业生分配制度的改革与招生仍存在着相互脱节的现象。本义就此作粗浅的探讨。 一、毕业生分配制度的改革给招生带来的影响 毕业生分配制度的改革是从扩大学校的分配权限入手的。几年来,学校在编制计划的过程中,采取了多种形式的供需见面、用人单位招聘考核录用等方式。虽然供需见面,招聘考核录用等方式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但从总的方面来看,供求之间的矛盾得到了缓和,分配计划的编制趋于合理,用人单位满意,学生志愿兑现率高,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学校  相似文献   

10.
中日大学就业指导制度比较及其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高校毕业生分配制度改革的深入,转变毕业生分配工作部门的职能,加强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已势在必行。对此,学习和借鉴别国的经验很有必要。本文仅拟对中日两国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部门的职能、就业指导、就业择职观念作些比较、分析和思考。一、学校就业工作部门的职能在中国,高校毕业生分配工作部门主要是高校学生处、学工部或人事处。毕业生分配制度原为国家统包统分,随着改革的深入,逐渐向学校与用人单位实行“供需见面”、“双向  相似文献   

11.
招生制度改革后,我省从一九八一年到现在,已经分配了三届大、专毕业生,为工农业各条战线输送了四万七千多人,给科技干部队伍增加了一大批新生力量。但是,毕业生分配制度,是和国民经济管理体制、劳动人事制度紧密联系并受其制约的,在这些有关体制、制度没有彻底改革以前,毕业生分配制度也难于从根本上改革。只能随着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全面改革,才能不断的得到改革和完善。基于这种思想,我省各高等学校和各级调配部门,结合总结历史经验,在历年分配工作实践中,从局部和一些环节  相似文献   

12.
浅议高校毕业生分配制度改革中的就业指导工作营口市招生办唐凤林当前,随着我国高教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我国高校毕业生分配制度改革的目标已经十分明确,即:改革高等学校毕业生统包统分和包当干部的就业制度,实行少数毕业生由国家安排就业,多数由学生自主择业的就业...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和国家劳动人事制度的深化改革,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分配制度的改革也在不断地深化以适应市场的需要,由过去单一指令性计划的统包统配制度逐步向在国家就业方针政策指导下的学生自主择业,用人单位择优录用的双向选择方向过渡。就业分配制度的改革,一方面为高校毕业生求职择业增加了更多的机  相似文献   

14.
毕业生分配制度的改革是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改革的好与坏、快与慢,直接关系到培养人才的质量和数量,影响着高等教育的发展进程。本文在分析现行毕业生分配制度以及教育内容、课程设置等的基础上,对普通高校毕业生预分配制度予以初步探讨。一、毕业生分配制度的改革,是多出人才、出好人才的客观需要  相似文献   

15.
有计划地、逐步深入地改革由国家对大学毕业生统包统配的毕业生分配制度,不仅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也是高校师生的愿望。 1989年,中国纺织大学毕业分配工作在国家计划指导下,试行长线专业和分配困难地区的毕业生可在本地区范围内自找工作单位,其它毕业生可向用人单位自我推荐,然后向学校提供信息,再由学校与省(市)纺织厅(局)协商后纳入计划、实施分配的办法。实践证明,双向选择、自谋职业的分配形式的确利弊共存。而分配制度的改革方向,除按国家任务实行定  相似文献   

16.
高校毕业生分配制度:艰难的转轨浦树柔近几年来,高等学校毕业生分配制度正在稳步从统招统配向自主择业转轨。这项分配制度的改革又必然带动招生制度、就学方式、办学方向等诸方面的变革。转轨是艰难的,因为它不仅要求人们的观念随之改变,也需要劳动人事制度有相应的改...  相似文献   

17.
改革毕业生的分配制度,是教育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育体制改革与经济、政治体制改革问的纽带。必须切实抓紧抓好。我国现行的毕业生分配制度是在建国初期形成、发展和延续下来的。这种制度与我国当时高度集中的、以产品经济为基本模式的经济体制相适应,  相似文献   

18.
高校教师聘任制背景下分配制度改革探索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东北大学在总结全国高校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经验的基础上,以学校教师聘任制改革为契机,实施了新的分配制度即校内岗位津贴制度,为稳定教师队伍和学校各项事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临淄职业中专北校以为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为宗旨,主动与市场经济接轨,在加强学校管理,深化内部改革、按市场需要办学、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实行产教结合、提高动手能力的培养及全面提高办学效益的基础上,93年以来,又对招生制度、毕业生分配制度进行了改革,主要做法是:  相似文献   

20.
大学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89年3月国务院批转了国家教委《关于改革高等学校毕业生分配制度的报告》,从此拉开了大学生就业制度改革的序幕,到1997年已在全国基本铺开。其目标就是:上学交费、不包分配、公平竞争、自主择业。大学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在产生积极影响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一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