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高校教师与中小学教师远程合作研究,意指高校教师与中小学教师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工具所构筑的交流渠道和平台展开合作研究.其根本目的是促进高校教师与中小学教师之间的自然对话和深度交流,为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添砖加瓦.其中需特别注意的问题是:让信息技术成为日常教学和研究中的自然元素;主动与被动相互制衡;即时需求与长远合作兼顾;允许琐碎与意义共生、自由与规范并存.  相似文献   

2.
高校教师合作文化论略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高校教师合作文化是教师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它是在合理地吸纳了自然合作文化和人为合作文化基础上的一种具有包容性的教师合作文化。形成、发展、建构教师合作文化是我国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必需和必然。只有将教师内在因素的改变与外部条件的支持有机结合起来,并且针对高校特殊性,才能有序地促进高校教师合作文化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教师发展学校是大学与巾小学的合作建设,是在合作研究的实践中实现教师的发展;大学与中小学合作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保迁,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突出中小学骨干教师在教师培养中的重要作用;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的建立促进新教师的专业成长。  相似文献   

4.
德国职业教育非常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校企合作紧密,学生具有良好实践环境,能够得到实践指导教师全程指导。教师教育也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德国校企合作模式带给我国教师教育的启示是政府、高校、中小学三位一体,加强实习环节教学。政府制定相应政策和标准,鼓励优质中小学积极申请实习基地,鼓励优秀中小学教师申请实践指导教师资格;第三方评价机构依照实习培训标准对实习资质评估,对实习效果进行评价;高校和实习基地成立合作研究机构,促进实习基地及学校教学科研发展,以达到校校合作双赢目的;高校教师和实习基地实践指导教师共同承担导师责任和义务。  相似文献   

5.
教师发展学校是由从事教师教育的大学与中小学合作建设的,它以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目的,以现有中小学为基地,是教师专业发展的理想场所。教师发展学校的建设,双向激活了大学文化和中小学文化,尤为重要的是这两种文化的融合,要求大学教师和中小学教师结成伙伴,平等交流与对话,面向中小学教育的问题与前景,一起探索,不断创造,合作建构出充满生机的新的中小学校园文化。  相似文献   

6.
中小学和大学教师合作能够促进中小学教师拓展学习空间,获得先进理论的引导和研究方法的支持,从而促进其专业发展。然而目前中小学和大学教师合作中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既有教师自身因素也有外在环境因素。针对实际问题提出了促进教师间有效合作的策略。  相似文献   

7.
如今在我国中小学教师中,由于个人主义观的盛行,形成教师的个人主义、分科教学。进而导致中小学教师中的派别文化以及外在行政控制引起的中小学教师的人为合作文化,然而教师间的自然合作文化才是教师合作文化的最佳状态。加强学校管理创造和谐校园、实行人性化的教师管理、建立科学化的教师评价机制和鼓励多种形式的教师合作有利于教师自然合作文化的建立。  相似文献   

8.
教师合作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实现高校内部协同创新的重要途径。然而目前我国高校教师合作存在着交流形式化、面域狭隘化、关系失衡化和组织松散化等问题。其问题源自合作观念的制约、合作派别的局限、合作文化的官僚以及合作机制的残缺等。为此,建立优质高效的合作关系,需要将高校教师内在因素改变与外部条件支持有机结合起来,通过转变观念,加强制度和组织文化建设等予以实现。  相似文献   

9.
通过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对中小学教师合作现状进行研究,结果发现:教师对合作的态度较为积极,合作意愿主要是基于自我成长和学生发展的责任;合作活动与方式主要是备课组和教研组活动;合作动机存在教龄上的差异;合作技能不高;合作的时间与任务、教师评价制度、领导管理方式、教师之间的沟通与信任是影响教师合作的主要因素。因此,学校应构建专业取向教师团队组织,开展合作学习,发展批判性互动,创建合作文化,从而促进教师专业合作。  相似文献   

10.
高校教师教学有效性是一个发生过程而非一个实体,它是教师复杂的教学活动过程,是一种生命活动形式。高校教师教学有效性的发生过程是激发学习者主体性发挥的过程,即是促进大学生个体对信息加工改造的过程;是促进大学生个体主动建构的过程;是促进大学生个体自由选择的过程。高校教师教学有效性的发生过程是教师不断学习教学的过程,即是关注学习者的过程;是不断研究师生活动的过程;是研究并实践自己的教学方法的过程;是加强与同伴合作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背景下,高校教师踊跃的创业行为使其发生了由"学者"到"创业者"的角色演变,两种角色之间的关系并非简单的迭代,而是相互依存,并在一些情况下产生了矛盾和冲突。与此同时,国家和社会对高校教师的衡量和评价不仅仅是局限于传统的学术标准,而是开始遵循现代社会的市场经济标准,这一举措极大促进了高校教师的角色转换。通过辩证分析高校教师角色的演变与冲突,可以明确高校教师责任与担当,并从国家与学校层面提出合理的调适对策建议,正确地引导高校教师创业行为。  相似文献   

12.
目前,乡村教师正面临着局内人与边缘人、“教书匠”与“行政人”、教育者与监护人等多重角色冲突。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乡村教师身份的制度性区隔与日常生活的城市化,师资配置不合理与“政-校”权责关系模糊化,以及家庭教育功能弱化与学校职能扩张等。基于此,乡村教师角色冲突的应对之策为促进乡村教师互动与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增加师资供给与厘清行政部门和学校的权责关系,以及强化家庭教育作用与厘清学校职责边界。  相似文献   

13.
The opportunities in which university professors collaborate with the practicing school teachers in a teacher study group are few.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how a university professor facilitated a collaborative teacher study group to enhance teachers?? professional growth. Five primary school teachers and a university professor collaborated on incorporating Reader??s Theatre into the design and revision of the curriculum in a teacher study group. This study not only identified the roles of the university professor but also highlighted how this outside stimulus facilitated the process of teachers?? professional dialogues in this teacher study group. Five roles of the professor in the teacher study group were identified, including content expert, information provider, thought challenger, discussion facilitator, and caring listener. The discrepancies toward the roles that the professor in the teacher study group should serve between the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and the university professor were analyzed and reported. Implications were drawn for both classroom teachers and university professors.  相似文献   

14.
在现代中国社会情境中,中国教师的角色演变,启蒙者与专业人,虽不同时期有所偏重,但两者之间始终构成一对张力,从"启蒙"高蹈,到双雄并秀,彼此互补。  相似文献   

15.
关于我国特殊教育师资职后教育的问题与思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信息时代 ,人们对教师教育逐渐有了新的理解 :学校正规的、系统的教育 ,不再是教师受教育的终结 ,而只是其教学生涯中受教育的一个起点 ;教师受教育的过程应该延伸到成人乃至终身。这是时代和教书育人的职业特点对教师提出的共同要求。为此 ,教师的职后教育正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直面我国特教师资职后教育状况 ,其间种种问题不能不令我们深思。审视世界教师教育发展 ,以期获得启发 ,及时革新我国特教师资职后教育  相似文献   

16.
教育信息化是实现教育现代化所必须的,推动中小学教育信息化进程,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中小学教师队伍是基础和前提。以基础教育信息化的概念及其特征为切入口,探讨中小学教师角色和素养的新定位。  相似文献   

17.
提升高校教师信息化素养的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师信息化素养是教师整体素养的有机组成部分,但当前高校教师存在观念陈旧、信息意识淡薄、信息技术使用的创新能力不高等问题,制约着高校教育现代化的发展。要提高高校教师的信息化素养,教师必须更新观念,增强其对信息的敏感度和创新能力。同时高校还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做好教师的培训工作。  相似文献   

18.
南京市七所小学教师人格特征的测试与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研究采用卡特尔16种个性因素问卷,对324名小学教师的人格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从总体而言,城市小学教师的人格特征状况良好.(2)女教师的乐群性、敏感性、幻想性、世故性、忧虑性、新环境成长诸因素显著高于男教师;男教师的好强性、兴奋性显著高于女教师,男教师比女教师更外向.(3)中年教师和老年教师的人格特征差异不大,青年教师和中、老年教师差异较大中、老年教师在稳定性、有恒性、控制性、感情与机警、专业成就、新环境成长等方面显著高于青年教师;而青年教师的兴奋性、敏感性、幻想性、怯懦与果敢得分显著高于中、老年教师.(4)不同学历的小学教师的人格特征存在一定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具有大专、本科学历的小学教师更富创造力,也更果敢,同时幻想性得分也高;而具有高中、中师学历的小学教师的有恒性显著高于具有大专、本科学历的小学教师;此外,具有本科学历的小学教师的敏感性得分最高.  相似文献   

19.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成关系到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能否成功,对于重新认识和优化教师的能力结构,推动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提高和我国信息教育的改革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黄水香 《高教论坛》2014,(12):83-86
大学教师合作文化是大学文化与教师合作文化的融合,其受学说渊源、个性心理、组织制度等因素影响。应尊重教师个性、促进校内教师跨学科合作和同专业教师跨学校合作,并建设高校优秀组织文化,以重塑大学教师合作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