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通过爱伦.坡的恐怖小说来分析坡在作品中所深刻表现出来的人们对死亡、虚无的恐惧,对人性本能的恶、对人格分裂的恐惧,以揭示“恐怖的源头在于人的心灵”。  相似文献   

2.
《泄密的心》是爱伦·坡具有代表性的心理恐怖小说之一。作品中恐怖效果的成功营造体现了爱伦·坡所提出的“效果统一”创作理论,向读者传递爱伦·坡对世界的感受,激起读者心灵深处的恐惧情感。  相似文献   

3.
夺魂蜡像     
人的恐惧源于一切现实与非现实界限模糊的东西,特别是充满未知和神秘的事物,而恐怖小说根据人的这种心理,通过营造充满悬念和神秘的气氛,给读者带来恐惧感。恐怖小说素材多样,包括现代社会生活体验、现代人和人性所面临的种种困惑,例如:生死、命运。这篇小说让读者生畏之处正是人对死亡、对生死的未知所产生的恐惧。其实,小说中的主角就是魂断于这种恐惧--对自己臆想出来的杀手的恐惧。俗话说:"魔由心生。"  相似文献   

4.
被誉为"当代恐怖小说大师"的美国小说家斯蒂芬·金创立了一个全新的恐怖小说创作模式——社会恐怖小说,他的作品不再强调超自然的描写,而是将发生在现实社会中的恐怖故事向社会各个层面纵深发展,从而审视深刻的社会现实。斯蒂芬·金小说的电影改编继承了小说文本最显著的特性——社会现实性,改编特色在于影片常反映出现代生活的"焦虑性"、现实中人的"面具性"、人类精神的"希望性"。对于小说的电影改编研究,有助于人们对金的作品进行更加深入的分析。  相似文献   

5.
卫秀荣 《文教资料》2014,(29):39-41
恐惧是人类必然会有的心理体验,人生在世,生命的终结、青春的衰退、人性的扭曲、暴力的袭击、未知的怪物等都能唤起人的恐惧害怕心理,然这些“恐怖”给我们带来的不仅仅是害怕的心理体验,它想要唤起人内心的敬畏,唤起人对生命的思考,从而让我们看到恐怖背后的善意,这些“恐怖”给我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心理体验,那是一种震撼人心的美。  相似文献   

6.
恐怖的雪人     
You don’t like my “snowman house of horror”, do you? 你不喜欢我的“雪人房屋里的恐惧”(雕塑),不是吗?! house:房屋  horror:恐怖 恐怖的雪人  相似文献   

7.
理查·赖特在其代表作《土生子》中,成功地运用哥特特征揭露了美国真实社会和人性的黑暗。本文重点分析小说的暴力凶杀的恐怖、特定社会环境的恐怖、时空选择的恐怖、体验痛苦、受难和死亡过程的恐怖、超自然的恐怖等五种恐怖特征表现手法,再现了生活在美国社会最底层的被压迫的黑人埋在心底的深仇大恨和恐惧。  相似文献   

8.
恐怖城     
第一集梦入恐怖城昨天,老师让我们开展了“小书架”活动,放学后,我们各自回了家, 我想,明天我该换本什么书呢,对了! 换本恐怖一点的……  相似文献   

9.
美国畅销书作家斯坦是当今美国最受欢迎的儿童文学作家,他所创作的小说多以恐怖、惊险、扣人心弦见长。继“鸡皮疙瘩”系列之后,斯坦的“幽灵街”系列也将登陆中国。“幽灵街”与我们主流的儿童小说不大相同。它不太注重细节的刻画,而是着力渲染气氛。在斯坦制造的超现实空间里, 充满了刺激的冒险、紧张的节奏、绝妙的悬念和令人毛骨悚然又有惊无脸的恐怖气氛,这些都较好地迎合了儿童的阅读心理。比起成人的恐怖小说,它没有过分渲染恐怖,而是非常周到地照顾了儿童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应有的阅读审美。  相似文献   

10.
埃德加·爱伦·坡的恐怖小说,在颓废、怪诞和阴郁中透出幻觉般深邃的美,引起了世人瞩目。这种恐怖效果的实现,一个主要途径就是大量恐怖意象的使用。这些意象与爱伦·坡自身的经历、个性气质以及当时的文坛主流有关,但郝经过了爱伦·坡独具匠心的艺术创造。众多恐怖意象中,场景意象群、关女意象群、动物意象群占据了主要位置,对这三者的研究可以今读者深刻了解其恐怖小说的内涵和魅力。  相似文献   

11.
杨晖 《海外英语》2013,(1):15-16,22
埃德加·爱伦·坡在文学上最大的成就莫过于其短篇小说中所体现的恐怖的魅力。爱伦·坡深信恐惧源自人的心灵,在其作品中对恐怖的描写也是最引人入胜。他的作品中每一处细节都与恐怖的情节遥相辉映。这些细节彰显了恐怖的魅力,在读者心中的恐惧也使我们意识到心灵深处的隐秘。  相似文献   

12.
恐怖的力量     
多数恐怖片里都有一个非常浅显的 道理,多数恐怖画面也差不多产自人的 同一种机能,克尔凯郭尔说,人因无知 而恐惧,恐怖是一种反力量,能催生信 仰,尤其是灵异题材的恐怖片,其实就 是鬼片。  相似文献   

13.
死亡是阎连科小说创作的主题之一,这在很大程度上源于他个人对死亡的情感体验:恐惧。阎连科没有局限于抒发一己之感,而是将这种恐惧感深广为对人类存在的深切关怀。《日光流年》和《丁庄梦》这两部小说,体现了贯穿在阎连科小说创作中独特的死亡意蕴,即在面对注定要失败的命运,人的生存形态和精神形态将会如何。  相似文献   

14.
爱伦.坡在其恐怖小说中对环境的恐怖渲染,对复活、活埋、死亡等场景的描写,对病态人格题材的偏好和第一人称的叙事手法使他的恐怖小说产生了无可比拟的"恐怖"效果。  相似文献   

15.
高校争相传听恐怖故事磁带,恐怖文学流行校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校园里正在流行传听一盘《张震讲故事》的磁带,磁带打出的是“第一个中国自己的恐怖文学”招牌。尽管恐怖文学仍被一些人批评为“没有社会意义,因而不能算是一种文学样式”,但无可否认的是,现代人正被大规模入侵的恐怖电影、小说、游戏、广告、玩具等装甲兵团弄得头皮发麻,而且这种发麻还是自找的。  相似文献   

16.
“恐怖”是康拉德小说揭露殖民主义的一个重要主题.杀戮死亡的场景无疑是恐怖的,更恐怖的是赤裸裸的殖民目的:肆无忌惮地掠夺物质财富.殖民者为了掩盖罪行而披上的道德外衣是无形的、深层次的恐怖;最可怕的是殖民者为了使道德外衣合法化,挥舞着知识、文明、与话语权的大棒,将非欧洲的人直接定义为文明、进步的对立面.  相似文献   

17.
美国恐怖小说大师斯蒂芬·金在小说《丽赛的故事》中,通过对女主人公丽赛与其亡夫在生死两隔的异度时空之间自由交流的情境展开后现代叙述,为读者悉心打造了一个充满深爱、悬疑而又血腥的恐怖的情感故事。后现代主义小说创作手法与恐怖小说创作手法结合,既能增加恐怖效果,又能以"恐怖"的方式推动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今天,我同几个“小探险家”一起去恐怖森林探险。一路上我们有说有笑的,树林的小鸟不停地叫,好像在说:“加油,加油,你们一定会成功的。”(点评:开门见山入题快。)我们边走边聊:听别人说,“恐怖森林有野人部落”,以前去的人都没有回来,所以人们把它称作“恐怖乡村”,也可以说叫“恐怖迷宫”。我听到这些就很害怕了。(点评:先抑后扬,渲染气氛,做好铺垫。)进了恐怖森林,我却觉得一点儿也不恐怖:鸟儿在枝头啾啾地叫着,和着溪水哗哗流淌的声音。这么美的地方还有什么恐怖呢?可过了一会儿,我就听见有人的嬉戏声。难道是野人吗?不,这不是野人,野人…  相似文献   

19.
在美国当代文坛,通俗小说因其娱乐性与大众性成为拥有庞大读者群的文学形式。近年来恐怖小说异军突起,成为美国通俗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起,斯蒂芬·金开创的社会恐怖小说一直主导着美国恐怖小说的发展方向。他擅长运用各种恐怖元素进行创作,如在独特的环境、人物和视觉化效果等方面制造恐怖效应,在娱乐大众的同时,反映并审视着深刻的社会现实。对其小说中独特恐怖元素的分析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他的作品,从而挖掘更深层次的含义。  相似文献   

20.
朱俊霞 《文教资料》2011,(34):30-32
爱伦·坡的恐怖小说展示了震颤心灵的恐怖之美,显示出独特的艺术魅力。本文从美学角度对爱伦·坡恐怖小说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文中考察了恐怖美所属的崇高、悲剧、荒诞的审美范畴,深入剖析了其恐怖小说中的审美心理机制。从中寻找出爱伦·坡恐怖小说艺术魅力的来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