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翰伯(1914—1988)长期从事新闻出版工作。他1932年入燕京大学新闻系读书,以后就与报刊宣传工作结下不解之缘。三、四十年代他曾先后在《西京民报》、《西北文化日报》、《时事新报》、《文汇周报》、《新民晚报》、《联合晚报》等报社任正副总编辑。1949年后,担任新华社编委兼国际新闻部主任、新华社新闻  相似文献   

2.
《甘惜分文集(三卷本)》出版暨庆贺甘惜分教授96岁华诞研讨会4月14日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甘惜分教授是中国著名新闻理论家,中国新闻理论的奠基人之一,他于1938年奔赴延安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担任八路军120师政治部任高级干部学习班政治教员和政策研究员、新华社任记者和编辑,1949年任新华社西南总分社采  相似文献   

3.
今年5月份,谢冰岩同志查阅《新华日报》(华中版),发现该报1946年2月17日第四版的《新闻工作》第一期上有一篇文章,是介绍淮北黑板报情况的,他极其兴奋地告诉我,要我去看看。第二天下午我真的去看了,一看就引起了我的回忆。1945年8月日本投降前夕,在当时新华社华中总分社社长范长江同志的建议下,召开了华中新闻工作会议。会议由新华社苏中分社社长谢冰岩同志主持。新华社淮南分社汪义  相似文献   

4.
王永亮  柴葳 《声屏世界》2003,(10):23-25
陆小华简介:1961年生于江苏,新闻学硕士,现为新华社新闻研究所所长,《中国记者》总编辑,高级编辑,出版《西部对策》《整合传媒》《再造传媒》《激活传媒》等著作。曾于1996年—1997年从事扶贫工作,任新华社扶贫工作队队长、中共贵州省息烽县委副书记。  相似文献   

5.
红中社更名为新华社后第一任社长随着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为适应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新形势,1937年1月,中共中央决定将《红色中华》报改名为《新中华报》,红色中华社改名为新中华社,简称新华社.报纸与通讯社仍是一个机构,原班人马.  相似文献   

6.
郑保卫:1945年生于山东,1964—1969年和1978—1981年先后在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攻读本科和研究生。先后就职于北京国际政治学院、新华社中国新闻学院、新华社国内部。2002年5月,任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国家重点人文社会科学基地——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研究课题涉及新闻学基础理论、新闻与传播研究方法、新闻修辞、新闻法制、新闻教育、媒体经营与管理、通讯社历史与发展等方面。代表性著作有《新闻学导论》、《当代新闻理论》《马克思恩格斯报刊活动与新闻思想研究》等。被评为新华社优秀教师,荣获首届全国韬奋园丁奖,获北京市优秀新闻工作者称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相似文献   

7.
《新闻与写作》2006,(7):27-27
穆青(1921-2003),河南杞县人。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2年毕业于延安鲁迅艺术学院文学系.同年9月进入中共中央机关报《解放日报》。1945年9月派往东北采访.后任《东北日报》采访部主任。1949年4月作为新华社特派记者随第四野战军南下.先后写出了《湘鄂道上》、《记湖南的和平解放》等一大批具有广泛影响的报道.1959年10月起任新华社副社长、1965年12月.他和冯健、周原等同志写出了长篇通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之后,他又参与采写了《为了周总理的嘱托》、《一篇没有写完的报道》、  相似文献   

8.
简介:杜导正,1923年生,山西省定襄县籍。1937年9月参加革命,同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县、专区青年抗日救国会主席、中共县委部长。1945年末任《晋察冀日报》记者、人民解放军六十七军新华支社副社长。第二十兵团新华分社副社长。建国后,任新华社河北分社社长、广东分社社长、中共中央中南局机关报《羊城晚报》总编辑。“文化大革命”后,任新华总社党组成员兼国内部主任、《光明日报》总编辑、新闻出版署署长。现任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副会长、《炎黄春秋》杂志社社长。  相似文献   

9.
王文杰     
王文杰,1949年10月生,河北省元氏县人,大专学历,现任新华社山西分社社长、党组书记、高级记者,山西省第八届政协委员。 1968年参加工作,当教员。1970年至1978年在解放军高炮部队,先后任报道员、报道组长、新闻干事。1978年12月正式调入新华社河北分社,先后任记者、工业组组长,并兼任石家庄记者站站长。1992年12月任新华社河北分社副社长、党组成员。1996年2月至1998年5月任新华社甘肃分社副社长、党  相似文献   

10.
甘惜分先生1916年生于四川省邻水县,今年是甘惜分教授90周年寿诞。甘惜分于1938年奔赴革命圣地延安后进入抗日军政大学(马列学院),开始系统学习马克思主义。抗日期间他在晋西北党校工作担任政治教员和政策研究员。1946年后开始从事新闻工作,做过记者和编辑,任新华通讯社绥蒙分社记者,参加《绥蒙日报》的创办工作。1947年任新华社晋绥分社编辑。1949年任新华社西南总分社采编部主任。1954年调北京大学任中文系新闻专业副教授,从此开始转向新闻学教育和新闻学理论研究,至今已经50余年。此后,在1958年的院系调整时,甘惜分随北京大学中文系新闻…  相似文献   

11.
刘洪潮教授是国际新闻报道的行家里手。他在1999年被中国传媒大学特聘为博士生导师之前,先后任新华社驻德国记者、新华社国际内参主编、中国新闻学院国际新闻学教授等职。他常应报章之约写些国际人物稿。其中,在上个世纪90年代为《解放军报》时事版采写的一些国际新闻人物,特别是连载的《锲而不舍的金大中》、《非洲贤人尼雷尔》、《女星璀璨耀政坛》以及一组国际冲突调解人等报道,反响较大。近年来,刘教授把大量心血倾注到教学工作中,悉心指导学生从事国际新闻的采写与研究。  相似文献   

12.
“两栖战斗”一九四六年一月十日,拂晓报在泗县城欢快地度过了她的千期纪念后,随着战局的发展变化,于七月七日撤出县城,辗转到我们的老家——洪泽湖畔,开始了两栖战斗。一九四六年八月泗县战役后,山东野战军执行中央军委关于集中优势兵力实行运动战的方针,主动撤出淮北,转战苏北。这使淮北的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它暂时成了敌后游击区。由于前线日益紧张,还在我军撤离泗县城之前,报社和新华社淮北分社就做了储备印刷物资、疏散家属的准备。山东野战军进入淮北后,新华社华  相似文献   

13.
刘洪潮教授是国际新闻报道的行家里手。他在1999年被中国传媒大学特聘为博士生导师之前,先后任新华社驻德国记者、新华社国际内参主编、中国新闻学院国际新闻学教授等职。他常应报章之约写些国际人物稿。其中,在上个世纪90年代为《解放军报》时事版采写的一些国际新闻人物,特别是连载的《锲而不舍的金大中》、《非洲贤人尼雷尔》、《女星璀璨耀政坛》以及一组国际冲突调解人等报道,反响较大。近年来,刘教授把大量心血倾注到教学工作中,悉心指导学生从事国际新闻的采写与研究。  相似文献   

14.
陈万垒 《新闻窗》2015,(2):62-63
近年来,由于煤炭资源的日益枯竭,淮北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做出了城市转型的战略部署。经济建设是转型战略工作的重中之重,为更好地记录城市的发展,发挥主流媒体在经济工作中的参与作用,为广大读者打开一扇了解淮北的经济窗口,《淮北日报》对原有的经济新闻版、金融版、招商版等板块进行了整合,于2013年2月26日推出了《淮北日报·经济周刊》。两年多来,《淮北日报·经济周刊》  相似文献   

15.
<正>【前面的话】关文,高级编辑,《现代快报》社总编辑。1988年大学本科毕业,2004年获南京大学管理学硕士学位。1988年7月分配到新华社江苏分社工作,任机要秘书。1992年10月参加《现代经济报》社筹备工作,历任记者、责任编辑、编辑部副主任、编辑部主任、副总编辑、副社长兼副总编等职。1999年10月,《现代经济报》更名为《现代快报》,关文任总编辑至今;2004年12月起,兼任《上海证券报》社社长。关文获全国2005年度十大创新传媒人物奖。  相似文献   

16.
赵苏 《军事记者》2001,(10):16-18
阎吾小传:阎吾,山东荣成人。1922年生。“七·七”事变后,15岁时即参加中共荣成县委领导的“河山话剧社”,从事抗日救亡活动。1938年2月参加八路军。1940年秋,他在战斗中负伤后到山东纵队宣传部任干事。1946年开始军事记者生涯,先后在新华社第三野战军总分社、志愿军分社、海防前线分社、解放军总分社当记者,曾任新华社军事编辑组组长、解放军分社副社长、解放军总分社第一副社长兼党委书记等职。有新闻作品集《雄风录》、《奇志集》、《阎吾战地情景新闻选》面世。生平事迹被收入《中国当代十大名记者》一书。(…  相似文献   

17.
1945年8月,日寇宣布无条件投降,我们艰苦卓绝的八年抗战终于取得了胜利。根据当时全国的形势,中共中央果断做出战略部署,一面调遣各路部队星夜出关,一面更组织大批干部赶赴东北,以便迅速掌握党在东北大地上的主动权。 9月中旬,新华社和《解放日报》按照中央的要求,抽调了编辑、记者、翻译、电务等部门共16名同志,由新华社副社长吴文焘任队长,组  相似文献   

18.
崔济哲     
崔济哲,男,1950年8月出生在山东济南,1966年毕业于北京八十中,1968年赴山西定襄县插队,务农做工整十载春秋。1982年南开大学毕业后,分配到新华社山西分社,先后任工业记者、采编副主任、副社长、党组副书记,1995年任社长、党组书记、高级记者。 他热爱新闻事业,不怕吃苦吃亏,坚持深入实际,写出了大量具有强烈时代气息的鲜活新闻稿件。他深入到渣山,和工人同吃同住,写出长篇通讯《当代愚公搬山记——记太原钢铁公司共产党员李双良》,总社配发评论,《人民日报》等几十家报纸采用,  相似文献   

19.
之滋获舟淤。娜楼芝李胶缎报班形橄二主心龚绳拼游卜谧群戴澎笼攀滋乡澎字茶令鼓淤介荣誉奖(共2篇)《勿忘黄土地》(言论)范敬宜经济日报《抓住机遇,中华民族的历史性选择》(述评) 阂凡路新华社 一等奖(共10篇)《中国农民盼什么?》(通讯) 段存章龚达发人民日报《萧榕告诉记者小平身体很好》(消息) 任卫东新华社《春天的机迹》等一组四篇(通讯) 度展冯并从锡印念国枢经济日报《在十四大旗帜下前进》(通讯) 李尚志何平新华社《中国人大代表的差额选举观》(述评) 田惠明王晓晖中国新闻社《社会主义民主的新篇章》(社论)人民日报《第八届全国人民…  相似文献   

20.
1、1974年,新华社作为最终用户参加了国家重点工程项目计算机激光照排系统“748工程”。1985年2月,新华社正式采用“748工程”的科研成果为《前进报》和《新华社新闻稿》排版,这是国内新闻界第一次使用计算机激光照排系统进行排版。 2、新华社引进并成功安装了第一台计算机。 3、1984年3月,新华社使用传真发片机发送彩色图片新闻,并刊载于《瞭望》周刊,这是国内新闻出版史上第一次。 4、1985年3月,新华社第一次使用计算机在全国人大和政协六届三次会议的报道现场编发英文新闻。 5、1958年底,新华社建成中文发稿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