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关于"阅读",要解决"读什么"和"怎么读"的问题 除了教材篇目,老师和学生还可以选其他篇目,由读教材到让学生读自己喜欢的文章,由课内到课外拓展,引领学生从教材跋涉到课外的千山万水,领略课外的无限风光.让学生读自己喜欢的文章,是拓展阅读线路之一,除此之外,还可以在作者之下、写法之下、主题之下、动情点之下等线路下进行拓展.  相似文献   

2.
[教学分析] 本课为人教社课标实验教材第七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本单元主题是“人间真情”。本课将继续围绕这一主题,引导学生多读、多想、多体会,体会文章的写作特点及表现手法,体会到人与人要互相关心,生命才有意义。  相似文献   

3.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感悟语言,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陶冶情感"。人教社课程标准版语文教材非常重视对学生进行读的训练,针对不同年级不同单元提出了不同层次的要求。那么,  相似文献   

4.
在统编教材"三位一体"的阅读教学体系下,教读课以老师讲为主,自读课让学生自主阅读。教读课教学生阅读方法,自读课则是让学生将讲读课上学到的阅读方法运用在自主阅读活动中。无论讲读课文,还是自读课文,每篇文章可以教学的内容有很多。如何确定适切的教学内容,充分体现文章的教学价值和教材编者的编写意图,从而教会学生阅读,是困扰一线语文教师的难题。  相似文献   

5.
"读你的感觉像春天,浪漫的季节,醉人的诗篇,读你千遍也不厌倦……"每当哼起这熟悉的旋律,眼前便浮现出一张甜美的笑脸,一个诗意的名字——夏云云。夏云云,的确是一个让人产生联想的名字。云——耘。夏老师就是一位辛勤的耕耘者,她用琴声给我们带来了一  相似文献   

6.
教材解读"读"什么?我认为老师们最为关键的是怎样"理解教材的编排意图".我想用以下实例来说明教材解读到底应该"读"什么. 例1:"读"教学要求. 在小学数学教材的练习中有如下形式: 6×3=20×5=700×800= 60×3=20×50=70×800= 600×3=20×500=7×800= 有些老师,让学生计算完毕,答案正确就满足了——降低要求. 有些老师,要求学生用规范的数学语言说出找到的规律——拔高要求.  相似文献   

7.
《新目标英语》是人教社课程教材研究所从美国引进的一套原版教材,在沈阳市内五区投入使用半年多以来,很多人对它的评价是非多是少,经过一学期的教学实践,许多老师逐渐体会到这套教材的优越之处,教学观念得到了转变,处理教材也得心应手。在这  相似文献   

8.
语文阅读教学走过了由解放前的"背读"到建国后的"讲读",再到改革开放后的"导读"、"研读"这一发展历程。虽说这几种阅读教学方式有它们各自可圈可点的地方,但总的说来,"背读"漠视人性,枯燥无味;"讲读"精彩了老师,灌输味太浓;"导读"虽然表面上重视了读,但学生的读常常是为了配合老师的教,亦步亦趋,缺少灵动;"研读"学究气太重,让人望而生畏。众所周知,语文阅读不是科学  相似文献   

9.
<正>"自读课"是统编教材阅读教学的一个概念,它是与"讲读课"相对而言的。以前的人教版教材称为精读课和略读课。相对而言,现在统编教材的提法更易懂更便于教学,"教读课"是以老师的"教"和学生的"读"为主的课型,这类课文兼具王荣生教授的"定篇""例文"类型文本的特点,老师的教  相似文献   

10.
田才千 《教学随笔》2013,(12):15+84
教材是教学的载体,也是编者教学理念的物化。解读教材是教师的基本功,用活教材是现代课程的新要求。我们要透过教材,读她、赏她、品她,更重要的是张扬教材的个性,激活儿童体验,赋教材于生命。让文本与学生、老师展开对"话",让文本的作者、编者、教者、学者进行心灵的碰撞,使她们的生命价值都得到充分体现。  相似文献   

11.
审题训练是一项系统工程,应从一年级开始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现以人教社统编教材为依据,将各年级应用题审题训练的目标简述如下。 一年级 1.在老师指导下,学习读题(不认识的字看拼音),能逐步做不添字、不漏字、不读破句地读题,初步培养认真读题的习惯。 2.在老师帮助下,能基本看懂课本中的图形意思。 3.学会区分条件和问题,能口  相似文献   

12.
我和李素环老师是在人教网小学语文论坛上认识的。我退休以后经常上人教社、北师大出版社的网站小语论坛,继续我所关心的新课程小学语文教学。后来在人教网小语论坛接触到李素环老师。李老师的网名叫"紫风铃响了",在论坛的时间长了,网友们干脆亲切地叫她"紫风  相似文献   

13.
去年4月,斯霞老师从北京开过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回宁,带来一个不幸的消息:正当会议结束之际,斯霞老师抽空和人教社语文一室的同志去医院看望袁微子同志,听说他想吃西瓜,便买了个大西瓜。可没过两天,人教社的同志告诉她,袁微子同志去世了,时间是1991年4月7日。斯霞老师成了微子同志在世时会见和谈话的最后一位客人……4月14日,我接到了袁微子同志治丧委员会发来的讣告。讣告的文字长长两大页纸,介绍了袁老的简历,介绍了他在小学语文教材编写和教学研究方面的成就,并给予高度评价。特别令我感动的是他的儿子在讣告后的附言,虽只二三百字,却让人读了如见袁老其人,如闻袁老其声:如果不行了,一切从简,不要过分麻烦领导,像普通人一样,由  相似文献   

14.
古人云,开卷有益。无论时代如何变化,读书肯定是件好事,而读书之中,阅读经典名著显得尤为重要,毕竟经典里蕴藏着一个民族的光荣与梦想。在我们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经典名著篇目,读了让人赏心悦目,百读不厌。然而,随着时代发展,学生们尤其是中小学生对经典名著的阅读不是风生水起,而是渐趋凋敝。名著少人问津,问题到底出在哪?究其原因,主要是课堂学习中小学生对于这些经典名著课文缺失阅读兴趣和方法。所以,在教学中老师要着力引导学生采用多种方法来解读和赏析。一般来说,阅读教材中的名著有"五大阅读法",也即参读、美读、比读、议读、笔读五种阅读方法。  相似文献   

15.
初中语文部编教材主编温儒敏教授在《让学生"连滚带爬"地读书》一文中提出:让中小学生"海量阅读",学会"连滚带爬"地读。否则学生就很难有阅读面,也很难培养起阅读兴趣来。"连滚带爬"地读,包括浏览、快读、猜读、跳读,学生可以无师自通,但若有老师指导,甚至纳入教学,就事半功倍了。语文主题学习可能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16.
江苏省小学语文教材主编张庆老师曾说过:"要强化初读,要拿出时间让学生沉下心来读书,要力求读进去,读得正确、流利。提倡课文不读熟不开讲。"但是在现实中,学生的初读要么兴趣索然走过场,初读如同摆设;要么过细费时,初读力度扩张,到讲读环节时,读文已经味同嚼蜡。  相似文献   

17.
根据工作需要,经研究,2005年起,本刊编委会等成员作了调整。 编委会主任:韩绍祥(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副主任:关履平(人教社原总编),魏国栋(人教社总编、课程教材研究所所长),吕达(人教社副总编、课程教材研究所常务副所长),刘意竹(人教社副总编、课程教材研究所副所长),朱明光(人教社副总编、课程教材研究所副所长),王岳(人教社副总编、课程教材研究所副所长,兼人教电子音像出版社社长、总编),韦志榕(人教社总编助理)。编委(按姓氏笔画为  相似文献   

18.
《考试周刊》2020,(60):61-62
语文是一门兼具艺术性和工具性的学科,重在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在新课改实行之前,语文教科书的单元篇章中,文章安排略显混乱,语文老师在课堂讲学中的主观随意性较强,不利于语文老师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而引入"主题单元"教学的模式,让语文教材呈现更加系统和完整的教学结构,为语文老师构建高效课堂提供了教材依据。  相似文献   

19.
<正>华南师大附小陈琴老师在《人民教育》(2007年21期)上以《"素读"经典》为题,撰文论述了现代"素读"经典的重要性和方法。这里,我们将现代"素读"的范围扩容至教材中所有的教学文本,不仅仅是面对选用在教材中的中外经典作品,更多是面对学生学习过程中所接触到的所有文本。  相似文献   

20.
二百多年前 ,法国化学家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对这个化学史上著名实验的介绍 ,人教社《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化学》教材列为选学内容 ,现在人教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教材已将其列为必学内容。那么 ,编辑老师的意图是什么 ?那就是让同学们在老师的引导下 ,根据化学史上著名的实验或著名的发现事例 ,“追踪”当年科学家发现的思路 ,仿照科学家发现的过程 ,让同学们在短期内做当年科学家经过很长时间才能完成的事———体会空气成分的发现。顺应现代教育的需要 ,有意识的抛弃束缚同学们创造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