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旨在探讨行为金融学框架下的套利行为,从传统金融学与行为金融学关于套利的不同观点出发,分析在行为金融学框架下套利行为的风险、成本和作用。  相似文献   

2.
机构投资者由于在资金、人才和管理等方面的比较优势,投资行为较少依赖噪音或市场情绪,使其部分抵消个人投资者的非理性行为。但机构投资者的投资偏好和成本等的制约,与客户代理关系所涉及的道德风险等,使得机构投资者的套利行为受到限制。利用对有效市场假说的反驳,在各种客观约束下对机构投资者的有限套利行为进行研究,从而验证机构投资者的套利行为受到限制。  相似文献   

3.
基于行为金融学视角对资产泡沫问题进行了分析,我们首先建立了基于理性套利者的泡沫模型,阐述了泡沫产生,持续和破灭的一般过程和时间的相关性,接着通过引入变量从行为金融学角度对模型进行了修正补充和进一步分析。最后将上面的分析过程应用干中国实践,对2006年至2007年初中国资产价格大幅增长尤其是股市价格水平大幅上涨作出了合理的行为金融学的解释。  相似文献   

4.
基于心理学理论的实验法是行为金融学的首要基本方法.在行为金融学的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复制经典的行为金融学实验是理解深奥抽象行为金融学理论的钥匙.本文通过介绍在教师引导下,学生在课堂内外设计的两个实验来分别验证行为金融学的“阿莱悖论”和“随机漫步理论”的过程,一方面让学生切身的理解实验法对于行为金融学的重要意义:另一方面培养学生自己动手进行行为金融学实验和实证研究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有效市场假说领导创立四十周年之际,其能否成立是新古典金融学与行为金融学论战的焦点。本文回顾了自1900年以来有效市场假说的主要文献,研究了随机游走理论和有效市场理论产生和发展的学说史,同时评述了1970年以后有效市场理论的最新进展。本文厘清了有效市场假说与行为金融争论,提出套利限制是由制度性因素还是投资者心理因素是两者论战的实质,同时指明有效市场假说适用于一般均衡,而行为金融的更适用于局部均衡。  相似文献   

6.
针对证券市场中跨期套利的基本行为,在套利定价理论、因素模型理论的基础上,建立了两种适用于证券市场的套利模式。对两种模式的构建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与研究。对结果进行试验验证,证明了该套利模式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针对证券市场中跨期套利的基本行为,在套利定价理论、因素模型理论的基础上,建立了两种适用于证券市场的套利模式。对两种模式的构建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与研究。对结果进行试验验证,证明了该套利模式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有效市场理论不断面临着泡沫理论的挑战。经过20多年的探索,西方对市场非有效性的研究形成了两个分支领域:理性泡沫学派和行为金融学。虽然,行为金融学目前被认为是非有效市场研究的理论基石和主脉,但本文认为,针对泡沫的验证、度量与解释应为非有效市场理论的基层课题。只有建立起有力的泡沫理论、且获得充足的实证证据,非有效市场理论才能真正具有挑战有效市场理论的能力,从而为更深层次的市场主体行为的研究提供更加有力的理论支撑。因此本文对20多年来西方学者在泡沫领域的研究进行了全面的回顾,旨在为我国学术界发展泡沫研究提供理论与实证基础。  相似文献   

9.
本文运用图例直观的揭示了什么是踏空,并提出了可能造成踏空的情况.运用行为金融学分析了造成个人投资者踏空的原因以及踏空后个人投资者情绪和行为的变化,最后针对如何提高个人投资者心理素质和投资能力给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
陈彦斌 《教学与研究》2005,112(2):62-68
资产定价理论是金融学的核心。投资者参与资产市场依据所感受的风险,决定最优消费水平和资产持有数量,进而影响资产的价格和风险,从而实现一般均衡。本文提出从投资者行为和风险的角度来认识资产定价理论的发展,并据此将50年来资产定价理论分为投资组合理论、传统资产定价理论和行为资产定价理论三个主要阶段。本文还具体分析了资产定价理论三个阶段中的投资者行为和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