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10月发布的《新媒体蓝皮书: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2012)》显示,中国已成为微博用户世界第一大国.新媒体与社会的融合在深化,已经成为推进中国社会成长的新力量.互联网衍生出的新媒体目前已被认为是人类有史以来发展最快、影响深远、最强势的媒体,微博则是目前新媒体中的主导力量.①中国微博不仅是信息分享和社交的工具,"而且具备了改变事件走向、扭转个人命运、推动社会问题解决甚至再造社会管理方式的力量",不管上不上微博,现代公民已不可能脱离于"微博效应"之外.微博的发展催生了"新意见阶层".②社交媒体的"新闻媒体化",已在凸显.因此传统媒体近期大力开拓微博阵地,并视之为改进业务、拓展影响的新战略.  相似文献   

2.
在Web2.0基础上形成的新媒体语境下,新闻生产形成了社会化生产、职业化生产和智能化生产三者并存的状态。社会化生产包括公民讲述、官方发布两种方式,职业化生产则包括媒体复述、记者改写、记者代言、记者创作、记者策展等五种方式,智能化生产即智能生成新闻。这诸种生产方式促成了全体社会行为主体都成为新闻生产者,从而形成了巨大的新闻生产主体网络。新媒体语境下的这一新闻生产主体网络,使传统媒体时代的"我-他"传播,转变为"我-你"传播和"我-我"传播,从而获得了新闻生产主体的主体间性的实现。  相似文献   

3.
2012年的新媒体中,微博成为了主角.相关政策、官方力量依然是新媒体发展的重要决定性力量.整个2012年,官方的话语在中央级媒体层面开始了转型,中国官方媒体话语体系重构,并正在向着关注民生、贴近民众转型.2012年,“新闻生产的全民制造”这一趋势更加明显.“结构化数据”正在成为移动时代新闻的新写法,“后媒体”时代的新闻生产正在向我们走来.  相似文献   

4.
传媒观察     
《军事记者》2012,(11):61-61
我国成为微博用户世界第一大国 社科文献出版社日前发布的《新媒体蓝皮书: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2012)》,援引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的统计数据显示.到2011年12月,中国微博用户总数达到2.498亿,已经成为微博用户世界第一大国。同时,微博网站数量有上升趋势,传播功能也在逐渐增强。  相似文献   

5.
<正>微博是当今中国最火热的新媒体应用之一,其爆发的惊人能量在让传统媒体惊叹之余,也迫使传统媒体不得不思考并探索如何驾驭这匹快马。一、媒体微博的发展现状作为一种社会化媒体,中国微博的发展令世界瞩目,其既不同于全球最普及的社会化媒体种类,发展速度也超乎人们的想象。2013年2月,新浪公布数据称,截至2012年12月31日,新浪微博注册用户已达5.03亿,  相似文献   

6.
<正>又是一年毕业季,又到了新闻学子"出关"的时候。从"规劝学生莫读新闻",到近两日媒体人曹林在微博引发的"新旧媒体之争",新闻学子的去向问题似乎多有迷茫。究竟,曹林凭什么说新闻毕业生第一份工作一定不要去新媒体?又有多少人认同这一观点?劝君勿去新媒体,究竟是学生变浮躁,还是新闻教育没有跟上?今日全媒派走进这一话题。一、"第一份工作千万别去新媒体"曹林微博称前日,@中青报曹林发布了一条微博,主要意思是  相似文献   

7.
传媒资讯     
《新闻前哨》2013,(6):6
《央视新闻》赶搭"移动快车"在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开播十周年之际,《央视新闻》正式人驻拥有过亿用户的搜狐新闻客户端。这是《央视新闻》继微博、微信之后在移动新媒体浪潮中的又一次"大动作",意味着《央视新闻》品牌已延伸到微博、微信和新闻客户端三大新媒体领域。作为首个使用搜狐新闻客户端"流媒体"模板的电视媒体账号,《央视新闻》可以实时更新内容,在第一时间发布最新新闻,并充分利用"视频""图文""组图"直播"等多媒体形式对新闻进行  相似文献   

8.
微博在广播直播互动中的应用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伴随着传播技术的进步和媒介融合的深入,国内外的媒体行业正在经历着一场新闻生产机制的质变:越来越多的新闻和社会舆论热点不再是自上而下的媒体出品,而成为自下而上的草根制造。如果说传统的新闻生产机制主要是媒体跑新闻,那么从新媒体盛行以来,媒体新增了一项泡新闻的工作环节,即在新媒体上发现话题、关注话题,继而追访话题。2009年以来,微博作为一种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传播、分享、获取平台,成为颇具潜力的新媒介,得到了传统媒体的热情呼应,已成为国内社会话题聚焦的新兴平台。在报刊、广播、电视三大传统媒体中,广播以其鲜明的直播优势,成为与微博最为契合的媒介类型,两  相似文献   

9.
一、信息生产方式变化:由传统的组织化生产到社会化大生产 通过分析近年来的热点舆情事件的传播规律,我们不难发现,其传播的基本路径为:综合或专业论坛爆料——微博扩大传播面——传统大众媒体"主流化"、"仪式化"——新浪等门户网站转载进一步扩大到整个社会层面. 从上面可以看出目前的新闻信息生产方式由传统的专业组织生产转变为社会化大生产形式,社会性媒体让"人人是记者"变成可能,促使组织化的新闻生产逐渐"去中心化".社会性媒体能让公众快速获取信息、积极表达意见乃至促使社会行动,如"围观改变中国"所言,其民意聚集、舆论生成的功能将对传统媒体的新闻生产发挥积极作用.尤其当一些关乎社会问题、官民冲突、权力腐败的公共事件发生时,由于传统媒体的传播速度较慢、报道空间受限,当事人、目击者以及新闻从业者更有意识地利用微博的裂变式传播效应,以发文、转帖、关注的围观力量进行传播和动员.  相似文献   

10.
新论速览     
《新闻前哨》2012,(9):7
掌握自媒体时代舆论引导主动权丁伟在2012年第7期《新闻战线》撰文指出,随着微博等社会化媒体的出现,信息发布的门槛和成本大大地降低,几乎人人都可以成为记者,人人都有麦克风,信息传播进入自媒体时代,舆论引导面临的形势更加复杂,主流媒体不能做"麦霸",占着"麦克风"却唱不出动听的歌,也不能做"遗老",守着过去的那一套不放,等着"被边缘化"。必须主动适应新的舆论环境,做到"一个更加坚定","三个更加自  相似文献   

11.
郭可静 《今传媒》2014,(12):48-50
社会化媒体是被世界各国都极为重视的新媒体形态。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大选的过程中对社会化媒体的运用,证明了社会化媒体已成功改变人类关注世界的习惯。本文从社会化媒体用户互动行为中的"关注模式"和"对话模式"入手,并结合精神分析心理学家艾里希·弗洛姆提出的定位坐标系需求,对以微博为代表的六类用户深入研究,分析用户如何利用社会化媒体进行"自我定位"。  相似文献   

12.
新媒体的快速发展让新闻发展进入了全时发布状态.微博直播更是成为时下新闻报道的一大流行趋势.网络监管与问责机制的不到位,使微博直播出现了背离新闻专业主义与职业法规的诸多现象,其中有媒体把关的漏洞,也有记者责任的缺失.微博发布中更加明确的权责机制成为新闻界面临的一大课题.  相似文献   

13.
据最新的《中国网络调查报告2011-2012》显示,截至2012年12月底,我国微博用户规模为3.09亿。微博不仅成为普通公众重要的信息沟通载体,也日益成为媒体人的一种信息生产与传播平台。在媒介融合的传播背景下,微博的使用,究竟会对媒体的新闻采编产生什么影响?本研究作为一个探索性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实证、实地地考察分析上海媒体采编人员的微博使用现状和评价。  相似文献   

14.
微博作为全球首家上市的中文社交媒体,是我国当前活跃度最高的一家社交网络新闻媒体."微博改变世界,围观改变中国"不只是一句口号,更是传递了一种传播和服务的价值理念、营销理念.微博平台对所有人开放,使得民众可以随时将所见、所闻发布到微博上,微博的时效性是任何新闻媒体所无法比拟的.新闻媒体也意识到,微博是传播和营销的良好平台,另一方面,微博作为一个社会化、公开化的媒体平台,对于记者来说有着更重要的意义,透过微博可以发布即时新闻信息、评论观点;此外,通过互动能够及时了解到民众的观点、需求,使新闻信息能够更符合大众的需求,拉近公众与新闻媒体之间的距离.本文基于传播学中的5W模式对记者微博现象进行评述,指出记者微博传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就记者微博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文建 《中国记者》2012,(1):24-25
日前,美联社一名摄影记者在"占领华尔街"运动中被捕,有员工将此消息通过社交网站推特先发布到网上.美联社高层在内部邮件中严厉指责这种行为是"胳膊肘外拐",并重申规定:一切有新闻价值的消息、图片或视频都要首先提交给美联社,而不能自行在推特之类的社交媒体上发布.以管理温和著称的美联社也下"重手"规范员工使用推特,反映了社会化媒体管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规范使用社会化媒体不再是"要不要"的问题,而是"能不能"的问题.另一方面,舆论对美联社在这一事件中的理解和支持态度也表明,以自律规范的方式治理社会化媒体,正在成为社会共识.这同2009年CNN因微博政治言论不当开除一名高级编辑所引发的广泛争议形成鲜明对比.在开放的社会化媒体上承担社会责任,成为公众对新闻机构的心理期待.  相似文献   

16.
闫思齐 《传媒》2011,(11):58-59
随着社会信息化的深度发展,技术条件的进一步提高将我们推向了一个消息即时发布的"人人皆记者"的自媒体时代。微博就是这样一个以快书写、快发布、快阅读见长的Web2.0的代表产物,140个字附一张图片或一段视频的微传播成为当下最热门的信息传播方式。2010年被新闻传播学界、业界称为"微博元年",用户在数量上不断升级,微博从一个粉丝膜拜明星的工具逐渐转变为公民发声甚至表达政治意见的平台,微博上的公  相似文献   

17.
随着微博等社交媒体的广泛运用,人人手中都有了一个"通讯社"。很多新闻,职业记者还没到现场,或者没来得及到现场,现场情况就已经在微博、论坛、博客上传播了。从广泛意义上来说,这些通过社交媒体发出信息的人,就是"公民记者"。在"公民记者"时代,任何人通过社交媒体发布的消息,都可能成为新闻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一些重要的新闻,甚至具有全球影响的重大新闻,往往最先由社交媒体发出。比如舟曲特大泥石流灾害发生的消息,就是一个名叫"Kayne"的网友,2010年8月8日凌晨在新浪微博上最先发出的。  相似文献   

18.
《青年记者》2012,(35):45
11月29日,首届中国媒体微博大会暨《2011~2012年媒体微博运维白皮书》发布会在北京召开。本次会议由灵思营销新媒体研究中心与中国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联合主办。本次会议首次发布了《2011~2012年媒体微博运维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由中国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与灵思营销新媒体研究中心共同撰写。  相似文献   

19.
熊燃 《新闻前哨》2013,(3):36-37
新媒体的出现,尤其是社会化媒体的兴起,促使传统媒体由信息生产者转向知识生产者。新媒体时代的知识生产可以从三个方面展开:在新闻生产过程中实现"who/what/where/when/why"到"how"的跨越:整理和传播现有知识:提供社会化的知识生产平台。  相似文献   

20.
《新闻界》2017,(9):27-31
本文通过大数据挖掘,采集了2011年至2016年间"上海发布"微博、微信账号的文本内容,全文本分析了政务新媒体的内容生产和传播特征。研究发现,政务新媒体兼具政府公共服务属性和社交媒体属性:传播议题主打民生信息;微信与微博相互补充,发布频率与用户行为息息相关;微信版面价值梯度效应形成,内容呈现幂律分布且与民生密切相关,内容生产开始类型化,标题生产摆脱传统规则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