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笔者以CO2的捕获与利用为背景,命制了一组试题,以飨读者. 1 CO2的捕获 [题目1]随着温室气体对全球气候的影响日益显现,电厂的减排已引起世界的广泛关注.下图是某电厂捕获CO2的流程示意图.  相似文献   

2.
一、教学背景学生已经学习了O2和H2的制取和性质,对化学实验已不陌生,也已学会了一些基本操作,而且CO2的制取装置与H2的制取装置相似。在学习H2的制法时,我们师生共同设计了很多装置,在CO2的制取中都能用到。所以既可以使学生练习CO2的制取,也可以对H2的制取起到巩固、补充和深化的作用,同时也为以后学习其他气体的制取做了铺垫。  相似文献   

3.
解答化学计算题,在假设上颇有讲究,往往"妙解"源于"巧设",请看下面的例题. 例1把4.42g Na2CO3和NaHCO3的混合物配成100mL溶液,取该溶液10 mL.用HCl滴定到不再产生CO2为止,共用去HCI5mL.将逸出的CO2经干燥后用KOH溶液吸收,溶液质量增加0.22 g.  相似文献   

4.
CO2 的实验室制法 ,是教学的重点 ,也是中考的热点 .研究近年来各地中考试题可以发现 ,有关这一知识点的考题 ,主要涉及以下4个方面的内容 .1 药品的选择例 1 实验室用浓盐酸和大理石反应制取CO2 气体 ,并将制得的CO2 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较长时间一直观察不到石灰水变浑浊 ,其原因可能是生成的CO2 气体中混有  气体 .( 2 0 0 3,江西省南昌市中考题 )解析 :盐酸越浓越容易挥发 .如果实验室制CO2 ,用浓盐酸和大理石反应 ,那么 ,制得的CO2 气体中就会混有部分HCl气体 ;将混合气通入石灰水中时 ,HCl气体更容易与石灰水反应 ,这样就看…  相似文献   

5.
现行各种版本的初三化学教科书中 ,均没有设置“CO2 溶于水”的实验 ,教学中教师多通过介绍 (或展示 )“汽水中溶有大量的CO2 ”的事实 ,去引导学生推出“CO2 能溶于水”这一结论。为了使教学更加直观 ,笔者在教学中设计了“CO2 溶于水”的实验。现介绍如下。1 实验装置 (如图  相似文献   

6.
化学总复习时,对于一些只含C、H和O元素的有机物,它们充分燃烧时只生成CO2和H2O,在确定有机物的组成时,学生往往颇感辣手,望而生畏,即(I)当给出燃烧时消耗的O2和生成 CO2的物质的量之比n(O)2/n(CO)2,如何巧用"残基"呢?可巧设(CxHy)r(H2O)m或(CxOy)r(H2O)m进行求解.若(Ⅱ)当给出完全燃烧生成CO2和H2O的物质的量之比n(CO)2/n(H2O),又如何巧用"残基"呢?  相似文献   

7.
CO2 是初中化学教材中很重要的化合物 ,综观近年来全国各省市的中考化学试题 ,CO2 知识常考常新 .本文就CO2 在生活、生产、环境保护和科学技术中应用的有关中考试题作一初步探析 .1 “温室效应”中CO2 的应用图 1  例 1 图 1为二氧化碳在自然界的循环示意图 ,表明二氧化碳对自然界的生命活动及维持生态平衡十分重要 ,但是二氧化碳含量过高会造成“温室效应” .为了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 ,应该采取措施防止温室效应的进一步发展 .请你提出能控制二氧化碳含量增高的两项措施 .(2 0 0 2 ,云南省昆明市中考题 )分析 :本题通过图文科…  相似文献   

8.
利用手持技术探究影响大气"温室效应"的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手持技术仪器探究:在接受相同的太阳光照射和地面辐射下,空气中N2、O2和CO2温度变化情况;红外灯照射下空气和CO2的温度变化情况;在相同太阳光照射和地面辐射下,含有不同浓度的CO2的大气气温变化情况。从而比较它们的温室效应强度。  相似文献   

9.
吴敏  马宏佳 《化学教学》2004,(1):16-16,18
高一化学<硫酸>这一节中,"黑面包"实验是为了验证浓硫酸的脱水性,反应现象明显,形成了碳的黑色柱状物.但是,这个实验产生大量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除了无害的水蒸气和CO2之外,还包括CO、SO2等气体,这些气体是有毒的.  相似文献   

10.
"碳三角(CO2、CO2-3、HCO-3)"之间的转化是高考中常考知识点,既是重点,更是难点,它往往与碱金属知识相结合,组成综合性较强的计算题、实验题等,为此笔者进行系统归纳,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隐喻的意象图式角度分析"两"与"双"、"口"与"嘴"在语言表达中的同现限制。"两"与"双"的字形不同,它们的意象图式也不同:"两"是平分图式,"双"是配偶图式;"两"、"双"词语在言语交际中的意义和用法也就不同:选择"两"的语境强调"分而为二、两相对立",在选择"双"的语境强调合二为一、配成一对。"口"与"嘴"隐喻投射到对事物域的认识当中,但是各有侧重:"N+口"强调的是"容器通往外界的地方","N+嘴"强调的是"容器中形状突出的部分"。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孟子》中“正”、“长”、“贤”、“良”、“轻”5个形容词的语义和语法功能作较为细致的描写,试图从中寻找出《孟子》中不同的形容词在语法功能上的共性与个性,并进一步提出问题,即这些共性与个性的历时和共时的差异,以及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教育研究大致经历了从哲学--思辩研究范式经科学--实证研究范式到人文--理解研究范式的历程.范式的转换不只是方法的更替,更是哲学理论背景、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研究过程等的变更和创新.本文以众多学者的研究为基础尝试作多方面的比较.  相似文献   

14.
15.
16.
"吏"与"史"     
很多同学容易将"吏"与"史"写混,今天和大家说说怎样区别这两个字. 先说"吏"字吧.在《新华字典》中,"吏"字解释为"旧时代的官员".大家想一想,旧时代的官员们不都戴着一顶官帽吗?在古代,什么身份的人戴什么样的帽子可有讲究了,在官场中这讲究可就更多、更复杂了."吏"字上的一横不正像是那一顶帽子吗?记住这一横,不仅能分清两个字,还把"吏"字的意思记住了,一举两得.  相似文献   

17.
18.
19.
从史铁生的两部长篇小说《务虚笔记》与《我的丁一之旅》的文本出发,重点分析《务虚笔记》小说人物性格,从而通过文字表面的映像,来了解史铁生现实生活经历,发现史铁生最内里的“自我”与“印象”,阐述史铁生小说中的“质疑真实,推崇自我”的哲学思想,发掘文学与哲学的重合方式。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