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技术异化的价值观审视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现代技术的发展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但它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也引起了人们的忧虑,学者们通常把技术引起的负面效应称为技术异化.近年来我国学者对此进行了一些研究,提出了有价值的观点;国外学者关于技术异化的探讨比较深入,形成了诸多技术异化观.通过系统考察中外技术异化理论或观点,我们认为要想探究技术异化的本质及其产生的根源,就应该将技术异化纳入到技术价值论和技术的社会价值观领域来审视.  相似文献   

2.
《手稿》直接地说是马克思对政治经济学和历史的批判研究的结果。马克思吸收了黑格尔关于劳动是人的本质的合理思想,把经济学的劳动范畴与劳动主体即人结合起来,得出了“人类的特性愉愉就是自由的自觉的活动”的结论,并且,按照费尔巴哈“从感性出发确定东西”的原则,将这种“自由的自觉的活动”置于感性的基础之上,劳动的主体是现实的感性人,劳动本身是客观的物质活动,而不是黑格尔所说的“自我意识设定物”。这样,在人的本质问题上,马克思形成了对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双向超越。相对于这种理想化的自由自觉的活动,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下的雇佣劳动就是一种异化劳动,异化劳动是私有制及私有制社会“各种矛盾”的根源,是人性丧失的根源,要达到人性的复归,就要消除异化,毁弃私有财产,达到“共产主义”。  相似文献   

3.
在现代社会,科学技术己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深刻地影响着现代文明步伐。但是,人类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对科学技术充满惶恐和不安。人们担心科学技术送给人类的是一个“潘多拉魔盒”,一旦打开,将会放出一个个危害人类的妖魔。只有超越技术异化,人类才能在未来的社会安居。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与罗尔斯都对功利主义自由观进行了批判,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各具特点的自由理论,构成各自正义观的理论基调。二者都探讨了“谁的自由”“怎样的自由”与“如何自由”等重要问题:马克思以历史唯物主义为视角,关注资本所有制下受剥削与异化的无产阶级的生存,将自由看作人的本质的实现,指出通过劳动生产力的发展与无产阶级革命的结合,逐步实现共产主义社会中人的自由与全面发展;罗尔斯从现有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与民主政治体制出发,关注社会中由于自然偶然分配的“最不利者”的权益,将自由界定为社会全部成员最大均等的自由,指出通过改善现有的社会政策,保障“最不利者”的利益,实现公平正义的良序社会。罗尔斯的自由观是完善现有社会制度的内在的自由,马克思的自由观是变革资本社会的超越的自由;罗尔斯的正义观侧重当下,马克思的正义观蕴含超越;二者都旨在构建一个满足人类自由全面发展的正义社会。对二者在自由理论基础上正义观的厘清无论对国内的政治哲学研究,还是对我国当下美好社会的建设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对从Web of Science和中国知网核心数据库检索得到的2013—2022年间252篇国内外有关算法技术异化的文献,通过文献计量方法提炼出其“内涵特征—异化归因—算法治理”的逻辑框架,系统梳理出其整合性的研究框架。结果显示,算法概念主要有广义、狭义以及中义3个层面,技术异化则主要从技术非中立以及对人的负面效应两个角度进行考察;异化归因从主体维度主要包括社会范畴化、算法“黑箱”效应、非人性化以及挖掘敏感属性等主流原因,从交互维度则主要包括数据的社会性、操作的干预性、应用的市场化等;而算法治理可大致划分为算法技术本身的完善、国家法律层面的规制问责,企业层面的社会责任履行以及社会生态各主体的共同治理。由此,基于“What/Why/How”3个经典问题总结出算法技术异化的整体研究框架,并给出未来在技术向善、算法企业责任范式进阶、合力治理等三方面的重点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6.
从18世纪中叶开始,随着工业革命与科学革命的兴起与合流,人类结束了千万年来缓慢发展的时代,步入了被现代学者称之为“人的全球王国”的新时代。这是一个以科学技术和物质力量为主导的时代。特别是20世纪中叶以来,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一方面使人类的文明获得了空前的繁荣,使人的物质需求得到了极大满足;但另一方面,又极大地影响和破坏了人与周围世界的相对平衡,引发了许多威胁人类自身生存的危机,以至于人的世界的异化程度达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正如马克思所言:“我们本身的产物聚合为一种统治我们的、不受我们控制的、与我们…  相似文献   

7.
《手稿》直接地说是马克思对政治经济学和历史的批判研究的结果。马克思吸收了黑格尔关于劳动是人的本质的合理思想 ,把经济学的劳动范畴与劳动主体即人结合起来 ,得出了“人类的特性恰恰就是自由的自觉的活动”的结论 ,并且 ,按照费尔巴哈“从感性出发确定东西”的原则 ,将这种“自由的自觉的活动”置于感性的基础之上 ,劳动的主体是现实的感性的人 ,劳动本身是客观的物质活动 ,而不是黑格尔所说的“自我意识设定物”。这样 ,在人的本质问题上 ,马克思形成了对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双向超越。相对于这种理想化的自由自觉的活动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下的雇佣劳动就是一种异化劳动 ,异化劳动是私有制及私有制社会“各种矛盾”的根源 ,是人性丧失的根源 ,要达到人性的复归 ,就要消除异化 ,毁弃私有财产 ,达到“共产主义”。  相似文献   

8.
人类异化的分水岭20世纪,尤其是20世纪后期,科学技术的超速发展强烈震撼着人类社会的柱石,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的生活环境、生存方式、行为方式乃至伦理道德。互联网成为涵盖一切的全球性母体,成为网虫们器官的延伸,试管婴儿技术和克隆人技术正在蚕食人类最重要的特性之一——人类  相似文献   

9.
论科技发展与社会进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当今科技发展在给人类带来实惠的同时,也破坏了人类的家园、异化了人。这不是科技的错,而是科技背后的文化精神存在缺陷。要推动社会进步,必须建立有利于人类长远生存的文化立场和文化方向,从人文抓起。  相似文献   

10.
走可持续发展的环境文明之路,这是在人类面临人口膨胀、贫困蔓延、资源短缺、环境污染日趋加剧,而仅仅倚重于各种科学技术摆脱此困境难以根本奏效情况下,反思人类文明的发展历史和人类生存方式的演进过程,剖析全球性“问题复合体”的根源,前瞻人类未来命运“岌岌可危”的预兆后所形成的共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