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格列佛游记》是英国讽刺文学的经典作品之一。这部小说通过讲述主人公格列佛的一系列航海探险故事,讽刺了18世纪英国社会的种种丑恶现象。  相似文献   

2.
《格列佛游记》是英国作家斯威夫特的代表作,也被认为是英国现实主义小说创作的开端。无论是夸张、对比、反讽的讽刺修饰手法,还是小人国国王、巨人国国王、小人国国民、拉个多教授、小人国大臣等富有讽刺意味的人物形象,都彰显了《格列佛游记》以讽刺手法批评当时社会现状的特质。深刻剖析小说的讽刺手法,对于全面理解和把握小说的内容与特点,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王兰 《英语广场》2017,(3):47-48
《格列佛游记》是由英国18世纪最杰出的讽刺小说家乔纳森·斯威夫特(Jonathan Swift,1667-1745)编著的一部游记体讽刺小说。该书由四部分游记构成,描述了主人公格列佛航海漂流到小人国、大人国、飞岛、慧骃的经历。本文试从新历史主义文学批评视角的"文本的历史性""历史的文本性"及"深度描写"三个角度并结合《格列佛游记》四个部分的内容解读这部小说,以期对该小说所蕴含的思想内涵有一个更为深刻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格列佛游记》是18世纪英国伟大的讽刺作家乔纳森·斯威夫特的一部杰出的游记体讽刺小说.作者用丰富的讽刺手法通过主人公格列佛的4次航海经历,虚构出离奇的情节,重现了欧洲社会的政治、宗教、科学等方面的情况,并从理性的角度审视人性.作品体现了对人性的复杂、伪善及畸形社会形态的讽刺.  相似文献   

5.
在过去对于《格列佛游记》的文学评论当中,主要的思想大多集中在小说讽刺内容方面,对当时英国的宗教、政治、社会等方面的矛盾进行了揭露。本文从陌生或理论角度入手,对《格列佛游记》当中独特的讽刺艺术进行了分析,反映了其艺术魅力是来自于作者在叙事视角、修辞手法、语言描写、形象创造等方面所采用的陌生化艺术。  相似文献   

6.
《格列佛游记》是乔纳森·斯威夫特的一部杰出的游记体讽刺小说,以格列佛船长的口气叙述了周游四国的经历。斯威夫特运用幻想的手法对当时的英国社会现实进行了真实的描绘和深刻的揭露,并对英国政府和议会进行了有力地讽刺和无情地批判,继而在作品中表达了他改革社会的迫切要求和美好愿望。其中,"大人国"的经历正是作者这种思想和愿望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7.
斯威夫特是18世纪英国伟大的现实主义讽刺家。他以代表作《格列佛游记》中的主人公格列佛出海航行的冒险经历为主线,以幽默的手法直接或间接地讽刺和抨击了18世纪前半期英国现实社会的矛盾、邪恶与罪行。  相似文献   

8.
理想国慧骃     
英国作家江奈生·斯威夫特的《格列佛游记》,以辛辣的讽刺、夸张的想象,描述了酷爱航海冒险的格列佛,四度周游世界,经历的大大小小惊险而有趣的奇遇。游记中小人国、大人国里离奇的故事深深吸引了我,然而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在1710年格列佛泛舟北美时,访问了荒岛上的慧骃国,结识了  相似文献   

9.
乔纳森·斯威夫特是英国18世纪著名的讽刺小说家。他的第一部小说《格列佛游记》出版于1726年,讲述了格列佛医生游历利立浦特、布罗卜丁奈格、勒皮他和慧骃国的奇闻轶事,辛辣尖刻地讽刺了当时英国的社会黑暗和政治腐朽。"将我创造的人类从地面上毁灭",上帝的这句话回荡在整个《圣经》和人类历史中。格列佛就是斯威夫特的诺亚和罗得,他应该能从慧骃的最后审判中幸存下来。  相似文献   

10.
《格列佛游记》是英国作家江奈生·斯威夫特(Jonathan Swift)的一部杰出讽刺小说。表面上看它是通过主人公里梅尔·格列佛(Lemuel Gulliver)船长之口.叙述了他周游小人国、大人国、拉普他、智  相似文献   

11.
18世纪,讽刺艺术在英国风靡,而《格列佛游记》的出现,更是将其讽刺艺术上升到极致。作家斯威夫特通过夸张手法来表现人物性格,通过创设滑稽场景将读者带入一个个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中,通过运用多样化的艺术表现形式来对当时英国社会现状进行有力的抨击。本文从作品内容入手,对其讽刺艺术展开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12.
两朵带刺的相似而又相异的玫瑰──斯威夫特《格列佛游记》和海涅《阿塔·特洛尔》比较分析李青丽(一)斯威夫特和海涅是英德文学界中的重要作家。斯威夫特的《格列佛游记》是一部杰出的长篇讽刺小说,完成于1726年。海涅的《阿塔·特洛尔》是一部杰出的长篇政治讽刺...  相似文献   

13.
英国十八世纪著名政治家、作家乔纳森.斯威夫特的寓言讽刺小说《格列佛游记》,辛辣地讽刺了当时英国的内政和外交,揭露批判了资产阶级贵族虚伪、狡诈、贪婪的人性。笔者结合原著,从分析作家作品入手,试析这部享誉世界的名著的寓意,对于更好地理解作品的主题思想将会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4.
《格列佛游记》被公认为爱尔兰作家斯威夫特最伟大的讽刺作品,深受读者欢迎。本文将该作品看作是当时英国社会的一面镜子,主要从小说中对人性和当时的英国政治的讽刺角度进行分析,以此来揭示当时英国社会的混乱以及在政治和人性方面的黑暗。  相似文献   

15.
《格列佛游记》以神奇的想象,大胆的夸张,离奇的寓言,杰出的讽刺而垂名世界文学史,也是古典小说的典范作品。斯威夫特也因为《格列佛游记》而一举成名,他也成为十八世纪初期卓越的讽刺大师。乔纳森·斯威夫特1667年11月30日出生于爱尔兰都柏林。在他仅八个月时,其父去世,留下母亲、哥哥均由伯父戈德温照料。1岁时,被保姆拐到英国,约三年后才回到爱尔兰。6岁时上学,在其尔凯尼学校读了八年书,家庭  相似文献   

16.
本文提出《儒林外史》的讽刺技巧,表现出内讽特征,而《格列佛游记》则表现出外讽特征,两人在讽刺技巧的运用上都已达到了极致,为世界讽刺艺术提供了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17.
国内外对《格列佛游记》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小说的讽喻性,对小说主人公格列佛形象的研究较少。整部小说是以格列佛的观察来向读者叙述事件的发生,同时,也可以看到这位主人公在语言、行为和心理方面的不断变化。本文就将在已有学者的研究基础上,从格列佛的社会身份和伦理身份的一系列变化来深入地研究这个人物。格列佛的形象深受18世纪英国社会的影响,也是斯威夫特自我思想的部分反映,对当时的英国政治、社会生活做了一系列辛辣的讽刺,格列佛形象的研究因此被赋予了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国内外对《格列佛游记》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小说的讽喻性,对小说主人公格列佛形象的研究较少.整部小说是以格列佛的观察来向读者叙述事件的发生,同时,也可以看到这位主人公在语言、行为和心理方面的不断变化.本文就将在已有学者的研究基础上,从格列佛的社会身份和伦理身份的一系列变化来深入地研究这个人物.格列佛的形象深受18世纪英国社会的影响,也是斯威夫特自我思想的部分反映,对当时的英国政治、社会生活做了一系列辛辣的讽刺,格列佛形象的研究因此被赋予了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本文宏观地比较了中西方讽刺小说巨匠吴敬梓和斯威夫特在世界讽刺小说史中的重要地位以及讽刺艺术上的异同,指出《儒林外史》和《格列佛游记》的出现,实为世界讽刺小说历史变迁的两个重要标志,预示着世界讽刺小说成熟时代的到来。  相似文献   

20.
斯威夫特的《格列佛游记》以其高超的思想与艺术成就而成为世界讽刺文学的典范,进而开创了英国现实主义小说的先河,它的不灭的光辉与旺盛的生命力,使作者成为一位站在时代高点的思想家和文学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