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信息技术课上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景:有些学生对教学内容不感兴趣,热衷于上网、玩游戏、说话聊天或是一些漫无目的的"自我探索"活动。这样就使得这部分学生脱离正常的教学活动之外,形成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死角",从而使课堂效率大打折扣。不少老师对此颇感头痛,却又苦于没有解决的良策。那么该如何解决信息技术课的"课堂死角"问题呢?让我们首先来分析一下这些学生的行为特点,探寻一下问题出现的根源。  相似文献   

2.
今天的互联网丰富和改变着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又带来在价值方式、社会约束等方面的问题。这对学校德育工作带来极大的挑战。学校德育工作者应运用网络文化,发挥其育人功能,正本清源,加强对学生的"网德"教育,及时地做好上网  相似文献   

3.
新课程实施已有几个年头了,经过这几年的教学实践,很多一线教师发现由于新课程教材将原本的比较集中的"应用题"删除,将解决"实际问题"分散到了整个教材体系中,而且没有专题,加之学生又缺少必要的生活体验,使得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错误频频,以致于害怕解决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4.
钟梅清 《考试周刊》2011,(51):85-86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同时又指出:"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这一要求揭示了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朱星昱 《学子》2012,(12):58-59
多年前,新课标把"应用题"改为"解决问题",现在又改为"问题解决",这不仅仅是名称上的变化,更为重要的是使应用题教学的教育价值定位更加准确,教育理念更加明确,课程体系更加宽泛,呈现形式更加灵活。问题解决的教学是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重要途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目前对于使用课改教材的高年级学生来...  相似文献   

6.
王莉萍 《甘肃教育》2011,(15):88-88
小学低年级学生,天真烂漫,爱说爱动,对自己的行为约束力差,注意力容易分散。一堂课下来教师和学生都"筋疲力尽",教学任务既没有完成,学习效率又不高。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笔者认为,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喜欢学"。  相似文献   

7.
邹清坤 《海南教育》2014,(12):87-88
问题是数学课堂的灵魂,没有问题的课堂是没有生命力的。一堂有实效的课,并不是单纯看教师向学生传授了多少知识,而要看教师围绕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发现了、提出了多少个问题,思考了多少个"为什么"、"是什么"和"怎么办",教师又通过哪些途径和学生一起解决了多少个"为什么"。只有引导学生探究问题,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学生有了强烈的提问意识,才会主动地去探究知识,这是学习的动力,也是求知的源泉。那么,如何激发和引导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呢?  相似文献   

8.
吴玉胜 《班主任》2006,(5):19-20
因特网给学生了解、认识、探索外面的世界提供了一条捷径,但同时又给学生、家庭、学校乃至社会带来了一系列问题.中学生上网成瘾的心理因素比较复杂,在这篇文章里试作简要分析,以寻求解决的办法.  相似文献   

9.
曹丽萍 《教师》2012,(13):82+115-82,115
"说话"是快速提高低年级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活力源"和"动力加速器"。怎样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在特定情境或特定条件下"述说"出一句"个性鲜明,构思精巧,语句流畅"的话语?这是小学语文课改亟须解决的问题。为了切实解决这一教学问题,  相似文献   

10.
文言文教学既是中学教学中的重点,又是难点。如何在确保传授枯燥的文言知识的同时,又能够保证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这是每一位中学语文教师必须要面对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在"文"和"言"的教学中寻找平衡,是很好解决这一突出矛盾的根本出路。本文从个人的教学实践出发,对如何解决"文"和"言"的平衡做出了一点具备可操作性的探索。  相似文献   

11.
在数学教学中,如何使学生"领悟"出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能用数学眼光去观察生活实际,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应成为每位数学教师重视的问题。下面就谈谈这方面的体会。  相似文献   

12.
"问题学生"的转化是高中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从暴力行为、上网成瘾、早恋等常见的三个方面对"问题学生"的成因作了深刻剖析,并结合高中班主任的实践经验提出了相应的处理策略。  相似文献   

13.
怎样迅速提高少数民族学生汉语写作能力,一直是全疆职业学校汉语教师要解决的一个迫切问题。近几年来,国务院出台了"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又明确说明了"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自治区也提出了"大力推进双语教育"。这既是对职业学校汉语课程标准要求的体现,也是对少数民族学生检测就业能力的体现。然而学生的实际写作能力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14.
由教师的"启发引导"与学生的"自主学习"的立体关系即"引D学",可推广到"已知D未知"、"会学D学会"、"途径D目标"等诸多方面,从而发现了"立体高效教学原理";运用这一原理又可解决教学中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甚至可以找到向西方教育优势学习和超越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学习数学的关键是解决数学问题。"问题解决"的过程具体表现为教师对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进行思维活动和实践活动的指导过程。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无论是总体目标还是分段目标,都明确表述了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这一目标,  相似文献   

16.
米鑫炎 《科学教育》2007,13(5):40-41
现在的中学生大都喜欢上网,网络给他们打开了外面广阔的世界。但毋庸讳言,网络也是把双刃剑,上网在成为人们一种不可或缺的生活方式的同时,也给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所以,如何正确引导学生文明、健康、安全上网的问题,成为所有社会所面临的重大问题。作为学校、家庭、社会,要清楚地认识其积极意义和负面作用,并加以正确引导,从而使学生能健康安全上网,避免网上非积极因素的影响。而这,正是当前摆在我们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大问题。禁止学生上网来解决学生沉迷网吧问题,是不能达到好的效果的。上网已成为一种不可阻挡的…  相似文献   

17.
刘佳 《班主任》2014,(10):31-34
【教育背景】高二处于高中阶段的中间环节,学生易出现学习动力不足现象。本班学生也未能避免这一规律。针对这一现状,我认为帮助学生树立理想、确立目标、制定计划可以让学生做到既仰望星空,又脚踏实地,从而有效解决这一问题。为此,我设计了三节系列班会。第一节"仰望星空,寻理想"让学生明确自己的理想是什么。  相似文献   

18.
建构主义者以这样的思路来设计教学:"在问题解决中学习"。教师针对所要学习的内容设计出具有思考价值的、有意义的问题,让学生去思考、去尝试解决。多数同学对任务都会产生一种急切完成的动机,而完成任务又能给他们带来成就感和满足感。通过布置任务,驱使学生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相似文献   

19.
"教育生活应该是幸福的。"阅读朱永新教授的《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教育讲演录一书,感慨颇多。 "教师工作的幸福在哪里?""学生学习的幸福又在哪里?"不知从何时起,这两个问题就盘旋在我的心底。多年的教育工作中,我也一直在为解决这两个问题而努力。  相似文献   

20.
在数学教学中,如何使学生"领悟"出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能用数学眼光去观察生活实际,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应成为每位数学教师重视的问题。新编数学教材从概念的形成、方法的归纳、知识的运用等方面已为这方面的教学创造了很好的条件。但如何运用这些条件,创造性地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使数学教学更贴近生活实际,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要我们不断实践和探索的。下面就谈谈这方面的体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