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中国古代文学的天空里,闪耀着许多璀璨的星星,清朝袁枚的《黄生借书说》就是其中的一颗。这篇文章被许多人认为是“说”中的名篇,“书非借不能读也”这句话更是脍炙人口。  相似文献   

2.
是ba还是bo     
是ba还是bo赵学作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教材《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和《古代汉语》,都编选了《诗经·七月)一文,而且都对“一之日发,二之日栗烈”句中的“发”一词做了解释。《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中为“发(biba必拔),寒风呼啸声”;《古代汉语》中为“发...  相似文献   

3.
袁枚《祭妹文》中有“汝之义绝高氏而归也”之句,由于权威的工具书如《辞海》《辞源》《汉语大词典》等均未收录“义绝”一词,这给我们理解词义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大部分的注释都将“义绝”译为“断绝关系”(如《古文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这种译法是就字面上翻译,笔者认为不太准确。其实,“义绝”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离婚方式。  相似文献   

4.
【原文回放】书鲁亮侪●袁枚鲁字亮侪,奇男子也。田文镜督河南,严,提、镇、司、道以下,受署惟谨,无游目视者。鲁效力麾下。一日,命摘中牟李令印,即摄中牟。鲁为微行,大布之衣,草冠,骑驴入境。父老数百扶而道苦之,再拜问讯,曰:"闻有鲁公来替吾令,客在开封知否?"鲁谩曰:"若问云何?"曰:"吾令贤,不忍其去故也。"又数里,见儒衣冠者簇簇然谋曰:"好官去可惜,伺鲁公来,盍诉之?"或摇手曰:"咄!田督有令,虽十鲁公奚能为?且鲁方取其官而代之,  相似文献   

5.
袁枚《祭妹文》中有“汝之义绝高氏而归也”一句,《古文鉴赏辞典》将“义绝”译为“断绝关系”.这是不正确的。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古代文学的天空里,闪耀着许多璀璨的星星,清朝袁枚的《黄生借书说》就是其中的一颗。这篇文章被许多人认为是说中的名篇,书非借不能读也这句话更是脍炙人口。  相似文献   

7.
尚之信 《山东教育》2002,(14):26-27
《鲁》一文的情节设置与《水浒传》中的另一回《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颇有相似之处。二者都有欲擒故纵,波澜迭起而终达高潮的特点。而《鲁》文的情节设置又另有妙处。一、充分展开了情节,写进了更多的内容,丰富了小说的主题和形象,有力地突出了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的正义性,使其行为迥异于“仇杀”。具体说来,《鲁》文写到鲁提辖听罢金翠莲的诉说,当时便要去“打死了那厮便来”。读者读至此,便有“山雨欲来”之感,而作者却将笔势用被李忠、史进二人“三回五次劝得他住”一句轻轻一顿(此处是妙用“三人”喝酒这一前提。试想,若无人陪鲁…  相似文献   

8.
(一)在唐宋古文八大家中,苏轼父子的主要贡献在于其对文学创作自身的重视之上。韩愈倡道古文的宗旨很突出:“思古人而不见,学古道则欲兼通其辞。”(《题哀辞后》;柳宗元强调的也是“文者以明道。”(《答韦中立论师道书》);欧阳修的“吾之为文,必以道俱。”(见苏轼《欧阳修墓志铭》)虽然将文与道稍稍持平,但重心仍然不在文上;王安石作为一个政治家,干脆将文学等同于“礼教治政”(《上人书》);曾巩则严守“一切文章都必须折衷于圣人”(《新目录序》)的基本原则。然而苏洵首先将文看作一项独立于道的事业.在论文必不离道…  相似文献   

9.
黄琴 《现代语文》2009,(7):129-129
近几年,为鲁庄公“翻案”的文章经常见诸报刊,如《再识鲁庄公——对(曹刿论战)一文中庄公的另一种解读》(《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第2期)、《长勺之战关键在于鲁庄公》(《语文教学与研究·读写天地》2006年第4期)、《重读(曹刿论战)中的鲁庄公》(《现代语文·文学研究版》2006年第8期)、《鲁庄公形象新探》(《语文教学之友》2007年第7期)等等,而且网上也偶或发表一些短论,为其“鸣不平”。最近,李光老师在《语文学习》上撰文(见2008年7—8合刊《鲁庄公:何“鄙”之有?》),进一步把类似的观点导入课堂,引导同学们重新审视鲁庄公这一形象。应该说,这对培养学生“不唯上,不唯书”的独立思考精神是十分有益的,但从整个课堂的流程来看,师生讨论的角度失之偏颇,最后的结论也过于草率。下面笔者拟从三个方面谈谈鲁庄公之“鄙”。  相似文献   

10.
高校通用教材古代汉语和古代文学作品选都选录了司马迁的《报任少卿书》,其中《报》书的最后一段的“且负下未易居,上(下)流多谤议”,出现“上流”与“下流”的歧异。本文从上下文关系、段意、源流做了辨析。  相似文献   

11.
韩愈的《祭十二郎文》和袁枚的《祭妹文》是历代祭文中的名篇,向来被评论家誉为“悼念文章之绝唱。”苏东坡将《祭十二郎文》与诸葛武侯《出师表》、李密《陈情表》媲美,并称为“至忠”、“至孝”、“至友”之至文。袁枚的《祭妹文》也被公认为他的散文的代表作,已选入我国现行六年制《高中语文课本》第六册。本文拟就这两篇祭文作一些审美探索。  相似文献   

12.
“讲中外之故”注释辨正唐遇春“时诸将之中,惟袁世凯久使朝鲜,讲中外之故,力主受法。”(梁启超《谭嗣同》)“讲中外之故”,中学课本注:“讲求(研究)中国和外国的国情。”先看“讲”。《说文》:“讲,和解也。”王筠注:“顾春秋时书,但有讲学义;战国时书,始...  相似文献   

13.
我校中国古代文学研究所副教授罗焕章主编的《李调元诗注》将在今年5月由巴蜀书社出版。 清代李调元的诗歌,在内容上继承了杜诗的“少陵精神”,民间疾苦,笔底波澜;在表现手法上学李白“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诗风,可与袁枚比肩,享誉国内,飞声海外。 《李调元诗注》是我国首次系统地整理出版的李调元的诗集,是一部资料充足、趣味浓厚的可读性强的书。编选这部书时,以李调元手定的万卷楼藏版《重山诗集》作底本,参校嘉庆、道光、光绪、百部丛书等本,进行精选详  相似文献   

14.
《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自学辅导举隅黄彩文首先,我向学员推荐一部自学参考书,即1993年3月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由方槐主编的《(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自学指南》,这是一部叙述简明切实有较高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的书。该书“序言”就怎样才能学好这门课程提出了很...  相似文献   

15.
新编高中语文第二册《师说》一文,有两处注释值得商榷。一是“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课本注释为:“教给他书,(帮助他)学习其中的文句。之,指童子。其,指书。”这个注释欠准确,理由如次:要准确理解这句话的意思,弄清“书”“其”两词的意思是关键。先说“书”。查《古代汉语》(王力主编)、《辞源》和《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书”在三书中的相同义项是:①书信;②书籍;③书写、写字;④《尚书》的简称。依据语境分析,“书信”和《尚书》两义项明显不合文意。如果取“书籍”义,合不合适呢?让我们来分析一下,一千多年前的唐代…  相似文献   

16.
《〈江永“女书”之谜〉注释谬误评述》辨正谢志民关键词周硕沂,江永女书之谜,注释谬误评述,辨正周硕沂在《华中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1992年第5期发表了题为《〈江永“女书”之谜〉注释谬误评述》一文(以下简称周《评》)。据称从谢志民《江永“女书”之谜》...  相似文献   

17.
韩愈《张中丞传后序》(以下简称“韩文”)“巡起施”句中的“旋”字,传统的解释是“小便”(朱东润主编的《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亦从此说)。此外,在今天流行的注本里,还有“绕行”(童给德《韩愈文选》)、“环顾四周”(范羽翔《唐宋八家文译释》)等解释。这些解释都各有根据。廖家鹏同志在《小议韩愈(张中丞传后序)中的“旋”字》(见《唐代文学论丛》总第六辑,以下简称“小议”)一文中,对将“旋”字解释为“小便”,提出了不同的看法。重要的理由是这有损张巡的英雄形象,未必与韩意相符。对此,我们表示赞同,并且还为“小…  相似文献   

18.
《我国的古代文学》订误江苏如东县中学赵荣民高中语文第六册(人教社90年版)附录《我国的古代文学》一文在阐述时有失当之处,现举两例,以就教于方家。小说有笔记、传奇、平话、章回小说等体裁。(203页倒7行)这里将平话与笔记、传奇、章回小说相提并论,不太恰...  相似文献   

19.
《随园诗话》初论谭再励《随园诗话》是清代中叶袁枚(字子才)撰写的一部诗话著作。袁枚在诗中提“性灵”诗学理论,以反拟古、重个性、求创新为旨趣,较准确地揭示了诗歌审美特性,在当时与后世都造成了极大的影响。“性灵”理论的提出,其实并非始于袁枚。郭绍虞先生就...  相似文献   

20.
解放战争时期中共抗战史的研究,从出版的书来看,不到20种(不包括翻印的书),就数量而言已较抗战时期的一百多种下降很多,因为研究的热点,已转向解放战争史。但这一时期已出版了一些抗战全史的书,如李石涵《从“七七”到“八一五”》(东北书店1947年出版),朱泽甫《中国抗战史讲话》(光华书店1948年出版),华北大学教务处《中国人民抗日斗争史略》(1949年3月印行),李恕《八年抗战》(山东新华书店胶东分店1949年9月印行)等,这较抗战时期没有出版过抗战全臾的书,是一个进步。以下将解放战争时期中共抗战史研究的主要内容、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